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姐当家 >

第45章

大姐当家-第45章

小说: 大姐当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青摇摇头,道,“二猛哥,前两天你刚帮着把地里的草锄掉,这会儿草还没长起,并没有什么活计。”
  “哦,这样啊。”江二猛有些失望,他有的是力气,就想着帮窦花家多干些活的,没想到没活儿可干。
  江二猛又歇了一会儿,和窦青两兄弟聊了一会儿天,趁着日头没有升起,便背着竹筐回了江家寨。
  送江二猛走后,窦林和大哥窦青感概道,“二猛哥,对大姐可真好,每天都送好吃的来。”
  窦青也点头称是。
  ######
  转眼到了一年之中最热的七月份,那大太阳高高挂在半空中,烤的人难受的很,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家都躲在家中,避不出门,谁也受不住那日头的考晒。
  窦花再一次感受到了古人的苦,这没有电扇,没有空调的炎炎夏日,真是不好过的很,因为在自家屋子里,她全身上下只穿着一层单褂单裤,因为热的难受,便把袖子和裤腿圈起来,露着半截胳膊,半截小腿,这样子还能凉快一些,手里拿着一面蒲扇,不停的扇着风。
  可是任由她怎么扇风,都是热风,头上的汗水仍是止不住的往下流淌。
  几个小的也是受不住热,窦青和窦林只穿了一件没袖子的小马甲,露出胳膊,下面的裤子也是卷起来的,因为嫌热,连鞋子都不愿穿了,光着脚丫子踩在地上。
  窦红学着窦花的样子,圈起袖子和裤腿,窦翠只是把袖子卷起来,头发梳成辫子,盘在头顶,这样还能凉快点。
  窦花的脚现在已经好利索了,走路一点都不疼了,这几天她都在盘算着想去县城转转,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因为天气太热,她也就一直拖着没去,盼望着老天爷快点下场大雨,把这炎热浇灭。
  许是老天爷感应到了窦花的心声,没过几天,真的来了一片乌云,呼啦啦的下起雨来。
  这可真是一场及时雨,不仅缓解了炎热的天气,连地里的庄稼都受益许多,这里种地大多靠天吃饭,挨着河近些的能引水灌溉方便些,离着河太远的,就难以灌溉,这个时候就要指望老天爷了,老天爷心情好多下点雨水,比什么都好使。
  因为下雨,窦家人都待在家里没有出门,姐弟妹几个围坐在一起,窦花决定和几个小的商量一下买铺子的事情,对于窦家来说,买铺子是件大事,窦花没想着自己一人决定,还是愿意和几个小的说一下,让他们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大姐,咱家真的要买铺子吗,那是不是需要很多钱啊?”窦青问道。
  “咱家买铺子做什么,要开店做买卖吗?”窦林好奇道。
  “铺子是什么?”窦红道。
  “大姐觉得好,咱家就买。”窦翠第一个表示了支持。
  面对弟妹们的疑问,窦花给出了自己的想法,道,“首先我先说一下什么是铺子,铺子呢就是商铺,可以做买卖用,说白了就是能够开店卖东西。”
  “还有就是这商铺确实不便宜,一间位置好点的铺子,我估摸着也要百两银子,确实需要很多钱,不过这钱咱家现在还是出的起的,我想买铺子就是想着让咱家有个长期的收入进项,如果咱们家有了铺子,既可以出租赚租子,也可以自家用开店铺做买卖,一举两得。”
  窦花顿了一下接着道,“咱家现在有八亩多地,对于咱们几个孩子,已经足够了,地再多的话,咱们目前根本种不过来,所以我就想到了买铺子。”
  “大姐,如果咱家自己用,咱家要做什么买卖呢?”窦林一语中的说出了最关键点。
  “这个我也没想好,所以现在和你们说说,看你们有什么好点子,大家每人想一个点子,就是好几个点子。”窦花鼓励几个小的开动脑筋。
  “我觉得做吃食好,只要做的好吃,不愁每人买。”窦翠想了想开口道。
  “翠儿,你的想法很好,你怎么想到这点呢?”窦花没想到第一个说出点子的是窦翠。
  窦翠羞涩一笑,说道,“我觉得大姐做的一些东西挺好吃的,说不定能卖钱。”

