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道:“一等的态度,二等的技术,三等的材料,四等的结果。”
达尔贝科拿起床头的杯子,喝了半杯水,又将剩下半杯倒在自己头上,感觉清醒了一些,道:“实验室呢?杨锐的实验室怎么样?”
这是他之前就要求托拜尔斯调查的问题,托拜尔斯也回答的很快:“杨锐的实验室的条件还不错,相当于州立大学的水平吧。他的实验室成员普遍比较年轻,缺少经验可能是只要问题,除此以外,我觉得他有一个称得上完美的团队。”
“完美?这么高的评价?”
“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研究团队之一。”托拜尔斯想了想,道:“他选择的成员非常优秀,我认为,其中一些人有能力独立完成高难度的研究,或者单独完成项目的一部分。比起来,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实验室团队,也没有他们的效率和激情。”
达尔贝科有些不相信的点点头,然后将托拜尔斯赶了出去,自己进卫生间洗澡。
托拜尔斯敲了一会门,没有效果,怏怏的离去。
下午,达尔贝科就要求参观杨锐的实验室。
早就收到消息的离子通道实验室诸人,齐齐在门口迎接。
许正平、苏先凯、范振龙、田兵、焦阳平、王思胜、苏帆等人站成一排,身后各有各的科研汪,整体阵容堪称强大。
达尔贝科看他们年轻,还有些不以为然,等到诸人进入实验状态以后,却是让达尔贝科看花了眼。
“哦,操作的很标准。”
“全英文操作的仪器,用的习惯吗?”
“你在这里简化了操作……唔,说得通。”
达尔贝科越看越是惊讶,尤其是基因方面的研究,更是令他大开眼界。
杨锐跟着达尔贝科,看他的表情一会一变的,不禁有些好笑。
不算镇场子的许正平,从苏先凯的几个人,可全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小牛。
但是,牛虽小,日后的成就却说明他们目前的潜力和基础是超群的,不仅远远超过国内的平均水平,甚至要超过国外实验室的平均水平。
不管是未来院士级的焦阳平,还是杰青水平的田兵,这些人都是从基础科研一步步爬上来的。而且,不像是85年的院士因陋就简,到了2000年以后,还能爬上院士位置的,手底下的功夫都是少不了的。
如果说院士是狙击手勋章的话,拿到它的条件起码得是打一架直升飞机下来。
这些人,无论未来擅长的领域是什么,就没有基础能力弱的。
像是苏先凯和范振龙这样的,已经熟悉了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科研员,他们做起实验来,已经比得上国外一流的phd了,而所谓的副教授和教授,在实验操作方面,也很难做得更好了。
达尔贝科也算是去过很多个国家的实验室了,他很清楚美国国内的实验室的情况,也很清楚第三世界国家的实验室的情况。
因此,他做好了准备,接受杨锐的实验室或许会不同寻常。
然而,他没想到杨锐的实验室是如此的不同寻常。
“杨锐先生,你的实验室,令人吃惊。”达尔贝科看了一个小时,才给出赞扬的答案。
他是想要多看一看,以免仓促。
事实证明,这只是加深了他的印象。
杨锐笑笑,说:“我尽量做到最好。”
“你做到了最好,你的实验室是一流的,比很多美国大学的实验室都要一流。”达尔贝科顿了一下,道:“没想到你能筹措如此多的经费。”
“也要感谢您的提名,诺贝尔奖提名,让我争取到了很多经费。”
“你值得获得大笔的经费。你的团队,是你挑选的吗?”
