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走范睢,让我来做丞相。”店主忍住没笑,心里道:“这人也太狂妄了,不知道秦国的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诸子百家,我没有不知道的
这家客店里,恰巧有范睢的门客,他赶紧报告给了范睢。范睢说:“诸子百家,我没有不知道的。说客辩士聚到一块,也不一定能说过我。这个叫蔡泽的人,我不信他能说动秦王,夺走我的相印。不过,这个人既然敢说,我倒想见识一下。”范睢门客随即到客店去召见蔡泽。
闻听丞相召见蔡泽,店主慌忙跑去对蔡泽说:“先生,祸事来了!你不是说什么要取代范睢做丞相吗?现在丞相派人来召见你啦。你如果前往丞相府,轻则遭到羞辱,重则性命不保。”蔡泽笑道:“我想我见了丞相范睢,他一定会把相印让给我的,这样就不必去见秦王了。”店主说:“先生,不是在下说你,你太狂妄了,要吃大亏的,请你千万不要连累了我。”
蔡泽身着布衣,跟着门客去见范睢。范睢端坐堂中。蔡泽到了范睢面前只拱揖为礼,并不跪拜,范睢也不请他坐下。
范睢对着蔡泽大声责问:“在客店里说想取代我而做丞相的人,就是你吗?”蔡泽一本正经地答道:“就是我。”范睢说:“你说你会取代我的官职,能讲出为什么来吗?”蔡泽答道:“你怎么这么不明白呢?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有序。现在对你来说,该是退下来的时候了。”范睢说:“我自己是不准备退下来的,又有谁能让我退下来呢?”蔡泽说:“说起世间来,体魄强健、充满活力、聪明机智、能够主持正义为天下人带来幸福和恩德的,不就是为世人所敬仰的贤人豪杰吗?”范睢答道:“是的。”蔡泽又说:“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有了很高的地位,因而但求安乐长寿,以至到死,能把所受爵位俸禄传给子子孙孙,世世不变,代代相承,和天地相始相终,不就是世人所说的吉祥如意、福如东海之人吗?”范睢答道:“是的。”蔡泽说:“秦国的卫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虽然事业获得成功,但却自家性命不保,你是不是愿意做他们那样的人呢?”
范睢顿觉爽快
范睢心中暗道:“这个人谈锋十分厉害,一点一点地触到事情关键。如果我说不愿意,就落入了他设下的圈套了。”于是假装答道:“这有什么不好的?卫鞅辅佐秦孝公,大公无私,以法治理国家,为秦国拓辟了千里疆土;吴起辅佐楚悼王,废楚国亲贵特权,培养出一支强悍兵马,让楚国力量大增;文种辅佐越王勾践,使国家转弱为强,吞掉强大吴国,为越国洗雪了羞耻。这些人虽然最后都死于无辜,但大丈夫以身报效国家,视死如归,不仅于当时当世有功,而且将名垂史册,为后人所敬仰,我有什么不能学做他们呢?”范睢虽然嘴上讲得很硬,但身子却站起来,来回走动。
蔡泽静了静,继续说道:“为君的圣明,为臣的忠贤,是国家的福分;为父的慈祥,为子的孝顺,这是家庭的福分。作孝子的,谁不愿有一个慈祥的父亲?作贤臣的,谁不愿意扶佐一个圣明的国君?比干虽然忠贤,但商朝依然亡掉了;晋国世子申生虽是孝子,但国家仍然生出混乱。他们虽然死得很悲壮,但却无济于他们的大王、父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大王、父君不是圣明、慈祥的。卫鞅、吴起、文种也都是不幸而死的,怎么是以死去换取后世的名声?大丈夫活在世上,身名俱全,这是最好的;名虽流传后世,但生命却不苟全,这是其次;只有那些虽然苟全了性命,却失去了名节的人,这才是最下等的。”蔡泽这一席话说出,范睢顿觉爽快,不觉嘴里连声说:“好,好!”
