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484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484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美国的法庭上,专业问题一定要由专家证人来证明,医学问题就得来医生,隔壁大妈说接生经验不算;弹道问题就得是弹道专家,打手枪射出去的子弹再多也不算;若是有关飞机的,你就得从航空学院或者航空研究所找人,至于pcr这样的极专业的生物问题,就得从生物领域里找人。

    当然,因为专家证人出庭是有报酬的,而且是上千美元每场高报酬――这笔钱以及专家来往的机票和住宿费自然都是杨锐来支付――杨锐的专利律师很容易就能找到教授级的专家证人来上庭。

    若是一般情况,教授级别的专家证人是绰绰有余了。

    奈何与香港华锐对阵的,将是杜邦公司。

    杨锐非常清楚的知道,这家人脉极广的巨无霸,将会邀请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庭作证。

    想想看到时候的情景,两名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对阵两名为了赚几千美元而上庭的不知哪个地方院校的教授……

    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什么概念?那是一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一般的教授拿起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报告,一边写读后感,一边是在哭的。

    在学术金字塔里,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第一阶的,他的学术金字塔里,往往有多名第三阶或者第四阶的学者。第四阶学者已经是世界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了,第三阶是知名大学的讲座教授。知名大学的讲座教授可以不跟着诺贝尔奖获得者混,但想要轻松的利用领域内的资源,加入顶级实验室亦是明智之选。至于第四阶的教授,尽管身为终身教授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要想接触前沿领域的尖端技术,第四阶的教授是必须加入顶级实验室的。

    至于律师们邀请的专家学者,往往连第五届的知名高校的教授水平都达不到,只能是还算不错的高校里的终身教授,或者普通教授,这样的人,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对话,又有什么好说的。

    这就好像初中生看博士生的考试题,一眼望去,第一题两分:简述四色定理。

    呦呵,我知道呀!我起码能拿两分呀,于是恭恭敬敬的写上:用四种颜色就可以给每个平面地图染色,而且没有两个邻接的区域颜色相同。

    回头得意洋洋的翻标准答案,只见上面写着:在平面或者球面无法构造五个或者五个以上两两相连的区域!

    杨锐不指望能说动第一阶的学者给自己背书,但起码得有第二阶或者第三阶的教授出面才行。

    美国的律师们也许能做到很多事,但做此事,杨锐的信件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锐一一给伊文思教授等人写信,他们都是参加过杨锐有关pcr的演讲的,也了解相关领域,是很不错的高阶教授。

    除此以外,杨锐又尝试性的列了一张表,上面是多名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的名字和通讯地址。

    试一下总没有坏处。

    不过,必须要有非常动人的信件,才有尝试的必要。

    杨锐冥思苦想。

    ……

   
………………………………

第661章 重开工

    研究者的忙碌毋庸赘说,杨锐自己每天都忙的飞起。

    即使是在天高地远的西堡镇,杨锐依旧是每天雷打不动的阅读文献,电话、电报以及信件跟进两个实验室的最新进度,了解律师们的准备情况。

    至于诺贝尔奖级的学者,若是再管理一个偌大的顶级实验室,或者价值几十上百亿的项目,那每天要有多少事,想想就觉得蛋疼。

    给这样的学者写信,言简意赅是最基础的,但重点内容,还在于言之有物。

    得了诺贝尔奖的学者,一般都不在乎赞美了,当然,赞美永远都不嫌多,只是不能发挥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要人家花费十分钟的时间阅读文献,结果只是了无新意的赞美,那就是浪费时间了,若是赞美的新颖而令人身心愉快――这就是情书了。

    杨锐不准备写情书,因此,能让诺贝尔奖学者不厌烦的信件,一定是能节省他时间的信件。

    一份有利于其研究进展的信件,一定是受其欢迎的。

    这样的信,不在乎厚薄,只在于价值的多少。

    不过,第一封信还要写的短,写成长信的话,人家看都没看就给丢弃了,那就浪费时间了。

    杨锐唯一的优势是已经登门入室了,身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学者,杨锐说不上有什么国际名望,但写信北大ruiyang的名字,至少足够让人拆开一封短信了。

