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0章

春秋战国-第10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屑こ渫醺缸又取

    楚、随两国议和后,虽然各自警惕、暗中较劲,但相安无事多年。这些年里,楚国先后灭掉了郧国、州国、罗国、泸国以及曾与楚国结盟的贰、轸两国,助长了亡臣屈瑕的功绩,平息了亡臣屈瑕的怨气。随国对楚国既愤愤不平,又提心吊胆。周桓王见随国奉楚为上国,每年进贡称臣,大为不满,严厉警告随穆侯。随穆侯左右为难,既不敢违抗天子之命,又不敢开罪楚国,只好派使节去向楚国说明原由,恳请废除盟约。见随国变脸,已经七十多岁的楚武王决定第三次亲征伐随。




一棵硕大的香樟树下

楚武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本来这种战事应该由其子屈瑕去完成,但伐罗之战中他却自缢而死,楚武王只得像从前一样,躬临战场。伤子之痛,尤困于心。出征前斋戒、祭祀之时,楚武王感到自己心率不齐,行动迟缓,便告知夫人邓曼。邓曼镇定地说:“心跳不齐,看来大王的福禄怕是要到尽头了。想我们楚国,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靠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不怕死、往前冲。如果此战将士没有损伤,即使大王不幸途中辞世,楚国也是有福的。”顿时,楚武王豪情升起。夫人邓曼的这番话,正是他一生的写照。邓曼能说出这话,也是几十年来受他感染所致。

    楚武王率军亲征,但渡过汉水不久,就心脏疼痛。楚武王坐在一棵硕大的香樟树下,这树上开满圆锥形的黄绿色的花。清风阵阵吹来,香樟花发出淡淡幽香,沁人心脾。阳光透过叶与叶之间的缝隙闪闪烁烁,枝荫间藏满了嘀嘀喳喳的鸟儿,白色的蝴蝶在楚武王头上翩翩起舞。看着这一切,楚武王感到时光的脚步不能阻挡,活力的容颜转瞬即逝。此时,他想到:人要是像香樟树那样四季青翠多好!就这样想着,楚武王悠然驾崩。对英雄迟暮的楚武王来说,开满花的香樟树下比深宫之内是一个更好的瞑目之处。几十年来,楚武王在中原各国的讥笑之下奋发图强,受尽的苦难不知有多少!这死算得了什么!

    跟随楚武王伐随的有楚国令尹斗祁,他是斗伯比之兄,在斗伯比病死之后接替其弟职位。还有莫敖屈重,他是屈瑕之子。二人商议后,决定秘不发丧,率楚军按原计划东进。

    楚军兵临随国城下,随穆侯惊恐不安,只得与楚军签订城下之盟,再次臣服于楚。楚军胜利返师,回到汉水西岸后,才正式为楚武王发丧。楚武王手下的将领们深悉他的心情,让他带着胜利踏上归程。如此壮烈,如此幸运,楚武王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

    楚武王之子芈赀登位,即楚文王。此时,楚国处于强盛阶段,汉水以东的小国,没有不在楚国面前称臣并向楚国进贡的。北面只有蔡国仰仗与郑国曾经会盟,郑国又与齐国、鲁国结盟,从而没有屈从楚国。




以致姜诸儿、文姜产生了感情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老鼠有皮、有齿,假若诸侯无礼、无仪,那么一定会走向灭亡。百姓的歌谣中,唱出了诸侯兴亡之道。诸侯讲礼仪,并不是豪华排场,相反是简朴节俭。在鲁国都城曲阜中央,有座建筑,粗木作柱,茅草盖顶。这座建筑非普通建筑,而是鲁国宗庙。

