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392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92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要说好,许教授的心里又怪怪的。

    他环视一周,望着空荡荡的实验室,总觉得不舒服。

    这样的实验室,连基本功能都不具备――当然,交流实验是可行的举措,但总归是有不方便的,从效率的角度来考虑,似乎也应该把钱用在正途。

    全国那么多实验室,都是一点点的升级,拿全部的钱买一个仪器,太特殊了。

    许正平原本期待这几十万元的经费,能改善实验室的窘相,没想到,杨锐竟然用70万买了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当然好了,光是玩这个东西,一年少说都能出几篇论文

    但这间实验室,最需要的可不是扫描电镜。

    “学校每年都要检查各级实验室的,咱们实验室这么特别,恐怕检查不过去呀。”许教授换了一个角度谏言,也算得上是煞费苦心了。

    杨锐却是没听出来,摆摆手道:“等检查的时候再说,目前这个阶段,咱们首先要把实验室的底子打好。”

    许教授差点就翻白眼了:就两台仪器的实验室,有什么底子可言?两条腿的椅子都要摔倒的。

    杨锐却是依旧笑呵呵的看工程师们做安装,扫描电镜主要是真空系统,电子束系统以及成像系统,每一部分说起来都不是特别复杂,甚至可以称得上简单,因此,在******时期,中国好几个研究机构都上马了扫描电镜。

    然而,扫描电镜的结构不复杂,芯子却在精度上,另外,电机等装备的各项指标,也是远超第三世界水准的,所以,国内的扫描电镜事业人亡政息,也不奇怪。

    到80年代,其实生产扫描电镜的中国企业也不在少数,基本开发一个产品出来,就能得一次奖,但在销量方面,最好的也不过卖了400台。

    以杨锐对自己实验室的高贵冷艳,自然不屑于用这样的产品的。

    科学是一种很现实很无情的东西,你要是用糊弄人的东西糊弄它,它也会学会糊弄人。

    国产高端仪器或许也能用,但“能用”这个标准,可一点都不高端。

    “咱们……不再买点其他设备?”许正平教授贴着杨锐问。

    杨锐不易察觉的挪开一点,道:“我也想买,没钱了。”

    许正平呵呵的笑了两声,能有钱吗?70万买一台仪器,比人家一个实验室都贵。

    这么一想,再看这台扫描电镜,许正平暗忖:要不然,咱也先做几个专门实验?

    “对了,许教授今天有空的话,和我面试几个人吧。”杨锐蹲在旁边,说话的语气像是拉家常。

    许正平诧异的问:“面试什么人?做什么?”

    “您看,咱们现在有扫描电镜了,还有这个氨基酸分析仪,是不是开几个专门项目?”杨锐看似与许正平想到了一起,实际上,他买仪器的时候就想的清清楚楚。有这种全国唯一,或者全国第一的仪器,不做专门实验做什么?

    许正平的心思乱了,一时没有回答。

    杨锐状似自言自语的道:“就已经安装好的这台氨基酸分析仪来说,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它一天能做好几次实验,一次能分析超过20种氨基酸,咱们就是从渤海湾买一斤海带回来测一下,都能写一篇论文,这个优势不用,也太浪费了,您说是不是。”

    “渤海湾海带的氨基酸种类分析?”许正平笑了一下。

    “渤海湾海带氨基酸种类与含量分析,这个题目能发表的期刊好一点。”杨锐挪动了一下蹲麻的脚,又道:“再改一下,《渤海湾海带氨基酸种类与含量分析,并与黄海海带进行比较》,这个题目应该能在国内的大期刊上发表了。”

    许正平哭笑不得,问:“那要想在国际上发表怎么办?”

    “sci级的普通期刊,加一点国际视野就行了,比如这样,《中国渤海湾海带氨基酸种类与含量分析,并与加拿大海带进行比较》,恩,这个还简单,加拿大美国之类的,十有**分析过自家的海带,咱们直接拿数据过来横向比较就行了。”

    许正平笑了:“那要再发表的好一点怎么办?”

