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2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杨锐看了他一眼,立即想起他的名字:王国华,正是这个时代很常见的起名思路。

    印象里,他很早以前就和杨锐一个寝室了,也是要好的同桌。这一次高考,两人双双落榜。

    表面上看,王国华似乎没有受到落榜的影响,精瘦的脸颊带着笑,说:“西墙那边人满了,要看书的话,不如呆这里,风小。”

    他把一块破门板掀开,让杨锐挤进来。

    杨锐迟疑了一下,钻了进去,旋即点头道:“确实把风给挡住了。你在看什么?”

    王国华把手上的笔记本拿给他,不好意思的笑笑道:“这次考试,三角函数的分基本没拿到,我这不是想再学一下,哎,你说这几个符号,倒来倒去的有什么意思?”

    杨锐好奇的打量着他的笔记本。

    只见普普通通的32开白皮本上,用蝇头小字记满了题目和知识点,分类虽然不甚详细,却也有模有样的。

    82年虽然已经能买到参考书了,但数量和品种都很匮乏,而且价格相对于普通人的收入来说并不便宜,一般的中层干部家庭也搞不起题海战术。王国华的父亲是西堡镇邮政所的所长,股级干部,就行政级别来说,就是比副科长还小的普通科员,他家里又有三个孩子,自然是能省则省。

    对乡镇中学的学生们来说,抄题做几乎是自然而然的。

    杨锐将他的笔记本翻了翻,习惯性的道:“三角函数有时候确实让人晕头,不过,只要把正余弦正余切这些弄明白了,做题也简单。”

    王国华“咦”的一声,道:“哎呀,你小子,怎么着,你弄明白了?”

    杨锐哑然,道:“算是弄明白了吧。”

    他堂堂金牌补习老师,要是连这样的基本知识点都弄不明白,还怎么混饭吃。

    王国华不信:“你数学才考了20多分吧,难不成全是在三角函数上得的?”

    数学是大老虎,许多乡中的学生平均分连二十都没有。尤其是那些最近几年才开始读书的学生,若是不下大力气从小学补起,见到二元方程都吃力。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曾参加了82年的高考,得19分。

    杨锐摸着下巴想了想,看四周没有别的学生能听到两人的对话,遂道:“我考试的时候怯场,考前背下的东西全给忘了。不过,我还真知道几个特别的法子。”

    “不信。”王国华实诚的很。

    杨锐也笑了,道:“那我把我学的法子,说给你听听?”

    “那就听听。”王国华稍稍来了点精神,这年月,学生们互相学习的氛围很浓厚,因为资料很少,高水平的老师也很少,只能四散打听消息,互相帮助。

    “这个叫六边形记忆法,你先画个六边形……”杨锐拿过王国华的纸笔,边写边说道:“从左上方这个角开始,依次写上sin,cos,cot……然后,就有这么个规律,你看我给你说,第一,对角线连接的两个三角函数值是互为倒数。第二,每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的乘积,比如cos就等于sin乘cot……”

    王国华听了几句,眼睛就瞪圆了。

    这种总结性的记忆方法,别说80年代没有,就是有也没有充分的传播途径。

    恢复高考至今,才不过短短五六年时间,别说学生们摸不清门道,老师也云里雾里的。考什么,怎么考?教什么,怎么教?谁都说不清楚,以至于各地教育局都要组织教学小组,拉一些稍微清楚点的,然后对各地教师进行再教育。

    若是以后世的标准来看,大约只有少数大城市和教育重镇的某些重点中学能在所有的教学科目上达到平均水平,至于西堡中学这样的乡镇中学,全靠早些年毕业的中专生和高中生来教学,其中水准最高的竟是一名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他因为已经结了婚,在77和78两年高考落榜以后,就只好放弃深造,留在了学校里。

    用高中毕业生来教高中学生是这个年代的乡镇中学和厂矿中学里,再常见不过的景象了,至于效果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

    王国华如饥似渴的听着杨锐的讲解,在他心里,所谓的“六角形记忆法”已然是某种秘笈般的存在了。

    太神了。

    王国华拼命的做笔记,恨不得将杨锐说的每个字都写下来。

    ……

   
………………………………

第3章 野望

    杨锐在说话的同时,也观察着王国华,发现他听的进去听的懂,而且对学习是如饥似渴,不禁决定,将昨日就已萌生的念头付诸实践。

    将王国华发展成自己的“学生”!