  62。第六十二章 买铺子
  第六十二章买铺子

  “我也觉得大姐做的饭很好吃啊,特别是冷面,热天吃着最好。”窦林说着,忍不住有些想吃冷面了。
  “大姐做的包子也好吃,酸辣黄瓜也好吃。”小窦红接着道。
  窦花一听,原来家里的几个小的对自己做的吃食这么满意呢,手艺得到认可,心里也感觉高兴。
  “我看这样吧,咱们去县城里转转,看都有哪些铺子,然后我们再想想看咱家能做什么,就算没有合适的也不要紧,咱们有了铺子也可以租出去。”窦花道。
  “大姐说的是,我们听大姐的。”窦青点头道。
  商量完铺子,外面还在下雨,左右无事,窦花便让窦林将本拿出来,带着大家一起朗诵,窦家一时响起窦林已经入学半个多月,因为之前就已经和窦青认了一些基础的字,所以学的时候倒是没有吃力,相反,他很聪明,记忆里也好,先生讲的内容很快就能学会,先生都喜欢聪明的学生,因此对他也是格外的喜欢。
  窦翠和窦红虽然没有去学堂读书,但每天窦林从学堂回来都会将自己学的的新知识在家里复述一遍,就这样,窦翠姐妹两个跟着学了不少东西。
  在农忙家务之外的空闲时间,窦花也会领着姐弟妹们一人在自己做的沙盘上,练习写字,窦花都是带头一起练的,窦花这样子也可以掩饰自己原本就会识字。
  对于读书习字,家里的几个小的也没排斥,窦花觉得这样也不错,虽然没有去学堂,但窦翠和窦红两个到底也是识字了。
  这一日,雨停了,窦花起个大早,带着窦青赶着驴车去了县城。在县城兜兜转转,想要寻一家铺子,顺便看看县城中做买卖的都有哪些,又是卖什么的。
  青阳县是一个不大的县城,一共三条主街道,他们经常去的就是靠近城门的东大街,那里每逢三六九便是集市,街道很宽,街道两边是各色各样的商铺,卖什么都有,东街可谓是是青阳县最热闹的地方。
  还有一条比较热闹的街道便是中街,这里也是商铺林立,县城里最大的酒楼就开在这条街上,青阳县算的上规模大酒楼有三家,酒楼里的饭菜价格不菲,非富即贵之人才能消费的起,不是普通小老百姓能去的地方。
  窦花也没领着窦青去这些酒楼看,只是带着他在一些小饭馆,小吃食店里转转,有热汤面店,包子铺,馄钝铺子,点心铺子,这些吃食店大多都是经济实惠的,老百姓也能消费的起,走得是薄利多销的路子,买卖都还可以。
  窦花带着窦青看来看去,确实是卖吃食的铺子红火一些,这也印证了民以食为天的理念。
  看到各种吃食铺子里卖的都是一些很寻常的吃食,比起在现代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吃食小吃,真是不能比啊,窦花脑海中不由得出现了曾经大学时代经常吃的一些吃食,煎饼果子,肉夹馍,凉皮,凉面,酸辣粉,麻辣烫,刀削面,还有各色各样的盖浇饭等等等等,顿时觉得开个吃食铺子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她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她知道那么多种小吃,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些小吃制作出来,只要味道好,应该不愁没有人上门吧,家里几个小的不是说自己做的面条好吃吗,或许可以趁着天热,开家凉面馆子,弄几种精致开胃的小菜,搭配着卖,也是很不错的。窦花如是想着,越想越觉得靠谱。
  “大姐,县城的馆子好多啊,我看着好像什么都有卖了,咱们卖什么啊?”窦青问道。
  “你们不说我做的面条好吃吗,要不咱家卖面条吧。”窦花道,“现在不光是要考虑卖什么了,还要先寻家铺子才行,走,咱们去牙行问问,看最近着县城里有谁家要出卖铺子。”
  窦花领着窦青来到牙行询问铺子的事情,没想到牙行里的牙倌还是个见人下菜的主,这人一身肥肉不说,肥头大耳,包子脸上一对小母狗眼,都不拿正眼瞧人,只是斜着眼瞧了一眼,一见窦花姐弟二人穿着粗布旧衣寒酸的很,就低下头去,自顾自的打着算盘,连个招呼都不愿打,装作没看见一样。
  正所谓上行下效,这当头的牙倌不拿窦花姐弟当回事,底下那些牙人更是各忙各的,也不过来招呼一声。
  窦花看见这些家伙的态度就气的不行,没人招呼,她也领着窦青走了进去。
