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07章

春秋战国-第107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切开来食用。”来人问:“您怎么知道?”孔子说:“我曾经路过楚国,听到儿童们说过这样的歌谣:‘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尝之甜如蜜。’所以知道。”来人问:“这鲜果能经常得到吗?”孔子说:“萍是一种在水面漂浮的没有根茎的植物,现在居然结出了那么大的果实,即使一百年也难得见到一次,这可是散而复聚、衰而复兴的好兆头,可以向楚王祝贺了。”来人回来报告楚昭王,楚昭王叹服不已,即命人再次赴鲁,送给孔子一对象牙以示感谢。




为了尊严,孔子打算离开鲁国

又是一年冬天到了,各国都举行腊祭,礼仪之邦的鲁国尤甚。人们都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规模之盛大为一年中之最。子贡目睹腊祭盛况,感慨地说:“一国之人皆若狂。”鲁定公率领百官举行盛大腊祭仪式,行礼完毕,鲁定公就急匆匆地回宫,与齐景公送来的五十名女子玩乐去了,连祭祀用的肉也没心思分给大家。祭祀完毕后的供品之肉,食用之人会得到祖先的福佑,所以大家都抢着要。而且按照周礼,诸侯的祭肉要分给公族和朝中众官。

    有人敲开宫门去要肉,鲁定公推给上卿季孙斯负责,季孙斯也忙于和齐景公送来的三十名女子玩乐,便推给家臣里冉。家臣里冉因大司寇摄相事孔子平定“三桓”内乱、抑制家臣权利,从而怨恨孔子,故意不给孔子祭肉。

    孔子参加祭祀回来,一直等到晚上,也没见祭肉发下来,不由得长叹一声,对前来问安的子路说:“我的治国之道看来是行不通了!”于是抚着琴唱起《诗经》中的一句诗词——

    彼妇之口,可以让人出走;彼女之语,可以让人死败。

    我走了,就可以优哉游哉,消磨时光!

    唱完了,孔子就开始收拾行装。为了尊严,孔子打算离开鲁国。子路、冉求也弃了官跟随孔子一起出走,子贡、颜回也在其列。这颜回,为人谦逊好学,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孔子常常称赞他:“贤哉,回也。”

    在吱扭作响的牛车上,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五十四岁的孔子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还要苍老,一张典型的国字脸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皱纹,额头上横刻着博学求知的痕迹,厚厚的嘴唇有些干裂。略带疲惫的面容却掩饰不住安详与忧郁,一双深邃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凝视着远方。在孔子身后,是一群年龄悬殊、衣衫破旧但却十分整洁的弟子追随其后。在空旷的山野里,在苍茫的天宇下,白雪皑皑。眼前一片空旷,车轮在雪地上扎压着道道痕迹。望着漫天纷飞的大雪,孔子唱道——

    雪花飞舞鲁国兮,消失在茫茫大地兮。

    即将离开鲁国时,孔子一行在边境上徘徊了好几天。冉求多才多艺,心思细腻,此时明白:孔子之所以迟迟不离开,或许是等待鲁定公、季孙斯来将孔子召回吧。但鲁国并没有派人前来挽留,此时的鲁国国泰民安,鲁定公、季孙斯已经沉溺于声色之中,他们巴不得处处宣扬“仁”和“礼”的孔子早早离开。满怀着对鲁国的眷恋,孔子慨叹道:“迟迟我行也,怎忍心离开父母之邦!”




南子,美而淫

孔子一行离开鲁国,首先到了卫国。继位快四十年的卫灵公喜滋滋地把他迎进宫去,向他询问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的事。孔子答道:“我还没有学过。”卫灵公说:“如果不懂打仗,那还怎么做大臣?”便与孔子有点儿不欢快。

    第二天,孔子一行悄悄离开卫国,到了宋国匡邑。匡人一直记恨着阳虎,一见孔子的相貌和阳虎相似,以为阳虎又来了,就把他们师徒几个团团围住。子路要和他们动武,孔子制止他说:“我和匡人没有仇恨,想必是另有缘故,过一会儿他们就会自行离开。”孔子安然坐在地上弹琴,正巧赶上卫灵公派人追来,请孔子回去,匡人才知道弄错了,谢罪而去。孔子于是又回到了卫国。

