执宰大明-第7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武王是个聪明人,他不想牵涉进咱们察合台汗国的事情。”娜尔莎从床上坐起身,双目一寒说道,“不过既然咱们来了,他要想独善其身的话可没那么容易!”
“你可不要乱来,这里是大明的京城,忠武王是太皇太后面前的红人,一旦做出什么激怒他的事后果可不堪设想。”多鲁尔闻言顿时吓了一跳,连忙开口提醒娜尔莎,原本东察合台汗国的局势就已经够危险得了,要是再得罪了李云天的话那么无疑雪上加霜。
“他不是想要避开我吗?我就偏偏让他不能得逞。”娜尔莎咬了一下嘴唇,一脸冷傲地说道,她就不相信李云天真的能承受得起美色的诱惑,对自己今晚的失败十分不甘心。
“使者大人、娜尔莎小姐,有客人来拜访,想要见娜尔莎小姐。”就在这时,一名使团的随从快步走进了房间,向多鲁尔和娜尔莎行礼后说道。
“客人?”多鲁尔和娜尔莎不由得好奇地对视了一眼,自从他们住进迎宾馆后还从没有什么客人前来。
“对方是什么人?”沉吟了一下后,多鲁尔开口问道。
“不知道。”那名随从摇了摇头,“他说娜尔莎小姐见到他后就清楚他的身份了。”
“他们有多少人?”多鲁尔脸上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警惕地望着那名随从,现在娜尔莎可是使团的宝贝,而对方竟然不肯表明身份那么其身份就十分可疑。
“就一个。”随从闻言沉声回答。
“一个?”多鲁尔怔了怔,心中随即松了一口气,这样说来对方十有八九不是来找麻烦的。
“大人,我去见见他,看看他是什么人。”娜尔莎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什么人竟然会深夜前来见她,于是向多鲁尔一躬身,抬步走了出去。
“等等!”多鲁尔见状连忙开口喊住了她,沉声嘱咐道,“对方来历不明,你多带几名护卫过去。”
娜尔莎知道多鲁尔是在担心她的安全,点了点头后喊上了几名精壮的护卫前去会客厅,想看看对方是什么来头。
“娜尔莎姑娘,咱们又见面了。”会客厅里,一名身穿蓝衫的年轻人正在来回踱着步子,见到娜尔莎等人进来后笑着迎了上去,拱着手说道,声音显得有些清脆。
“大人深夜前来不知所谓何事?”娜尔莎立刻就认了出来,眼前这名俊俏的年轻人正是晚上立在李云天身后的随从,而且她知道对方是女扮男装,因此微笑着行礼。
“娜尔莎姑娘,我有几句话要对你说,不知道姑娘方便不方便让其他人退下。”这名俊俏的年轻人正是林馨,望了一眼娜尔莎身后跟着的护卫后微笑着说道。
“你们都退下吧,没有本姑娘的传召不许靠近。”娜尔莎既然认出了林馨的身份,那么肯定知道林馨不会害她,因此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向身后的那几名护卫说道。
说实话,娜尔莎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会派林欣前来,心中不由得有了几分期待,她对自己的身段和容貌有着相当的自信,认为李云天肯定被她俘虏了,成为了她的裙下之臣,只不过李云天碍于颜面不好再大庭广众之下表明罢了。
几名护卫闻言向娜尔莎一躬身后离开了,走得时候特意关上了房门,房间里只剩下娜尔莎和林馨两人。
“大人,不知有何事要告诉本官?”娜尔莎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女官,虽然她很少用这个官职,但面对林馨时更好可以用上,等房门关上后不动声色地问道。
“娜尔莎姑娘,王爷让我告诉你,再过两天朝廷就要举行六天一次的大朝,届时会在朝堂上商议是否出兵援助你们东察合台汗国。”
林馨面色一整,郑重其事地望着娜尔莎说道,“王爷说了,东察合台汗国不仅使得西域安稳,而且还阻挡了西察合台汗国东进,因此对大明的边疆安危至关重要,故而王爷准备在朝议时力主援助你们东察合台汗国。”
娜尔莎没有料到林馨会说出这么一番出人意料的话来,先是微微一怔,随后脸上流露出惊喜的神色,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李云天竟然支持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
