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852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852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不多吧。”

    “这么说,您就是认为,人类学的研究员,是在您的发明之下,才有了参加战斗的资格,是不是?”王博这句话,立即显示出了身为记者的犀利。

    杨锐“呦呵”一声,道:“老王同志,您这报复来的,有点快啊。”

    要按照这样的新闻出去,搞人类学的研究员,非得揭竿而起,集体批判杨锐一番才行。

    否则,岂不是整个专业都要被杨锐的光芒所遮盖了。

    王博其实也就是这么一说,转瞬露出温良的笑容,道:“不是,我肯定不会这么报道,但我觉得,别的记者,怕是会有这么报道的,我就是说给您听听。杨主任……”

    “叫杨锐就行了。”

    “是,杨锐。你看,宣传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我刚才说的这种还算是好的,有些龌蹉的,指不定还要说什么呢。与其如此,不如你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公公正正的给你报道上去,读者和媒体人先入为主,也就不敢胡写了。”王博用这一招不知道说动了多少受访人。实际上,记者采访本来并不难,大部分人听说要被采访,都是很高兴的,就是反面人物,在报道发行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是反面人物来着。

    杨锐沉吟片刻,就在王博自以为得计的时间里,轻轻吐字道:“不行。”

    “啊?为什么不行?”

    “真理越辩越明,再说了,这件事的核心是人类学,和我的关系不大,我不适合出面,喧宾夺主。”杨锐实际上想的,一方面是保持沉默,以增加诺贝尔奖颁奖以前,pcr所应有的光环,另一方面,杨锐也希望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社会媒体能对pcr进行一定的讨论和报道。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大部分的科学家,都喜欢在问题发酵以前,就将之消弭,平常时间,杨锐也是赞同这一点的。

    但是,pcr技术不同,它更需要各行各界的了解,就像是杨锐说的那样,pcr是一门通用技术,它所能应用的行业,简直比蒸汽机还要广。

    要推广pcr的最佳方法,不是给他正名还是别的什么,推广pcr的最佳方法,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没有关系,pcr技术本身,就有能力剔除反对者。

    这门技术实在是太强大了,哪怕到了21世纪,依旧飞速的在增加各行各业的使用者,身在85年,更是堪称神器一般。

    杨锐更希望借此技术,登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舞台。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国家间计划,所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级单位是国家,例如英国组,意大利组,日本组等等,基本都是由国家主导的。

    而在国家单位之下,才是多个实验室组成的团队,他们承担具体的项目,或者具体的测序工作,例如对人类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做分类的“千人基因组项目”,鉴定致癌突变的“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额外加入的研究微生物群落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等等。

    团队之下才是单独的实验室,或者单独的著名学者组成的课题组。

    如果论资排辈的话,且不说中国能否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去,就是参与进去了,杨锐恐怕也只能计入第三级的课题组。

    这可不是他想要的工作。

    因此,与其想尽办法的消弭“人类走出非洲”所造成的影响,杨锐宁愿让它默默发酵。

    ……

    
………………………………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野外调查

    躲过了王博的守株待兔,杨锐决定沉默的更彻底一些。

    他修改了几项小习惯,最重要的是增加了三间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为此,三间实验室都添加了新的保卫人员,保证一天二十四小时,杜绝小偷和记者。

    仅此一点,自然还不足够躲开记者们的采访。

    像是京城电视台的李冲同志,就差一点在宿舍埋伏到杨锐,全靠他跑的快,才没有被李冲所得逞,即便如此,杨锐也在电视台的录像带里,留下了清晰的狂奔的背影,被李冲当做是战利品给带回去了。

    世界一流学者狼奔豚突什么的,虽然不能放到电视里给大家看,编辑部里乐呵乐呵却是挺不错的。

    这样逃过两场追击以后,杨锐自己先是受不了了。现在的记者倒是没有狗仔队的气质,但你也不能和他们对着干啊。

    人家记者跑过来采访你,也不一定是为了采访什么负面新闻,就像是李冲,与杨锐是建立了一定的默契的,人家带着人和摄像机特意过来,虽然你不愿意,但一句话都不说的就跑,一次也就算了,再持续下去,就不好看了。

