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191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91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是,是分数。”李主任打了个绊,快速的扫了一遍信纸。

    “多少分?”

    “稍等。”李主任打开抽屉,翻了翻,记了个数字,道:“今年的文科第一是562分。理科第一……是670分。”

    “文科562,理科670……”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平江日报的记者边说边记,然后突然住口。

    平江广播电台的记者挤了上来,大声问:“李主任,理科第一670分,是690分的670分?”

    其他记者也全都站了起来,乱糟糟的挤上前来。

    李主任被挤到了墙角,还得露出微笑,说:“满分690分,理科第一是670分,我们已经核查了试卷。”

    分数线的公布是有时间限制的,他们看到670分的分数,却不得不将其试卷全部找出来,然后重新检查一遍,就此耽搁了功夫,以至于不能按时公布状元分数。

    这个分数,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看看其他人的试卷和分数就知道了,有许多学生,连续复读了四五年,也考不到一半的分数,而在各个大学,每年也都会组织专家教授们做当年的高考试卷,能够将本专业的试卷考出满分的教授是不少,但要是来一次全面考试,能够考出高分的根本没有。

    670分等于得到了690分的97。1%的分数,在小学阶段,门门功课97分很简单,而在高中,在河东省,这是第一次。

    “考生的名字叫什么?”

    “现在还不能说,要等录取工作整体结束才可以。”李主任此时严守纪律。

    “第二名呢,第二名考多少?”记者们忙碌的问问题,他们已经彻底忘了文科状元的事了。

    80年代是理科的时代,所谓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本来也没什么人理会文科。

    李主任低头看了眼纸,说:“557分。”

    “相差113分?”

    “现在看是这样。”李主任将纸放回抽屉,有点轻松了。

    “各科分数呢?各科都是多少分?”

    李主任不得不将纸再次拿出来,读道:“语文是114分,数学满分,物理满分,化学满分,生物满分,英语96分,政治90分。”

    “数理化生物全满分?”

    “是。”

    “你说核查了,是怎么核查的?”记者们开始寻根问底。

    李主任对此挺乐意的,说明道:“该生的每份试卷都被找了出来,重新检查,重新评卷,证实分数有效……”

    “名字呢?”记者们再次问了出来。

    “名字不能说。”李主任摇摇头,笑说。

    “是杨锐吧。”薛达城忍不住了,站在门口,轻轻的说了一句。

    站他一旁的记者听到了,犹豫了一下,问:“杨锐这个名字,好像有点耳熟,你认识?”

    “预考第一。当时超过第二名七十分。”薛达城记得很清楚,杨锐当时的政治分数很低。如今是正式的考试,杨锐如果将一部分时间放在政治上面,出现一个离奇的分数,似乎也不那么离奇。

    旁边的记者也一下子想起来了,点头道:“我同事好像写了一个简讯,他当时的分数相当高啊。”

    “那也没有现在高。”

    “他是哪个学校的来着?”

    “西堡中学吧。”薛达城叹了口气,他试过将杨锐拉到平江一中来,当时如果成功了,现在的回答就应该带着骄傲吧。

    ……

   
………………………………

246。第246章 他报哪个学校

    胥岸青坐在家里,稍微有点心神不宁。

    他担心的不是自己能否考上大学,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名次,能不能拿下省状元,能不能拿下全国状元,是胥岸青目前最在乎的。

