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34章

春秋战国-第134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鹿毛寿到齐国访问归来,燕王姬哙问道:“齐国孟尝君近况如何?”鹿毛寿说:“田文是非常精明之人。不久前,齐王夫人病亡,七个嫔妾都受到齐王宠爱。田文想探知哪个嫔妾会被立为夫人,便献上七副玉质耳饰,其中一副特别加工打造,最为美观。第二天,田文看那个最精美耳饰被谁戴着,就劝齐王立她为夫人。”燕王姬哙禁不住哈哈大笑,心想田文可是摸透了人的心理,便继续问鹿毛寿:“齐王有田文这样的贤臣,可以称霸天下了吧?”鹿毛寿答道:“不能。”燕王姬哙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能?”鹿毛寿说:“知道田文的贤能,却不将权力都交给他,那怎么能称霸呢?”燕王姬哙叹息着说:“寡人得不到田文这样的贤臣,如果有,把权力都交给他又有什么难呢?”鹿毛寿乘机说:“相国子之,精于政事,就是燕国的‘孟尝君’呀。”燕王姬哙受鹿毛寿蛊惑,自此把国家大事都委托给子之裁决。

    又有一天,燕王姬哙忽然问鹿毛寿:“古代帝王很多,为什么后人仅仅称颂尧和舜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鹿毛寿趁机答道:“尧、舜二人之所以被称颂,是因为尧能把天下让给舜,舜能把天下让给禹。”燕王姬哙又问:“那么禹为什么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呢?”鹿毛寿说:“禹也曾经要把天下让给益,但只让他代理国家政事,却没有废除太子,所以禹死了以后,太子启竟然把益的天下夺走了,夏朝得以建立,王位由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至今论说此事的人还都说禹的德行衰落,远远不及尧、舜,就是因为这件事。”燕王姬哙知道做国君难,便想学尧、舜,于是说道:“寡人要把王位让给子之,这件事能行吗?”鹿毛寿说:“大王如果这样做,与尧、舜还有什么分别呢?”




中山国便顺势大举进攻燕国

燕王姬哙下定决心,召集群臣,废掉世子姬平,把王位禅让给了子之。子之假装谦让,推辞几次后才接受。子之祭告天地后,面南称王,毫无愧色。燕王姬哙反而向北称臣,到别的宫中居住。鹿毛寿因为劝燕王姬哙禅让有功,被封为上卿。燕国朝廷大臣都是贵族,姬哙为了树立新王子之的权威,把三百石以上俸禄官吏的铜印全部收回,由子之重新任命。

    子之即位后的第三年,燕国发生内乱,姬平率人包围王宫,攻打新王子之,但连攻数月都没有成功。子之反击,取得大胜。姬平与师傅郭隗只好逃到无终山避难。燕国百姓没有不怨恨子之的。

    齐宣王听到燕国内乱,便乘机命匡章为将军,带十万大军,进攻燕国。燕国百姓对子之心中不服,闻听齐军前来,个个箪食壶浆,迎接齐国兵马,几乎无人抗战。匡章出兵五十天,畅行无阻,直达燕国都城蓟城,百姓开城迎接。子之一党,见齐兵强盛,心惊胆颤,慌忙逃窜。子之自恃勇力,与鹿毛寿率兵在大路上迎战,无奈军士渐渐离散,鹿毛寿战死,子之身负重伤、力竭被擒。姬哙自感羞愧,上吊身亡。匡章捣毁燕国宗庙,将珍宝装满车,派人押送子之,到齐都临淄献功。燕国土地共三千余里,大半为齐国占有。匡章驻扎在燕都蓟城,控制各地。子之到了临淄,齐宣王亲自列举他的罪行,命人将其乱剑处死,制成肉泥,赐给群臣。

    且说燕国西南边是中山国。中山国自被乐羊攻灭后,残余人马退入太行山中,经过力量积蓄和励精图治后,势力越来越强。后赵国为对付魏军,将中山之地划给齐国。此时已经强盛的中山军民便向齐国请求复国,归属齐国。齐国为吸引这股力量,便支持中山国重新建立,定都灵寿。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和燕国西南部,是赵、燕二国的心腹之患。这次见齐国出兵干预燕国内乱,中山国便顺势大举进攻燕国,得城数十,方圆数百里。