“是。”
“眼光不错。”
“谢谢。我是以一流实验室的标准,挑选研究员的。”杨锐很有自信。
就中国竞争如此激烈的科研环境,基础能力弱的小牛,根本没有机会出头,就是杨锐,也不会给他们出头的机会。
因为实验室养不起闲人。
养科研员可是很贵的,研究生一年两三万的成本,且有国家兜底,做的不好也就当养一只狗了。但科研员每年的需求可不是两三万,翻倍都是起码的,稍微好一点的实验室,或者有培养计划的实验室,每年给新人科研员的成本都在七八万,给资深科研猿的成本要十多万元。
这么多钱,就不仅要出成绩了,还得在实验室里帮得上手。做不好基础的科研员,过不了这一关,也就没什么未来了,再好的研究天赋,得不到一间实验室的认同或者赞赏,只有默默腐烂了。
在财大气粗的欧美大学,或者2010年以后的中国大学,基础不是那么优秀的科研员,倒是有些微出头的机会,但以80年代为起点,基础是必须的。
杨锐挑选到的这些小牛,自然个顶个的有把绝活。
达尔贝科紧接着又阅读了离子通道实验室过去两年发表的论文,两位数的jmc,三位数的sci,不止令达尔贝科暗自满意,更是令陪同的北大校长和蔡教授等人颇为震动。
这些数据,单独提出来还不怎么样,一起拿出来的时候,却是震撼无比。
就80年代的大学水平,离子通道实验室一年发表的文章,比普通重点大学全校一年发表的论文还要多,以sci为线的话,无论高端低端都不落下风。
校长和蔡教授对视一眼,却是担心多于兴奋。
就杨锐的效能,在国外研究机构也是顶尖的。
这时候,达尔贝科也理清了思路,道:“杨锐,如果要你的团队,独立参与人体基因组计划,你愿意吗?”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有些发蒙。
杨锐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想想道:“参与人体基因组计划,我很乐意,但是以什么名义?”
校长和蔡教授等人更是紧张的看向达尔贝科。
“独立参与人体基因组计划,就是在人体基因组的项目之下,独立给你一个位置,我们共同以项目完成为目标而工作。”达尔贝科停了一下,道:“人体基因组计划得到的成果都是公开的,我们会给予全职和兼职的科学家一些工作报酬,但数量不会很高。”
杨锐听到一半,心里已经满是狂喜了。
在整个项目尚未启动的今天来看,人体基因组计划还只是一个大型的国际项目,和它并列争取经费的,仅仅是生物学相关的,就有“肿瘤计划”、“遗传工程计划”、“讯号传导计划”、“脑的十年”、“蛋白质计划”……
这些计划也同样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一些项目甚至比人体基因组计划还更加有名,更受公众关注,比如著名的“肿瘤计划”,就是自70年代以来,以攻克肿瘤为目标的超级计划,它的经费开支,也一度罗列到了数十亿美元。
然而,肿瘤计划终究未能坚持下去。
没人知道人体基因组计划是否能坚持下去。
要完成人体基因组计划,需要1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的投入,其中任何一年的中断,都可能导致计划破产。
这让达尔贝科提出的独立参与人体基因组计划,显的像是一个大项目中的小项目。
可在杨锐看来,这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想留在中国,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基因,进行测序,可以吗?”杨锐一只脚踩在了历史的分界线上,等待着成为人体基因组计划的中国区负责人。
再过几年,这将是普通院士都担不起的重要职位。
而在人体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前的1985年,这只是一项重要职位而已。
……
………………………………
第867章 红了脸
“你想专门针对中国人测序?为什么”达尔贝科有些不理解的道:“是你提出的技术先行,我希望你能参与到技术革新中来。”
“技术革新我愿意参与,但我也想留在中国,亲自完成中国人的基因测序。”杨锐坚持中国人的基因测序是有原因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他在中国地区的优势。
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国家分隔中,最明显的部分,就是参与国自己测自己国家的基因组。
