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礼部衙门,乐清儒引着李淏到了会客厅。
与此同时,鸿胪寺少卿丁琨也赶了过来,一同会见了李淏。
乐清儒见丁琨笑着赶来,细细看了一眼李淏,倒是心中多了一份注意。鸿胪寺距离礼部可还有一段距离,礼部上下也没人通知丁琨。
自然,丁琨能够这么迅速赶来只可能是李淏的本事。
“有备而来呀……”乐清儒心中嘀咕了两下,面上却是带着笑,看着丁琨朝着自己拱手致礼,一脸歉意。
“下官听闻朝鲜国世子赶来,想到约莫会有涉及鸿胪寺的事情,特此赶来,以备乐大人随时差遣。”丁琨的姿态放的很低,让乐清儒伸手不打笑脸人,倒是颔首致意没有多说。
鸿胪寺是正四品衙门,鸿胪寺少卿而今空缺,来的丁琨也只有从五品官衔,约莫相当于后世的副厅级干部。
相比而言,乐清儒的级别就高多了。他是礼部侍郎,位在三品,相当于后世的副部级官员,而且还是重要大部,说位高权重也不为过。
乐清儒、丁琨以及李淏分宾主落座,一阵客套以后,一旁礼部的几个书办凑过来在乐清儒耳边低声细语了几句。
丁琨隔得稍近,那书办也显然没怎么打算隐瞒,声音不小。落在丁琨耳中,便时不时传出:人参五十斤、东珠十颗……等等字句。
见此,包括李淏都露出了大家都懂的表情。
听完以后,乐清儒脸上也示范了一些笑意,道:“世子此番前来,心意很足呀。”
没错,方才那书办念得就是这一回朝鲜国进献的贡品。这显然是第一个节目,进贡。如果是在当今皇帝陛下登基之前,乐清儒虽然心中高兴自豪,却免不了要头痛。因为,本着历来厚礼回赠的惯例,为了彰显天朝泱泱大国无所不有,对方给了厚礼是好事,可礼部就要准备着数倍更加厚的礼物回赠回去了。
而这,就是大明后来不断严格限制朝贡,又颇为反感海外贸易的初始缘由。
虽然说起来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但大部分朝廷官员面对番邦之人的时候,还是很有骄傲之心,宁愿自己委屈一些,也不愿意国格有损的。
但眼下显然就不一样了。
自从当今皇帝陛下登基以后,就十分不耐烦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为。当然,皇帝陛下也不是那种占便宜的人。
对方给地方土特产名贵药物,大明一样可以回赠高价值的东西。
比如,那些淘汰了的鸟铳、鲁密铳,比如朝中武库换装之中淘汰的大量兵器甲胄甚至高质量的钢铁制品。这些显然都是海外番邦没有,而且价值一样高昂的东西。
但对于大明而言,这些东西的成本显然是较低的。
如此一来,大明的颜面是保全,甚至更加光彩了,而实际上的好处,也是一分没少。
有了这么一个精明又通情达理的皇帝,乐清儒面对朝鲜国的朝贡礼物也就大大可以放松了。
况且,朝鲜国并不缺钱。至少,朝鲜国王室并不缺钱。如果他们赠送的礼物可以回赠到帝国先进的军械,他们显然可以付出比大明帝国军队高双倍的价格获取。
“小王今番来此,实在是久仰天朝上邦,特此亲自护送贡品,上奏国书,以全宗藩之义。”李氵昊躬身一礼,姿态颇为放低。
乐清儒笑着颔首:“世子心意,本官收到了。至于进递国书的事情,此乃大事,朝廷会先行妥善安排再议。还请世子在京师多迁延几日,亦可观赏京师春景。”
“这几日在京师的安排,小王倒是有一处不情之请,还请乐大人成全。”说罢,顿了顿,李氵昊又压低了声音道:“其中或许费力稍多,但小王自诩亦是诚心实意之人,定不负大人辛苦。”
“国务之事,大明官员都会尽心尽力。”乐清儒含糊着,却是眼光不由地左右扫了起来。
还好,没人偷听。
“这几日在京师逗留之日,小王恳求参观那京师军械工坊武备展,还请通融,让小王可以跟随参加!”李氵昊躬身一礼。
这时,一直以来沉默唯有说话的鸿胪寺少卿丁琨终于开腔了:“听闻日朝两国最近不善,这一点,鸿胪寺也是收到颇多线报,也怪不得世子如此一言。”
……
“哦?韩国人的消息很灵通嘛。”朱慈烺听完乐清儒的叙述,倒是不由失笑了起来:“乐爱卿是如何回复的?”
