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399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99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杨锐招揽的并不是博士生,这个条件就非常吸引人了,尤其是吸引北京以外地方院校的人才。

    研究领域的贫富差距是非常可怕的事实,自建国伊始,中国的科学研究中心就在北京,上海依靠着自身的富裕,稍微能说几句话,但是北京如云的高校联合体相比,只能说是每况日下,抽东南之血以滋京城是从来没停过的。

    复旦上交之类的高校虽然偶有高招,但却是从来没有登顶过,而且是力量越来越弱的节奏。

    除了上海,全国其他地区在研究水平上的差距,与北京就是绝对的天壤之别了。

    看看南京大学就知道了,建国之初直到改革开放,南京大学都在各方面的指标都排列前茅,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随着中央财政的力量越来越强,只是财政倾斜一条,就足够让南大匍匐,更别说其他的无影连环脚了。

    对做研究的人来说,在不在北京,差距是极大的,除非是某些特色研究,否则,地方高校想做第二梯队都要竞争。

    这就比如那篇发表在《sce》上的著名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测序论文,作为一篇国际合作论文,它有58名共同作者,论文在8月5号投稿,两周以后被接受,其中六人在看到论文发表以前就死于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而这些研究者,全部属于塞拉利昂的凯内马政府医院,他们当然是重要的研究者,58名共同作者都是重要的研究者,某些时候,一线研究者更是不可或缺,但特征性如此之强,如此一线的研究工作,并不一定是研究者们所追求的。

    研究者也是人,研究者更追求低投入高产出。

    如果说,杨锐之前放出的风声,还传的不光,引起的重视不够的话,苏先凯的故事,却让杨锐和他的实验室,瞬间变成了话题。

    年轻的cell作者,高端仪器,还有极具人情味的实验室政策和待遇,再没有比这更符合中国人的期待了。

    杨锐在短短的几天里,就收到了1000多封履历表。

    “快赶得上工厂招工了,我都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的研究员。”杨锐望着每天都增加的信件傻笑。

    “上次统计,中国有200多万名科研工作者,你这些算什么。”许正平其实也高兴,人多了他轻松,研究成果自然也能出的多一点。

    杨锐“嗯嗯”的点头,道:“不知能持续多久,小苏同志的示范效应很好呀。”

    苏先凯在旁腼腆的微笑,他的组织关系还没有正式调过来,但人先过来帮忙了,也是此时的一贯作风。除非是领导发话,否则,组织关系几个月办好都算是快的。

    许正平则道:“示范效应是挺好的,就是这么多的简历,什么时候看得完?先说好,我是不看的。”

    他知道杨锐有自己的评断标准,才不想掺合着挑人呢。

    杨锐果然笑着摆摆手,道:“我来负责。”

    说完,杨锐就推着小推车,将一车的履历表运回了自己在角落里的办公室。

    这是一间大约四五十平的长方形房间,更难得的是拐角房,东西两面全是大玻璃,要是按照后世的公务员办公室标准,妥妥超标到了天上。

    然而,杨锐并不是纯正的公务员,更是标准土豪一只。以他目前财富水平,购买服务简直是不要不要的。

    所以,才几天的功夫,杨锐一口气找来的八名工人,就把办公室装修的能住人了。

    杨锐将小推车丢在房间中间,自己就在地上盘腿一坐,开始翻看简历。

    苏先凯透过门看,暗暗咋舌,道:“他翻的好快,我就是这么被找出来的?”

    许正平调侃道:“杨锐刚选出来的时候,我也吓了一跳,你说那么多名校毕业生不要,怎么选了这么一个。”

    他比苏先凯大20岁有余,说话随便的多。

    苏先凯还急着问:“然后呢?”

    “什么然后?”许正平装不明白。

    “然后杨锐怎么说?”

    “杨锐啥都没说。”

    “不解释?”

