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权奸-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硪幌略邮拢跃∫环菝啾≈Α!�
“永穆公主也帮你不少,岩哥儿姐弟情深,理当如此。”高力士赞道。
“高将军,待漏院还有半月就可使用,那时侯秋冷霜寒,正好派上用场,这全是圣人对百官的殷切关怀,我想请他题块匾,还有……你看是否可行?”李岩悄声询问道。
好个聪明伶俐的哥儿,皇帝得知,心里一准高兴。高力士呵呵笑道:“你们姐弟情深,我就代为转奏圣人,让你帮着永穆公主料理丧事。”
正合李岩的心意,有了高将军的这句话,即日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自由进出永穆公主府,再不用半夜三更偷偷摸摸翻墙头,来见公主了。
第二日下午,得知皇帝和武惠妃要亲来永穆公主府吊唁,李岩早早地换了小功之服,恭恭敬敬站在府门前,迎接皇帝惠妃入府。
虽说死者为大,皇帝却并未进灵堂祭拜,而是移驾住春院,欣赏庭院秋天的景致,倒是武惠妃祭拜之后,拉着永穆公主说了些劝慰的话。
眼见秋风萧瑟,桃梨枝头发黄的叶片纷纷扬扬,宛如只只枯叶蝶,旋转飞舞而下,住春院东南角,一树红枫浓烈似火,下面是一片洁白的细沙,这一院的秋景都似乎聚焦在这儿,视线穿过竹篱的缝隙处,茶庭那边隐约还有一株红枫遥相呼应。
穿行在庭院之中,皇帝李隆基脚下的步石交揉错杂,一路行来,在一瀑三叠处留恋赏玩了会儿,又在深山古刹般石灯笼的地方驻足良久,心头泛起林野森森,空山寂寂的空灵感,翰林学士李岩随侍身侧,亦步亦趋,言语亲切,为皇帝讲述着园林茶庭的种种妙处。
在院中游览了一圈,李隆基来到茶庭的望月台,藤椅小几,茶水糕点早已备好,先由中官逐一尝试过。
见皇帝心情不错,李岩抬眼瞧了一下高力士,见他对自己微笑点头,当下心领神会,朗声禀道:“陛下下旨修建待漏院,它惠及百官,对哪些年老体弱的官员更是照顾,秋末冬初时便可竣工投入使用。想来今岁寒冬腊月,百官上朝待漏,再也不用风吹雨淋站立苦等,还能打个盹享受热气腾腾的朝食,百官莫不因待漏院感念陛下的恩德……”
茶庭树木掩映处,永穆公主陪着武惠妃姗姗而来,听见李岩的奏对,武惠妃脚步停了下来,芙蓉颜面露出思索的神色。
“高力士回宫向朕禀报过这事,就从宫中的御膳坊调几名厨子厨娘到待漏院,朕也题快牌匾,小李学士办的好差使,至于其它的,到时候再说吧。”李隆基轻声赞道,却对李岩另一个提议未置可否。
帝王心术,岂是你小小翰林能猜度的吗?
此番对话落入武惠妃的耳中,心里不由暗赞,李林甫父子果然有些手段,竟想出修建待漏院这么个主意,既讨好了百官,又让皇帝得了名声,皇帝向百官遍施雨露,关怀备至,父子俩不居功自傲,得意忘形,乃可造之才!