“不过,由于西域地处偏远,一旦援助你们东察合台汗国那么势必劳民伤财,故而朝堂上有不少朝臣认为大明不应介入你们与西察合台汗国之间的这场战争。”
不等娜尔莎从惊喜中回过神来,林馨有条不紊地继续说道,“在朝廷的决议出来前,王爷不希望受到打扰,否则的话他届时很难再朝议中给你们东察合台汗国说情。”
“请你转告王爷,本官清楚该如何做。”娜尔莎闻言双目流露出一丝错愕的神色,随后郑重地向林馨说道。
她知道大明朝廷上不少人并不支持大明出兵不远千里去救东察合台汗国,关键是林馨后面的那一句话,很显然这是李云天在警告她不要把今晚的事情闹大,否则他可就不在朝堂上为东察合台汗国说话了。
“娜尔莎姑娘,在下的话已经传达完了,这就回去复命。”林馨闻言微微一笑,向娜尔莎拱了一下手后推门离去。
娜尔莎知道自己不方便去送林馨,于是望着她的背影目送其离开,不得不说林馨给了她一个惊喜,但与此同时她的心中也感到了一丝莫名的失落:
原来林馨前来并不是李云天有什么情话想要跟她说,而是告诫她不要将面纱的事闹大,要不然对东察合台汗国可殊为不利。
“他是何人,为何来这里?”就在娜尔莎立在那里发呆的时候,多鲁尔走进了会客厅,不无好奇地问道。
“一个京城权贵的仆人,想要让我陪侍他半年,价钱任由咱们开。”
娜尔莎闻言回过神来,眼珠微微一转后向多鲁尔说道,“不过我已经拒绝了他的这个要求。”
这并不是娜尔莎刻意要想要隐瞒此事,而是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重要了,如果告诉了多鲁尔的话那么多鲁尔即便不把消息泄露出去,也一定会在日常活动中显得露出破绽,届时后果可就麻烦了。
因此,娜尔莎决定向多鲁尔撒一个善意的谎言,反正她与林馨之间说了些什么没人知道。
多鲁尔闻言不由得打量了娜尔莎一眼,虽然他觉得事情并不想娜尔莎说的那样简单,但既然娜尔莎有所隐瞒他也不强求,从娜尔莎的反应来看好像并不是什么坏事。
因此,多鲁尔与娜尔莎寒暄了几句后就回去休息,他现在为了援兵的事情急得团团转,可没有心情来跟娜尔莎猜哑谜。
“忠武王,你越是躲着我,我就越要黏上你,我就不相信你是石头做的,对我真的会无动于衷。”李云天对娜尔莎的“无视”使得娜尔莎感到了一种羞辱,但同时也激发了她的斗志,使得娜尔莎咬着牙下定了决心,想要看看李云天是否真的对她铁石心肠。
果然,事情正如李云天所预料的那样,一夜之间他扯下娜尔莎面纱的事情就在京城散播开来,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都想知道李云天会如何对待娜尔莎。
第995章 廊房议事
两天后,京城的大朝如期举行,其中最令人关心的莫过于东察合台汗国的求援,以及帖木儿帝国向大明呈递的要统一察合台汗国的陈情。
本来,对大明来说这是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两个西域番邦之间的争斗而已,不过随着娜尔莎在四方会馆刺伤那名外地公子哥,以及其凭借着热情奔放的西域舞在京城声名鹊起,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关注到了这两件小事上来。
尤为重要的是,辅政大臣们对是否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出现了严重分歧,导致朝堂上文臣集团和勋贵集团逐渐出现了对立。
恐怕娜尔莎和多鲁尔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由于近些年一直被讲武堂下面的骁武军和水师压着,大明的那些勋贵现在是憋了一股子劲想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故而对出兵东察合台汗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说起来两人还要感谢李云天,如果不是李云天率领骁武军和水师南征北战,又清剿了倭寇,给大明勋贵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恐怕大明勋贵根本就看不上这次西域的战机,谁愿意劳师动众不远千里地跑去荒芜蛮夷的西域去打一场与大明无关的仗?
