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39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9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两天肯定会卖多一些吧。”听了杨锐算账,王国华的声音也变小了,道:“咱们的试卷,不是也是慢慢增加销量的吗?”

    “试卷不停的在更换,总有新的试卷,以前的客户留住了,还会增加新的客户。书就不同了,以前买的人不会再买,拖延的时间越长,新客户就越少。”杨锐揉了揉头发,实在不能明白堂堂《新概念英语》为何会卖的这么差。

    其实,若是以普通的盗版书论,在一个城市,一天卖出87本的成绩也不能说差了。按照每本5毛钱以上的利润,这里至少能赚45块,省城卖完了去地区,地区卖完了去外省,每天赚着别人一个月的薪水,这已经是《新概念英语》带来的额外加成了,换一本其他的盗版书,想卖出这样的成绩都不容易。

    但是,5毛钱的利润是用一次性印刷一万本书换来的,如果只印刷5000本,利润可能就减少到了两毛钱,如果只印刷2500本,可能就没有利润了。

    而以这样的速度,用2500元做成本,然后用一个月来收回,还是一分钱没赚,实在不能说是一门好生意。

    以这种观点来说,每天卖87本,的确是太少了。

    至于说铺货到邻省,杨锐也并不看好。一方面是要更多的销售员,也就是更多的成本,另一方面是更高的风险,被地头蛇和警察讹诈的机会也就增大了。现在的商业环境不好,并不是乖乖的卖货缴税就能安全做生意的,在城市里,上到市政府,下到居委会,都有资格让个体户交钱,为了买平安,个体摊贩为居委会主任贺寿,为居委会主任的母亲贺寿,为居委会主任的父亲贺寿的故事,正在全国频繁上演。应该说,普通人看到了个体户赚钱,于是羡慕嫉妒恨,权利者也看到了个体户赚钱,于是挥刀割肉放血卖尸。

    在河东省,杨家的关系多少能发挥点作用,到了邻省必然是鞭长莫及。

    更重要的是,本省的潜力,绝不是区区的87本每天。

    这可是一期杂志能卖30万本的河东省,需要英语材料的又何止30万人。

    这个年代,考不上大学的人多了,但考大学的人是绝对多的。

    “肯定是哪里不对。”杨锐一下,又一下的敲着柜台。

    “可以发电报去问啊。”王国华出主意。

    杨锐想了一会,干脆的摇头,道:“电报说不清楚,打电话吧,先拍电报让他等着,我再打电话过去。”

    这一次,又是好半天的等待。

    终于打通电话,不等杨锐询问,史贵首先抱怨起来:“很多人都听说了新概念英语,去书亭看和问的人很多,但买的很少,有的说第一册太简单,有的担心以后会不会出全册的不能单卖,总之,光卖第一册不行啊。”

    这个答案,绝对出乎杨锐的预料,不禁道:“第一册的内容虽然简单,至少适合高二以下的学生吧,基础不好的毕业班学生,先看第一册也是可以的……”

    “没人愿意只看这么浅的书,就算成绩不好,也想瞅一眼第二册是什么样子吧。再说了,第一册有半册都特别简单,好多学生只抄后面的半截,甚至只抄后面的三分之一,以后会越卖越慢的,如果能把第二册加起来,捆绑销售,我估计会卖的多些。”

    杨锐不由沉默了起来。

    不得不说,史贵的判断很有道理,杨锐出品的盗版书和大型出版社毕竟无法相提并论,只有第一册,又没有任何的信用值,学生们不选择购买也很正常。

    如果增加第二册,以第二册的单词数量,抄写就显的太浪费时间了。两册同时出售,大概是能够增加销量的。

    但是……杨锐哪里有钱去印第二册?

    印的少了还不行,成本太高,不等卖光,就要被其他的大盗版或大出版社打败了。

    “除了增加第二册一起卖,还有什么办法吗?”

    “我可以到别的城市试一下,再就是找学校的老师……其实是有老师来问的,也是因为只有一册,对了,他们是想要全册的,问我一共有几本,我也说不清楚。”电话那头的史贵声音沉闷,显然也是累惨了。

    杨锐摸着下巴,难以决断。

    “喂,喂……电话没声音了吗?这么贵的电话费,还老是接不通,什么破电话……”史贵的声音都变的暴躁了。

    一个人在省城出售盗版书,想想花豹的结局,确实是很有压力的工作。

    “我能听到。”杨锐敲了敲听筒,又道:“如果我印出了第二册,你觉得能有多少销量?”

