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367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67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助教也就是大学毕业两年的样子,只比杨锐大了三岁,他以前有老师的心理优势,现在却是越来越心虚了。

    “杨锐来了。”谭助教打了个招呼。

    “早啊。”杨锐回了一个招呼,坐在了实验室同学让出来的位置上。

    一堆的问题倾巢而去,却是轮不到谭助教说话了。

    这时候,大家也不怎么在乎谭助教的身份了,大家都忙着谈论新的课题,还有了解孙汝岳的实验过程。

    等离子表面共振算不得什么大实验,但任何一个实验中的过程都是复杂的,孙汝岳的经历对大家都有帮助作用。

    杨锐也趁着聊天,了解各人的水平,实验室里的表现是一回事,实验室外的聊天又是另一回事,随着项目的扩大,他未来可能需要多一些的人手。

    谭助教直到人群散去以后,才和杨锐说上话,道:“我最近不太忙,你要是有什么用得上的,可以叫我。”

    他还是有点不太好意思,虽然有种种虽然,但是又有种种但是,归根结底,不好意思是不能当饭吃的,而论文署名是可以当饭吃的。

    杨锐的华锐实验室有黄茂,有涂宪,有魏振学,设在唐集中实验室里的实验组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不过,杨锐并不是很喜欢谭助教的性格,于是只当听不懂似的笑道:“没问题,我们要是忙不过来的话,一定找你。”

    “我对细胞膜的研究,应该正好与你的研究方向关联,上手会很快。”

    “那我相信。”杨锐敷衍的笑着。

    谭助教还没有锻炼出厚脸皮来,在杨锐的笑声中败退:“有需要一定找我。”

    两人一前一后的回了实验室。谭助教想了一路,考虑着在实验室内,再追问一轮,然而,出现在实验室里的许正平副教授,却是将谭助教到了嘴边的话给逼了回去。

    “许教授来了?”谭助教打了声招呼,连忙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剩下杨锐,自如的笑了笑,招呼着许正平教授坐下。

    “恭喜你又发表了一篇重量级论文。”许正平用恭维的语调说话,与之前见面又有不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算不得重量级论文。”

    “那也是有分量的。”

    “分量更多的体现在时间上,是吧。”杨锐笑了起来。

    许正平大笑:“能耐得住性子做传接手,又能抓住时机大力扣杀,更能组织人手打出短平快,谁要是觉得这还不厉害,我先和他急。”

    现在还是女排五连冠的时代,大家都用排球术语。

    杨锐听的一笑,问:“许教授想做什么?”

    “我要是说合作一个短平快的话,你会不会把我赶出去?”

    “怎么会,合作的基础是信任,信任是一点点的培养出来的嘛。”杨锐很自然的道:“我这里有几个项目,咱们先研究一下。”

    如果说,要许正平立即加入杨锐的团队,许正平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但是,合作一个项目就没那么复杂了。

    这就好像合作写作业一样,大家分工协作,写完了今天的作业就散伙,至于以后要不要合作,或者怎么合作,遇到了再谈就是了。

    当然,许正平也是比其他人更倾向与杨锐的合作,若非杨锐独享实验室的意愿如此强烈,他或许还能省下合作的尝试。

    孙汝岳和王耀武交换了一个眼神,暗赞杨锐的吸引力惊人,干的也更起劲了。

    谭助教就开始变的沮丧了。

    孙汝岳等人是学生,杨锐与谁合作,他们都要干活,谭助教却不觉得自己能从许正平那里抢来好处。

    “没一点矜持。”谭助教望着满脸笑容,与杨锐讨论短平快项目的许正平,心里特不是滋味,有种错过了几万块钱大奖的感觉。

    ……

   
………………………………

第497章 科研雇佣兵

    杨锐随便找了个项目,让许正平主持开展,并与东京大学的加藤教授合作。

    当然,说是随便找一个,也不是那么随便,首先是他拿得出经费,这是最重要的,没钱的项目组,要新开项目永远是拖拖拉拉的,在国内申请项目,不管是科工委还是自然科学基金,给钱就没有一个痛快的。

