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9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好。”杨锐笑一笑:“再跑两天,就轻松了。”
说话间,余大厨擦着手从厨房出来了,顺手还拎着一瓶茅台,道:“我知道你挺喜欢这个的,我陪你来两盅。”
“那感情好。”杨锐望着余大厨徒孙流水价的端上来的几盘菜,颇有些志得意满之气。
瑞典之行及其顺利,所有目标都达成了,他能做的也都做了,剩下的时间,也就只能在美食与美酒间等待了。
“杨锐,杨锐!”
两人喝了没两杯,就有人拍起门来。
景语兰让杨锐继续喝酒,自去应门,一会儿回来,就见姜志军和丁十一各自提着东西进来了。
“杨主任,未传而至啊,听说你从瑞典回来,我正好今天放假,就赶紧来看看。”丁十一后面又是文泽林,等于是智科生物技术公司的高层都来了。
牛的胚胎移植技术之后,几个人聚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
此时一见,杨锐也觉得亲切,怎么说都是一个战壕里战斗过的,于是笑着站起来,让了位置,道:“本来想独享珍馐的,算你们运气好,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杨锐就当时普通朋友见面,招呼起来。
几个人各拿了筷子,坐下没多久,又听到外面的拍门声,却是刘院长带着几名北大的教授进来了。
“一起坐。”杨锐也不管那么多了,让人摆上桌子,同时有些奇怪的道:“你们怎么找的这么准,就到家里来了?”
“你之前不是有请学校实验室的同事来?怎么样,我们来了就不欢迎啊。”刘院长乔做生气。
“怎么会怎么会,我来给你们介绍……”虽然三方平时没什么交集,聊天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啪啪
啪啪啪啪
再将一堆人安排的坐好,余大厨已经是主动带着徒孙们进厨房忙活去了,更多的客人却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
gmp委员会的同事,中科院的学者,捷利康的干部……真真像是从泥土里冒出来似的。
杨锐以前甚至没有想过,自己竟然是认识这么多人了。
四合院外。
巷子口。
刘炳贤痴痴的望着杨锐的宅子,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和铅笔,正做着记录。
他将一辆辆小轿车的牌号记下来,对步行或骑自行车的人数也做标记。
刘炳贤不喜欢写字,自行车就画两个圈,汽车就画四个圈,倒也明显。
眼瞅着四个圈和两个圈后面的数字越来越多,刘炳贤就莫名的生气:“嘚瑟吧你,我就不信,臭老九还有坐车的资格了,等再过几年,世道变了,我就让你拉清单。”
………………………………
第1330章 迎接
杨锐在家里休息了三天,才返回学校和实验室,继续工作。
不过,比起此前的紧张,离子通道实验室现在就轻松的多了。
g蛋白偶联受体完成了两个大项,剩下一个大项目也有了眉目,杨锐也不逼催,连续完成两个大项目,实验室的弦都要崩坏了,稍稍松弛一番也是应该的。
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们却不一定这么想。
公共实验室里,几个人都心绪不宁的不时打量杨锐。
许正平趁着杨锐看完一篇论文的时间,赶紧上来问了一句。“杨主任,咱们实验室明天怎么安排?”
呆在大实验室里的几个人听到了,都抬头张望。
杨锐笑一笑,问:“明天怎么了?”
“瑞典的科学代表团明天就来了。”许正平道:“咱们是不是也做些准备?”
“明天就来了,现在做准备也迟了点吧。”杨锐笑了起来。
许正平无言,没好气的道:“您这两天都不安排,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准备啊。”
他说着指指墙面,道:“我们大扫除早就搞过了,能摆出来的实验仪器也都摆出来了,该收起来的东西也都收起来了,另外还让大家整理了这几年的资料和实验成果……”
“那就够了。”杨锐笑着打断许正平的话。
“这就够了?”许正平奇怪的重复了一遍。
“要不然呢?”杨锐耸耸肩,又道:“该准备的早都准备过了,不差这一两天了。恩,对了,今天早点下班吧,让大家都回家收拾收拾,明天有个好的精神面貌。”
“好。”许正平有点迟疑的答应了下来。
往自己的实验台走的时候,许正平还是有些踌躇的。
大家现在都知道杨锐是冲着诺贝尔奖去的,但是,就离子通道实验室目前的状态,真的能评上诺贝尔奖吗?咱们能比国外的实验室强吗?
