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96章

春秋战国-第96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不得安宁。刚刚躺下,又从床上起来,在屋里来回绕圈子。就这么折腾了一宿,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老人家有什么计策

东皋公敲门进来,见了伍子胥,禁不住大吃一惊,用手指着伍子胥说:“你的胡子、两鬓,怎么忽然变了颜色?”伍子胥以为他说笑话,拿过镜子一照,猛然发现自己已是两鬓如霜!原来伍子胥为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伍子胥放下镜子,不由失声痛哭说:“到现在一事无成,自己却已是须发斑白,天哪,天哪!”东皋公见他如此悲哀,连忙劝慰他说:“您也别太伤心了,这可是您的好兆头啊!”伍子胥擦着泪水问:“为什么说是好兆头呢?”东皋公说:“你相貌雄健伟岸,容易被人认出来。如今胡子、两鬓一下子白了,倒可以混过普通人的眼睛。况且我的朋友已经请到了,我的计策就要成功了。”伍子胥说:“老人家有什么计策?”东皋公说:“我这位好友名叫皇甫讷,在离这儿西南七十里的龙洞山居住。前些日子外出了,刚刚回来。此人和您长得差不多。如果叫他扮装成您,您扮装成家仆,既使他被捉住,趁着乱劲儿,您也可以混出关去。”伍子胥说:“您的计策虽好,但是要连累您的好朋友,我于心不安!”东皋公说:“这不碍事,以后自然还有解救的办法,我已经和他讲明白了。这皇甫讷也是位慷慨之士,别人有求于他,他决不推辞,另外他敬佩您祖上正直敢谏,您就不必多虑了。”说完,就到屋外把皇甫讷请到屋中,和伍子胥见面。伍子胥看看他,果然和自己有些相像,心里很高兴。东皋公又用药汤给伍子胥洗脸,把脸色也给改变了。

    等到了黄昏,东皋公让伍子胥把白袍脱下来,给皇甫讷穿上。另外找来一件紧身的褐色衣服,给伍子胥穿上,扮装成家仆。芈胜也换了衣服,就像农家小孩的模样。伍子胥拉着芈胜,冲着东皋公跪下磕了三个头道:“将来如果有了出头之日,我们一定会重重报答您!”东皋公说:“我同情你们的冤情,因此想帮助你们逃脱险境,并不指望报答!”分别之后,伍子胥和芈胜跟随着皇甫讷,连夜向昭关进发,黎明时到达,正赶上开关。

    薳越坚守关门,传下命令:“凡是从北边来的要过关东渡的人,务要盘查清楚,才许过关。”关门之上悬挂着伍子胥画像,守关军士照着画像仔细查看来往行人,整个昭关把守得水泄不通、飞鸟不过。

    皇甫讷一到关门,军士见他身材相貌和画像相似,并且穿着白袍,脸上露出惊恐之色,当即叫住,报告给薳越。薳越急忙出来,老远看见皇甫讷,就认定是伍子胥,于是大叫一声:“是他!”喝令手下一齐动手,把皇甫讷抓住。皇甫讷装作不知内情,一个劲儿哀求。那些守关军士,还有关前关后百姓,听说把伍子胥捉住了,全都挤来看热闹。此时,真正的伍子胥乘着关门大开,带着芈胜,顺利出关。

    快步走出昭关一里路,伍子胥长嘘一口气,心里道:要不是自己脸色已变、须发斑白、装束已换,加上一片乱哄哄、都以为伍子胥已被抓获,自己就不会这么容易混出关来。




怕你有口也说不清

再说楚国大夫薳越抓到皇甫讷,就要捆绑拷打,逼他招供,皇甫讷急忙分辩说:“我是龙洞山下的隐士皇甫讷,想跟着老朋友东皋公出关东游,并没犯法,凭什么抓我?”薳越听他的声音,便觉疑惑,心里道:“伍子胥虽然没见过,但听说是目光如电、声如洪钟。这人的模样虽然像他,可是细声细气,难道是一路风霜劳苦所致?”正在疑惑,忽听有人报告:“东皋公来见您。”薳越就命人把皇甫讷押到旁边,请东皋公进来,东皋公说:“我想要出关东游,听说大夫捉到了伍子胥,特来道贺!”薳越说:“军士抓到了一个人,长得很像伍子胥,可是不肯招认,他说是您的老朋友。”东皋公说:“大夫您和伍子胥父亲同在楚国为官,难道和伍子胥不相识吗?”薳越说:“听说过伍子胥,只是没见过。”东皋公说:“他说是我的老朋友,我见一见不就知道了。”薳越急忙叫人把皇甫讷带来。皇甫讷一见东皋公,急得大叫:“说好了一起出关,你为什么不早点儿来,害得我受罪!”东皋公笑得直咳嗽,对薳越说:“大夫错啦!这是我的老友皇甫讷。他约我一块东游,说好在关前相会,没想到他先来一步。您要不信,可将附近龙洞山村民捉来几个辨认,怎么能说他是伍子胥呢?”说罢,哈哈大笑。