天长节前李岩进宫,教授华尔兹,抱着自己在耳边说的那句话,突然又一次响起,要成为后宫之主,欲速则不达!皇后被废,我正该一步一步缓着来,如同这待漏院这般高明的策略,在后宫遍洒些恩泽雨露。
又瞧了一眼李岩那张笑脸,心里啄磨着,有了李林甫父子这样精明的朝中外援出谋划策,摇旗呐喊,我才能登上皇后之位,儿子成为东宫太子。
不自觉地呆站了半晌,武惠妃才轻移莲步,走到皇帝近前,轻启朱唇赞道:“圣人,哀家远远地瞧见你们君臣相谈甚欢,亲情浓浓,好似一对父子。”
这话触动了皇帝李隆基的心事,高力士昨日还在耳边夸奖这个孩子,说他仿效古之名将,住进右威卫的军营,与羽林骑食同锅,寝同帐,身先士卒地操训。
从刚才对庭院的一番妙论李隆基就看出李岩惊才艳艳,之前的几篇策论甚有见地,诗词才名早已名动长安,心潮涌动,不愧是我的……
想到此处,心里顿是一惊,偷眼向他瞧去,白衣年少,人物清俊,允文允武,毫无骄矜之色,好个少年俊才,他既有开疆拓土之志,日后我就亲授兵法,如待王忠嗣一般。
“蕙妃,岩哥儿乃是大唐宗室里的千里驹,既然你也赏识岩哥儿,不如认他做个义子,让永穆公主也多个弟弟,李岩也好名正言顺地过府来帮忙。”皇帝脸上的神色淡淡,竟未露半点心迹,随意地说出这几句话来。
武惠妃笑得如春风中的花枝,连连点头。
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李岩心神激荡,身子微微有些颤抖,过了片刻,高力士拉了拉他,才如梦初醒,慌忙跪下来行叩拜之礼:“儿臣参见父皇母妃。”
瞧着这一幕感人的场景,高力士眼眶湿热,皇帝还真是没有忘记麒麟头绿翡翠呀,自己可是趁教习李岩骑射的时候,仔细验看过。
永穆公主容色黯黯的脸儿露出笑容,如秋夜皎洁的明月破云而出。
表兄哪及的上岩哥儿的一丝半毫,他才是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郎,自己心中的夫君。
永穆公主此时眼中满满俱是岩哥儿的身影,心中叹道,可惜不能结为名义上的夫妻,能借姐弟的名分长相厮守,亦是不错了,唉!世间的事哪有十全十美的。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半月后的一个清晨,大明宫前建福门。
四更天下了霜,冷得让人直跺脚,瑟瑟秋风直往官员袍衫里钻,随从们赶紧给主人裹上皮裘,手中的火把也靠得更近,好增加些暖意。
太常少卿贺知章从怀中取出个扁扁的银酒壶,偷偷抿了一口,上品的山中仙酿呀,口中道:“用不着,马上就要进待漏院休息,只等张相公前来剪彩。”
话音未落,只听见贺六儿催促周围几名随从:“张相公来了,快灭掉火把。”
这是规矩,宰相过来,其余的官员要灭掉火把,表示尊敬,中书令张说权势熏天,还压源侍中一头,百官哪敢怠慢。
另一边,百官人群中悄悄进来了一帮子人,环拥着一名英姿雄伟,器宇轩昂的紫袍中年人,此时,远处马蹄声轰鸣,一队如龙的火把由远及近。
百官中有人带头呼道:“恭迎张相公!”
那中年人鼻中冷哼一声:“中书令好大的派头。”
他身边的少年官员暗叫糟糕,待漏院开张剪彩,皇帝有可能要来抚慰百官,少年官员告诉了父亲,眼下看这情势,被源党当做了朝争的工具,今天紫宸殿常朝商议朱雀大街的事,虽然会少些阻力,但日后难保他们不会使绊子出阴招?
少年官员低声禀道:“父皇,该过去剪彩了。”
那紫袍中年人就是皇帝李隆基,火把半映着他的脸,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轻轻道:“暂且不忙,先瞧瞧,岩哥儿提议得好,微服私访,才知道朝中百官的疾苦。”
中书令张说大喇喇地策马来到待漏院前,一帮子逢迎献媚的官儿迎了上去,侍御史王鉷这些日子有求于张说,迎上去点头哈腰道:“张相公,就等着你这位燕许大手笔,题匾,剪彩。”
“剪彩?”张说没听说过这事,甚是好奇。
王鉷朝待漏院一指,张说一眼扫了过去,几个侍女手捧彩带站在朱漆铜钉大门前,托盘上放着剪刀等物。
为百官上朝待漏的地方剪彩,题匾,岂不显出我的权势?源侍中苏礼部老朽,哪及自己年富力强,也不推辞,立即应道:“好!”
也未招呼站在前面的源侍中苏礼部,中书令张说直接就往剪彩的地儿走过去。
……
张说为人不识检点,被源党利用,他岂不衔狠报复?故事精彩,兄们,砸票!有悬赏奖励!
第二卷 长安新贵 62。待漏院(下)
贺新书第二次上分类强推榜,前次被人阴了点击,再次雄起!
晚上12点还有一更!
兄弟们,冲动一次,给《盛唐权奸》猛砸推荐票、收藏票,打赏、评价什么都要!