许正平也没有见过国外的实验室,就是见过,他也不会心情平静的,因为他没有见过所有的国外实验室。
能得诺贝尔奖的实验室,该得是什么程度的呢?
许正平望着旁边的白墙蓝漆,心中忐忑而疑惑。以往看起来觉得很漂亮的墙面,现在看起来,又怕它俗,又怕它不够稳重。
杨锐看着许正平的背影,无奈的笑了笑,又拿起一本期刊,默默的看了起来。
瑞典的代表团即将访华,杨锐自然是需要关注。
但是,杨锐这一次并不准备积极的参与进去了。
在瑞典作名士状,将杨锐累的够呛,用禅精竭虑来形容都不为过。
若是要有一个比较的话,杨锐自觉做一个月的实验,都没有在瑞典的走动令人疲惫。
不说旁的,光是第一天抵达的时候,住宿一事,就令杨锐精疲力尽,若非早前有可口可乐的关系留下来,说栽就栽了。
如此耗费精神的工作,若是做点改变世界的实验,杨锐也就勉强认了,用在人情往来上面,多少有些令人烦心。
当然,世上事原本如此,有时候想要走捷径,反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或坠下崖去的也有。
杨锐没有按部就班的熬资历,就免不了要将自己推销出去。
瑞典之行也是宣传之行,是杨锐对自己的自我宣传。
得让瑞典的学者们知道自己是谁,才有投票的可能,所以,瑞典之行必不可少――如果不去瑞典的话,杨锐也得找些其他的法子来刷声望,总而言之,刷声望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回到国内之后,杨锐就用不着这样子事必躬亲了。
杨锐在国内的盟友不少,事实上,他这几年多盟友而少树敌,在学术界的声望也刷到了一定的高度,用不着自己出面,自会有人帮忙的。
要说起来,这里面有不少是得益于他北大的身份。
80年代恢复高考,各家大学重建,学校之间的战斗尚未打响,北大清华都互通有无,并没有后世动辄派系的做法。
不仅如此,地方高校势弱,对京城的高校完全不能产生威胁,杨锐背靠北大,再丢出去一堆堆的sci级以上的论文,普通学者自知不敌,也就不会冲上来树敌了。
而在北大校内,杨锐的资源丰富也是数一数二的。
离子通道实验室是战胜加州理工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教授而得到的,资金筹备是他自己弄来的,这种土生土长出来的高等实验室,别人听都没听过,自然也要高看杨锐一眼。
当然,庞校长的失势也是给大家提了一个醒,让杨锐减少了许多麻烦。
如果再能拿到一枚诺贝尔奖的奖章的话,杨锐觉得自己在国内学术界都不会有什么麻烦了。
横趟说起来有点太嚣张了,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嚣张。
不过,要拿到这份诺贝尔奖,杨锐是需要国内配合的。换言之,杨锐差不多得要在国内先横趟一轮,才有可能拿到诺奖。
不是所有诺奖学者都得如此。
总有些诺奖学者是没有获得国内的支持,但是得到诺奖的,尤其是第三世界的文学家,经常如此。
然而,杨锐并不是所谓的文学家,他是自然科学家,他的年龄和经历,也不允许他这样得奖。
所以,接下来就是看杨锐的盟友的了。
看杨锐这几年在国内的刷脸,是否成功了。
换言之,回到国内,杨锐是终于可以真的做一把子魏晋名士了。
翌日。
瑞典代表团如期抵达。
秦修成和聂良平作为才去了瑞典的外交人士,也被拉进了欢迎队伍,站在第二队列里,等着召唤并摆排场。
第一序列里是外交部等多个部门的高级干部,站在最前的正是乔办和863的负责人朱院士。
这样的阵容,用于接待学术团体,已是相当超标了。
秦修成看着就觉眼热,不禁低声道:“外交对等也不管了。”
聂良平去了一趟瑞典回来,人变的更内敛了,淡然道:“对方全是科学家,又如何算对等呢?”