西苑的亭台之上,朱慈烺任由微风吹拂在脸庞上,一边笑着回应下面官员递送上来的消息,又一边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勾勾画画,写着旁人不敢偷窥的字句。
听朱慈烺如此问起,在场的李邦华以及礼部尚书王铎都不由地捏了一把汗。还好,乐清儒既然能够安安稳稳来此汇报,自然是不会出差错的。
乐清儒道:“属下说……恰好随同武备展还有一场献捷大典,乃是历次与建奴作战斩获陈列的大典,格外有趣,臣请鸿胪寺少卿丁琨一同与世子去观赏了。”
闻言,朱慈烺与李邦华、王铎几乎都是同时笑出了声。
“乐卿家颇有急智呀。”朱慈烺赞叹了一句。
乐清儒的回复不可谓不妙。
朝鲜人在辽东大战之中的怠慢,一开始是有不少人颇为腹诽的。就连军中,也对于朝鲜人拖拖拉拉,一直到战后胜负已定的时候才出兵很是鄙夷。
故而,对于辽东大胜,灭亡清国,朝鲜上下都有种老鼠见了猫的心态。
这话一出,李氵昊还敢多说那就是见鬼了。
说
感谢书友954452投了一张月票~感谢云海书游诗同舟的两千打赏!!!以及惶恐名的打赏~鞠躬致谢
第十七章:东亚战略
“建奴花费数十万两都做不到的事情,朝鲜人的胃口倒是很好。”朱慈烺沉吟稍许,道:“不过,毕竟是藩属国。对于藩属国,处理方式还是不一样的。还有朝日关系,这也是个复杂的议题。先不拒绝,留个余地是对的。”朱慈烺的话让大家纷纷安心稍许。
李邦华更是明白更多一些。朱慈烺是打算去朝鲜国事访问的。
皇帝陛下远出国门,如果说真是要出去游山玩水,那也未免太小觑了这一位雄主。显然,朝鲜与日本都是被皇帝陛下给盯上了。
这样的盯上意味着什么,作为帝国首相的李邦华当然清楚。
显然,皇帝陛下并不满足于而今这样的东亚局势呢。
先说朝鲜。
朝鲜本为大明藩属,历来关系亦是不错,后来朝鲜国遭到日本进攻,一场援朝战争爆发。为此,张居正改革积攒下来的家底在这一战消耗极多。但同样,也证明了大明与朝鲜的关系。
对于大明而言,朝鲜不仅是下朝贡外交格局下重要的一环,也是儒家文化传扬四海的一处中华文明圈一员。两国关系十分重要。
不过,中朝两国平稳的关系在到了万历末年的时候遭遇到了重大挑战。辽东建奴兴起边患,不仅大明东北深受其害,朝鲜更是遭遇到了灭国之灾。
于是,在建奴强大的铁蹄之下,朝鲜不得不改宗易主,认了清国当宗主国。
当然,其中反反复复,朝鲜人都矢志不渝,依旧渴望回到大明的怀抱之中。而不是在建奴这个蛮族的铁蹄之下深受奴役。
故而,对于大明与朝鲜的关系,朱慈烺一开始是以军事目的去看待的。
朱慈烺跨海东征,兴兵教训了一顿朝鲜,将朝鲜内投降清朝的当权派击败,重新让朝鲜回归了大明一方。
但也仅仅于此,后续大明就仿佛遗忘了一般,除了驻扎在凤凰城的辽东镇红娘子所部以外,再无别的注意力投向朝鲜。
后来朝鲜国内上下对于是否要出兵援助大明进攻清国依旧议论非非,但对于朱慈烺而言,却是并不关心。
在朱慈烺看来,朝鲜人过来援救,那的确是个好事。但朝鲜人就是不来援救,朱慈烺亦是觉得可有可无。况且,朝鲜军队之中除了寥寥几个朱慈烺还算看得上眼的将官以外,便再无几个能入眼的。甚至,说不定还会来帮倒忙。
到了眼下,随着和平的降临,海外战略的即将铺开,朱慈烺便不由地开始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朝鲜。
提及这一点,则不免又要提及日本。
摆平东亚,随后走向世界,是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要将日本的地位说清楚,颇为有些说来话长,但是,以日本在东亚史中的重要地位,绕开日本谈东亚战略显然是傲慢与愚蠢的。
在历史上,日本是与中国可以并列的东亚中枢。尤其因为中国明清时代长期的封封闭以至于日本人在海洋贸易的历史上反而笔墨更多。
