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诺贝尔奖题名。第三台阶就是正在冲击诺贝尔奖成果的大牪们,他们的工作极有价值,始终处于热点领域的尖端地带,只差临门一脚就有可能得到举世震惊的成果,当然,这一步很可能几十年时间也跨不过去,但就是目前的成绩,也足够他们在学术领域笑傲江湖,此类人通常是美国知名大学的讲座教授,比终身教授还要高很大一截,s之类的顶级论文,对第三台阶的学者来说,就和捡白菜差不多。
而在美国以外,第三台阶学者就是顶级了,他们事实上也是学术界的最强力量,有时候甚至比弱诺贝尔奖获得者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中国生物界的施一公,应该就属于这个序列。
不过,80年代的中国,在学术界的话语权是弱了又弱,伊文思已经属于需要仰望的人了。
杨锐比较年轻,还没有感觉,后面进来的张大勇教授,刘化峰教授,以及宋文浩等人,却都是看的吃惊不已,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就连中方领队,问了旁人,知道伊文思是谁以后,都紧张的磕牙,道:“杨锐可别是得罪了人家。”
“我说,你就不能想点好的?”宋文浩一把将领队给拽了回来,又问门口的老外,道:“你们的主厅不是要清场的吗?什么时候清场?”
老外毫不犹豫的道:“现在就清场了。”
“得,咱们走吧,别呆着让人家给清场清出去了,那国际影响可就难看了。”宋文浩一边说着,一边推着领队走。
领队莫名的觉得很有道理,半推半就的跟着出去了。
张大勇、刘化峰等人亦是入围的,这时候没了干扰,就站到近一点的地方,听杨锐和伊文思教授谈话。
杨锐并没有着重描述pcr的学术性。
他是一门心思的推介自己的pcr仪,并将之当做一种生产力工具来介绍。
这与张大勇等人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如果是他们的话,有这种与世界大牛讨论的机会,那肯定是要说最前沿尖端的学术问题了。
不说现在的对话有没有价值,就是回去以后,说我和某某讨论了某某话题,那也是非常有派头的。
当然,如果话题能引起大牛的好奇就更好了,但这就像是勾引小姑娘,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只能靠碰。
杨锐的目的性却是更强,而且更有自信。
如果是原版的pcr,杨锐或许会规规矩矩的说些原理之类的东西,谈论一下它的伟大前景——每一名伟大的学者在谈论自己的成果的时候都会用伟大前景来形容的,激光技术是具有伟大前景的,全息图像是具有伟大前景的,肌肉注射活鸡以增产是具有伟大前景的……
是不是真的有伟大前景,伟大前景在什么地方,学者们是不会着重讲述的。
然而,伟大前景是属于原版pcr的。
对杨锐来说,他现在做出来的第一版pcr仪,当它的后缀有一个仪器的“仪”的时候,它的前景就已经实现了。
原版的pcr是非常复杂的实验室实验方法,它不需要特别的仪器,但它需要熟练的操作和精确的控制。
事实证明,做一个时间精确到秒的麻辣烫店老板是很不容易的,原版的pcr,至多也就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第一版的pcr仪,却已经达到了能用的程度。
作为一种跨时代的产品,当它达到能用的程度的时候,伟大就已经显现了。
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堪称是一日千里。
一台仪器,从购买到淘汰,往往连10年的时间都熬不过。
越是尖端的仪器越是如此。
总有的仪器淘汰它。
最可怕的却是实验方法。
pcr仪的出现,就改变了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改变了,实验室里的一切都改变了。
不用到30年后,最多十几年的时间,全世界的生物实验室里,pcr仪都变成了标配。不配是不行的,对大多数生物实验室来说,没有pcr仪还做什么实验。
不等到千禧年,没有pcr仪的实验室,就只能做千里,看着别的实验室一骑绝尘了。
杨锐相信,只要伊文思用了pcr仪,他就会给自己最大的机会。
这是杨锐所具备的最大优势。
历史上,西斯特公司为了推介pcr技术,先是用了两年的时间,讲述“麻辣烫的制作工艺”,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学者们都是大忙人,也都是懒货,很少会有人愿意学习这种麻烦的实验方法。
最终,西斯特公司不得不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将pc仪给弄了出来,推广才相对顺畅起来。