    这日,鲁国宗庙办理一件大事,那就是安放双耳鸟纹铜鼎。这双耳鸟纹铜鼎是宋国内乱后,华父督派人送来的礼物。它方唇,双立耳微外撇,浅腹圆底,腹部饰一圈鸟纹,造型简朴秀美。双耳鸟纹铜鼎放置鲁国国库多年后,鲁桓公突然想将其放置宗庙。鲁国大夫臧哀伯觉得这件事不符合礼制,便出来劝阻说:“一国之君,要行德而阻恶,以此为百官表率。鲁国先君做到了这些,但仍然担心有所失误,为了显扬美德以示范于子孙,所以宗庙用茅草盖屋顶,祭天之车用蒲草席铺垫,肉汁不加调料,主食不吃舂过两次的米,这是为了表示节俭。现在君上不遵德而行恶,把人家贿赂来的器物放在宗庙里,公然展示给百官看。君上如果不将此鼎移走,百官势必模仿。要知道,国家的衰败,是由于官吏的邪恶。将此鼎放在宗庙里,是宣扬鲁国威风呢?还是鼓励受贿呢?”鲁桓公不听臧哀伯劝谏,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你退下吧。”臧哀伯默然而退,暗恨鲁桓公失德。失有多种,不止失德,还有失察、失算、失控。鲁国及鲁桓公此后多次遭祸,便是因为鲁桓公有所失。

    鲁国宗庙安放双耳鸟纹铜鼎后,鲁国大夫臧孙达对鲁桓公奏道:“古时候,国君十五岁就应该有儿子。如今君上连个夫人还没有,请尽快选聘个大国女儿娶为夫人。”姬羽父说:“臣听说齐君有个心爱的女儿,想嫁给郑世子姬忽为妻,可是没有结果。君上为什么不去向齐国提亲呢?”鲁桓公想了想说:“好吧。”便让太宰姬羽父到齐国去求婚。

    齐僖公子女众多,世子是姜诸儿,女儿有宣姜、文姜等。且说文姜眼睛像秋水一样明澈,脸庞像荷花一样艳丽,并且出口成章;姜诸儿身材高大,粉面朱唇,而且能文善武。姜诸儿、文姜虽然是兄妹,但不是一母所生。姜诸儿比文姜大两岁,俩人从小在宫里同行同坐,一块儿玩耍游戏。等到文姜慢慢长大了,出落得如花似玉,姜诸儿已是情窦初开。两人聚在一处,也没什么男女顾忌,常常手拉着手、肩并着肩。齐僖公夫妇溺爱子女,没有预先防范,以致姜诸儿、文姜产生了感情。




我有个好妹妹,就像桃花之美

虽然郑世子姬忽拒婚,但齐僖公还是心意他。面对鲁国提亲,齐僖公便以文姜尚小为由搁置不提。后来齐、鲁二君会面,鲁桓公当面又向齐僖公提起这事,齐僖公只说第二年再商量。到了第二年,鲁桓公又亲自为这事跑去齐国与齐僖公会面。齐僖公被他的诚意感动,终于点了头。鲁桓公就让太宰姬羽父再到齐国献上鸿雁。因为鸿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所以人们以鸿雁为求婚之礼,取其忠贞之意。玉、帛、皮、马等聘礼比常规多出一倍,礼仪也极为隆重。齐僖公非常高兴,约好了九月份,齐僖公亲自送文姜到鲁国成婚。

    齐国世子姜诸儿听说文姜就要嫁到鲁国,轻狂之心不觉骤增,便写一首诗给文姜——

    我有个好妹妹,就像桃花之美,灿灿其霞。但是没能跟她相恋,现在她要出嫁了,就象飘落水中的花朵,去了去了!叹息啊叹息!

    文姜看了诗,已明白世子姜诸儿的心思,也回了一首诗——

    我有个好哥哥,就像桃树之英,烨烨其灵。从前没有能够相恋,难道未来也不可能吗?勿忘我啊勿忘我!

    迎亲时间到了,鲁桓公派太宰姬羽父到齐国迎接文姜。齐僖公疼爱女儿,便想亲自送她去齐国。世子姜诸儿听说这事,就对齐僖公奏道:“按照周礼,国君的女儿出嫁到小国,由大夫护送;出嫁到同等国家,由亚卿护送;出嫁到大国,则由上卿护送。现父君亲自护送,有失周礼。儿臣愿代父前去。”齐僖公说:“话虽这样说,但鲁君求婚之心可鉴,况且寡人已经亲口说下送文姜成亲,怎么可以失信呢?”话刚落下,有人来报告:“鲁君已经在边境等候迎亲。”齐僖公夸赞道:“鲁君在中途迎亲,就是怕寡人劳累。如此说,寡人更不能不去了。”世子姜诸儿悄然退下,暗自神伤。