    现在的记者可是有尊严的,冷脸贴热屁股的事情干的多了,真的会拒绝采访的。

    杨锐是想要有关pcr的新闻发酵一下,并不是想要自绝于新闻界的。

    如此琢磨一番,杨锐干脆利落的报名参加了本学期的“野外调查”,并在说明情况以后,请动了蔡教授,将日期定在了本周。

    野外调查算是一门选修课,时间不定,人数不定,是少数需要生物学的学生,走出校门的项目,对学生来说,就是摘点叶子做标本,观察植物分布,画图记录之类的事。

    若是有兴趣的话,抓一些昆虫和水生生物,睡两天野外并露营,就算是深度调查了。

    这项工作,本身还是极重要的,不管是做地质的,做林业的,还是搞植物学的,又或者是农学院的,都有频繁做野外调查的必要。

    像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其最核心的关键点,是需要寻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最终被命名为“野败”的雄性不育的天然野生稻,就是在海南三亚的“野外调查”中寻找到的,由此开始了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大成功。“野败”也可能是交配雌株品种最多的水稻,它在72年就与全国上千个水稻品种做了交配,73年扩大到了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的1000多个水稻品种,推妹效率极高。

    当然,身为还在学习如何野外调查的大学生,杨锐等学生最需要的,还是跟着老师认植物。

    清晨六点半。

    一群学生就在食堂门口集合了。

    植物专业的代课老师和辅导员柏善文,也准时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柏善文套了棉衣棉鞋,浑身臃肿的像是反动老地主似的,在地上狠狠的跺了跺脚,道:“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带队的老师,是咱们生物学院的正教授,谢高宜教授。谢教授是咱们国内知名的分类学专家,给你们做野外调查,是大材小用了。所以,大家更要珍惜这一次的机会,听命令守纪律,好好学习……”

    柏善文说套话的时候,底下的学生们已经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都已经是大三的老生了,自然知道教授是不带野外调查的。倒不是教授不做野外调查,而是带学生和自己做调查是两码事。野外毕竟不是特安全的环境,需要带队老师时刻关注和帮助,别说自己没时间做野外调查,去的地方也是前人走烂的,缺乏调查的价值。

    现在的学生虽然称不上娇气,可是,在野外的环境下,爱闹爱动不懂安全常识还是一致的,这项教学任务,本来就是让学生们认识到野外的环境的复杂性。

    通常来说,植物专业都是派资深讲师或者副教授过来。

    太年轻了也不行。年轻教师固然在野外固然是轻松了,可教学水平就不好说了,毕竟,不管是植物分类学还是别的什么,掌握起来都需要丰富的经验。

    谢高宜教授本人倒是看着不老,这是个脾气不错的学者,听到下面学生议论自己也不在意,笑呵呵的面对众人,等柏善文说完话了,就亮开嗓子,道“咱们今天这一波人,总共有25人,稍微有点多了啊,为了安全起见,我还请了人帮忙,咱们一会就见到了,他在门口的车上等咱们,兼做司机,你们叫林师傅就可以了。”

    谢高宜教授接着看看柏善文,道:“没有其他事的话,我们就开拔了。”

    柏善文有些担心的看了眼杨锐,再次站出来,道:“大家都吃过早饭了吧?”

