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40章

春秋战国-第40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没劲。“如夫人”卫姬说:“失去方知珍贵,夫君应该将他们召回呀。”齐桓公便听信了卫姬的话,把这齐宫“三贵”给召了回来,虽然他内心也挺憎恶他们的,但还是把他们唤回了。此时,郭国的灭国教训、管仲的谆谆教导、鲍叔牙“毋忘在莒”的诤诤直言,老眼昏花的齐桓公全忘了。卫姬之所以劝齐桓公将易牙等人召回,是因为卫姬暗地里与易牙、竖刁等人勾结,计划请齐桓公改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姜无亏为世子。

    花开花落,岁月无情。再说做了三十年国君的宋桓公病重不起,赶忙派人去卫国召回世子子兹父,传话说:“若再不来,不是病死寡人,而是要愁死寡人呀!”身为大孝子的子兹父当然不愿意父君被愁死,于是赶紧回国看望。次年春天,宋桓公去逝,世子子兹父继位为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见到弟弟顺利继承君位,公子子目夷也从卫国放心回来。宋襄公任命子目夷为司马,主掌军政大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其它诸侯国为争君位、兄弟相残的不良环境下,子兹父、子目夷让君之举,名传天下,世人皆称之为仁义无双。

    想到宋桓公若干年来一直追随自己,老年齐桓公亲自到宋国吊唁。见到宋襄公兄弟,齐桓公非常喜爱。想到自己儿子一群,却不如他们俩人亲密无间,内心深处,齐桓公不免有了一丝不足。因儿子都是“如夫人”所生,地位平等,齐桓公担心自己死后诸子争位,临回齐国前,齐桓公将世子姜昭托付给宋襄公。

    花开花落,岁月无情。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将不久于人世,便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只等齐桓公一咽气,他们就起兵举事拥立公子姜无亏为君。有一婢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齐桓公正饿得发慌,立即索取食物。婢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齐桓公仰天长叹,懊悔说道:“如死者有知,寡人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一代霸主,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历史就是这么无常,白天还是和风煦日,今夜就是阴风冷雨。齐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为争夺君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




几天几夜吃不下饭

易牙、竖刁、卫开方三人都卷入权位之争。易牙、竖刁赶走世子姜昭,杀死群吏,拥立公子姜无亏为君。姜无亏做上国君后,为齐桓公建造了豪华陵寝,随葬的除了奇珍异宝,还有当年陈国人送给齐桓公的功绩铜盘、齐桓公封存的号钟以及除卫姬以外的其他“如夫人”。卫开方见自己一时不成气候,便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齐国世子姜昭逃到了宋国,请求宋襄公支援。因有齐桓公之托,这个视仁义超过自己生命的宋襄公,决心接替齐桓公成为新的霸主。公元前642年,宋襄公以抚正齐国君位为名通知各国诸侯,约定日期一起护送姜昭回齐国即位。大部分诸侯一见是宋襄公出面号召,没几个理会,只有卫、曹、邾几个比宋国还小的国家派了一些兵马前来。宋襄公统领四国联军奔向齐国,齐国人对姜昭怀有认同之心,见宋襄公率军前来,就把新君姜无亏与竖刁杀掉,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姜昭回国。姜昭回国后即位,是为齐孝公。

    齐桓公去逝,一时天下没有盟主,许多诸侯蠢蠢欲试。宋襄公帮助齐孝公复位,便认为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足够树立威信称霸诸侯。想归想,只有会盟诸侯确立盟主才行。公元前641年,不顾自国势力较弱但一心想称霸的宋襄公便邀各国诸侯在曹南会盟,可大国未去,只有附近几个小国参加。这也就罢了,同年冬天,瞧不起宋襄公的陈国撇开宋国,邀请各国诸侯会盟于齐,以毋忘齐桓公之德,并修齐桓公之旧好,这实是与宋襄公曹南之会分庭对立。这次会盟,陈、蔡、楚、郑、齐等国均都参加。可怜的宋襄公,闻听此信,一种莫名的羞耻与尴尬涌上心头。他意识到自己被孤立了,他的自尊严重受创,几天几夜吃不下饭。

