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肉吃,士气还会降低?”杨锐不相信。
蔡教授不由看向四周,似乎……士气真的没有受到影响,就连许正平副教授,都抽动着鼻子,认认真真的操作着移液枪。
……
………………………………
第503章 可口可乐
“忙完的过来开饭啊。”杨锐端着做好的粉蒸肉到阳台去了。
阳台是新分给唐集中的地方,很显然,要成为国家级实验室不是那么简单的,最起码,两三间教室大的地方是不足够的。
北大生物系也是非常支持唐集中的野心,所以,他们也在尽可能的增加唐集中实验室的地方。
当然,不能因为唐集中有野心就毫无理由的扩大他的实验室面积,获得一间有阳台的大实验室的理由,就是署名唐集中实验室的论文刊登在了cell上。
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按照中国学界的传统,由此带来的红利,还远远没有来全呢。
不过,红利是建立在论文的基础上的,这说明cell的论文才是关键。
蔡教授抓紧时间吃了两口粉蒸肉,趁着身边没人的空档,道:“杨锐,聊聊钾通道的实验。”
“恩,从哪里说起?”杨锐嘴里塞了长长的一条肉,满足的眼睛都要眯起来了。
“你为什么不愿意再做一组钾通道的实验?多发一篇顶级论文,没什么坏处吧。”这是蔡教授最大的疑问。
杨锐细心的瞅着自己的粉蒸肉,道:“钾通道的实验从前到后,我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再来一次,除非运气非常好,否则,半年时间还是做不完,而且花钱也不少。”
“半年时间发表一篇顶级论文,你有什么不满意的,经费学校就能解决。”
“再写一篇钾通道的论文,就不是顶级论文了。”杨锐笑笑。
“只要发表在cell上……”蔡教授没有往下说,往下说,他有很多话可以说,但年轻人之所以年轻,之所以自豪以至于自负,不就是因为他们不听话吗?
蔡教授想了想,又道:“你不想做类似的论文,是想做原创性的工作?你现在的计划是什么?”
杨锐心说:我可没有那么高尚,如果一个月就能再做一篇钾通道,那肯定是不能放过的。
但这种碰运气的实验,杨锐现在是很不喜欢的,他满脑子的新鲜玩意没有用,何必再来这么一茬。
事实上,若非是理查德教授要抢,钾通道也不会是杨锐的首选,至少不是现阶段的首选。
这个实验太大,太浪费时间。
杨锐将碗里的厚肉片吃光,抹了抹油嘴,开口道:“我们与东大的加藤教授合作很顺利呀,另外,许教授的项目也刚刚开展。”
“华锐实验室那边呢?”蔡教授显然记得黄茂辞职前往的实验室。
杨锐笑了一下,说道:“研究嗜热菌。”
蔡教授叹口气,道:“从北大离开,然后研究嗜热菌,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外企就有那么好吗?”
很显然,他不认识这是一个美好的课题。虽然微生物是个很大的课题,但要做出花来,还是很费精神的,简而言之,嗜热菌称不上前沿课题,也少有热点。
杨锐不欲多说,笑道:“我倒是觉得黄茂的选择不错。”
“你们年轻人,总是喜欢浪漫主义。”蔡教授不是来谈人文主义的,一句话略过,道:“cell送来的《新月汇总》你看了吧,有什么想法?”
“躺着赚引用挺好的。”
蔡教授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么个答案,愣了一会儿,叹口气道:“说的也没错。”
“肯定是不会错了。”杨锐笑了起来。
看着杨锐帅气俊朗的笑容,蔡教授决定将自己的担心藏在心里,道:“77个引用,大家事先都是没想到的,按照系里的政策,超过10个引用的话,就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不过,以前还没有学生获得奖励的前提,你有什么想法?对系里有什么要求,可以现在提出来。”
杨锐狐疑的望着蔡教授,道:“这种事情,您随便派个人来说就行了,用得着亲自过来吗?”