    “翻倍没问题。”

    “两套翻倍,那就是每天一个二百五?”

    “什么二百五这么难听,唉,差不多吧,我也没想到这么难卖。”

    “再印一万本的话,就是两万本,一天一个二百五,也要80天,那和现在也没有多少区别,而且照样会越卖越慢的不是?”杨锐拿着话筒,声音严厉的道:“两万本要一万六千的成本了,你可给我想清楚了。”

    “这个……”

    “你不是说有好多人来问?每天五百本,不算多吧。如果你能卖掉500本,我就想办法再印一万本的第二册。”杨锐说的很大声,似乎信心十足,实际上,他的手心都出汗了。

    每天500本,最好的结果是40天售罄,时间虽然还是有点长,但已在可接受的范围,至少,一个月的回款就足以支付成本了。

    除非现在认下巨额债务,否则,这是最好的选择。

    杨锐不能亲自去卖这些盗版书,大好的前程不能这样冒风险,另一方面,杨锐自认不比史贵强。

    史贵自己做过饭馆,又有一个多月的试卷销售经验,就目前而言,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史贵则被杨锐的话吓的满脸流油。

    他家里就是西堡镇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如果答应了五百本,那就一定要拼命完成的。

    可是,如果不答应的话,这份销售工作也就做不下去了。

    比起开饭馆,史贵更在乎现在的工作,无论是报酬还是乐趣,都要多的多。

    看了一眼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想到昨天询问的人多到让自己没时间拍电报,史贵终于还是咬牙道:“就五百本。不过,你还有钱印刷吗?”

    “不一定要花钱,我会想办法说服厂长同志的。”杨锐心里打着腹案。

    王国华听的暗暗咋舌。史贵被杨锐将军,脑子来不及转弯,王国华可是记着,一本书的利润有五毛钱,如果每天真能卖掉500本的话,那就是250元的利润,是锐学组三四倍的收入。

    而这些钱,可是全归杨锐个人所有的。

    在王国华眼里,这绝对是天文数字了。

   
………………………………

第53章 头版

    杨锐准备通过段航,再找解放印刷厂的窦厂长垫资。

    然而,没等他找上门去,段航先是兴冲冲的赶到学校。

    边三轮“突突突”的引擎声,吸引到了许多目光。刑警队的摩托车是全县最好的,县里的领导也不骑这个,乡里的领导倒是想骑,多半是弄不来的。

    在学生眼里,这种挂斗上能架轻机枪的摩托车,实在是再帅不过了,要不是段航的警服发挥作用,说不定就有得有人偷摸的骑上去,装模作样的感受一下驾驶感觉。

    “有紧要事吗?怎么不打电话,我给老师说好的,有电话就喊我。”杨锐匆忙出了教室,现在是早上9点不到,段航从县城开过来,估计连早饭都来不及吃。

    出乎杨锐的意料,段航脸上挂的都是笑,直直的递给他一卷报纸,道:“给你看这个……”

    《南湖日报》几个大字以草书写就,颇有些高深莫测的味道。

    事实上,就南湖地区而言,南湖日报的确是个高大上的机构。它不仅是本地区销量最高的报纸,还是地委的党报,每期的《南湖日报》都会直送到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的桌子上。

    因此,说《南湖日报》是南湖地区的最高舆论指导,并不为过,就行政统辖而言,它还真的负有指导地区其他报纸的职责。地委宣传部和《南湖日报》之间,也常有人员调派之事。

    可以说,南湖日报就是南湖地区的人民日报。

    见是报纸,杨锐立刻松了一口气,气道:“来之前也不打个电话,吓的我以为出事了。”

    段航迷惑了,说道:“来前还要打电话?你们学校早晨有人接电话吗?”