    燕国人虽然痛恨子之,但见齐国、中山国想灭掉燕国,便皆心中不服,于是到无终山找到姬平,推举他为王,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让郭隗做了相国。郭隗对燕昭王奏道:“中山国把赵国南北两部领土分割开来,好比一把刀子插进赵国心脏。它存在一天,赵国也不会安宁。如果现在我们向赵国求救,它必会相帮。”于是燕昭王派使节前往赵国。




强大的匈奴统一了西戎、北狄等游牧民族

此时赵武灵王已成为青壮年,长着又浓又密的络腮胡子,脸上泛着黑黑的亮光,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穿白色长袍宽袖。

    却说赵武灵王气魄宏大,有吞并四方的志向。即位五年后,娶韩女为夫人,生子赵章,立为世子。一年夏季,赵武灵王游平陵。这个时节,凌霄藤攀援于山石、墙壁、树干,不断向上生长。微风吹来,绿枝伸展,一簇簇桔红色的凌霄花,缀于枝头,飘来舞去,煞是逗人喜爱。这天中午小憩,赵武灵王梦见一个少女抚琴而歌——

    美人荧荧兮,容颜若凌霄花般鲜艳。命乎命乎,无人知我。

    歌罢,少女突然不见。赵武灵王惊醒,他对梦中少女十分留恋。晚宴时,赵武灵王把这个梦说给大家,还描绘了少女的形象。平陵邑宰吴广闻听,觉得赵武灵王说的少女太像自己女儿了,于是就把女儿献给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非常宠爱她,赵人称之为吴娃。没过几年,吴娃就为赵武灵王生下了儿子赵何。等到夫人韩女死了后,就立吴娃为夫人,并废除赵章世子地位,改立幼子赵何为世子。

    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北方游牧民族接触。此时,匈奴崛起。除义渠、中山国外,强大的匈奴统一了西戎、北狄等游牧民族。匈奴自称胡人、天之骄子,不为小礼而自烦。赵武灵王看到匈奴有一些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赵武灵王对众臣说:“匈奴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军,带着这样的快军驰骋疆场,哪能不取胜?”赵武灵王又说:“为了富国强兵,我们应该习骑射,而华夏传统服装长袍宽袖不便于骑马射箭,所以为了习骑射,还要着短衣紧袖的胡服,取匈奴之长补中原之短。”话刚落地,众臣纷纷说:“如果胡服骑射,这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王之叔赵成尤其反对。赵武灵王驳斥说:“德才皆备的人做事都是根据实际变化而采取灵活对策,怎样有利于国家昌盛就怎样去做。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旧法?”赵武灵王抱着以胡制胡之决心,毅然发布了胡服骑射政令。




实现由车战向骑战的转变

赵武灵王率先着胡服,习骑射,然而群臣响者无几。赵武灵王便劝群臣道:“我们赵国,东有燕、齐,西有强秦,南有韩、魏,北有匈奴,中间还有个中山,处于四面争战之地。当前,中山依仗齐国撑腰,常常侵略我们土地。为了应对四境之敌,除了发扬尚武精神外,必须效法匈奴有利风俗,才能对得住先君留下的这份基业。”赵成听了这番话后,不再阻止改革,欣然接受。第二天,赵成穿胡服上朝。几天内,全国抛弃传统长袍宽袖,改着胡服;部分淘汰兵车,改习骑马射箭。未出一年,赵国便培训出一万名骑术、射术高超的骑兵,实现由车战向骑战的转变。

    得意忘形的中山国忘记赵国在后。且说赵武灵王接见燕昭王使节后,便与众臣商议。大夫肥义说:“想让敌人灭亡,最高明的策略是让其自大。自大就会失去朋友、增加弊病,今可派人鼓动中山称王。如其称王,便可离间中山国与齐国的关系。”大夫李兑说:“今齐、楚、秦三国势力相差无几,谁也不愿意看到另外的两国势力增大。现可派使节出使楚、秦二国,联合抵抗齐国。”赵武灵王一一点头,全部照办,分派使节出使中山、楚、秦三国。