    普通的研究人员,光是为了申请项目再等钱,而耽搁几个月时间,简直太平常不过。

    杨锐因为有钱,就可以先斩后奏,先开项目后申请经费,这样做好的好处是不耽搁时间,但能做到这一点的,往往都是有积累的实验室,能用之前积存下来的资金这样做,像是唐集中实验室,也就是最近两年,才慢慢的有了这种积累。

    杨锐的实验室自然没有唐集中实验室的积累,但他本人有钱,拿出几千元人民币做个启动资金什么的,再痛快不过。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换成蔡院士,估计也不会用自己的钱做启动资金。

    当然,他现在也没有杨锐这般土豪。高级科研人员富起来,是到80年代以后了。

    新开项目,除了钱的问题,自然还有一些别的问题,比如说项目的选择,时间、设备和场地的安排,不过,这些问题和钱的问题比起来,那都不是问题。

    许正平以前经常与其他教授合作项目,但都没有这一次痛快的。

    事实上,许正平也是考虑到了时间因素,想着现在提出合作,过上几个月,杨锐的实验室有了眉目,刚好一起合作。

    然而,许正平是根本没有想到,杨锐开项目是如此的雷厉风行。

    “不要先做实验筹备吗?”许正平被喊到了实验室,看着杨锐分配仪器时间,不禁有些紧张。

    “我们已经做了一个星期的筹备了,仪器设备都是现成的,试剂什么的也都买来了。”杨锐干脆的让许正平不知所措。

    “一个星期以前就在筹备了……你是在这片论文发表以前,就开始筹备了?”

    “差不多吧。”

    许正平莫名的笑了起来。

    这次轮到杨锐奇怪了:“您笑什么?”

    “我想起我年轻的时候也这样,总觉得一帆风顺,什么事都能按计划做下来,我那时候,也是一个实验接着一个实验的做。”许正平满怀着感慨。

    杨锐挑眉问:“结果呢?”

    “结果,一遇到问题,计划就被斩断了,后面的计划就进行不下去了。”许正平同志明显是在规劝杨锐,对这时候的人来说,这就是平常人表达亲密的正常对话。

    杨锐撇撇嘴,道:“之前的计划如果是成功的,不是有论文发表?就算计划斩断了,也不至于进行不下去吧。”

    “我没有你的好运气,再说了,那时候的论文都是发表在中文期刊的,隔上一两年,要是没有人提,就和白发了一样。”

    杨锐呵呵的笑了两声,所谓没有人提,自然是引用太少,或者说,是短平快的论文没有发挥出即时效果。

    杨锐遂道:“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还是挺有信心的。”

    许正平愣了一下,使劲咳嗽两声,现在的杨锐和曾经的的许正平是不一样的。曾经的许正平当然可以刷短平快,但刷崩溃了就得认,杨锐的基础不一样,短平快刷好了赚,刷崩溃了也无所谓。

    “好吧,反正前期筹备好了,先做吧。”许正平无话可说了。

    “那实验计划就交给您了?”杨锐只是计划了项目组成,标记了项目要求,至于具体怎么做,他并没有规定。

    反正又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许正平如果愿意做,他也能设计的清楚。

    而且,许正平肯定也不会像是孙汝岳等学生那样,愿意做实验狗的工作。

    “没问题,实验交给我就好了。”许正平微笑着揽下了这份合作工。

    杨锐点点头,道:“实验必须是唐集中实验室的名义,我做通讯作者,没问题吧。”

    “你的项目,你的通讯作者。”许正平的表情都没什么变化。

    给钱的是大爷,科研领域也是如此。公司出了科研经费,研究出来的专利就要给公司,政府出的科研经费,研究过程和成果就要供国家管制,而杨锐身为项目组的负责人,不管许正平的职级如何,拿走通讯作者都是理所当然的。