    杨锐很认真的撰写了六封信。

    一封给伊文思教授,一封给拉斯古尔教授,他们两人都是第三阶的教授,不能说完美的对抗第一阶教授,但至少不会被诺贝尔奖级的教授像孙子一样的教训。

    杨锐给他们的信件主要是说明情况,不需要再展现能力了。

    剩下四份,杨锐选了与自己领域关系较为密切的四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只有领域关系密切,才知道杨锐其人是谁,才知道最近小有名气的pcr是什么东西。而杨锐信件,更是就对方正在进行的课题,做了深刻而简单的概述。

    对其他人来说,这自然是不可能事件一般的困难,但对杨锐来说,内容比语法还简单些。

    而且,对这些第一阶的学者来说,他甚至不用解释太多,只要在信里加上一句:我最近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姜太公的鱼钩,就算是完成了。

    当然,为了装饰鱼钩,杨锐还是费了一个早上。

    午饭时间,西堡肉联厂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仪式,欢送省委调查组和捷利康返回。

    张生的表情不太好,这是他进入捷利康的中国分公司以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这样做砸了,让张生很是不爽。

    韦尔斯的表情相对淡定,他是捷利康英国公司总部派来的代表,作为一家全球性的跨国企业,他时不时的就要出个差,一次任务没完成,在韦尔斯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事实上,就是捷利康都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对西堡肉联厂、西捷厂、杨锐以及海处长的代表来说,这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欢送会了。

    要不是调查组还在,他们早就笑起来了。

    冯组长等人的脸上自然没什么笑意,不过,更多的是迷茫。

    反正,安抚捷利康是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否调查出东西来,那是另一回事。

    只是组内有几名年轻人愤愤不平,觉得冯组长软蛋,但在这样的场合,谁都不会乱说话。

    同样显的迷茫的是郑建明。

    他是总厂的副厂长,尽管西联厂总厂的副厂长常年保持在10个左右,但副厂长毕竟是高级职位,在厂区住了一辈子的职工家属,也是认得他的。

    而且,工厂大院里面,平日里没什么好聊的,就说些来来往往的平常事,清晨遇到副厂长的故事,肯定是要说出来的。

    郑建明对于自己的未来,已经彻底看不透了。

    大家各想各的心思,也无心坐下来吃喝,差不多两点钟左右,就结束了饭局。

    李厂长一路将调查组送离了西堡镇,与其说是送别,不如说是监视。

    而回到西联厂的第一件事,李厂长就是找来杨锐,道:“我们重新开工。”

    “现在就开工,您就不怕调查组杀个回马枪?”杨锐倒是不奇怪李厂长的急切,只是对他的大胆有了新的认识。

    李厂长露出长者似的威严,摸着下巴稀疏的胡须,道:“时不我待呀!”

    “安全还是要注意吧。”海国辉因为是海处长的代表的缘故,也站在跟前。

    李厂长微微点头,轻轻的道:“交通要道都安排了人。”

    杨锐心里笑了一下,这倒是与他爷爷杨山的布置相似了。

    海国辉愕然:“都派人要派多少人?”

    “没多少人,最多几十个,就当厂里的基干民兵训练了。”

    “来了就关门?那样会废掉原料的。”杨锐说。

    李厂长道:“肯定不能浪费原料,有看到回来的,我让他们拖着。”

    “怎么报信?”海国辉好奇心太重,以至于总问不应该问的。

    他问到了李厂长也就不隐瞒了,道:“我们商量好暗号,到时候,堆狼烟。”

    “啥?”