    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杨锐意识到自己距离下次高考还有一年的时间。

    一年时间,对普通学生确实很紧张,对杨锐来说却有些太宽松了。他除了背政治语文需要耗费些时间以外,基本用不着准备,就能得到极高的高考分数。

    整整一年的时间,杨锐更乐意把自己老本行利用起来。

    做一年的跨时代金牌补习老师,似乎是目前最适合他的选择。

    现在是1982年,他们即将参加的是1983年的高考,等他们毕业的时候,则是1987年。

    1987年,大学生毕业还是包分配的,而且,去向都很不错。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若是去政府机关,至少能留在市一级,学校或专业较好的话,更有机会留在中央,而能拿到毕业生指标的事业单位和国企,本身也都是相当不错的。

    就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这些学生算是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从商,有市场经济的大门向他们徐徐敞开。

    从学,这是中国自50年代中期以后,重新睁眼看世界的开端,只要会点英文,就能发表成吨的论文。

    从政,有如火如荼的“干部年轻化”为他们保驾护航,等他们不再年轻的时候,“学历第一”的风帆又可以送他们一程,待到年轻和学历都不拔尖的时候,“80年代大学生”本身已是一颗颗参天大树了。

    这些学生,是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一群人。

    中国模式的成功,与他们的奋斗密不可分;中国发展的遗憾,与他们的疏漏紧密相联;中国社会的不公,与他们肆意密切相关……

    重活一世,杨锐希望留下点什么。

    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世界。

    所以,杨锐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播撒种子。

    他要在本乡本土,精挑细选出一批学生,提高他们,影响他们,重塑他们。

    他要帮这些学生通过高考,将他们送入大学,让他们坐到重要的岗位做重要的事,一点一滴的改变这个国家,加固她的根基,茁壮她的躯干,舒展她的枝叶……

    同时,杨锐也不介意在此期间,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知识,获得相应的回报。

    用一年时间,换一辈子的桃李天下。

    再没有什么投资,会有比这更高的回报率了。

    ……

    杨锐想的出神,王国华也算的出神。

    良久,他才发出由衷的感慨:“太厉害了,你这是从哪学来的?”

    杨锐笑了笑,用准备好的话道:“考前我不是回家复习了一段时间吗?请了个老教师,他还给我几本书。”

    “他人呢?”

    “早走了。”

    “书呢?”

    “我寄给小白牙了,她也要考试嘛。”小白牙就是杨锐重生第一天,向他表白的女孩子,因为父亲调回北*京工作,于是也转学到了京城的学校。杨锐见到她的时候,正是她在这里的最后一天。

    如今通信不便,包裹丢失也不奇怪,杨锐以后有的是理由来圆谎。

    王国华遗憾的叹了一口气。

    杨锐微笑道:“那老师和书是不在了,但我还记着不少东西呢,想听吗?”

    “你记得清楚?”

    “小意思。这样,你说说自己觉得最难的题目。”杨锐一副你随便选的样子。

    王国华犹豫了一下,道:“辅助线的题。”

    杨锐不出意外的点了点头。做辅助线是高中几何的难点,要弄清楚这一点得费相当的功夫,后世的补习班往往也将之安排在提高班进行专门的讲解。

    简单的想了想,杨锐笑道:“辅助线一两句话讲不清楚,不过,我有个口诀。”

    “你说你说。”王国华握着笔,眼神那叫一个兴奋。

    杨锐沉吟了一下,背道:“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边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