“里面不是有许多学校的行政人员吗?”秦修成也知道自己说的不对,迅速改口道:“我知道瑞典的学校没有行政级别,不过,这摆明是在给杨锐助阵吧。”
“此去原本不就是为了杨锐?此团原本不就是为了杨锐?”
“我……凭什么啊。”秦修成恨不得爆粗口了,声音也不禁提了起来。
咳咳。
队列里的领队轻咳两声,目光扫了过来。
秦修成立即低头,目视前方行注目礼。
………………………………
第1331章 捧
“各位,这里就是中国科学院了,这位是我们中科院的薛健康院士……伍洪波院士……”
安顿妥当以后,朱院士就带着瑞典学术代表团的成员,做起了参观访问之事。
这其实是有点不太合规范的,正常的流程,接到了外国代表团,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开会,由大领导,中层领导和小领导欢迎他们的到来,再由各级干部向他们说明中国的情况,如果是学术界的话,就说明学术界的情况,谈一些大家共同的认知和看法,提出我们的不足,对未来做一些设想和展望。
开会之后,自然就是很重要的吃饭流程了,由各级政府出面,宴请代表团,体现出我方的重视,让他们体会到我大中国的饮食文化,并且在谈天说地中加深共同了解。
吃饭之后,自然又是开会流程了,毕竟,有些领导是不好一起出现的,有些领导还没来得及出现。
开会之后,自然就是更重要的吃饭流程了――各级政府和领导是一个复数词,那是真的各级领导……
所以,正常的代表团的迎接程序,起码要在开会吃饭的循环中遁入一个星期以上,有时候,来宾比较少或者规格比较高的时候,这个循环可以增加到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程度。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呢,一个代表团到中国来,如果不加防备的话,他们可能会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这个时空是循环往复的,每天清晨睁开眼睛就会循环前一天做过的事……
这样的工作方式,到90年代中期以后才慢慢的变的少了,原因是各级领导基本都吃吐了,而且,领导们渐渐都胖了,比较容易得富贵病,就不能这样日复一日的吃下去了。
但在86年的当下,领导们的体重普遍在标准范围内浮动,大家还有很强的好吃好喝的需求,普通的代表团来了,不帮他们占个位置,顺便海吃一通是不能过关的。
朱院士纯粹是为了节省时间,加上背景深厚,才能将这个阶段给跳过。
这就像是电视台跳过了片头广告一样,对官场众人来说,是挺过分的事,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做的。
好在朱院士有乔办撑腰,轻松的挡住了。
瑞典代表团的人还不知道自己才从酒精肝、糖尿病和痛风中逃了出来,握住伍洪波院士的手的时候,还没有丝毫的感恩戴德,犹然挂着审视的笑容。
“兰瑟罗特先生。”
“马乔利先生。”
伍洪波一一与之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虽然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了,但来宾也多有瑞典科学院的院士,或者斯德哥尔摩大学之类的终身教授,伍洪波还真没有多少心理优势。
朱院士居中介绍道:“伍洪波院士是我们中国最好的生物学专家之一,各位可以看看墙上的图文,都是伍洪波研究员的成果。”
他指了一下墙面上准备好的介绍文字,中英双字加配图,一下子就把瑞典人给吸引过去了。
“伍洪波研究员在遗传学方面是有所成绩的。”
“这样看来,我与伍洪波先生是有过来往的,我的一篇文章,是引用过您的。”
这边有人看着伍洪波的名字,终于是有了印象。
伍洪波的脸上一下子乐开了花,道:“能够互相印鉴,实在是缘分。”
翻译恨的咬牙切齿,才把这句话给翻译出去。
伍洪波是能说英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