算算时间,那都是80年代末的事了,而成品pcr仪,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就遍布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生物实验室,其中的利润与动力,不望可知。
杨锐没有西斯特公司的资源,于是采用了技术领先。
伊斯特果然听的有些心动,道:“这比你的论文更直观。”
“实验更直观,如果现在有实验室的话,我们几个小时就能得到结论。”杨锐进一步的推销,拿出当年开补习学校时的劲头。
可惜,伊文思并没有心动到不管不顾的程度,他笑着道:“轻松点,轻松点,我们用不着现在就做实验,大会也没有提供实验室给大家,恩,你还有这个机器吗?我可以拿去别的实验室做。”
“当然,我做了好几台,您可以把它拿去。”杨锐有些失望,但还是迅速的将手里的pcr仪装箱送给伊文思。
“谢谢你。”我们先听开场的演讲,等我试用以后,再告诉你感想。
“好的,没问题。”杨锐目送伊文思离开,叹了口气。
总的来说,这是件好事,只是并没有达到杨锐想要的程度。
他希望的是在此次大会上发言,做报告,甚至做演讲。这次机会错过,他就必须回国了,回国再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且不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两次出国,要被多少人指责,就是几个月时间再短,被杨锐刺激到的西斯特公司也随时可能拿出半成品出来和他竞争。
到时候,专利权,署名权之类的竞争,不知道要有多麻烦。
专利和署名都是讲究先到先得的,杨锐如果一炮成名也就罢了,如果这一次失败了,回去再来,那变数就太多了。
尽管他已经发表了论文,申请了专利,但在美国法庭上,这些都是可以争执的。
除此以外,伊文思回去会不会真的试用他的pcr仪也是很难说的事。他如果有时间,顺手做个实验,还要看他是否能体会到pcr仪的价值;他如果没时间,转头给忘记了,这种事情也是再平常不过了。
第三台阶的学者,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寄送资料和论文给他。
同样的论文,杨锐寄送了几十份,如今收到回音的也就几份而已,略有希望的伊文思,说不定还是因为大会委员的原因,不得不看杨锐寄送的论文,继而才有了兴趣。
杨锐不由自主的看向伊文思的背影,再叹一声:哪怕自己确定无疑的做出了世界级的研究,竟然还这么难,也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换目四顾,满满的主厅里,却有数百名头发稀疏之人来来往往,繁盛有若赶集。
“杨锐,打起精神来,刚才那位是伊文思教授吧,能让他感兴趣,很不容易了。”张大勇年过半百,瞅着杨锐的表情,就能猜到他三分心思。
杨锐苦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间才是真的感兴趣。”
……
………………………………
第599章 21日
“别灰心,他既然花了这么长时间来了解,总归是要试试的,要不然,刚才的时间不是浪费了。”张大勇教授知道杨锐的心情,拍拍他以示安慰。
在国内,张大勇教授其实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三五不时的就会有学生拿论文或者实验记录来找他,有的人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做出了惊世成就,只等着权威认可,就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有的人忐忑不安,却是凭着勇气和期待过来的,既希望得到认可,又缺乏自信……
然而,不论是哪种,大部分研究都是没什么意义的。要么是前人研究过的,要么是研究出现错误的,要么是实验不够严谨的。
这就好像用肯德基的冰块和马桶水做比较一样,外行人或许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极其神妙的实验,然而,当肯德基的冰块被放在非纯净器皿中,置于室温半个小时以后,一切比较的基础都消失了,无非又是一个自鸣得意而毫无意义的短片罢了。
张大勇教授不确定杨锐的论文是哪种形式的,但此时也只能安慰了。
就他自己的经验来说,像是杨锐这样科班出身的学生送来的文章,他至少都是会看的。
但什么时候看,就决定于当时的条件了。要是他自己实验正忙着,顾不上也是没办法。要是正好有时间,看的快些也正常。
当然,很多时候,张大勇也会讲别人送来的论文诶自己的学生看,算是寓教于乐的一部分,效果如何,张大勇并不关心。
张大勇对杨锐的状态颇有些感同身受,人在异乡,不免多愁善感道:“伊文思教授肯定是大忙人,你请他试用,这一步走的好,但这种事情急不得的,你要耐心一点。对不对?”
