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鼎 >

第432章

汉鼎-第432章

小说: 汉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大汉说道:“明天就有隔壁村的三头牛来帮忙,我们的牛就算再累,今晚也得干,不能都留给别人。我们庄稼汉的事情,你们又不懂。我们决不欠别人人情。”
    刘鼎说道:“明天就有其他村的人来帮你们么?”
    那大汉没好气地说道:“我本来是不要他们帮地,但是县衙门那里已经贴出了告示,安排了互助的村子,他们村必须帮助我们村完成开垦荒地的任务,他们是不得不来,我不得不要的。”
    刘蒙本来是农夫出身,对于耕地还是有一手的,紧接着说道:“他们愿意来么?”
    那大汉说道:“我们两个村关系不错,应该愿意来吧?”
    刘鼎说道:“如果你不要他们来。你能搞定这里的全部垦荒任务么?”
    那大汉有点尴尬地说道:“这难说了,还有两三千亩的旱地呢!啊,我刚才可不是说不要他们来。我是说他们来了,咱不好意思,亏欠人家的,以后得偿还。可是我们村的男丁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恐怕没有十年八年的都恢复不过来,这人情什么时候才得还人家?”
    刘鼎说道:“县衙门规定了这人情得还么?”
    那大汉说道:“没有规定,但是亏欠人家的,咱心里不踏实。”
    刘蒙说道:“都是穷苦人家。互相帮助本来就是应该的,这人情就不要算得那么仔细了。”
    那大汉冷笑道:“你们商人重礼忘义,我们这些老百姓可做不到。我们只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刘蒙被人将了一军,不由得老脸泛红,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刘鼎沉默片刻,又说道:“村子里还有多少户人家?每个人分了多少土地?”
    那大汉放下犁头,闷声闷气的说道:“只有三十四户人家了,原来有六十多户的。那些都没有了。每个人分了两亩半地水田和六亩山地,其余几百亩的土地县衙门暂时收回去了,以后还得还给人家的。听说还要组织移民到这里来充实人口。唉,我看到你们这样子优哉游哉的我就心里窝火,我懒得理睬你们,咱们的知县大人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就你们在这里有时间瞎扯。我忙去了,你们要是没事的话,就帮我把这两大捆木柴顺便挪到路边。摊开就行了。谢谢。”
    看到那大汉转身就走,刘蒙也不做声。依照他的吩咐将两大捆木柴抬到路边,摊开来晒。拍拍手掌,对刘鼎说道:“好家伙,有三百斤一捆,倒像是他挑回来的,这爷们有力气。”
    刘鼎想了想说道:“我在想,我是否要去县衙门走一趟,了解一下情况。”
    刘蒙有点为难的搓着手掌说道:“大人,不好了吧,咱们说好了不惊动地方,你如果去见了县知府,他肯定不放心您地安全,派出人马来护送,那就什么都看不到了。我刚才都好担心他会认出你的身份来。大人您要知道,延陵并不在我军的绝对控制下,如果出了什么意外情况,大人即使不遇到危险,属下也难辞其咎。”
    刘鼎想想也是,此事不妨以后回到曲阿再作调查。有了上次在花亭湖遇刺的教训,两他明白有些事情需要小心谨慎。一行人继续上路,才走了一会儿,就听到前面有人喊道:“过来过来,过来帮忙!”仔细一看,居然是一个满身泥污的衙役,正在对他们使劲的招手。一行人走过去,却看见前面的泥泞的路中,一辆很大的平板车陷入在淤泥里,前面地一匹马怎么都拉不动。在平板车的旁边,还有好几个人在使劲的推,但是始终未能动摇平板车一步。
    刘蒙等人当即冲过去帮忙,来了十个生力军,总算堪堪的将平板车推出来,走上了硬路,可是刘蒙等人也是满身淤泥,脏兮兮的,唯有刘鼎没有上去推车,还浑身上下干干净净的,显得格外醒目。那推车的人群中走出一个人,大约五十来岁,脸上瘦瘦的,黑黑的,眼睛有点通红,仔细看一下,他身上穿地居然还是官服,只是地确肮脏的不行了。