    “烧猪粪和枯树叶。”李厂长没好气的回答。

    西联厂内有的是猪粪便,效果可能没有狼的好,但相隔不远,看到应该是不难的。

    杨锐想笑又不好意思笑,问:“枯树叶和猪粪都不好点着吧。”

    “浇汽油。”李厂长也说的脸色不好看了。

    海国辉小声道:“准备的好全面。”

    杨锐低头装没听到,不用说,老厂长肯定不止一次用过这套系统了,如此完备的设计,起码相当于数显的bb机吧,说不定,信号还比bb机的好呢。

    “多久能开工?”李厂长催问杨锐,并转移话题。

    “随时,到晚上就能正常工作了吧。”杨锐看看时间,又道:“我明天来放催化剂,另外,我周末要出去一趟,催化剂也不太够用了,到时候,生产线就用以前的生产流程吧。”

    杨锐手里的催化剂绰绰有余,他只是找个理由,免得有人让他留下催化剂罢了。

    李厂长也没当回事,满意的应了。

    ……

   
………………………………

第662章 顺风顺水

    当天晚上,杨锐根据之前的生产情况,对催化剂的用量做了小的调整。

    实验室的条件毕竟与工厂不一样,不同的工厂也各有不同,杨锐之前用已有的文献来套用的催化剂,虽然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毕竟不是最好的作用。

    当然,这种调整也只是微调,相对于催化剂本身的作用来说,调整后的催化剂,也许只比原有的催化剂多一成的效力。

    但这一成也是很不少了,原有的催化剂就能提升20%左右的效果,再多一成,就是22%的效果,对一家超盈利的工厂来说,这多出来的2%,可全都是纯粹的净收入。

    杨锐将之前一周的工厂记录拿出来,根据算式,一点一点的调整。

    工厂所谓的标准化生产,其标准毕竟粗糙,尤其是80年代,稍微大型一点的设备都可以定做,管道的适用范围更广,这是为了因地制宜的使用设备,扩大重工业企业的销路,但从精细生产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工厂一点都不标准。

    最简单的一点,反应釜的大小都不一样,撒进去的催化剂的用量自然要重新算过。

    杨锐之前是算了一个大略的数字出来,但在实际应用中,反应釜的体积可不是标准的。

    前后的进出,还有温度的控制,也都不是理想条件下的。

    如果是搞基础研究,那不用说,要想尽办法的将非理想条件换成理想条件。

    但做工厂的,就没有这么奢侈了,有啥用啥是每个资本家的梦想。

    杨锐也不能为了催化剂使用方便,就跑去将大半设备给成文献里的设备。

    那不是赚钱是折腾钱了。

    有鉴于此,杨锐就要根据现有的条件,调整自己催化剂的用量。

    当然,还要增加保护措施。

    他订购了保险箱,又将多种材料混装,每次都是临时取用催化剂,目的都是为了让催化剂的成分不至于泄露。

    国内虽然有了专利法,但是和没有一样,因此,虽然大家可能会重视杨锐手里的催化剂,重视的程度却是截然不同的。

    最起码,你是不能谈钱的。

    因为国内的各种研究所也在做催化剂,可人家是不谈钱的。

    当然,自从研究所不再拥有国家的全额科研拨款以后,做催化剂的傻叉研究所也就很少了。

    催化剂看起来是很少的一点,但研究所往往需要花费重金做实验。做出了成品以后,国企往往请两顿饭,支持几千块钱,就算是感谢了。在研究所有国家全额拨款的时代,这样的机制也无可否非,反正就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算完,但进入80年代以后,哪里还会有吃饱了撑着的研究所。

    就算有,几年的光景下来,该饿死的也差不多死绝了。

    世道如此,杨锐也就不准备将催化剂的配方拿出来了,反正,西捷工厂迟早是要还给捷利康的,最近这段时间,他就辛苦一点,每天去撒几次好了。

    根据之前的记录,杨锐做好了算式,得到结果,就去西捷工厂实验。

    重新开工的西捷工厂更加大胆,高墙内的劳动场景堪称热火朝天。

    休息了一个多星期的工人们,亦是干劲十足,可惜是高科技的制药厂,大家除了脚底下跑的快一点以外,并不能做出汗流浃背的景象。

    实在是满足中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