    而从许正平的角度来说,第一作者也有第一作者的好,最起码,省下了经费和申请项目的麻烦事。

    杨锐能开项目,一方面是他受重视,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钱。

    许正平没有这样的条件,甚至连自己的实验组都有点撑不住,也就只能四处打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许正平应该算是科研雇佣兵。

    除了没有充足的积累之外,许正平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不到一个星期,一篇《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的论文就成功出笼了。

    许正平不骄不躁的让杨锐审阅了论文,签上名字,装入信封袋子,谦虚的道:“前期准备做得好,我这边也挺顺利的,这篇论文,你计划发到哪里?”

    在一篇论文有通讯作者的时候,通讯作者就是老板了,理所当然的,论文的发表,期刊社与作者的联络,也都掌握在通讯作者的手里。

    杨锐没有按照惯例征询许正平,而是直接道:“《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可以吗?”

    这就是孙汝岳拿到第二作者的期刊了,典型的技术应用型的期刊。

    就逼格来说,《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自然是不高的,但架不住人家的影响因子不错。

    许正平挺满足的道:“一个星期的工作,能发表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上自然好。”

    当然好了,这也是常年影响因子3。5以上的期刊,放在地方院校,比许多副教授都厉害了,而许正平只是熬了两个晚上而已。

    “那就《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了。”杨锐在邮包上刷刷的填了地址,道:“要休息两天,还是继续下一个项目?”

    “还有?”

    “你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接下来的项目就筹备了,一环接着一环,记得吗?”杨锐轻笑。

    “你还真有这个金刚钻?”

    “那可是。”

    “你项目资金申请下来了没?”许正平皱皱眉。

    “先从我的项目资金里走。”杨锐不在乎的道。

    “那这两个项目要是申请不下来,你的资金可就填不上了。”

    “没事。”杨锐少见的大度,又道:“我这边准备了两个项目,一个与东大的加藤教授合作,一个是自己做,你做哪个?”

    “东大的加藤教授的项目,你自己不做?”

    “我还是通讯作者,你要是加入的话,咱们俩个并列第一作者。”杨锐既然参与实际工作,也就要更多的署名了。

    许正平几乎没怎么考虑的道:“我做合作项目。”

    中外合作什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有额外好处的。

    ……

   
………………………………

第498章 资料云集

    许正平坐在办公室里,一本接一本的批改着作业,表情认真而严肃。

    不像是后世的大学,刚刚恢复高考的大学,教育环境是严苛中带着温情的。

    每名学生每天都要上四节乃至六节课,一周六天甚至六天班,就要上30节,大约十五堂课,而这十五堂课,几乎堂堂都有作业布置。

    对学生来说,每天两三堂课的作业,自然不免要努力到深夜,也因此戏称凌晨三点睡觉,早晨九点起床的是“九三学社”。

    这样的学习要求,自然是相当严苛的。

    然而,学生要做作业,老师自然要批改,而且,不止是普通的讲师助教要批改,副教授乃至于教授也要批改,且往往不会假他人之手。

    五六十岁的老教授,甚至是两院院士,亲自批改大学生初学者狗屁不通的文章的大有人在,这即是80年代大学温情的一面。

    按道理说,大学生的作业,谁批改不是批改,然而,中国向来有大师冶学的传统,赋闲在家的学问家教授蒙学的不在少数,且常有出色的弟子脱颖而出。

    80年代也是如此,无数大学生得益于此。

    但是,有人得到就会有人付出。

    一堂课少则二三十人,多则百八十人的作业,即使一周上两堂课,也是堪称沉重的教学任务。

    哪怕是一人一篇文章,一百人的文章看下来,也差不多有想死的冲动了。

    到高校扩招以后,高校的作业也就几近于无了。

    不过,80年代的大学,依然保持着这种良好做法,虽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学以致用,但点满基础知识树还是没问题的。

    像是许正平这样的副教授,虽然教学任务之外还有沉重的科研工作,虽然一间狭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