    “忘了。反正,他选人啊,是挺特别的。”许正平不在乎这种事,说过就算。

    苏先凯注意观察了一会,就见杨锐一会儿快速翻过简历,一会儿又闭目沉思,完全不明所以。

    实际上,杨锐是在回忆名字呢。

    他的实验室撑死就进三个人,说不定只能进两个,这么少的名额,当然要慎之又慎。

    如果是公司的hr,遇到这种情况,社招先看工作经历,校招就看学历。

    至于此人是否有内媚,hr哪里管得了这么多,供求关系如此严酷,当然是要从漂亮的里面找内媚的。

    杨锐是没有多少看人的水平的,他就有一点优势,直接知道名字。

    一眼扫过的,那是确定这丑名没有见过,闭目沉思的,是比较这熟悉的丑名是否同一个人。

    这种方法,前些天不太好用,累死了才找到苏先凯一个,此时,却是让杨锐一连看到多个。

    “真是幸福的烦恼啊。”杨锐看着脚下的三个履历表,一名未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未来的欧洲科学院院士,一名未来的耶鲁讲座教授。

    杨锐并未立即做出选择,而是满怀希望的看向窗外。

    估计还有好多信没寄过来呢。

    ……

   
………………………………

第544章 待选

    接连几天,杨锐的工作都是选人面试。

    不光了解学术背景,还要了解家庭背景,乃至于性格等方面的因素。

    北大给他的名额是极少的,再次找蔡教授确认以后,杨锐也只是得到了两个名额。

    换言之,在选了苏先凯以后,杨锐手下有编制的职位,就只剩下一个了。

    如果是在国外,独立实验室的所有人可以自己出钱雇人,编制云云也不牵扯。

    但在国内,编制是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多少人拿着最低工资,一连五年十年的,就为了等一个编制。

    在大学里,编制更加重要,有编制的随便怎么样都行,没编制的,几乎是诸事皆不宜。

    一般的实验室都有一两人的编制,如唐集中的实验室比较强,也就是三个编制,蔡院士给了杨锐两个编制,其实是因为杨锐本人并不占编制,否则还要更少。

    不过,杨锐选人却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名额。

    他手底下还有一个华锐实验室呢。

    作为准备开发pcr的实验室,光是黄茂一个人可是不行。

    杨锐可不像是历史上的pcr,慢吞吞的做上几年的时间。

    实际上,pcr真正出成果的时间,也就是大量资源倾斜的半年时间。

    集结资源,准备资源,倾向资源,这是做自然科学的主要方式。

    而人力资源的集结,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当困难的。

    对杨锐来说就更困难了。

    而这一次,或许就是杨锐见到最多次小牛的时间了。

    一只大犇的发育是非常耗费时间的,30年不长不短,可以说是小牛发育的时间中位数,像是施一公那样,能用20年的时间成为大犇的,少之又少。

    当然,他这20年是走了最短路径的,在世界中心读书,回国做大犇——严格来说,他还没有做到世界中心的顶端。

    美国有几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要成为这一层的存在,运气将是很重要的因素。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并不能说明其水平就比诺贝尔奖获得者弱,但在获得资源方面,诺贝尔奖获得者明显强悍,如此一来,越早得到诺贝尔奖,其实也等于获得更多的资源,会因此而发育的更加健壮,牛体也更丰满。

    杨锐的实验室里并不需要成长后的大犇,其实,人过中年,直接做实验的就不多了,大部分是依靠大脑指挥科研狗们做实验。

    而科研狗的好坏,在某些时候,就成了成败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竞争就等于是斗狗了。狗主人可以凭借眼光选种、培育、饲喂和训练斗狗,就像是实验室负责人可以凭借眼光选人、培育、调整和训练科研员,但到了斗狗场上,到了实验室里,负责人就没有什么好做的了。