“正好路过。”
“哦……”杨锐沉吟了一下,道:“您让我说,我一时间也想不出来,系里以前的政策是怎么样的?”
“超过10个引用的,奖金100元,超过20的奖金200元,以此类推。”按道理来说,20个引用比10个引用难拿10倍都不止,但就现在的环境来说,奖金100元就够引人瞩目了,大量增加是不可能的。
杨锐对几百元钱一点兴趣都没有,摇头道:“奖金就不要给我了,名不正言不顺的,要不然,先欠着,等我想到了再说。”
“想得美。”蔡教授断然拒绝,又道:“这样子,给你一个考察的机会,去可口可乐的工厂看一圈。
“可口可乐的中国工厂?”杨锐大感兴趣。
“中粮参与筹建的,听说是现在的最新技术,咱们系也派几个人,注意搜集信息。”蔡教授说到这里,又提醒杨锐道:“你代表咱们生物系去,注意言谈举止。”
“一定。”
蔡教授不放心的走了。
许正平这时候笑道:“考察可是好机会,中粮更是好单位呀。”
“有啥好处?”
“一般是管吃管喝几天时间,临走了还送礼物,不过,可口可乐的麻烦事挺多的,你要注意。”许正平又继续说了可口可乐的事情。
80年代初就进入中国,想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喝上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建厂期间颇为野心勃勃。
然而,在体制改革以前,任何一次中外合作都可能留下牙印,甚至有中央大佬点名批评可口可乐。
如果是一般的小公司,甚至国企,这都是支持不住的,但可口可乐的爪子却生的够长,破了再试,得以继续了下来。
杨锐又小声问:“那我的任务,就是看了?”
“差不多吧,中粮觉得咱们生物系也管可乐,就下了请帖,不去白不去,就当出差了。”
“明白了。”杨锐对可口可乐工厂还是挺感兴趣的。对于这个奖励,他自然是极为满意。
许正平笑一笑,回头去做自己的实验了,短平快的项目虽然少有积累,引用多半也少,但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几个实验积累下来,结果又有不同。
……
………………………………
第504章 碳酸饮料不健康
80年代的可口可乐运行的是很艰难的,但是,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可口可乐的胆儿也是非常大的,其经营能力亦是强的过分。
在49年退出中国大陆以后,可口可乐的回归始于76年,经过3年的筹备和谈判以后,79年正式进入中国。
应该说,可口可乐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吃螃蟹的外企。
在很长一段时间,可口可乐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晴雨表。
一旦中央发布了什么新的政策法规,外企首先观察的就是可口可乐。
比如在1982年,可口可乐受到了重重审查和限制,同一时间,也正是所谓的改革的倒春寒,许多运气不够和智商不够的企业纷纷垮掉。
可口可乐通过中粮集团,通过各种国内外的关系,涉水通过。
在杨锐看来,可口可乐非常像是大型的跨国制药公司,他们是那种最纯粹的资本公司,没什么节操,没什么底线,但却能力巨大,为了赚钱,他们却能不厌其烦,不畏艰难险阻的冲破重重阻碍,最终改变世界。
至于被改变的世界是好是坏,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被改变的世界是不是更好赚钱的,这样的企业,与其说是公司,不如说是东印度公司。
不过,在1984年的中国,可口可乐的存在,显然是对中国人有利的。
他们或许没有卖出几瓶可乐,但他们对中国政府的影响,远远胜过可乐本身。
也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对封闭式的中国政府,产生诸多的影响力。
1984年的时代杂志,就有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
可口可乐的工厂设在北京五里店,原本是中粮公司下属北京分公司的烤鸭厂的车间,经过外观整修以后,倒也看的过去。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工厂,也无法要求更多,双方都在小心翼翼的感受着对方。