……
站在霜寒地冻的待漏院外,当朝权相,中书令张说朝里面望去,烛光明明,侍女嫣然俏立,一股子如春的暖意直入心间。
走到剪彩的地儿,张说转身面对在朝为官的同僚们,左顾右盼,眉目间有了得意之色,朗声笑道:“本相在任期间,为百官总算做了一件好事,有了待漏院,百官上朝,也有个歇息落脚的地儿,君恩浩荡,让人如沐春风。”
他倒不笨,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修建待漏院有他的份吗?隐约的灯光映在源侍中脸上,是一付谦和的笑容。
侍御史王鉷接过侍女手中的托盘,端到张说面前,奉承道:“张相公高才,如沐春风,这四个字题得妙。”
左手举起彩缎,张说右手操起剪刀,正要一刀剪下,听得一声喊:“圣人驾到!”唬得他仓皇松开彩缎,急忙退了下来。
张说一身冷汗,随一众官员躬身相迎,因事发突然,已然不觉手中还捏着一把剪刀。
皇帝李隆基在一群身形魁梧,气势逼人的千牛卫簇拥下,大步走向待漏院,往门口一站,顾盼自雄,慑人的目光缓缓扫过百官,百官莫不诚惶诚恐,躬身施礼,那腰就弯得更低了。
李隆基向百官高朗声喝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右监门卫将军高力士站了出来:“圣人知道百官上朝待漏辛苦,特意下旨,让工部侍郎李林甫负责兴建待漏院,从宫中御膳坊调来数位名厨为百官准备朝食,里面一应陈设,圣人无一不亲自过问。”
高力士声音清朗,饱含感情,听着就让人感动。
一片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其中夹杂着些许感激涕零的哭声。
“朕倒是做好了准备,换了袍衫想微服私访,深入了解百官上朝待漏的辛苦,呵呵。”李隆基和颜悦色,朗声道。
又是整齐的“万岁!”,高呼声中,哭泣声是更加响亮。
“张相公,你在君前,手拿利器作甚?”高力士瞥见呆若木鸡般的中书令张说,冷冷喝道。
张说像抓了个烧红的炭球似的,忙不迭将手中的剪刀丢下。
“哼,中书令张说君前失仪,回府闭门反省半月。”皇帝李隆基目光森寒,盯着张说。
张说颤抖着跪伏在地,口中高呼:“谢主隆恩!”
当朝权相中书令张说就这样灰溜溜地打道回府,闭门思过去了,如果皇帝还不爽,就会免去他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甚至被金吾卫拿入大理寺监狱,李岩随侍在皇帝身边,一阵儿霜冷冰凉的晨风刮过,李岩缩了缩脖子,一股子寒意直钻心底。
皇帝拿起剪刀剪开彩锻,率先跨入待漏院前厅。一股暖意扑面而来,让人不觉春意盎然,屋顶是一挂枝形蜡烛吊灯,前厅被照得亮如白昼,角落里布置了十来张单人藤椅圆几,是未入品的官儿临时休息的地儿,皇帝亲自手书的蓝底泥金牌匾挂上了前厅,“君恩浩荡”四个泥金字闪闪发亮。
一旁俏立侍女迎上来,盈盈道了个万福,引领百官一一就座,前厅右边是五品以下的官员休息待漏的地方,称作右暖厅,李岩陪着皇帝巡视,一路讲解:“右暖厅分别按三省六部御史台、九寺五监划分区域,领人过来的侍女和送朝食的侍女都不会乱。”
一边是单人藤椅圆桌,四人一组,墙边是每个区域都有壁炉,炉火熊熊,一室温暖如春。另一边是可坐可卧的长藤椅长条几,备有软垫薄毯,用四尺五高木栅屏风隔断,李隆基赞道:“数九寒天,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中等待上朝,连朕都有了几分羡慕。”
今天是常朝,五品以下的官员不多,这会儿都躬身道:“感谢圣人,君恩浩荡。我等莫不感激涕零。”
皇帝李隆基转目四顾,微笑寒暄了几句,步出右暖厅,往左而去,左边暖厅俱是长藤椅长条几,备有软垫薄毯,山水屏风隔断,看着雅致,李隆基朝重臣们一一微笑点头,到了挂着中书令木牌的格子间,坐了下来,自有温婉俏丽的侍女上前,端上各色糕点蒸饼,清粥汤饼,李岩饥肠辘辘吞着唾液,眼睁睁瞧着皇帝美美地用了一顿丰富的朝食,恭恭敬敬不敢僭越半分。
大唐宫中的御厨,那手艺,就是普通的汤饼,葱绿碎肉的浇头,色香味俱全。
待皇帝用完朝食,李岩才叫侍女端来两大碗汤饼,与高力士躲到一旁狼吞虎咽,因为皇帝就要上朝,时间已是不够。
用完朝食后,自有侍女奉上温水布巾,皇帝忙着更衣洗脸,刚好两人囫囵用完朝食,才吩咐千牛卫起驾回宫。
不从前厅出门,而是从待漏的暖厅后门转出,一道遮风挡雨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