    一切全看狗群的发挥。

    就杨锐来说,现在便是选种并买狗的时间了。

    而且,这弄不好就是他能见到最多狗种的时间。

    以后再见到的幼牛,估计多数是长江学者了。

    杨锐一边这么想,一边将几名未来的长江学者的履历表放到了右边的蓝色盒子里。

    他的桌上已有三个盒子,红黄蓝分别对应三个水平的幼牛。

    北大的实验室只能招一个人,自然不能选长江学者级的,虽然长江学者在中国科研界已是超出大牪水准的高手了,但选择就是这样子,竞争太激烈的时候,大牪也只能靠边站。

    当然那,如果这些人愿意去华锐实验室,杨锐还是愿意开出高薪的。

    至于黄色和红色的盒子,差不多都是院士级以上的人物了,区别只在于几个院士,以及是哪个国家的院士。

    另外,一些知名大学的讲座教授也被杨锐放在了红色盒子里。

    讲座教授是比终身教授好高级的存在,若是顶级大学的讲座教授的话,差不多也是一个领域的最高存在了,指不定哪天一个忽悠,就拿到了诺贝尔奖。

    80年代的中国人,出国一路做到讲座教授的并不多,至少比拿到院士头衔的还要少。

    杨锐如今已经看到了两个,不禁感慨连连,科研之路之艰难,已经到了不能让人读书的份了。

    然而,就现代世界的发展速度,不读30年的书又怎么行。

    生物领域还算新兴,算上基础教育,读个十几二十年也就到头了,物理数学再发展下去,或许有一天,学生们读书读到老,还不一定能到前人研究的领域。

    这种想法一经出现,竟让杨锐不寒而栗,摇摇头,立即不去瞎想了。

    在蓝色盒子即将堆满的时候,杨锐再次看到一个不用查询就知道的名字:李文强。

    同样的院士出身,而且至少拿了诸如加拿大院士在内的两三个院士!

    “这个人要拿下来。”杨锐这么想着,立即打电话给李章镇,再次吩咐一番,且道:“我又看中几人,预算再改高一些,另外,车再多买一辆。”

    “还买车?您都准备了三辆车了。”李章镇在电话里叫起了苦,说:“香港这边办事处就配了一辆车,现在买三辆车运到没几个人的大陆实验室去,感觉很怪呀。还有,我们的预算早就超过了。”

    “预算超过就超过了。”杨锐沉吟了一下,问:“香港办事处有怨言吗?”

    “有一些吧。”李章镇小声道。

    “六个人做这么些事,估计确实是太闲了。这样吧,裁员50%,让他们忙起来就好了。”

    李章镇吓了一跳:“裁员?真的裁员?”

    “当然是裁员了,他们是辅助部门,辅助部门不能直接帮助主业,还要依靠怨言来影响主业,不裁他们裁谁。”

    “但是……但是,香港办事处裁员的话,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完成了,尤其是出去办事,很浪费时间的,像是您现在要买车的话,进入大陆的手续就很繁琐的……”

    “那就再招一个没有怨言的年轻人吧,咱们这么小的公司,一定要保证内部和谐,和谐怎么保证呢?一方面,当然是想办法让大家开开心心的,但是,如果不能让大家都开开心心,那就只好把不开心的开除了,就这样吧,记得把车送过来。”杨锐陈述性的描述了自己的决定。

    李章镇哑口无言,挂上电话,还不敢相信自己刚才的命令,是看似人畜无害的杨锐做的。

    不过,转念一想,李章镇又觉得不错,他常年在大陆和香港之间来回跑,已经感觉到自己对香港办事处的控制力在下降,开掉三个人,再招一个新人的话,四人组成要管理起来,就更方便了。

    一周后,经过重重关卡的四辆公爵王,停在了实验室门口,引来无数路人的目光。

    当然,主要的目光还是来自被面试的同志们。

    ……

   
………………………………

第545章 公爵王

    “看,公爵王。”

    正如杨锐所期待的那样,32岁的李文强来到门口,就瞅到了漆黑色的公爵王。

    看不到也是不行,虽然面试的人不多,也都通知了时间,但为了不迟到,大家都会提前来一会,站在门口,百无聊赖,除了说话,就是瞅着这四辆车发愣了。

    被安排在同一时间过来的王镭是个小胖子,他摸摸脑袋,嘿嘿笑两声,说:“我不认识车,我们县委书记就开一辆北京吉普,我们县最好的就那个了,这车更好吧。”

    李文强眼角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