    卫灵公先向孔子道歉,承认自己说话不当。孔子是知礼之人,坦然承认自己不辞而别之过。两下哈哈一笑。卫灵公问孔子:“卫国被强国包围,如何做,才能在‘群狼’环顾之下求得生存?”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向他讲述一个故事——

    周王室卿士单襄公有先见之明。却说单襄公受周定王委派,前去陈国。他看到路上杂草丛生,边境上也没有迎送宾客之人。到了陈都宛丘,陈灵公正与几个大臣戴着楚国时兴帽子前去寡妇夏姬家,将单襄公冷落一旁。单襄公回到洛阳后,就向周定王奏道,陈灵公将有大难,陈国也会面临灭亡。单襄公的预言很快应验了。两年后,与夏姬私通的陈灵公侮辱了夏姬之子夏徵舒。夏徵舒一怒之下,将其射死。

    孔子对卫灵公说:“单襄公之所以能预言陈灵公不吉,是因为他看到陈灵公缺少礼。不学礼,无以立。”卫灵公说:“你说得很好,寡人的夫人南子也想跟你学礼,你去见见她吧。”

    却说卫灵公夫人叫南子,是宋国宗室的女儿,美而淫。做姑娘的时候,就和宋国公子子朝相好。子朝也是男子中的绝色,两美相爱,胜过夫妻。南子嫁给了卫灵公,生了个儿子叫卫蒯瞆,被立为世子。此时,南子和子朝仍是藕断丝连,卫灵公也有觉察,只是不愿揭破,这也是有原因的。

    且说卫国有个美男子叫弥子瑕,深得卫灵公的宠爱。一天,弥子瑕得到消息,说他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一着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驾着卫灵公的马车出了宫,去探望母亲。私用国君马车,按律要砍掉双腿。得知消息的卫灵公非但不怒,反而大声赞叹道:“多么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甘愿冒这等危险!”又有一次,弥子瑕陪伴卫灵公游园。园中桃树果实累累,红绿相间,正是桃熟时候。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口,把剩下的顺手递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喜眉笑眼地一边吃着桃,一边向别人夸耀:“子瑕爱寡人太深了!一个甜美的桃子都舍不得一个人吃,还分一半给寡人。”众臣都捂着嘴偷偷笑。弥子瑕也仗着卫灵公的宠爱,无所不为。




卫灵公也不以为耻

卫灵公在外面爱恋着弥子瑕,在家里又怕南子不乐意,就想办法讨好南子,时不时把宋国公子子朝找来和他夫人南子相会。丑声遍传,卫灵公也不以为耻。世子卫蒯瞆深恨这件事,就派家臣戏阳刺杀母亲南子,以平丑闻。

    一次朝会,卫灵公、南子、卫蒯瞆、戏阳都在。卫蒯瞆几次用眼瞪戏阳,示意其快快行动,但戏阳胆怯,不敢行动。南子是聪明之人,立刻看到了卫蒯瞆的杀心,觉察出戏阳的反常,便在朝堂上禀告卫灵公:“世子要杀妾!不信可审戏阳。”卫灵公当即恐吓戏阳,戏阳如实招供,大怒的卫灵公便把卫蒯瞆驱逐出卫国。卫蒯瞆先投奔了宋国,后又投奔了晋国。世子出逃,卫灵公便立卫蒯瞆之子卫辄为世孙,成为君位继承人。

    等孔子再回来时,南子很想见见他。此时的南子内心深处非常脆弱,需要一个圣人让她变得坚强。孔子在鲁国,圣人之名已经非常响亮。二人见面以后,南子对孔子倍加敬重。孔子之所以与南子会面,是想借南子之口来推行仁政。子路知道二人相见后,很不高兴。孔子以为子路怀疑自己和南子有不可见人的勾当,立即予以澄清:“如果与南子发生过什么,天厌之。”孔子见子路敢于提出批评,就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有一天,卫灵公和南子同乘一辆车出门,让孔子作陪乘。走过街市的时候,听到有人唱起歌来——

    同车者色也?从车者德也?