    有个衙役看到刘鼎打量着那个官员,吃不透刘鼎地身份,就在旁边介绍说道:“这位是我们的知县董大人。”刘鼎不想暴身份,装作是过往的读书人,恳切的说道:“小生舒蕾,见过董大人。”那董大人显然不认识刘鼎,挥了挥全是泥水的衣袖,气喘吁吁的说道:“我是董立国,舒公子不必多礼。你从前面来,前面的路况如何?”刘鼎说道:“不是很好,这车上装载的东西太多,恐怕有些地方不好走。”
    董立国顿时深有忧色,看看前方,思索片刻,有点迟疑的说道:“舒公子前往哪里?”刘鼎说道:“我是要到延陵去。”董立国说道:“舒公子,可有急事?”刘鼎说道:“也没什么急事,去看亲戚而已。”董立国大喜过望,有点急切的说道:“舒公子,董某有个不情之请,是否可以借你的家人帮董某一把,将这车上的货物平安送到前面的县衙,董某必有酬谢。”
    刘鼎不由有些愕然,万万没想到董立国居然会直接开口要求自己帮忙推车,但是看他的着急样子,似乎又不是装出来的。刘蒙走过来,有点迟疑的说道:“董大人,这……请问车上装载的都是什么?”董大人说道:“这些都是我从节度使衙门领回来的粮食种子∵菜种子、棉花种子、花生种子,产量都要比我们原来种植的高很多,府衙王大人特别吩咐了,务必在三月底种下去,尽量争取收获,以便渡过难关。”
    刘蒙顺口说道:“王承颜?”董立国听到他直呼知刺史大人的名字,不禁有些生气,说道:“是王承颜王大人。”刘蒙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说道:“是,是王大人。”董立国说道:“王大人吩咐的事情,都是万般火急的,所以董某也不得不麻烦诸位,实在是不好意思。现在我们延陵县没有什么款待大家的,等过他两三年,诸位再来延陵县,董某定有重酬。”
第291章 大运河战略(3)
    刘鼎自然知道王承颜是谁,在他手下当差的确不是一件好事情,他和崔碣都是一等一的难伺候,他们都是绝对有能力做事的人,想要在他们手下混日子,是不可能的。当初他们两个都被手下撵走,就是因为对手下的要求太高。现在他们两个有刘鼎的支持,自然是恨不得将个个手霞变成超人,难怪董立国要如此着急。想了想说道:“董大人,您们延陵县的劳动力都去哪里了?”董立国摇摇头说道:“战乱一起,这里就成了战场,两军相互厮杀,弄得赤地千里。乾符初年,延陵县有人口十一万,现在全县的人口还不到三万人,都剩下了老弱妇孺,劳动力都没有了。”
    刘鼎有些诧异的说道:“诸葛斌……诸葛大人不是制定了移民政策了吗?要从北方南下的难民中安排一部分劳动力充实简渎河和溧水河两岸的,还有从舒州迁徙部分的人口,另外从大别山也要迁徙部分人口,你们延陵县,应该是从……舒州太湖县迁徙五千人口过来的,难道还没有来吗?可是这份命令已经发下去有两个月了啊!”
    董立国头次开始注意刘鼎,有些惊讶的说道:“舒公子,你这消锨从哪里听来的?不错,诸葛大人的确有这样的安排,但是执行起来需要时间,原来居住在大别山地区的居民还不习惯农耕生活,农业技术掌握的不多,必须进行一定的开导教育和技术培养才可以迁徙过来。何况,太湖的居民,又怎么会愿意迁徙到这里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延陵县只有两千多人迁徙了过来,我都安排在下游的王家镇了,那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只是,公子府上是哪里呢?为何对迁徙计划了解的如此透彻呢?”
    刘鼎笑了笑,没有回答,他当然不能告诉董立国这份移民计划乃是自己亲笔签署的。刘蒙说道:“这是我家公子的一位朋友无意中说起的。董大人,这应该不算什么军事秘密吧?”董立国说道:“不算秘密,只是一般人都不知道详细内容罢了。”心底却也是释然,刘鼎看起来像是富家公子,可能结交权贵,无意中听来自然不算奇怪地事情。
    刘蒙自然不能让董立国对刘鼎的身份充满了怀疑。因此转换了话题说道:“董大人,现在整个延陵县的马匹还有多少?能用作劳动力和运输的牲畜有多少?”