    在平静了一两年后,一心想学齐桓公的宋襄公称霸之心又起。他派使节去楚国和齐国,想先与他们商量会盟之事,以取得这两个大国的支持。

    楚成王在宋国使节离开朝堂后,轻蔑地笑了笑说:“世上竟有这等不自量力的人。”莫敖成得臣说:“宋君好名无实,我们正可利用这一时机进军中原,一争盟主之位。”楚成王觉得甚是,便将计就计,答应与会。

    宋襄公得到楚国与会的消息,高兴地说:“楚国应允了,会盟定会成功。”这年春天,宋国都城睢阳上空坠落五块石头,百姓说,这是星星坠落了。忽又有狂风起,把六只水鸟吹得后退着飞。巫师说,宋国要有逆运之事发生。闻听这些消息,司马子目夷进谏宋襄公:“楚王其心难测,君上只得其口,未得其心。臣担心我们宋国会被他欺骗。”宋襄公说:“你太多心了,寡人以忠信待他,他怎么会欺诈寡人呢?”宋襄公不听,传令准备会盟之事。子目夷叹口气道:“小国争当盟主,这是灾祸,宋国或许会被灭亡吧!如果失败得晚一点,就算宋国好运了。”




方便暗中起事

为让会盟成功,宋襄公又与齐孝公在齐国鹿地相见,约好秋季会盟。齐孝公也想继承父君齐桓公霸业,但碍于宋襄公当年扶立自己即位情面,只好顺着宋襄公。

    见齐、楚等大国均已同意,宋襄公便以盟主身份自居,一则认为自己是这次会盟发起人;二则认为自己爵位比齐、楚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楚国虽称王,但是自谮。宋襄公自作主张,拟了一份在宋国盂邑会合诸侯、共扶周王室的通告,发向各国。凡会盟必有主题,宋襄公的这个主题乃是学齐桓公“尊王”称霸之法。

    到了秋季,宋襄公乘车赴会,司马子目夷进谏:“楚国强盛而无义,君上要多带些兵马去,以防不测。”宋襄公说:“寡人和众诸侯友好相会,如果带兵马去,怎么取信他们?寡人要学当年齐桓公。”子目夷见宋襄公执迷不悟,退一步谏道:“君上以忠信先乘车去,臣带一路兵马在三里之外埋伏,可防不测。”齐襄公生气地说道:“你带兵马去,与寡人带兵马去,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行!”子目夷最后无奈地谏道:“君上万一发生不测,臣从都城睢阳前去接应。”齐襄公说:“这也不行。”齐襄公唯恐子目夷失了他的信义之道,便命子目夷随同他一道赴会。子目夷暗派人员分赴各国,讲好友好会盟、不带兵马。

    楚国那边,心怀不轨的楚成王派莫敖成得臣以及大夫斗勃二人,各率五百军士随同前往。为了响应“不带兵马”的号召、方便暗中起事,千名楚军扮作随从,个个礼服里面套上铠甲和短剑。准备妥当后,楚国一行人前往赴会。

    盟会日子到了,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只有齐孝公等人未到。齐孝公本想赴会,但国人说当年齐桓公是何等霸气,如今新君却投向比我们齐国弱小的宋国,可悲呀。齐孝公闻听此言,便打消了赴会念头。

    盟会时,众君主礼毕,宋襄公首先说:“我们会合于此,当仿效当年齐桓公的做法,订立盟约,共同辅佐周王室,停止相互间的战争,以定天下太平,各位认为如何?”楚成王说:“您说得很好,但不知这盟主是谁来担任?”宋襄公说:“这事好办,有功的论功,无功的论爵,这里谁爵位高就让谁当盟主吧。”话音刚落,楚成王便说:“楚国早就称王,宋国虽说是公爵,但比王还低一等,所以盟主的这把交椅自然该寡人来坐。”说罢并不谦让,一下子就坐在盟主的位置上。




才能让宋国脱离厄运

宋襄公一看如意算盘落空,不禁大怒,指着楚成王的鼻子骂道:“寡人的公爵是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谁不承认?可你那个王是自己叫的,是自封的,有什么资格做盟主?”楚成王说:“你说寡人这个王是假的,那你把寡人请来干什么?”宋襄公气得结结巴巴地说:“楚国本是子爵,你是假王压真公。”未等宋襄公说完,楚国成得臣、斗勃二人脱去长袍,露出里面的铠甲。成得臣手举一面小红旗,只一挥动,那些随楚成王而来的人纷纷脱去外衣,立时成为身穿铠甲、手持利刃的将士。他们往台上冲来,吓得诸侯四散而逃。