    孔子听了叹口气说:“卫君好德不如好色!”此时孔子感到人言可畏,更觉无地自容,于是离开卫国到了宋国。此时,宋国灭亡了势力越来越小的曹国,有些骄横。孔子和弟子在大树底下练习礼仪。宋国司马桓魋,忌恨孔子来宋宣扬仁礼思想,就派人砍倒了大树,还想追杀孔子。孔子只得离开宋国,又返回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且说弥子瑕年龄长了几岁,脸上现出了衰老容颜。卫灵公便对弥子瑕心生厌烦,转而看上了常常住在卫国的宋国公子子朝。这时,从前“私车”、“分桃”的举动,便让卫灵公恼火。卫灵公对众人说:“弥子暇这个家伙,从前居然敢私驾寡人的马车,目无主上;还把他吃剩不要的桃子塞到寡人手里,蔑视君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便喝令武士,将弥子瑕杀掉了。

    宋国公子子朝见弥子暇被杀,想想觉得后怕,于是干脆发起动乱。年纪大的卫灵公经不起这么折腾,一惊一吓就去逝了。卫国众臣立卫辄为君,就是卫出公。其父卫蒯瞆借来晋国兵马,和阳虎一道占领了卫国戚城。卫出公急忙派人去齐国求救。一时间,晋国帮着卫蒯瞆,齐国帮着卫辄,父子争国,闹得不亦乐乎。孔子厌恶他们违悖伦理,又离开卫国到了郑国。




河水有如此之多的美德

走到黄河时,孔子记起了老子的教导——“上善若水。”又记起了自己攀登东山和泰山时的感受——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不仅慨叹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颜回在旁不住点头。孔子解释道:“山,岿然不动,象征仁者的泰然与坚定;水,周流不断,象征智者的思辨与柔韧。”这时子贡问孔子:“君子见到大河,必观看思考,这是是为什么?”孔子说道:“流动的河水中,含蕴着君子立身处世之道,它长流不息,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命,好似有德;虽有百折千回,却始终奔流向东方,又好似有志;面对千尺绝壁,一往无前,又好似有勇;水流必下,浩荡无尽,而不回返,又似有道;清澈透亮,万物于水中都能洗去污秽,洁净自身,又似善于教化。河水有如此之多的美德,不正是君子立身处世之道吗!”众弟子都禁不住交口称赞。

    孔子到了郑国新郑,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有人,其额头似尧,其脖像舜时的东夷族首领皋陶,其肩像郑国已经去世的上卿子产,然而自腰下与健壮的大禹比起来,不及人家三寸。看他的样子,像一个丧家之犬。”子贡到了东门,找到孔子,如实相告。孔子笑了,坦然说道:“把我说成这副模样也没什么,不过说我像条丧家之犬,倒是说得很对呀!”

    孔子离开郑国,到了陈国。孔子在陈国时,有一只鹰坠在陈惠公的庭院里死了。楛木做的箭射穿了它的身体,箭头是用尖石做的,箭有一尺八寸长。陈惠公派人带着这只鹰,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只鹰来得很远呢,它身上的箭是北方肃慎氏制造的。从前周武王打败了商朝,开通了去南、北方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道路,命令他们各自拿出本地的土特产进贡,于是肃慎氏就向周武王进贡楛矢和石砮,箭长一尺八寸。周武王为了彰显他使远方民族归附的威德,告示后人,让他们永远看到自己的权威,所以在箭尾扣弦处刻上‘肃慎氏进贡之箭’字样,送给大女儿,并随嫁给陈国开国之君陈胡公,从而带到了陈国。说不定,现在的陈国国库里还能找到。”陈惠公派人寻找,果然在用铜装饰的木盒里发现了楛矢,像孔子所说的一样。陈惠公对孔子更加敬重。

    陈惠公向孔子请教治国方略,孔子说:“简单地说,就是仁政。”陈惠公问:“何为仁政?”孔子说:“为政以德,宽厚待民。”陈惠公想了想,心里暗道:“这为政以德,其实就是限制君主自由;这宽厚待民,其实就是减少君主利益。这仁政不利于寡人,寡人怎能去实行?”于是,陈惠公虽然对孔子很尊重,但却不接受他的仁政思想。




夫子处处推行仁政,可是处处碰壁呀

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吴国攻打陈国,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准备去蔡国。楚昭王听说博学的孔子在陈、蔡之间,便派人来聘请他。陈国、蔡国的大夫们一合计,认为假如楚国任用了孔子,那么陈国、蔡国可就悬了,于是派一群奴隶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孔子一行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三日,孔子只是不停地弹琴唱歌。

    子路对众弟子们说:“夫子处处推行仁政,可是处处碰壁呀。”众弟子不答,多数人与子路一样,对孔子学说产生了怀疑。颜回始志不渝,解释道:“夫子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不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