自从李云天让林馨前来告诫娜尔莎不要拿面纱的事情做文章后,娜尔莎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大明朝廷高层对是否援助东察合台汗国有着巨大的分歧,否则的话李云天也不会显得如此小心谨慎,故而心中顿时对大明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升起了巨大的期望。
上朝前,东、西千步廊的廊房文武百官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今天的这次朝会。
实际上由于辅政大臣中文官和勋贵的势力相差无几,故而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在朝堂上的力量处于一种均势,再加上双方的侧重点不同,故而很少在内政上爆发什么激烈的冲突。
而能令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之间进行一场大规模冲突的事情,现在也唯有是否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的事情。
文官集团自然不想劳军远征,去打一场与大明无关的战争,毕竟东察合台汗国不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实在是师出无名。
可勋贵集团们则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战机,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以证明卫所军并不比骁武军差,故而以东察合台汗国事关西域安稳为由坚持出兵。
在千步廊侯朝的这段时间,文官勋贵们自然要进行最后的商议,那些能进得了太和殿的官员再辅政大臣们的示意下已经清楚了各自在大朝时的角色。
“忠武王呢?”东千步廊内,张辅扫了一眼聚集在房间里的勋贵重臣,有些意外地问向了身旁的周征。
由于此次大朝事关着勋贵集团的荣誉,故而张辅和周正等勋贵集团的首脑已经齐聚一堂,商议着在大朝上如何对抗文官集团的发难。
与之相对应的,杨士奇和胡滢等内阁、六部的文官也聚在一起商量着阻止朝廷出兵的办法,在他们看来勋贵集团这次出兵完全就是为了一己私利,想要趁此建立军功以及给卫所部队正名,实属劳民伤财。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在朝堂上的势力不相上下,故而双方都很难压倒对方。
这个时候,李云天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先不说讲武堂一系的新兴勋贵在朝堂上拥有不小的力量,文官中的新兴势力也与李云天关系密切。
所谓的新兴势力,指的是李云天当年查办两淮盐道贪墨大案时因功得以从南京调任京城的三位部院堂官,即潘兴民、张韬和秦克。
其中,潘兴民由南京刑部左侍郎迁为京师刑部左侍郎,张韬由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迁为京师户部左侍郎,秦克由南京大理寺左少卿迁为京师大理寺右少卿。
对潘兴民、张韬和秦克而言,三人协助李云天审理两淮盐道大案可谓“因祸得福”,出人意料地从事先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案子中受益匪浅,得以咸鱼翻身,重新进入大明的权力核心。
这是宣德帝对六部力量的近一步削弱,同时也是希望文官集团中出现第三股力量,来平衡内阁和六部的关系,而潘兴民、张韬和秦克就是宣德帝所期望的第三股势力的领袖。
虽然以潘兴民、张韬和秦克为首的新兴文官势力还无法与杨士奇和胡滢相抗衡,但已然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受到内阁和六部的极力拉拢。
李云天对潘兴民等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说起来李云天对他们有着“知遇之恩”,当年正是李云天向宣德帝的举荐,三人才被宣德帝所看重进而调来了京城,是李云天暗中压制文官集团旧势力的一招妙棋。
而潘兴民等人也并没有让李云天失望,来到京城后暗地里积极扩展势力,不仅吸纳了不少成员,而且相继从南京官场提拔和调任官员来京城或者去地方任职。
南京官场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受到朝廷某方势力的打压和排挤才不得不去南京部院衙门养老,故而他们倍加珍惜眼前的这次机会,无不以潘兴民等人马首是瞻,再也不想回暮气沉沉的南京官场。
本来,这种对外用兵的事情李云天最有发言权才对,纵观大明十年来的战争,无不由李云天所主导而且还都打了胜仗,他的意见自然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要说到对西域的了解,大明朝堂上下的官员们恐怕没有人比李云天更了解,因为李云天数年前就在关西设立了骁武军大营,开始经营骁武军在关西的势力,肯定清楚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之间的战争对大明的影响。
虽然宣德帝在遗诏中对李云天的“死”充满了遗憾,流露出对李云天委以重任的意思,但李云天终究不是宣德帝明旨任命的辅政大臣,所以李云天并不一定非要参加辅政大臣们的议事。
说到这里,里面就要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