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903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903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来,秉承欧式操作模式的实验室,很可能血本无归――对实验室来说,成果就是生命,不管投资人是资本家、国家还是个人,总归都是想要见到成果的,最起码,也是倾向于把钱投给有成果的实验室。

    当然,欧洲许多实验室的投资人多是耐心而官僚国家资本,甚至是更加耐心的家族资本,所以能够忍受较长时间的无成果状态,但是,较长时间对应的无成果状态,对应的是偶尔的大成果状态,而不是自始至终的无成果状态。

    所以,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许多欧洲实验室不是折翼而归,就是移风易俗了。

    不过,杨锐面对的情况又不一样了。

    他虽然还是需要抬高脚,但只要选择的方向恰当,他说不定就能弯道超车。

    实在是因为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太难了。

    科学家们从60年代开始做,做到八十年代,再到10年代,虽然将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的版图扩大了无数倍,但是,其中的未知点仍然很多。

    因此,从开始到之后,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都不是一条正正经经的登山道,它其中的断点实在是太多了。

    杨锐预知其中的某些断点,若是能以目前的技术,自己弥补上去,也就有可能走出一条快速路。

    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

    要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攀爬,还要爬出风格,爬出成果,那就相当于在生物的珠穆拉玛峰上攀爬,不仅要爬的高,爬的比别人快,还要为后人建出更上一步的大本营。

    不仅如此,在大本营建成之前,还得注意自己选择的道路,不是别人秘而不宣的小道,又得注意身后有没有人跟随自己。

    最后,做这样的项目,还得保证实验室的团结友爱。

    换句话说,做大科研项目,时间太长,即使杨锐能耐得住性子,其中的变故也很多,所以,得防着有人当内奸。

    在这种绞肉机似的战斗中,身处第一线的实验室,那真的是什么手段都用的出来的。

    杨锐如今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了,他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在生物学界也有了一定的名声,这在大多数时间都是好事,但在这种大战中,就是喜忧参半了。

    喜的是你的成果一定有人重视,忧的就是,你要是一年半载的没有论文发表,同行就会好奇:咦,最近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在做什么呢?

    杨锐总不能拘着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不参加学术活动,不参与社交活动,而科研人员参加社交活动和学术活动,不就是聊工作吗?不聊工作聊什么?总不能聊藏在袖子里的女朋友吧。

    所以如果是一般性质的科研,大家互相探讨一些各自的工作也就罢了,但要是做g蛋白偶联受体,那就很难说一起陷入绞肉战的同行们是什么想法了。

    良性竞争共同进步的可能的确是存在的。

    但在另一方面,杨锐身为实验室的负责人,不能不考虑的多一些,坏一些。

    比如说,某间科研实验室,如果一年投入2000万美元做g蛋白偶联受体,持续了10年,结果听说你的项目进度似乎和他们并驾齐驱了,甚至可能在科研竞争中获胜了,那么,该科研实验室怎么办?让自己十年时间,2亿美元的投入打水漂吗?

    会不会有人,因为不甘心,而拿出20万美元,贿赂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研究员,希望得到一些实验数据,甚至要求其制造假数据呢?

    杨锐如果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的话,他是用不着考虑这些问题的,除非有人拿着相当于自己两万个月的工资脸前。

    但杨锐掌握着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他就不能不做万全的打算了。

    杨锐思考了一夜,又找了些相关的资料读了,第二天才胸有成竹的前往离子通道实验室。

    他先是照例开会,解决了日常问题之后,才道:“大家请先留一下,苏先凯,把你昨天汇报我的内容,给大家说明一下。”

    苏先凯立即振奋的站了起来,将g蛋白偶联受体的种种,大说了一通。

    杨锐给了他十多分钟的时间,然后观察着众人的表情,道:“依照苏先凯的要求,我决定解散咱们实验室的g蛋白组,所有的项目、课题、经费、设备等等,全部归入实验室的公共部分。同时,重建g蛋白偶联受体组,由我单独任组长,其他人都可以报名加入进来。苏先凯?”