    “吃过了。”学生们给出稀稀拉拉的回应,再不复大一时的嘹亮与整齐。

    柏善文笑一笑,又道:“做野外调查的工作量很大,要爬山下河的,体力消耗的多,也就容易饿,一定要吃饱。另外,大家都带午饭了吗?没有带午饭的同学,或者带的午饭不够的同学,现在可以去食堂里再买一点带走,我这里有些粮票和钱,是咱们的班费,没带的同学可以先去买饭,回来再还就可以了。记住,你们带的午饭,要比你们平时吃的饭量大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才行。最起码,要多四分之一,否则要饿肚子的。”

    在场的学生们互相看看,没有人出去拿钱或者进食堂买饭的。

    柏善文仔细的看了看杨锐,直到后者轻轻点头,才道:“那就这样,咱们今天是单日的野外调查,早上25个人去,下午就要25个人回来,谁都不许落队。始终记得安全第一,到了山上,不许打闹,不许私自跑远了,一定要听谢老师和林师傅的话。大家都记住了,别因为上一次山,被记了处分。”

    柏善文是越说越严厉,对大学生们来说,处分还真的是一件异乎寻常严肃的事。同样是分配工作,有处分的学生,就是人憎狗嫌的对象。人家用人单位才不管你是为了什么得了处分,反正有了处分的就不爱要,谁管你是不是天赋绝伦。再者说,天赋绝伦多难证明啊,有处分不听话的品种倒是好证明。

    有些欢快的野外调查小队,顿时一阵安静。

    柏善文这才向谢高宜点点头,道:“谢教授,就交给您了。”

    “行,看你担心的,真像是老婆婆似的。”谢教授说笑了两句,大手一挥,整队前行。

    队伍没走几步,就开始松散起来。

    快出校门的时候,更是彻底乱了套。

    白玲趁机来到杨锐身边,兴奋的道:“我报名的时候还想找你来着,结果你在实验室里不回来,好几节高数课都没上。”

    白玲像是一朵火焰,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光彩,也不掩饰自己的热量,她窈窕的身躯,仿佛在寒风中摇摆,却永不屈服于其。

    杨锐整了整脖子上的围巾,才道:“最近太忙了,我找老师单独交了高数作业。”

    “你之后还来上课吗?还是已经准备毕业了。”

    “当然要来上课,理论方面的课程,我还得补补。毕业还早呢。”

    “不早了。”白玲怅然若失的道:“翻过年去,也就剩下一年时间了,你看老生们,到了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都在学校里呆不住了。”

    杨锐微微点头。他经历过困难的就业,感受或许比白玲还要深。

    不过,此时此刻,白玲自然是更有感触,她稍稍靠近了杨锐一点,两人间的距离实际上还有近一米,但是,相比其他并行的男生女生来说,两个人的距离已经够近了。

    到了校门外,林师傅驾驶的却是一辆东风大卡车。

    学生们亦不嫌弃,说说笑笑的就爬了上去。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嫌弃的,现在的大巴车还是稀罕物,学校就是想找也不容易,更别说全校这么多学生,给安排大巴车了。

    实际上,就是卡车也属于特例,并不是所有做野外调查的学生都有机会坐卡车的,运气不好,卡车正好没有空闲的话,就要自己骑自行车去了。

    但是,这些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们来说,并不是畏难之事。白玲更高兴自己能够贴近杨锐坐着,哪怕卡车再颠簸,也没有关系。

    ……

    (。)
………………………………

第1089章 林区

    出了城,路就变的难走起来。

    颠簸的卡车和拥挤的环境,令杨锐有些昏昏欲睡,唯一的利好是比较暖和,卡车本身是有围挡的,再将漏风的地方系起来,用厚厚的绿军大衣一堵,就很舒服了。

    军大衣是如今学生们必备的装备,一方面是军大衣用料实在,另一方面,也是冬装的选择太少。

    杨锐却是穿了英伦风的粗呢大衣,他的身材修长,选择英伦风的冬装,做到堪比模特什么的毫无问题。

    不过,在卡车后斗的环境下,英伦风的粗呢大衣在一堆的军大衣里,就有些格格不入了。

    身为21世纪的好青年,杨锐有些习惯性的特立独行,最起码是不愿意和人撞衫,然而,80年代的好青年们,更多考虑的似乎是不脱离集体。

    等到下了车,一群人出现在荒郊野外的时候,这种集体感的效应似乎就更强了。

    然而,杨锐向来是不在乎这种事的。

    做科研的人在实验室里呆久了,根本无所谓身边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