    在考试以前,胥岸青的信心十足,他在自己做测试的时候,鲜少遇到有疑问的题目,但是,真实的高考与测试最大的不同,在于高考的答案是不能当场订正的。

    做测试题的时候,偶尔的粗心和大意不是问题,既不受重视,也重视不起来。测试题考察的是题目是否会做,步骤是否清晰,答案是否正确。

    而在高考期间,阅卷老师可不管你是粗心大意了,还是题目不会做。

    他们就按照标准答案,一路批阅下去。

    不会做的自然扣分,做错的自然扣分,大意的依旧扣分,粗心的依旧扣分。

    胥岸青估分结束,竟而发现自己多了好几处莫名其妙的失分项,尤其是物理一科,有两道大题的中间部分出现了失误,以至于后面的答案接连出错。

    这样的成绩,是否还能得到高考状元,胥岸青也说不清楚。

    如果竞争对手也失误了,那自己的失误就被弥补了。

    否则,全国性的排名,自己肯定要落后了。

    站在书房里,胥岸青多少有些后悔,假如高考的时候,自己每次都考满时间,不说没有失误,失误必然要少不少。

    那时候,哪怕自己是出于无聊,也会多检查两遍吧。

    是谁说过,竞争到最终,双方比较的就是谁的失误更少了。

    胥岸青想了半天,想不到答案,又将目光放在面前,继续动手撰写数字。

    他将自己各科的分数,做出了最高和最低等几种可能,然后列出各种组合。

    就表上来看,胥岸青能够得到的最高分是“635分”,主要失分在于化学生物和语文,还有意料之外的物理。

    这个分数,比他预考时的分数提高了不少,但也有极大的可能,超出他的实际分数。

    胥岸青越看越觉得懊恼,心想:再多十几分,状元就稳了。

    “青仔,分数好像出来了。”胥母从外面进来,大声喊了一声。

    “出来了?”胥岸青连忙跑出书房,就见客厅茶几上,堆了好些报纸。

    “我把写了高考分数的报纸都买了回来,你的名字在上面啊。”胥母心情好的很,蹲在茶几跟前,将报纸一份份的展开来,找出有儿子名字的地方。

    《广东省高考分数线公布》,里面自然要提到全省状元的名字和分数。

    《广东省理科状元627分,刷新记录》,毫无疑问将状元的名号大书特书。

    《高考阅卷结束,文理科双状元介绍》,又是将状元当了主角。

    有关高考的文章,总体篇幅并不大,但数量却是不少,稍微大点的报纸,都会给出一个新闻来,而在讲究严肃性的同时,勾引读者的工作,就全部丢给状元了。

    否则,枯燥的分数和分数线,置身事外的先生们可不感兴趣。

    “青仔是状元了!”胥母一边乐滋滋的翻报纸,一边说。

    胥岸青心思不定的看着报道,道:“我预考不就是第一,现在是状元,很正常嘛。”

    “怎么能正常呢。分数不落地呀,什么都说不清的。现在好了,你现在是状元,到学校,大学老师也要高考你一年,以后去工作了,你也可以说,自己的83年的省状元,对不对?这个和预考是两回事的,预考得第一,高考完蛋,没人记得你。预考完蛋,高考第一,人人都翘大拇指的。”

    “老妈你真会说。”胥岸青不由笑了出来。

    “不是我会说,社会就是这样,只以成败论英雄。”胥母少见的做起来了教育家,说道:“咱们自家人都觉得你是状元的材料,可没有这个分数和成绩,别人不承认的。”

    胥岸青无奈笑笑,换一个话题说:“比我想的分数低。”

    “是状元就行了,你看这里,第二名和你差二十多分呢。”胥母指着茶几上的一篇文章。

    “全省状元是拿到了,全国的就不知道行不行了。”胥岸青还是存着一丝期望的。广东、湖南山东等省,历来都是高考大省,分数线超过其他省一大截,在这些省做了省状元,就很有可能做到全国状元。

    83年的高考,是最后一次全国一张卷,也是有全国状元诞生的最后一届高考了,在此之后,各省纷纷做了自己的高考试卷,而此类消息,也令胥岸青的渴望加大了。

    “我给你看看,有的报纸,是有说别的省的分数线的。”胥母最少买了三十份报纸,一张一张的慢慢翻,有见到说其他省的文章,就给抽出来。

    胥岸青坐在旁边细看,不是特别的专心。

    这时候,胥母的动作停了一下,就在胥岸青以为她要抽报纸出来的时候,胥母将之迅速的翻了过去。

    “不是?”胥岸青奇怪的问了一句。

    胥母闷闷的“恩”了一声。

    胥岸青觉得好奇,抢着将那张报纸给抽了出来。

    第二版正中的黑体字,映入胥岸青眼帘:全省理科第一名无缘全国状元。

    胥岸青眼都不眨的读了下去,并且很快锁定文中的数字与其前后文,只见这家报社的记者,以平实的语言表现着夸张:全国高考已确定最高分,为河东省第一名杨锐,670分!