    薳越十分惭愧,亲自给皇甫讷解了绑绳,让人拿酒来给他压惊,道歉说:“这都是手下有眼无珠,千万别见怪!”东皋公说:“大夫您为楚国执行公务,他怎么能怪您呢?”薳越又叫人拿来一袋蚁鼻钱,送给他们做东游盘费,二人道谢后出关。薳越仍命令军士,坚守如故。

    再说伍子胥和芈胜过了昭关,心情十分兴奋,迈开大步就往前走。走不上几里路,碰上一个人,伍子胥认得出他是左诚,现是昭关守吏。左诚是城父人,以前率城父军士去昭关守边时,和伍子胥相识。左诚一见伍子胥,惊讶地说:“楚国追捕你很急迫,你怎么过的关?”伍子胥平静地说:“薳越大夫,让我过的关。”左诚不相信,说道:“楚王有令,放走伍子胥,全家处斩。我与你虽在城父相识,但私归私、公归公,请你和我一起回关,问明薳越,才能让你走。”伍子胥不想动武,灵机一动,冷冷说道:“我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你在城父就知道,现在丢失了。如果见了薳越,我就说把夜明珠交给你了,怕你有口也说不清。你不如做个人情放了我,以后也好见面。”左诚哪知道伍子胥有夜明珠?只知道伍子胥勇武,料也抵挡不过,于是不再阻拦,便放他东去,回到关上,也不敢提起这事。




我这条命本来是属于上天的

伍子胥领着芈胜大步往前走,远远看到了长江,浩浩茫茫,波涛万顷。走近时,却找不到渡船。前有江水,后虑追兵,伍子胥心里十分焦急。忽然见到一个渔翁,划着船逆流而上,伍子胥喜出望外,自言自语道:“上天有眼啊!”急忙呼喊:“渔父,快点把我渡过去!”那个渔翁正要把船靠过来,忽见岸上又有人行动,灵机一动,放声唱起歌来——

    日昭昭乎已西偏,与你相会乎芦之漪。

    伍子胥听到歌声,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领着芈胜沿着江岸往下游紧走,来到一片芦苇丛,二人藏在里面。伍子胥想:这渔翁或许知道自己的担心,怕有人发现,所以假装不知,唱歌暗示等太阳下山了再和他相约在芦苇丛中,以便渡他们过河。此时的伍子胥过一天如同过一年,忐忑不安地焦急等待。太阳终于下山了,渔翁依约前来,找不见伍子胥,又放声唱起歌来——

    日已夕兮,你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来渡?

    伍子胥和芈胜从芦苇丛中钻出来,渔翁急忙叫他们过去。俩人踩着石头上了船,渔翁一点竹篙把船荡开,然后轻轻摇着船桨,飘飘而去。一小会功夫,便到了对岸。渔翁对伍子胥说:“夜里,老叟梦见有将星落到老叟的船上,老叟知道一定会有贵人求渡,所以摇船出来转转。看你的相貌,的确与众不同,可否把实话告诉老叟?不要隐瞒。”伍子胥就把姓名告诉给他,渔翁不住地叹息说:“百姓都喜欢正直无私、刚正不阿的官员。令尊伍奢的风范,百姓传扬。今天老叟遇到你,哪能不帮助你呢?看你面有饥色,老叟去给你拿点吃的来,你稍等片刻。”说完把船系在一棵杨树下,进村去取食物。

    伍子胥等了半天,也没见渔翁回来,便对芈胜说:“人心难测,怎么知道他不是去叫人来捉我们?”于是又隐藏在芦花深处。

    过了一会儿,渔翁拿着麦饭,还有一罐汤,来到杨树下,一看伍子胥不在,就高声呼唤道:“芦荡里的人!芦荡里的人!老叟不是那种拿你求利的人!”伍子胥听了这话,才与芈胜从芦苇丛中走出来。渔翁说:“知道你又累又饿,特地为你取来食物,为什么还要避开我?”伍子胥说:“我这条命本来是属于上天的,现在属于渔父您了,怎么敢躲着您?”