    董立国说道:“很少了,不超过两百头,都在去年的内乱中被当作食物杀掉了。如果有足够的牲畜,耕地也不会这么辛苦了。现在开荒主要还是依靠人力,白天干,晚上干,干到举不起锄头为止。节度使大人有令,唯伤残和女子可以坐轿。其余皆骑马,又严禁杀牛,希望随着时间地过去。牲畜的数量能渐渐的增加。”
    刘鼎笑了笑道:“没什么,其实也就是限制某些人贪图享乐罢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不行,居安思危,卧薪尝胆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是说轿子不好,只是不如马匹催人上进。”
    董立国若有所思的说道:“这么说来,我总算有点明白了,为什么润州出产的绫罗绸缎不允许在舒州出售。原来是要限制奢侈品的消费。我还误解了刘大人的意思,以为刘大人是要囤积这些绫罗绸缎上缴国库呢!我就说没有那么回事,我们辛辛苦苦出产的东西,怎么能让朝廷说拿走就拿走呢,绝对不行!王大人曾经表达过进贡的意思,可是我们都不同意,朝廷多年不管我们地死活,现在开口就问我们要东西,真是荒唐!”
    对于董立国的坦白。众人都深有好感,他们都对朝廷没有什么好感,事实上,鹰扬军内部,一千人里面至少有九百九十九个对朝廷都是不满的。朝廷除了给鹰扬军很多空头衔之外,一点实质性地好处都没有,反倒是经常伸手要钱。崔碣和王承颜原来是朝廷的死忠,在鹰扬军内部一直叫喊着要报效朝廷,后来大概是意识到民心不可违。才渐渐的有所改观。现在很少提向朝廷进贡的事情了。
    除了刘鼎之外,其余人都在用力的推车。瞬间聊天打繁间。这时候天色快黑了,如果没有刘蒙等人的帮忙,董立国肯定不能按时的回到延陵。这些人和他挺聊得来,相互间倒是融洽,延陵的大大小小事情,董立国也没有隐瞒。说话间,刘蒙随意说道:“董大人,听你的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啊!”董立国说道:“我不是本地人,六年前才迁居到延陵县地,我的家乡,在遥远的瓜州……”
    刘蒙惊疑的说道:“什么?你的家乡在庞右道的瓜州?张义潮、张淮深你认识不?”
    董立国挽起袖子。大家都清晰地看到上面数道深可见骨地疤痕。他们都是战场出来地。一看就知道是战斗留下地伤痕。而且从结疤地情况来看。至少有十来年地时间了。董立国沉默片刻。最后悲苦地说道:“当然认识……以前我就在归义军里面。跟着少帅张淮深杀吐蕃人。那时候。我一场战斗能杀十几个吐蕃人……”
    刘蒙举起大拇指。由衷敬佩地说道:“董大人。你好样地!杀吐蕃狗子一点都不含糊!我要是早生三十年。一定和你并肩作战!”
    董立国幽暗地脸色似乎恢复了一些神采。大该是想起了那些令人热血***地往事。当年地归义军。杀起吐蕃人来。那真地是砍瓜切菜。痛快万分啊。可是不久以后。他地脸色又逐渐地幽暗起来。心灰意冷地说道:“那又能怎么样?后来。后来……唉。后来地事情。就不是我们英勇厮杀可以左右地。朝廷让张大人入朝。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归义军……也渐渐地变了味道。现在地庞右道是回鹘人地天下。我有心无力。只好……唉!”
    对于庞右道地这段历史。刘鼎是听艾飞雨和李怡禾详细解说地。安史之乱时;唐朝征调陇右河西诸军入援内地;吐蕃乘虚进攻陇右河西;约在广叠年(公元764年)或稍后攻陷凉州(今甘肃武威);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又陷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唐移河西节度使治沙州。沙州和内地地交通被阻绝;但沙州人民仍坚守其地;直到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才投降。从此沙州被吐蕃贵族统治六十余年。吐蕃人在庞右道欺压汉人。让汉人过着生不如死地日子。他们以为汉人是懦弱地。以为汉人是不敢起来反抗地。那时候地吐蕃人。在庞右道过地乃是神仙日子。直到有一天。他们终于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地非常厉害。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州汉族人民趁吐蕃势力衰弱时;在张议潮地领导下举行起义;赶走吐蕃镇将;并遣使取道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梁素海东南缘)上表唐朝;报告沙州地归复。接着;张议潮又遣兄张议潭携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地地图户籍奉献给朝廷;这表明河西地区又重为唐有。大中五年朝廷才得到表奏;决定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