    王国华运笔如飞。

    杨锐背了两遍,又道:“口诀是理清思路的,真要弄明白辅助线的问题,还得系统学习。”

    “那当然了,你等等,我找两道题看看。”王国华打开自己的小笔记本,从后面往前翻了几页,就见一道道蝇头小楷抄出的题目,旁边还有规整的图形。

    王国华对着口诀看标准答案。

    一会儿,这家伙就发出恍然大悟的吁气声:“还真是这样。”

    “简单的题目,不特意去做陷阱,这个口诀都能用得上。其实现在的高考题都是简单题,也犯不着去做陷阱,就辅助线这种知识点,练熟口诀的题就够了。”杨锐一副补习老师的口吻。

    王国华茫然而顺从的点头。

    杨锐接着咳嗽一声,又道:“你觉得,我学的法子怎么样?”

    “好啊,当然好。”王国华陡然惊醒了似的,仿佛不认识的看向他,道:“你有这么多法子,哎,你这次高考真是可惜了。”

    “没事,正好多复习一年,考个好学校。”

    “你还挺看的开的,也是,说不定能考上本科……”王国华瞅着自己的笔记,许下了一个宏愿。

    杨锐莞尔:“只要是本科你就满足了?”

    “本科还不满足?”王国华瞪大了眼睛道:“别说本科了,只要能读大专,我就烧高香了。”

    “那要是让你选,你想考哪个学校?”

    “哪里要我就去哪。”王国华其实也挺坚定的。

    杨锐追问:“总有个想上的学校吧。”

    少年总是有梦想的。

    王国华犹豫片刻,像是怕被人听到似的,小声道:“我听说河东大学挺好的,可人家是重点大学,没戏!”

    杨锐失笑:“重点是挺难的,想想还不敢?”

    “也就是想想了。”

    “那你要是真能考上呢?”

    “怎么可能考得上?”

    “你跟着我学,只要肯用功,十有**。”杨锐酝酿许久,终于将这句话给说了出来。

    他可不是开玩笑的。

    80年代高考的考察要求其实并不高,分数也低,如西堡所在的河东省,录取分数在全国份数中等,理科三百七八十分足矣,若能有个四百出头,就敢窥视目前的中央直属88所重点大学了。

    河东大学是本省的重点,通常比重点线高一点就有机会,若是有个四百五十分,都可以挑专业了。

    而试题的难度,除了偶尔会有超出考试大纲的偏题以外,80年代的高考难度甚至比30年后还要低一些,后世的高三学生随便拉过来特训两个月,考个重点大学轻轻松松。

    毕竟,82年的高中生,小学和初中基本是放羊的,所谓的基础,比后世学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给他们教课的老师,也有十年的时间在搞运动,或者被运动搞,如何应对高考,他们的经验并不比学生多多少。

    杨锐就不一样了。

    在30年后的教育产业化大潮中,补习学校的讲师可谓是久经沙场,像是他这样想创业的金牌讲师,更是能做到有教无类。高考200分的学生来读基础班要教,高考500分的学生要读提高班也要教,且要把教学成绩在分数里体现出来。

    以王国华的底子,要求他像是后世学生那样,考500分往上,的确希望渺茫,可在80年代的环境下,考个400多分,着实不难。

    所以,杨锐打保票的时候,眼神凝实,颇有犀利之感。

    王国华想信又不敢信的道:“你就吹牛吧。”

    “那我刚才给你的两招,也是吹牛不成?”

    王国华一时语塞,目光却是渐渐的灼热了。

    一会儿,他迟疑的问:“杨锐,你觉得,我真能考上河东大学?”

    杨锐重重点头。

    王国华看看他,又看看笔记本上的口诀,咬咬牙,道:“你要是真能让我考上河东大学,你怎么说,我怎么做。”

    “真的?”

    “真的。”

    见王国华的确是认真的,杨锐这才吐露了一丝想法,道:“我准备组织一个学习小组,把志同道合的人组织起来。你算是第一个。”

    “好。”王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