这是因为人体基因的意义非凡,不说基因武器这种东西,仅仅是人类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基因功能的鉴定,与疾病表型的联系,就使得基因蕴藏了巨大的科学和经济价值。
历史上,中国的基因外流非常严重,比如美国的西夸钠公司就掌握有中国一个很大的哮喘谱系,而冰岛和印度也是到了后来,才立法禁止掠夺遗传资源的“生物海盗”。
参与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国家,能够获得的一项好处,就是自己测序自己国家的基因。
而测序自己国家基因的独立实验室,与进行技术革新的独立实验室,却是两种机构了。
前者等于是国家机构,后者却可以是任何单位或个人。
达尔贝科看看杨锐,道:“同时进行技术革新和基因测序,工作量太大了吧。”
“如果采用技术先行的策略,我们前两年应当不用进行基因测序,之后的话,我的实验室应该也会扩大了。”杨锐说完,看看蔡教授,道:“我两年后就毕业了。”
达尔贝科愣了一下,哈哈的笑了起来:“忘记了,你还在读大学……真是令人羡慕啊。”
“如果拿到诺奖就是令人羡慕了,现在只能说是比别人先起步了。”杨锐当着蔡教授等人的面,还是谦虚了一句。
“我会考虑的。”达尔贝科缓缓点头。
杨锐也只能结束这个话题。
不过,结束了参观以后,杨锐并没有停止思考。
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有国界,如果是做单纯的科研人,或者只是普通高端的科研人,杨锐在哪里都没太大区别,但他想做大项目申请超额经费,做顶级科学家,那就少不了本国的支持了。就像是现在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英国就有桑格,完全不逊色于达尔贝科的大犇级学者,但能掌控人体基因组计划的,仍然得是美国人达尔贝科,或许可以换成其他的诺贝尔奖级的美国籍学者,但要是亚洲人或者欧洲人接替了他,美国是不会同意的,起码是不会给钱的,没有充足的资金,再好的计划也只能玩蛋儿。
要是按部就班的做研究,或者按部就班的论资排辈,10年以后,中国加入人体基因组计划,杨锐依然做不到负责人,因为他的前面还有无数的前辈等着,最多只能是副手的命运。
但是,如果杨锐现在就能掌控国内的人体基因组的测序工作,等到人体基因组计划正式成立,他至少就是这一领域的前辈了。
说到底,现在的人体基因组计划仍然只是一个大计划的雏形,当它从一项普通的国际合作项目,逐日逐月的膨胀到了生物学登月计划之后,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体基因组计划的负责人,都变成了生物学的阿姆斯特朗。
不过,即使要成为这个大计划的雏形的某国家负责人,依然是非常困难的。杨锐之前是毫无机会,现在才算是有了些微的机会。
而且需要达尔贝科支持才行。
杨锐也不着急,达尔贝科到中国来是有求于他的,在他走之前,两人肯定还有谈话的机会。
杨锐由此安排了离子通道实验室和华锐实验室的工作,达尔贝科的招待有北大帮忙,也用不着他去做什么。
做完事,杨锐也不想回宿舍继续开party了,就返回了北苑家属院。
搬迁入住一年多的时间,如今的北苑小区,已是人口繁盛的成熟小区了。
不像是后世的小区有入住率问题,有空置房问题,或者有出租的问题,80年代的住房极其紧张,就是领导干部也难有空房,像是北苑家属院这样,直接分配给事业单位的住房,第一时间就被住满了。
杨锐驾轻就熟的来到三楼,敲了两下门,没有人应,就掏出钥匙打开了。
“咔哒”的关门声,非常清脆。
而房间内的水声,也一下子停了下来。
“谁?有人吗?”景语兰的声音里带着紧张。
杨锐愣了一下,赶忙道:“是我,我回来了。”
“哦……”景语兰一下子轻松了,旋即又紧张起来:“你怎么提前回来了。”
“我在实验室里没什么事,就想着回来休息一下。”杨锐也有点紧张。景语兰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父母家的,因此,他见到的机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遇到洗澡,更是难得一见。
景语兰的声音里满是尴尬,隔着门道:“我去市场的时候,溅到了泥水。”
杨锐前段时间回西寨子乡,让景语兰有些习惯到北苑来休息,她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