    语言确实平实,内容确实夸张。

    胥岸青大脑,瞬间就“嗡”的一声,闷了。

    不是全国高考第一名,他能接受,在高考估分阶段,他就发现了自己的失误。

    在一场全国性考试中,发生了10分左右的失误,你不能指望对手会放过自己。

    但是,670分却让胥岸青的大脑过热了。

    书房的写字台上,还放着他对自己分数的预测,即使按照最高分来计算,即使他没有失误,化学生物和语文的失误,也会将他的分数打到650分以下,事实上,640分都是一个难以达到的高峰。

    越是接近满分的成绩,就越难以加分。

    这就好像是金属的纯度一样,什么都不准备的人,也有可能考到五六十分,就像是自然界会有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六十的金属存在一样,但是,当金属的纯度达到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再要提高它的纯度,就会异常的困难,以至于不可能做到。

    胥岸青将自己的大部分学习时间用在了化学和生物方面,但是,他不擅长这个,就总是会丢分。

    胥岸青自己,一直以来是将目标放在650分的,他从来没有给人说过,因为只丢40分的高考考卷,还没有人见过,他不想别人贴狂妄的标签在自己胸前――尽管他背后已经贴满了狂妄的标签。

    然而,再狂妄的胥岸青,也没有设想过670分。

    可是现在,他就看到了670分的考分。

    “也许是弄错了。”知子莫若母,胥母想办法安慰胥岸青。

    胥岸青将报纸的眉角翻了翻,摇头道:“广州日报,不会错的。”

    “广州日报怎么就不会出错了,说不定印错了都有可能,等等,再看看别的报纸怎么说。”胥母买的报纸,有的是晚报,有的是早报,消息自然有先后。

    而在广州日报下面,同样收到消息的官媒,接二连三的蹦了出来。

    “670分,这人是怎么考的!”胥岸青瞅着杨锐的名字,心里是各种的纠结,其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品咂一二。

    忽然,胥岸青推开报纸,站了起来,道:“妈,帮我问一下这个学生考哪个学校,考什么专业的。”

    ……

   
………………………………

247。第247章 我们的状元

    “状元啊,这可是状元,唉,你没见过状元吧,哪天我给带过来,让你沾点文气。”杨山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拿着报纸,站在南湖干休所的食堂们前,见人就打招呼,时不时的还给相熟的人发一张报纸。

    干休所的勤务兵就站他身后,按照杨山的要求,不时的运送不同品种的报纸过来。

    这些报纸,无一例外的在宣传1983年的全国状元:杨锐同学。

    只不过,有的报纸主要宣扬670分的史上第一高分,有的报纸主要宣扬杨锐来自乡镇中学的奋斗史,有的报纸主要宣传杨锐的学习方法……

    杨山看到有文化的退休干部,比如老政委老干事什么的,就发宣扬高分之类的报纸,看到大老粗型的退休干部,比如老团长老营长什么,就发宣扬杨锐本事的报纸。

    当然,不管发哪一个报纸,末了,杨山同志都要来一句:“这就是我老杨家的种,看到没有?”

    平时爱和杨山置气的几个老头儿,今天都没了脾气,拿了报纸,瞅上一眼,连说话的劲儿都没了。

    住在南山干休所的老干部,级别什么的都差不多,条件也都差不多,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能比较的也就是家里的子侄了。

    杨山的儿子杨峰做了老长时间的乡党委书记,在一众老干部子弟中,算是中等水平,不好不坏,杨山从来没有因此而收获过羡慕。

    其实,杨峰就是做到县委书记,干休所的老干部也不羡慕。

    但高考状元,却由不得大家不羡慕了。

    而且还是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