在1570年到1630年的六十年里,是日本大变动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分裂的日本国渐渐走向统一,在整个十七世纪初,处在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人口迅速增长,达到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人的地步,几乎与整个欧洲的人口一样多。城市开始发展扩大,百姓财富增加,购买力迅速增强,一切都开始显示出欣欣向荣的状态。
但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显然生产力水平是较低的。不仅手工业不如中国发达,许多生活必需品都需要中国供给。
来自福建广东的糖果、青衣、麻布葛布、江浙的丝罗绸缎绢、四川广西云贵等地的药材,甚至铜锅铁锅等等都是日本不能生产代替,必须进口中国的。
与后世截然相反,这个年代的大明面对外国是极具骄傲心态的。相比而言,日本人就仿佛后世的中国人一样,极具崇洋心理。
这个洋货,显然就是指的跨越东海从中国进口到货物的洋货。
尤其是丝织品更是对中国所产情有独钟。要知道,日本人自己就是一个生丝的出产国。
但日本人是放着本国的不要,就要中国的丝货,不仅是生丝还是纺丝。这当然不是因为日本人心理变态,有钱乱花。而是中国的丝货质量上乘,天下闻名。
尽管日本在此刻已经有了水平不错的丝织业,如京都的丝织品就颇为上乘。但只要去细查就会发现,哪怕是京都的丝织品也是原料进口中国。
哪怕日本人此刻民族自尊心里爆棚,突然间极力支持本国国产,也会忽然间发现,在旺盛的需求面前,日本国国内的优质丝也远远满足不了本国的需求。
根据史料记载,日本人每年要消耗220500公斤的生丝。但是,以日本本国最好的年份,其产量也只有九万四千五百公斤到十二万六千公斤之中。
也就是说,为了满足本国所需的生产,日本必须进口一半的生丝。
如此巨大的缺口,以至于若是没有海外贸易运送来自中国的生丝,日本国内的纺织业就直接要停摆,没法生产了。
反过来说,这样巨大的缺口与严峻的形式也意味着生丝贸易之中藏着的巨大利润。
如此巨大的利润,让日本人在早期的时候是十分支持海外贸易的。这不仅是因为本国行业发展,也是因为有利可图。
从一开始织田信长时代,就明白海外贸易可以为日本带来巨大利润。
如此一个关键产业的发展,当然是让日本上下尽心。
只可惜,生丝的进口在关键一环之上出现了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海禁!
1547年最后一艘遣明船结束以后,中日勘合贸易终止。为此,大批靠着中日朝贡关系吃饭的商人生路断绝。
这个时候,又因为海禁,大量沿海地区百姓也是生计惨淡,饥寒交迫。
海寇、日商以及原来的倭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制造了举国震荡的嘉靖倭患。十数年的嘉靖倭患让东南沿海残破非常。“吴粤之民食不暇炊,卧不安枕,农夫弃耕,红女寝机”。
因为此前举国震荡的倭寇侵略,大明对日本人记忆尤甚,虽然朝廷已经意识到了海外贸易的重要性。但对于日本,依旧是防范森严。如此一来,日本人想直接在中国买到生丝就成了一个国家级的难题。
第十八章:海外贸易
仔细了解明末的外交就会发现,明末其实也一样有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并不是一直到清末才突然出现。只不过是大明朝廷比较给力,面对外来侵犯也是顺利击退,故而从来没有闹出过什么不平等条约的耻辱性记忆。但似乎也正因为太过顺利,反而让人记忆不深。
但实际上,葡萄牙人赖在澳门不走。荷兰人入侵澎湖列岛,在台湾驻热兰遮城,西班牙人在台湾筑城,这些都是侵略殖民举动。
只不过,不管是葡萄牙人还是荷兰人,亦或者西班牙人,他们在这些大明主权领域的范围活动,都并非是试图将中国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