    杨锐哑口无言,总不能说自己一时思想混乱……

    “是有什么好事吧?”杨锐把话题给岔开了。

    “你自己看。”段航得意洋洋的,不愿意立刻揭开谜底。

    杨锐一看,那就配合吧,于是首先打开第四版,浏览标题,没什么特别的。

    再看第三版,浏览标题,没什么特别的。

    段航嘴角都挑起来了,说:“继续看。”

    杨锐将报纸轻轻折了一下,翻到了第二版,开始仔细寻找。

    没有?

    杨锐抬头,却看段航的后槽牙都笑出来了。

    “头版?”杨锐也不由惊喜,如果说后世的报纸头版很不容易的话,80年代的报纸头版简直是登仙路,是真正的一步成仙的地方。

    他立刻翻到头版,只见上方两条不长的领导讲话的下面,就是一串熟悉的名词:对刑事犯罪“零容忍”――记溪县客运站恶霸团伙之覆灭

    果然是他给段航做的稿子,而且是原模原样的稿件,没有经过修改。

    这就更不容易了!

    像是《南湖日报》这种地方大报的编辑,对下面的县乡从来是不假颜色的。普通一些的县级干部,在宣传方面也要求着他们,相反却是无欲无求。而以文人的尿性,来自报社外的文章,不修改就发表,岂不是显的我很没水平?

    所以,要想一字不改的上《南湖日报》,这可是更高一级的要求,也代表着更高的代价。

    “500块钱不够花吧?”杨锐突然来了一句,把段航的笑脸给打翻了。

    “运气好,在宣传部找到了一个熟人,送钱送东西都不要,后来是我爸整了两张外汇券,人家才松口。”段航一点都不为啃老而害臊,只是肉痛的道:“给这个编辑送的是中华,一整条没开封的,我自个都没抽过。”

    “这年月,哪有人花自己的钱抽中华。”

    “说的也是。”

    “外汇券是一比一点五买的?”杨锐对此颇为好奇。虽然靠稿费赚到了一些钱,但他偏居一隅,却是没有见过外汇券。而在80年代的中国,要想生活的舒适,外汇券是最有用的东西。

    国内是不允许直接用外汇交易的,外国人也不例外,他们要在中国消费,首先得用外汇按牌价兑换出外汇券。不过,外汇券能够买的东西非常多,要说应有尽有不太实际,但远到意大利的皮鞋、美国的可乐、南非的钻石,近到国产自行车、茅台、大师级瓷器,都能不限量的购买。北*京每天都有起降法国的飞机,将来自巴黎的红酒牛排送入中*南海和少数涉外饭店,虽然吃一顿饭要一两个月的工资,但拿着外汇券去享用的人群依旧络绎不绝。

    段航却对杨锐所说的兑换比例嗤之以鼻,道:“一比一点五我倒是想,人家不干,一比二,买的少了还不行,我一共花了块。”

    “块……”杨锐啧啧两声,道:“我以为现在一个工人四五十块的工资,当官的受贿能少点,这些个的肠胃可真好。”

    “这算什么,还有自费送儿子出国留学的呢,一张飞机票就是大几千,每天吃饭都比咱们贵十几倍,买衣服住店什么的都贵。自费在国外上几年学,金山银山也不够用,人家还不是坚持下来了?日子过的也没比别人差。”段航抱怨了两句,收起了话头,又指着报纸,道:“我署了自己一个人的名,没挂你的……”

    “这是咱们当时商量好的,我要这种虚名有什么用。”杨锐笑着打断他,道:“我也没立场对溪县的刑事犯罪零容忍,对不对?”

    “我得说一声谢谢。”段航抓住杨锐的手,动情的拍了两下,才松开笑道:“我估摸着,现在运作个副局长是挺有机会的,没想到啊,咱也有上报纸头版的日子。”

    “咱们是表兄弟,谢来谢去的做什么,依我看,你还是早点回去吧,今天中午想请你吃饭的人,怕是要排队了。”杨锐也暗暗咋舌现在报纸头版的威力,在没有受到网络媒体冲击以前,一个人口数百万的地区,每天的报纸销量能超过十万份,多的时候能有二三十万份,比30年后的省级报刊销量还高,看的人自然更多,可谓是第一媒体。

    “就是给你说一声。”段航自己也在感慨,又拿着新鲜的《南湖日报》看了半天,嘴角忍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