    “我加入。”苏先凯使劲点头。

    杨锐点点头,郑重其事的在背后的黑板上,写下苏先凯的名字,然后不等其他人报名,道:“我先说好,这个项目组的规模非比寻常,要求也是非常多的。出国、与外国人接触等等,都会受到限制。当然,实验室也会给大家一定的补助,不会让大家流汗又流泪。”

    因为杨锐的严肃,会议室内,就是一阵紧张,很明显,这是一次重要的方向性选择。

    同为未来小牛的范振龙,迟疑着问:“如果进入这个项目组的话,我们手头现有的项目怎么办?”

    “交接出去。”杨锐回答的毫不犹豫。

    这么一说,几个人立即变的更加难以抉择了。

    如果只是兼职,他们或许会因为项目的规模而有兴趣,但是,放弃手上已经做了许久的项目,成本就太高了。

    杨锐也不催促,只道:“有兴趣的就来我这里报名,另外,我要提前说明,实验室的公共资源会向该项目组倾斜,而且是巨大的倾斜。当然,目前还不至于向各组要钱,但是,大家要有心理准备,积极申请资金。另外,我会申请更多的经费给g蛋白偶联受体小组,首期的经费,预计是这么多。”

    说着话,杨锐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数字:

    5,000,000

    没有单位,没有说明,杨锐就此扬长而去。

    一群未来的小牛面面懵逼。

    就听有声音小小的问:“这说的是500万元吧?首期是多久?”

    “首期经费500万人民币?”

    “你怎么知道是500万人民币?”

    “难道不是?”

    “做g蛋白偶联受体,要这么多人民币有什么鸟用?”

    “总不能是500万美元?你别说,还真有可能。”说这个话的田兵眼睛都亮了,道:“杨主任有时候是爱用美元计价。”

    “也许是日元呢?”

    “日元是差不多,也能买不少仪器了。”

    “弄不好真是日元。”

    “也许是日元吧,哈哈哈……”

    “其实日元也不少了。”

    有人这么一说,众人顿时沉默下来。

    ……
………………………………

第1187章 兵马未动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知道一场战争的规模有多大,看后勤动员的程度就差不多有个概念了。

    做科研也是一样,你准备了多少经费,研究的规模也就差不多能估量出来了。

    以80年代的状态来说,一所研究院要是拿出100块的科研经费――别笑,许多学者一年的经费就是这么多――那他买两本书,买两支笔,再弄点稿纸什么的,经费也就用的差不多了。这种规模的科研,如果能用规模和科研来称呼的,大抵可以看做是纯理论研究了。

    而若是有了1000元的科研经费,在好一点的学校,这笔钱就算是能开启一个小项目了。用自己实验室的公共仪器,再或借或蹭一点其他实验室的仪器,然后买些实验材料,也能对付着过,当然,这个目标就不能定的太高了,国内核心期刊之类的,差不多就算是到顶了。

    就是到了21世纪,许多学校的研究生或者助教,他们的科研经费其实也就是这个水平的,当然,名义经费会高一些,比如一万元或者两万元的样子,但就实际购买力来说,还不一定有80年代的1000元好用。

    经费要是再多10倍,比如一万元的科研经费,在80年代就能做好一番事业了。

    以当下的国家财政,能拿一万元科研经费的学者,已经算是有名有姓,独立自主了,研究方向也可以瞄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当然,大部分是做不到的,但是,总归是有点机会了。

    就是作为首期经费,80年代的一万元,也能买好几台过得去的仪器了,或者购买一两台好用的仪器,例如杨锐最初购买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就让他刷出了不错的论文。

    至于十万元的研究经费,在80年代就属于非常高了,大部分地方高校的教授,都达不到这个水平,换个角度说,一所二本地方院校的教授,假如拿到了10万元的研究经费,那他差不多就是该校最富的学者了。