    “那横向比较之后,就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结论了,这个标题可不好起。”杨锐似乎思考了起来。

    许正平笑着笑着不笑了,道:“你说的这个题目,好像真的能做。”

    “当然能做了,换成海鲈鱼还能再写一茬,坚持写十年,就是国际海产品专家了。”杨锐大笑。

    许正平没笑,琢磨着道:“要是能做成国际海产品专家,我也愿意。”

    杨锐听出来了,道:“你想做也行,国际这么大,两个海产品专家也容纳的下,再者,国际海产品专家不一定用几次扫描电镜,咱们还得找人面试。”

    “来面试的都是什么人?”

    “第一轮面试,还是优先找咱们本校的,有几位老师,还有研究生过来接触。”

    “研究生也来?”研究生基本都是科研狗,是没有自由研究的权利的。

    杨锐点点头,道:“估计是导师派过来的,咱们不管这个,我的要求简单,挂我的实验室名字,挂我的通讯作者,我参与的实验挂第一作者,人只要是个正常人,能用,咱们就先招进来。”

    “你这个要求倒是不高,也不低。”许正平不置可否的笑了一下,又问:“听你说第一轮是本校的,那还有外校的?”

    “全国最先进的氨基酸分析仪,这个名声,不敢说响彻全国吧,北京城里的生物圈子应该是传遍了。”杨锐可是知道一台高端仪器的诱惑,嘴角挂着笑,道:“外校的看是什么人了,我向蔡教授汇报了,他的意思,人才是高校最宝贵的财产,财产嘛,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许正平咽了口唾沫,问:“蔡教授想挖人家墙角?”

    高校的人才交流,即使在最禁锢的年代,也是非常热闹的,而在气氛最紧张的时期,一些高校为了留住人,往往会做出不放走档案之类的举措,而拉人的高校,甚至不惜给来人重建档案。

    在这个本科生都稀缺的时代,有经验的本科生,乃至于条件更好的专家学者,简直比肥肉还吃香。

    当然,在这种环境下挖人,也是非常容易得罪人的。

    杨锐却不在乎这些,他又不指着其他高校吃饭,状似随意的道:“我可没有主动去挖人,蔡教授更不会去,我们是被墙角撞上了,被动反应。”

    ……

   
………………………………

第535章 自由裁量

    周日清晨。

    杨锐来的早了一些,打开门坐等来撞自己的墙角。

    许正平则来的稍晚些,顺便给杨锐带了早餐,自己喝着豆汁儿,说:“你来北京时间久了,好久不喝这个,还想的不行,我今个儿特地去老宿舍门口买的,喝惯了那里的,再有名的都比不上。”

    杨锐只是摆手:“油条豆腐脑就挺好,豆浆我都不爱喝。”

    “豆浆都不喝?你够挑剔的啊。”许正平啧啧两声,自己把豆汁儿喝的吸溜吸溜的。

    杨锐呵呵一笑:“没您挑剔啊,昨天的十几个人,你是一个都没看上?”

    “你有看上的?”

    杨锐再笑两声,低头吃油条。

    昨天是第一轮的校内招人,如果能满足需求,杨锐也懒得再从校外找人,还要承担挖墙脚的麻烦。

    可惜,招人不光要知识和技能满足要求,还得双方有共识。

    就杨锐这样新崭崭的实验室,其实什么人来了都有位置,换言之,他新崭崭的实验室,什么都缺。

    比如最基础的科研汪,一间独立的实验室,少说得有四五条科研狗才能顺利的运作起来,否则连个擦地洗烧瓶的都没有,实验室几天就瘫痪了。

    然而,哪怕过来的有在读研究生,人家也不愿意给杨锐做科研狗。即使杨锐许诺在毕业时如何如何,人家也不想做一名本科生的科研狗。

    不光打狗要看主人,这流浪狗也要看看你们家的条件,才决定要不要留下来的,更何况,这些研究生都是有主的,如果是做科研狗,人家还不如给自己的导师做呢。他们到杨锐这里来,就是想看看有没有独立做实验的机会,如此,其导师才愿意放人。