蔡泽不慌不忙,接着说道:“你把卫鞅、吴起、文种杀身成仁作为仿效对象,但拿他们和周公姬旦辅佐周成王相比又怎么样呢?”范睢已回到座位上,慢慢答道:“卫鞅这些人不如周公姬旦。”蔡泽说:“那么今天的秦王在信任忠臣良将、优待旧友老臣方面和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相比如何?”范睢略略沉思了一会儿,答道:“我说不出来。”
蔡泽笑了笑说:“今天秦王对功臣的亲近信任,不一定能超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而你的功绩又不一定能比得上卫鞅、吴起、文种,可是你的俸禄职位却是炙手可热。如果现在你还不为自己着想,毅然急流勇退,那又怎能逃过这三个人的杀身之祸呢?鱼儿所处环境并不会让它们死亡,可是它们为什么会死去呢?那是因为被诱饵所引惑。智瑶的聪明智慧并非不足以保护自己,但为什么又会被杀呢,那是因为太贪图私利而又克制不了自己的欲望。你出身低微,遇秦王而被赏识,做到了丞相,富贵达到了极点,你对国家的贡献已经得到报答,而积下的旧怨又会渐渐演成新仇。如果今天你依然贪恋权力私利,我担心你也难免遭到智瑶一样的灾祸。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如今秦王对你的信任已大不如以前,所以派你出使齐国。你为什么不选择在这个时候归还相印,挑选一个贤明的人向秦王推荐呢?如果被你推荐的人非常忠贤,那么推荐者就会被大王更加看重,而对你来说,表面上是推辞掉了高官,实际上是卸去了自己身上的沉重担子。你退下后,去山川之中寻找生活乐趣,就会像山中松柏一样长寿,并且子子孙孙也可以世袭爵位。你想想这样和不辨事情的轻重利弊,重蹈那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的灾祸相比,哪样更好些呢?”
如果用五倍的力量呢
范睢又站起来,走到蔡泽跟前说:“先生说自己聪明善辩,今天听来果真如此,我怎么能不听从你的建议呢?”于是把蔡泽请到上座,用对待贵客的礼节相待,设宴摆酒款待。
人生好风景,属于有心人。第二天,范睢入朝,向秦昭襄王奏道:“有一个从崤山之东来的人,名叫蔡泽。这个人精通时势,聪敏机智,完全可以把我们秦国的政务托付给他。我认识的人很多,但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就是臣自己也远不如他。臣不敢让有才能的人被埋没起来,所以向大王您举荐。”秦昭襄王把蔡泽召来,问他如何兼并六国计策。蔡泽不慌不忙地一条一条回答,秦昭襄王深感满意。范睢推说自己身体有病,请求辞去丞相职务,秦昭襄王准许。秦昭襄王便请蔡泽出任丞相,取代了范睢之职。这年,范睢病亡,得以善终。
悠悠岁月无数事,三言两语几笔过。却说燕国,燕惠王早已去逝,燕王姬喜在位,将儿子姬丹立为世子。这一年,赵国平原君赵胜去世,廉颇继任相国,被封为信平君。燕王姬喜因为燕、赵两国接壤,便派相国栗腹前往赵国为平原君赵胜吊丧,同时拜见赵孝成王,希望和赵国友好相处。栗腹支望赵孝成王厚待,没想到赵孝成王只按一般礼节接待了他。栗腹心里很不高兴。
回到燕国,栗腹向燕王姬喜报告:“赵国自长平一战失败后,青壮年男子差不多都死了。他们的遗孤年纪还很小,现在相国赵胜去世,廉颇又老了,如果出其不意出兵赵国,就能把赵国灭掉。”如此大事,燕王姬喜不敢轻信栗腹一人之语,又把乐闲召来,征求他的意见。乐闲答道:“赵国东和燕、齐相邻,西和秦国相接,南有韩、魏,北有匈奴,因为四方威胁,所以赵国人尚武习武,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出兵进攻赵国。”燕王姬喜说:“如果我们用三倍于赵军力量去进攻,会怎么样?”乐闲说:“不行。”燕王姬喜说:“如果用五倍的力量呢?”乐闲没作回答。燕王姬喜大怒道:“你是不是因为令尊乐毅的坟墓在赵国,你就不想去攻打赵国呢?”乐闲说:“大王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请求带兵去试一试。”
廉颇又推荐赵国人李牧