杨锐咬咬牙,道:“我没灰心,灰心有什么用啊,黑心和红心还好点。”
张大勇笑了:“能开玩笑就好。”
杨锐报以一笑,心里却想:我是一点没开玩笑。
面对极大的收获和极大的纠纷之间,杨锐颇有些孤注一掷的感觉。
现在,如果能贿赂哪个教授,让自己拿到主题报告的资格,杨锐绝对不会舍不得钱。
然而,杨锐连贿赂都不知道该去找谁。
黑心之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走通的。所谓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大概就是杨锐目前的状态了。
“别想了,坐下听讲座吧。”张大勇拉着杨锐坐了下来。
杨锐屁股挨到板凳,再抬头看前面做报告的教授,脑海中不可抑制的升起了一个想法:
我要是能驳倒今天做报告的拉斯古尔教授,大家肯定会对我本人和我做的研究感兴趣。
有了这个想法,杨锐不禁坐直了身子,一边低头看讲座论文,一边悄然的准备起来。
他的准备,自然是从脑海中调阅相关论文,并与手头的,大批量的查询,以确定矛盾点。
今天的开场报告人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拉斯古尔教授,从他的论文中可以看出,他主要就是在汇报自己在叶绿体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
对外行人来说,这有点枯燥,但对内行人来说,这却是如同编年体一样简单的叙述,很合一些人的胃口。
杨锐却是不可避免的失望了。
人家在描述自己的工作与研究,他就没有什么好推翻的了。
就算说“你做的有问题”,在这种正在研究的项目中,其实也属于找茬性质――就是因为做的项目有很多问题,所以才需要研究,若是什么都清楚了,又有什么研究的意义?
杨锐希望是正确而稳健的辩驳。
这在其他学科中或许不常见,但在生物学中实际上很常见,主要是因为生物学的快。
不说是研究领域,就是生物教科书,每隔几年都要换一茬才行,等于说很多现在听起来极有价值的论点,再过几年就会不靠谱了。
杨锐原本觉得,自己是很有希望站起来争鸣一下的,但拉斯古尔教授却是说的四平八稳,人家就专注于自己的项目和研究,这种情况下,杨锐就是想找茬都难。最起码的,他拿不到对方的数据。
几个小时的讲座一闪而过,张大勇等人随着众人退出,同时,也有一些人围上去,向拉斯古尔教授表示祝贺。
本有些颓然的杨锐突然眼前一亮。
他也跟着几个人,挤到了拉斯古尔教授身边。
“拉斯古尔教授,这是我做的pcr仪,它能够用来复制dna,只要控制内切酶,您的实验室将就此成为顶级实验室。”杨锐用着朴素的销售话语,将pcr仪塞给了拉斯古尔教授。
他的包里塞了三个pcr仪,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
拉斯古尔教授来不及拒绝,就被pcr仪给塞到了手里。
“我的论文,还有仪器的说明书都在这里……”杨锐说着话,就被人给挤开了。
拉斯古尔教授也没当回事,将pcr仪放在讲台上,一副不准备理会的样子。
杨锐没有办法,回房间补充了新的pcr仪,继续在会场内飘荡。
主题演讲结束了以后,大家看起来明显或活泛许多。
一天之后,杨锐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