    杨锐倒也不在乎他们是在职研究生还是在职本科生,但过来“应聘”的,却没有一个人的水平能达到独立做研究的程度……后世的研究生到毕业,能完全独立做研究的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杨锐本人的经历,完全是不可复制的。

    杨锐不在乎一个科研组的成本,但他也不乐意单设一个没用的科研组。

    当然,也有水平达到了独立做研究的程度的助教和讲师过来,但几个人像是商量好似的,开口就是5万元的经费,也让杨锐无言以对。

    若是对方能发表sci,杨锐也不觉得5万元多,事实上,就平均消费来说,能用5万元人民币写出一篇sci,不算节省,但也不算浪费。

    偏偏过来的几位都只能勉强阅读英语论文,而他们期望的目标,也就是国家级的中文期刊。

    放后世,无非是用五万元写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教师都能做的事,杨锐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回想一遍昨天的经历,杨锐不禁对许正平道:“许教授,我今天才知道,您在北大里面,是开明的。”

    许正平之前其实就猜到了结果,不在意的笑笑,道:“不是我开明,是他们想太多了。再说,我也是被你一步步的诱进来的。”

    杨锐哈哈大笑。对许正平,他确实是有计划的进行了合作,相比生硬的招聘模式,这种方式,显然更容易让人接受,并理智的分析利弊。

    许正平则是从工作方面考虑,道:“你别看咱们系这么些个独立实验室,换一次实验室,和换一次工作也差不多了,大家谨慎些也正常,现在大概都在观望吧。”

    “那你不还是说换就还?”

    “有的人换工作,也是说换就换?”许正平说着有些傲气的道:“我能给自己申请来经费,到哪个实验室都一样,我也不会在别人的实验室呆一辈子。再说了,我这不是把位置给占了。”

    一个实验室里,通常也就是一名老板,一名小老板,只有院士或者准院士的实验室里,才会有多名小老板出现。

    许正平来到杨锐的实验室以后,其他人再来,最多只能组建相对独立的科研组,与杨锐在唐集中实验室里一样,独领实验室之类的就没什么机会了。

    而许正平申请来的经费,也都是有说道的。

    这些经费,都是所谓的项目经费,跟项目负责人走,而非跟着单位走。

    它们多数来自于省市部委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这些单位都是脱离了北大,而且比北大级别高的单位,等于说,许正平到哪里,都带着大笔的经费,自然是想去哪个实验室,都能受到欢迎。

    而许正平的目标,显然也是拥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

    不过,做实验室最起码的条件是要有钱,有支持。许正平虽然能申请来大笔的经费,但这些经费距离独立建设一个实验室,还远远不够。当然,许正平如果强行要建,北大估计也不会阻止,但钱花在实验室里,而成果却没有拿到,他以后再申请经费就困难了。

    归根结底,也是许正平的积累不够,他要是能发表一篇cell,别说要独立实验室了,要实验室独立都行。

    杨锐几口吃完了早饭,有些担心的看看表,道:“让你这么一说,别是没有外校的人过来了,我和蔡教授都说好了……”

    “蔡教授说行,肯定是行的。”许正平环视一周,道:“蔡教授对你是真不错。”

    “恩?”

    “蔡教授可是给你的实验室加了一块砝码啊。”许正平叹口气,道:“北大的编制,也不是说给就给的。”

    杨锐的眼皮子连跳数下。

    许正平微笑:“想到了吧?别的学校看重的人才,咱们北大可不一定觉得重,蔡教授等于是给了你自由裁量权,我敢肯定,就这几天时间,大把的地方院校的教师和研究员,要来你这里应聘了。”

    杨锐叹口气,道:“因为我的门槛低。”

    许正平默默点头。

    中国的高校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在后世,清华大学一年的研究经费是40亿元,可以说,100所“xx学院”的研究经费加起来,都没有清华一家的多。

    当然,100所xx学院一年花的钱,肯定是要超过40亿的,师均15万元的薪水,校均1000名教师的薪水就要150亿了,但在薪水和办公开支之外,在校园土建和银行利息的开支之外,单论研究经费,这100所“xx学院”要达到校均4000万元的标准,非得全都建址在精华之地方才有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