    赵国使节到了中山说:“现在中山是千乘兵车大国,非昔日可比。如果中山称王,便与赵国平等,可和睦相处,永结友好。”中山国君臣头脑发昏,便着手称王事宜。齐宣王闻知后,大怒说:“中山是齐附国,如中山称王,便与寡人平起平坐,这万万不可。”忙派使节阻止,但中山伐燕胜利,不知天高地厚,自觉是战国八强之一,可与齐国并肩,便不顾齐国反对,依然称王。结果,图虚名而招实祸,与齐国反目,使自己陷入孤立。

    赵国派往秦、楚的使节返回,皆说二国不愿看到齐国独大,愿意与赵国联合出兵攻打齐国。

    消息传到齐国,齐宣王十分紧张,便向稷下学宫上宾孟子问计。孟子劝他归还珍宝,然后撤军,并与燕人相商,为燕国迎立新王。尽管孟子纵横论证、说理透彻,但齐宣王已经到手的肥肉不想扔掉,便不听孟子的建议。

    闻听赵、秦、楚助燕抗齐后,燕昭王便派人往各地送檄书,说明恢复燕国的大义。除十座城池外,各郡邑已降齐国的,又全都叛齐归燕。齐国将军匡章不能禁止,只好班师回国。齐军撤出燕国后,中山以倾国之力夺取的大片土地也被燕国收回。见燕国很快趋于平静,赵、秦、楚三国便各自按兵不动。




孟子侃侃而谈,纵论仁政

又是一年槐花香,蜂蝶照常绕。齐宣王见伐燕大败,便开始重视孟子。在槐花香中,齐宣王亲自来稷下学宫看望他。孟子迎候齐宣王。

    坐定后,齐宣王问孟子:“此次伐燕,为何不胜?”孟子答道:“趁燕国内乱时讨伐,虽然占尽天时,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昔日燕王姬哙尊贤,深得民心,虽然燕王姬哙尊贤有些走火入魔,但燕国军民还是拥护燕王姬哙后人。”齐宣王又问孟子:“寡人如何才能战无不胜呢?”孟子说:“百姓不是靠划分边境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巩固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兵器就可以做到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不战则已,战则必获全胜。”齐宣王又问:“齐国如何才能得道呢?”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齐宣王继续问:“寡人如何才能做到仁、义、正?”孟子微笑着说:“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宣王又问:“寡人如何才能做到亲亲而仁民?”孟子答道:“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猪这类家畜,认真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精心培育庄稼,那么八口人的家庭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学校,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会用头顶着、用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做到亲亲而仁民,则国家必会强盛。”孟子侃侃而谈,纵论仁政,但在齐宣王看来,仁政善则善矣,毕竟推行起来难,于是只听不办,无意实施其政治主张。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孟子见齐宣王不行仁政,便感叹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看来,我应该学习我的祖师孔子,周游各国了。”便向齐宣王辞去稷下学宫上宾。齐宣王知道孟子是个大学问家,便一再挽留,齐宣王说:“寡人拜你为稷下学宫祭酒,为稷下学宫之长,送你万钟食禄,让你教授弟子、研究学问。”孟子拒绝了。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又是雪花飘飘,裹着厚厚衣服的孟子离开了齐国。淳于髡想挽留孟子,便赶来说:“您常常说,仁者无敌。先生您既然是个仁者,为什么要如此狼狈地离开呢?”孟子笑道:“冬天已来,春天还会远吗?当春风吹来时,田野尽绿,可山上的顽石却始终是光秃秃的。难道因为这些顽石不绿,就否认春风的强劲?”淳于髡明白孟子所说的春风就是指仁者吧。淳于髡知道留孟子不住,便挥手送别,依依不舍。

    弟子充虞随行,在路上,充虞问孟子:“夫子,您好像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可前日我听夫子您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啊。”孟子回答道:“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产生留名于万世者。从周朝建立到如今,已经有七百余年了,按形势来看,应该是圣君贤臣出来的时候了。我虽在魏国、齐国不被重用,但无论那一个诸侯国,要想治国平天下,我都能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