燕王姬喜又征求燕国群臣意见,众人都奉承燕王姬喜:“天下哪有五个人打不过一个人的道理?”只有大夫将渠站出来,劝谏燕王姬喜:“大王不要单纯算计人数多少,首先要想到这样做是否合乎道理。我们刚刚与赵国通好,现在马上就起兵进攻赵国,如此不讲信用和义气,出兵一定不会取得成功。”燕王姬喜眼红赵国土地,不听将渠意见,派栗腹为将军,乐乘为辅佐,率兵十万进攻鄗城;派庆秦为副将,乐闲为辅佐,率兵十万进攻代郡;燕王姬喜亲自领兵十万作为中军,在后接应。
出征前,将渠用手抓住燕王姬喜车前绶带,垂泪道:“请大王不要亲自前去,这样会让大家感到不安。”燕王姬喜大怒,用脚去踢将渠。将渠又抱住燕王姬喜的脚,哭着说:“为臣劝大王,是一片忠心啊。大王如果不听臣的劝告,燕国的灾祸就要来了。”燕王姬喜更加恼怒,喝叫左右把将渠关进狱里,等到凯旋归来再杀他的头。接着,三路大军分头进发,一时旌旗蔽野,杀气腾腾。燕王姬喜满心希望此次出征,会踏平赵国,大大拓展燕国疆土。
赵孝成王闻听燕国兵马来犯,赶紧召集群臣商议。相国廉颇奏道:“请大王不要焦急。燕国认为我们一时国弱兵少,所以来侵。如果我们让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都拿起兵器,那么我们的声威一振,燕国的斗志自然就会消失。另外,栗腹是个好大喜功之人,原本没有什么带兵征战经验和谋略,庆秦更是个无名之辈,乐闲、乐乘因为乐毅之事,常常来往于燕国与赵国之间,不会去为燕国尽心尽力,所以三十万燕军不足惧,我们很快就会将他们打败。”廉颇又推荐赵国人李牧,请赵孝成王委以重任。于是,赵孝成王派廉颇为将军,带兵五万到鄗城去迎击栗腹,派李牧为副将,带兵五万到代郡迎击庆秦。
却说廉颇率军赶到,见栗腹正在攻打鄗城,就将精壮之士都隐藏起来,只用老弱之兵扎好营寨。栗腹探得赵兵都是些老弱之人,非常高兴地说道:“没想到赵军会是这样不堪一击。”于是率领燕军加紧攻打鄗城。鄗城人知道自己救兵已到,信心大增,栗腹一连攻打了半个月仍然攻不下来。廉颇率军前来救援,先派出几千软弱军士挑战。栗腹留下乐乘攻城,自己亲自出阵,双方交手只几个回合,赵兵抵挡不住,大败而逃。栗腹求胜心切,指挥燕军紧追不舍。追了约有六七里路,突然伏兵四起,当先一员将军,驱车而来,大叫:“廉颇在此!来将赶快投降!”栗腹挥军相迎。廉颇所带都是精壮军士,一人可抵百人。交战没几个回合,燕军大败,栗腹也被廉颇活捉。乐乘听说栗腹被擒,正想逃走,廉颇派人前来招降,乐乘趁势归顺了赵国。恰好李牧率兵去救援代郡也获大胜,斩了庆秦,前来报捷。廉颇要乐乘写了一封信送给乐闲,劝乐闲也不要再为燕王姬喜效力。乐闲接信后也归降了赵国。燕王姬喜得知左右两路兵马全部覆没,大惊失色,连夜奔回燕都蓟城。
廉颇率军长驱直入
廉颇率军长驱直入,在蓟城四周筑起长围,将燕军死死困在城中。燕王姬喜无奈,只好派出使节到赵军来讲和。乐闲对廉颇说:“原来鼓动进攻的是栗腹。大夫将渠有先见之明,苦苦劝说燕王姬喜,但燕王姬喜不听,反把将渠关在狱中。如果同意与燕国讲和,一定要燕王姬喜答应任命将渠做相国,并派他到赵国来送赔偿。”廉颇采纳了乐闲的意见。
燕王姬喜没有办法,只好来到狱中召见将渠,把相印交给他,将渠推辞不受,他说:“事情不幸为罪臣言中,罪臣怎么可以趁国家战败之机为自己谋利呢?”燕王姬喜说:“当初寡人不听你的劝告,自己找来今天的屈辱。现在要达成同赵国的和议,除你而外没人能办到。”将渠听罢,这才接下相印。将渠对燕王姬喜说:“乐乘、乐闲虽然投降了赵国,但他们的祖上对燕国是有过大功的,大王应当将他们的妻儿送去,使他们不忘燕国对他们的恩德,这样同赵国的和议也可以很快达成。”燕王姬喜同意。
将渠来到赵军,替燕王姬喜向赵国谢罪,并把乐乘、乐闲的家属一同送来。廉颇答应同燕国议和,将栗腹斩首,连同庆秦的尸体一并归还燕国,然后班师还赵。
悠悠岁月无数事,三言两语几笔过。廉颇率军归赵后,赵孝成王封乐乘为武襄君,乐闲仍和以前一样称昌国君。当时燕国剧辛正为燕王姬喜防守蓟城。燕王姬喜想到剧辛曾经和乐毅共同辅佐过燕昭王,交情深厚,便让剧辛写信劝说乐乘、乐闲回到燕国来。乐乘、乐闲想到当时燕王姬喜不听忠言,从而招致燕国今天大败,便执意留在了赵国。将渠虽然作了燕国相国,可那并非出自燕王姬喜本意,为防不测,不久就推托有病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