    这笔钱,交给社科方面的学者,已经能做出世界水平的田野调查了。要是锁定的角度恰当,比如寻找几个中国最穷的地方,再比较一下人类发展指数和幸福度什么的,弄不好都能在西方主流媒体上露脸。

    而在自然科学领域,若是选择的方向不烧钱,又有相应规模的实验室积累,那这笔钱也能做一些世界水平的研究了。

    从六位数的经费,再进步到七位数,到100万元人民币,那基本就属于少数大佬的专利了。

    并不是说这笔钱能够覆盖世界高水平的研究,而是一穷二白的中国,拿不出几个七位数给你玩高水平的研究。

    像是杨锐,当初已经做出了世界顶级的离子通道的成果,蔡教授也不过补给他60万元人民币。这还是在财大气粗的北大。

    换成稍逊一筹的学校,例如北理工或者北师范,生物这种院系能拿出20万元就谢天谢地了,并不是他们对离子通道和杨锐的价值的认识有差,而是手里没钱,腰板就硬不起来。

    但是,杨锐真要是拿着60万元人民币去做离子通道,那是想都不用想,实验耗材的钱都不够。20万元就更不用说了,离子通道和六位数的经费就没有血缘关系。

    当然,86年的中国,要比84年富一些的,再怎么说,通货膨胀都有百分之二十几了,大家兜里的钱都多了嘛。

    杨锐要是今年做出了离子通道的成果,蔡教授弄不好就能补72万的经费给他。

    事实上,现在的离子通道实验室,一年的经费也有200万元人民币往上,杨锐拿的不多,分给其他几个小组,使得离子通道实验室内的研究员们,也见到了大笔的经费。

    但是,“伍佰万”这个数字,仍然是超出他们的接触范围了。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则在于钱的来路。

    田兵思忖良久,不禁道:“你们说,要是500万……就按人民币算吧,这个钱,申请什么国家项目能申请到?”

    “没有。”范振龙断然道:“就是杨主任最近参与实施的什么国家高新技术计划什么的,全年也没有多少个500万。”

    50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对于现在来说,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到2000年,新设立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奖金也才是450万元人民币的自助科研经费,以及50万元属于个人的奖金。

    田兵想了想,道:“这么算的话,如果不加入新的科研组,咱们是真的有可能要上缴经费了?”

    “申请不到足额的经费,首期又要投入这么多钱,总得有其他的经费来源。”范振龙说着看向苏先凯,问:“做g蛋白偶联受体,500万元人民币的话?用得上吗?”

    苏先凯还处于振奋中,毫不犹豫的道:“g蛋白偶联受体,首期拿500万元不算多。”

    “够用吗?”

    “应该……够用吧。”

    “少点呢?比如三百万?”田兵算的是200万加100万,两百万是实验室目前的经费额度,100万是他认为杨锐能获得的额外经费极限。

    苏先凯想也不想的摇头,道:“我之前就给杨主任说了,首期起码要100万美元,否则,光是超速离心机就捉襟见肘了。”

    “这么说,真的要上缴经费了?”田兵喃喃自语,有些难以承受这个坏消息。

    一群未来的小牛面面相觑,甚至有天塌下来的感觉。

    然而,这也是国内目前通行的做法,实验室的资源不是固定的,申请的项目多,资金就多,申请的项目少,资金就少。但是,实验室的重点项目,终归是要保障的,这种情况下,经费多的项目资助经费少的项目,或者实验室内的项目组互相资助,都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审批项目经费的人的认识,与经费使用者的认识并不同,某些实验室负责人坚持己见,七拼八凑的找经费做项目的也是有的。

    当然,由此生出的弊端也是有的。更有甚至,实验室负责人通过收取“管理费”云云,往自己的小金库里捞钱的的也有。

    杨锐以前申请到的经费极多,资金充沛,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