    宋国司马子目夷见势不好,认为留下自己于事无补,只有回到宋都睢阳调集兵将才能力挽狂澜,于是便趁乱逃回。

    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公拘押起来,然后指挥楚国将士浩浩荡荡杀奔宋都睢阳。惊恐失色的各国诸侯愤然回国,嘴上无不骂楚成王不仁不义,因为会盟前各国讲好不许带兵,可是楚国却不讲信用。

    宋国地处广阔平原,地势平坦,无险可扼,所以只有依靠高大坚固的城墙和宽阔水深的护城河来抵御外患。宋都睢阳,是四面环绕沼泽的坚强防御堡垒,加上司马子目夷以及宋国公孙子固等人奋力抵抗,楚军虽强,也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

    楚成王见突袭无望,便把宋襄公拖到楚国兵车上,带他回到楚国。宋国公孙子固说:“我国君上被俘,宋国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当今之策是假意另立新君,同时请齐国等各国说情,如此,才能让宋国脱离厄运。”众人纷纷称是,于是司马子目夷假意即宋国君位。

    楚成王见宋襄公已成了一无用匹夫,便觉失望。过了几个月,在齐国的求情调解下,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就把宋襄公放归回国。

    宋襄公恢复了自由,但听说国内已有新君后,就跑到了卫国,与母亲重聚。短短几天,从一心做霸主到遇险成囚徒,从羞辱的囚徒再到一无所有的平民。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宋襄公累了,他想过一段平静安乐的日子,将这段不愉快的回忆彻底忘去。宋襄公想,宋国的前途,就交给新君子目夷吧。宋襄公自言自语道:“他在国难之际沉着冷静,干得不错,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干下去吧。”令宋襄公想不到的是,子目夷却不想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他亲自来到卫国请宋襄公回去继续领导宋国。子目夷说:“国为君守之,君为何不入?”见子目夷十分恳切,宋襄公便回到宋国复位。

    回国的路上,宋襄公心中充满了对楚国的恼恨。回国后,宋襄公即拜子目夷为上卿,拜子固为司马。




雨滴敲打着宋国内宫的窗户

这时已是初冬,宋国天气转冷,小雨不断。雨滴敲打着宋国内宫的窗户,让宋襄公夜不能寐。他镇定思痛,反复地想:当今会盟已然不行,要想扬眉吐气,必须打一仗,堂堂正正地打一仗,来展现宋国的勇气!此战无论输赢,只讲仁义,绝不能像楚国那样不守信义。此时,当年黄河岸边母亲卫姬叮咛他要讲仁的话语又回响在宋襄公耳畔。宋襄公自言自语道:“仁义是霸道呀!只有仁义才能将华夏诸侯重新团结在一起!”

    宋襄公回到宋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宋军日夜练兵,积极备战,准备与楚国来场仁义大战。宋襄公坚信仁者无敌,即便屡战屡败,但最终的胜利一定会属于宋国。宋襄公坚信他的仁义即便不能战胜荆蛮,也一定能感动上天,感动所有华夏诸侯。

    由于楚国、宋国相隔较远,宋襄公便一天天等待时机。宋襄公听说郑国自齐桓公去逝后,转而投向楚国怀抱,积极支持楚成王为盟主,就想讨伐力薄国小的郑国,出出胸中恶气。

    机会来了,郑文公去楚国拜会楚成王。宋襄公便决意在此时间内讨伐郑国。上卿子目夷谏道:“郑有楚国支撑,我军不宜出战,当今之计,应像当年管仲辅佐齐国时那样,致力于富国强兵,以待时机。”宋襄公说:“人生如每天日出日落,转眼就过去了,寡人不能再一天天等下去了。”

    公元前638年夏,怒气未消的宋襄公不顾上卿子目夷与司马子固等众臣的反对,率二人出兵伐郑。尚在楚国的郑文公接到国内急报后,忙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听从莫敖成得臣意见,不直接去救郑国,而让成得臣率军直接杀向宋国。

    宋襄公这下慌了手脚,顾不上攻打郑国,带领宋军星夜往国内赶。待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楚国兵马也来到了对岸。子固对宋襄公奏道:“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我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我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