  一个牙人见他们这么大摇大摆走进来,心中不快,上前道,“我说两位,你们是走错地方了吧,这里可是你们该来的地儿。”
  窦花冷笑一声,道,“怎么不是我们该来的地儿,那是谁能进来的,你们难道就是这么做生意的,有了客人都不知道招呼一声,反而把客人往外赶吗?”
  窦花说道话掷地有声,牙行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不由的抬头看向她,想着看看是谁说话这么有底气。
  那牙人闻言,嘿嘿笑了,说道,“你既然来这,可是带了银子来了?我们这里的买卖不是几个铜板就能够的。”这牙人说话的语气透着一股子鄙视。
  窦青看出对方的鄙视,不由的怒视着他,说道,“谁说我们没银子,我们来这自然带了银子来的,你不要瞧不起人。”说着话间,从自己怀里掏出一个青色的荷包来,将一锭十两的银子取出来,捏在手里对着牙行的人晃晃,“我们要买铺子,你们这可有登记未出售的铺子?”窦青问道,一点没有少年人那种常见的胆怯,反而很是落落大方。
  窦花在一旁看着窦青的表现,心中很满意,自家弟弟也是一个有胆气的人,这一点她很高兴,做人就不能畏畏缩缩,堂堂正正最好。
  牙人一见这么一位少年都能掏出十两银子来,顿觉这俩人说不准还是有钱呢,如此一想,这牙人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眉开眼笑上前,“刚才是小的眼拙,请二位见谅啊,两位里面请,那边有座,你么你先坐着,我给你倒杯茶来。”
  面对牙人突然的态度改变,窦青有些无措,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变脸的速度如此之快呢,刚才还要赶他们走呢,这会儿见到银子,立马请他们进去,还要给他们上茶,这可真是应了大姐的那句话,钱是老大。
  窦花姐弟二人喝着茶水,听刚才的牙人介绍县城最近有要出售的铺子,出售的铺子并不多,只有三家,一家是之前做布店生意的,经营不善,总是赔本,家里又有事需要用钱,便想卖了铺子换银子使。
  剩下的两家铺子都是吃食店,一家之前是卖面的,另一家之前是熟食铺子,这三家铺子的位置还算可以,不是那种太差的位置,也不是太好的。
  价钱上也有很大差异,卖面的铺子最大,价钱也是最贵的,要一百二十两银子,熟食铺子最小,要七十两银子,布店要一百两银子。
  光听牙人介绍不行,窦花觉得还是要去亲自看看这几家店铺,给了牙人二十个铜板的跑腿钱,这牙人乐呵呵的陪着窦花姐弟二人三家店铺挨家转了一遍。
  一遭看下来,还是面店最好,面积大,后面还带着小院子,也可以住人,格局也合适,所处的位置也不错,在东街的一头,那边是小饭馆的集中地,窦花比较喜欢这个铺子,正好她现在也想的是开间面馆,而这铺子原先就是面馆本身也是有一定人气的。
  只是这一百二十两银子还是有些太贵,要知道在窦家村盖一所房子才不过十几两银子,还是不错的砖瓦房呢,而这铺子竟然翻了五倍不止。
  窦花心中明白这铺子的价格肯定是添了水分的,这牙行做的就是这种赚中间钱的买卖,多多少少都会添价,多卖的银子自然就是他们自己赚下的。
  于是窦花和对方一番讨价还价,又暗自给这牙人一吊钱,让他和上面疏通疏通,最终,窦花以一百零八两的价格买到了这间铺子。
  见窦花愿意买铺子,牙人也高兴,很快便将铺子的主人找来,让双方签订买卖契约,进行房屋过户手续。
  牙行写好契约,双方签字,不会写字,由旁人代签然后本人按上红手印也可以。
  为了保险起见,窦花没有贪图便宜,签什么白契,而是签的红契,签红契是需要到官府盖章的,有了官府的红章,就等于具备了律法的保护,当然这样做,窦花作为买主还需要向官府交一些税。
  对此,窦花没说的,双方带着签好的买卖契约来到官府,盖上大印,窦花交上税钱,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契,至此这间铺子就是属于窦花的了。

  63。第六十三章 合伙
  第六十三章合伙

  因为买铺子的事情,窦花姐弟两个差不多在县城里呆了一天,能够花一天时间把店铺过户的手续办下来,这已经是十分顺利的事情,往常的话,一般要花费几天功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