与普通的中国工厂一样,可口可乐的厂区里,也到处写着标语和宣传画,稍有不同的是,里面的英文多了一些,外国人的面孔也多了一点。
杨锐第一时间看到了一幅有着《time》标志的宣传画。
“《时代周刊》?”杨锐问同行的工作人员。
陪在杨锐跟前的外宣员小郭立即道:“杨先生好眼神,这是前不久,美国的《时代周刊》刊登的一期封面,我们让人画在了这里,下面白色的是文章标题,中国的新面貌,是赞扬中国的改革开放的。”
《时代周刊》的封面是一名手持可口可乐的中国人,穿着绿色的毛大衣,带着鸭舌帽,背景是中国长城,标志性元素俱全。
杨锐看着笑了一下,脑海里却在yy自己登上《时代周刊》的景象。
小郭以为杨锐喜欢,笑道:“我们买了很多本这一期的时代周刊,一会儿离开的时候,可以赠送给大家。”
这下子,杨锐身边的干部也都开心了,干群关系空前融洽。
可口可乐内部的厂区乏善可陈,从美国运来的原装生产线自然体现出了先进性,但就来访团的眼光,国内哪个厂的生产线又不是外国原装引进的。
大家来你可口可乐参观,可不是来做这个的。
好在可口可乐也心里明白,随便引着大家看了看,就坐到了会议室里,先给每人上一瓶可乐。
“这就是我们厂生产的可乐,请大家尝一尝。另外,我们虽然内销的也是这个品种,但是,我们厂的出口量更大,每年反而能给国家赚取外汇。”负责外事工作的肖经理如此说,并非是无的放矢。引进可口可乐是浪费国家外汇的说法,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可口可乐这次邀请学界人士参观,也是按照他们在美国的经验,以游说为目的。
在场诸人也不知道听没听,会议室里全是开瓶的砰砰声。
杨锐现在每天都有跑步,三五不时的还要卧推几组,对碳酸饮料是敬谢不敏,喝了一口就放下了。
“杨先生不喜欢?”小郭笑着问。
“没有,就是觉得不健康。”杨锐笑着回了一句。
他随口一句话,小郭却是脸色大变。碳酸饮料不健康的概念,在30年后再普遍不过,在许多健身人士眼里,碳酸饮料恐怕比毒品还要可怕。
但在1984年,别说是中国了,外国都少有这方面的报道。
小郭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了自家经理身边,耳语了两句。
肖经理的脸色亦是阴沉了下来。
“怎么了?”一位坐在前排的中年人抿着可乐,好奇的问。
现在人内心收敛,表面上却是非常外放,随意问别人家的事情,自然的像是串门似的。
肖经理笑道:“没事,可能有一些误会。”
“啥误会?”中年人更好奇了。
肖经理想了一下,笑道:“杨锐先生可能对碳酸饮料有些误会。”
“杨锐?”中年人转头认了一下人,又回忆了一下,狐疑道:“他对碳酸饮料还有研究?”
会议室并不大,两人的对话,大家都听到了。
杨锐的眉头顿时皱起来了。
周围坐着的多是学界人士,是可口可乐公司通过高校和研究机构邀请来的。当然,不免也有行政官员占用了名额,过来蹭顿饭,领点礼物给自家孩子。但是,不管是哪种人,都是对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
杨锐正在声望积累期,对于“研究”之类的词汇非常敏感,他不知道肖经理这样问的原因,但也不能被人看做是来蹭可乐的大一学生,于是稍微想了一下,朗声道:“研究不敢当,有一些了解,比较关注。”
中国的谦虚式回答可进可退,还是非常好用的。
肖经理不知道他是不是谦虚,但还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最难缠的总是那些自信满满的家伙。
然而,肖经理没说话,前排的中年人却转过了身子,道:“我看过你登在cell上的论文,是挺厉害的。不过,你去年还研究细胞里的钾离子通道,今年就对碳酸饮料有研究了?你把食品科学也看的太简单了点吧,肖经理,你刚才说有误会,具体是啥误会?”
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了。就像是杨锐不想被误会一样,钻研食品学的这位,也不想被人误会。
说是玻璃心也好,说是底线太高也好,他是宁愿得罪杨锐,也不想在学界同仁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