才知道吴人留短发的来源

伍子胥和芈胜饱餐一顿,临走时,伍子胥解下佩剑送给渔翁,真诚说道:“这把剑是楚庄王赏赐我家先祖伍参的,我家已经佩带四代了。这剑上有七颗星,价值不菲,用它来答谢您的恩惠吧。”渔翁笑着说:“老叟听说楚王有令:‘捉到伍子胥的,赏小米五万石,封大夫官职。’这么重的奖赏老叟都不图,难道会图你这把剑吗?何况君子无剑不游,这东西是你非用不可的,老叟拿了也没用。”伍子胥说:“渔父既然不愿意接受宝剑,就请您留下姓名,以图后报!”渔翁很气愤地说:“老叟因为令尊正直,因为你含冤负屈,才渡你过江,你却用将来报答来利诱老叟,你不是个大丈夫!”伍子胥说:“渔父虽然不图后报,可我怎么能安心呢?”一再请渔翁说出姓名,渔翁说:“今天我们相逢,你逃脱了楚国的追捕,老叟放走了楚国的逃犯,怎么还能留下姓名呢?况且老叟这船上的生计,漂泊不定,就是留下姓名,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呢?万一上天让我们相聚,老叟只叫你‘芦中人’,你就喊老叟‘渔丈人’,足够作为识别的标记了。”伍子胥欣然拜谢。

    伍子胥和芈胜终于到了吴国。这儿的人,头上都是短发,伍子胥看了很不舒服。不论中原还是荆蛮,人们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所以男女都留长发,而吴人却是特别。

    伍子胥很好奇,打听了半天,才知道吴人留短发的来源——

    吴国第一代君主是吴太伯,他是周文王姬昌之伯父。为了让贤能的姬昌继承家业,吴太伯便逃往吴地,像当地蛮人一样剪断头发,以示不再继承家业,把继承权让给姬昌。当地蛮人认为吴太伯很有节义,便纷纷附顺他。自此,不留长发成为吴人风俗。

    走到溧阳,伍子胥和芈胜饿得实在不行了,便要饭吃。正好碰上一个女子在溧阳河边洗衣服,竹筐里放着食物。伍子胥停下来问道:“姑娘能送给我一碗饭吃吗?”女子抬头看见伍子胥相貌不俗,就说:“看您的相貌,不像是普通人,我怎么能眼看着别人受难?”于是打开盛食物的罐子,跪着递给伍子胥。伍子胥和芈胜大口吃起来,吃到一半,伍子胥停下。女子知道这个大男子没有吃饱,之所以不吃了,是想留给自己一些。想到这儿,女子便说道:“你们像是要走远路,怎么能不吃饱呢?”伍子胥和芈胜于是又吃起来,把一罐子食物都给吃光了。临走时,伍子胥对女子说:“姑娘的救命之恩,我们铭记肺腑。我们本是逃亡的犯人,倘若遇见别人,请您别说见过我们!”女子悲伤地说道:“唉!我虽是一女流,可也懂得不该说的不说,你们走吧。”伍子胥和芈胜告别而去。

    走了没几步,听见那女子叹道:“倘若今后你们被捉住,我何以自明?愿以一死来断绝你们对我的怀疑!”伍子胥回头再看她,只见这女子抱了一块大石头,投进滚滚溧阳河里,转眼之间不知哪去了。




十年之后,再来报德

伍子胥见女子投河,感伤不已,咬破指头,滴血在河边石头上写下了二十个字:“你浣纱,我行乞;我腹饱,你身溺。十年之后,再来报德!”写完了,伍子胥就把石头埋在地下。

    过了溧阳,又走了三百多里,见到一位勇士,尖脑门,深眼窝,模样像饿虎,声音像巨雷,正在和另外一个大汉打架。旁边好多人怎么劝也劝不住,忽听门里有个妇人喊了一声:“专诸不许这样!”那人听后,当即规规矩矩地住手走回家去。伍子胥很奇怪,就问旁边的人:“这么个壮汉,怎么还怕老妇人?”旁边人告诉他:“他是我们这儿的勇士,能够力敌万人,生来不畏强暴,见义勇为。刚才门里边叫他的,是他的母亲。她叫的‘专诸’,就是这汉子的名字。专诸一向很孝顺,从来不让母亲生气,即使正在火头上,听到母亲一到,马上就把火儿压下去。”伍子胥不由赞叹:“这才是真勇士啊!”

    第二天,伍子胥穿戴整齐,前去拜访专诸。专诸出来迎接,询问他的来历。伍子胥就把自己的姓名,还有受到的冤屈,一一讲述。专诸听后说:“您受了这么大的冤枉,为什么不去求见吴王,借兵报仇?”伍子胥说:“正要前去。”专诸又问:“您今天来到寒舍,有什么事吗?”伍子胥说:“我敬重你的孝道,想和你认识一下。”专诸非常高兴,进屋秉告了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