    临别之际,世子姜诸儿挨到车前,对文姜说道:“妹子别忘了那句诗。”文姜答道:“哥哥保重,会有相见的那天。”齐僖公命姜诸儿守国,自己亲送文姜到边境,与鲁桓公相见,鲁桓公设宴款待。待齐僖公回国后,鲁桓公领着文姜到本国成亲。一来齐国是个大国,二来文姜花容月貌、能说会道,因此鲁桓公对她十分敬爱。成亲不久,齐僖公又让他的弟弟姜仲年到鲁国访问。自此,齐、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有这么好的女儿,还怕嫁不出去

齐国刚把文姜嫁走,边境就遭遇了北狄来犯。北狄是以放牧射猎为生,随畜牧而转移,有孤竹(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令支(在今河北省迁安、迁西和滦县)等国,他们经常联合侵犯中原,成为齐国等北方诸侯国家的边患。北狄来犯,齐国守城将士抵挡不住,连连告急。齐僖公一面率军前去迎敌,一面派人去鲁、卫、郑三国借兵。

    郑庄公听说北狄侵犯齐国,就把世子姬忽叫来说:“齐国和郑国是盟友,而且郑国每次打仗,齐国一定派军相助。现在齐国有战事,来郑国借兵,我们应该急速发兵救援。”当即派出三百乘兵车,让世子姬忽为将军、亚卿高渠弥为副将,连夜往齐国进发。

    齐僖公亲自出城迎接郑军,这时鲁、卫两国兵马尚未到达。齐僖公感激不已,见到郑国世子姬忽说:“长葛一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而使郑国声威大振,如今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当属郑国。世子您亲率郑军前来援助齐国,齐国无忧了。”郑国世子姬忽说:“北狄用步兵,容易进攻也容易被击溃;我们用兵车,不容易被击溃也不容易进攻。虽然如此,北狄兵生性放任不受拘束,贪婪而粗暴,胜了互不谦让,败了互不救援。对付这样的兵马,可以先引诱它上当,然后再歼灭它。况且北狄兵仗着刚打了胜仗,一定会贸然进攻。我们如果用侧翼兵马抵挡北狄兵,假装打败了逃跑,北狄兵肯定会来追赶。这时设下埋伏,一定会吓得北狄四散奔逃。我们再追着他们打,就能大获全胜。”齐僖公听了姬忽的一番话,高兴地说道:“这条计策太妙了!齐兵在东面埋伏,遏制敌人的进攻;郑兵在北面埋伏,从后面追杀敌人。前后夹击,万无一失。”齐、郑两军依计而行,果然不出姬忽所料,大败北狄,杀敌数千。

    齐僖公大摆宴席,款待郑国世子姬忽。齐僖公高兴极了,对姬忽说:“要不是靠世子这样的英雄,北狄兵怎么能一下就打退呢?如今齐国平安稳定,都是世子您的功劳!”姬忽说:“碰巧尽了一点儿力,怎么值得贵国这样夸奖?”齐僖公觉得世子姬忽有才有德,便提起将别的女儿许配给姬忽,姬忽再三谦让。酒宴散了以后,齐僖公让弟弟姜仲年找郑国亚卿高渠弥私下里做工作。高渠弥劝姬忽答应这门亲事,姬忽对高渠弥说:“当年没打仗的时候,齐君就提起过这门婚事,我尚且不敢高攀,现在我奉命来救援齐国,侥幸成功,就领个妻子回去,别人一定会说我是仗着功劳强求娶亲,到时候我可怎么说得清楚?”虽然高渠弥一再撺掇,姬忽就是不答应。齐僖公闻报,气愤地说道:“寡人有这么好的女儿,还怕嫁不出去?”




郑庄公怒目圆睁,默然不语

此时,鲁、卫两国兵马赶来。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齐僖公照样犒赏各军。鲁国兵马由鲁桓公亲自率领,因齐僖公羞于见郑国世子姬忽,便委托女婿鲁桓公来确定犒赏各国兵马次序。按理说,只有郑国一军参战,并且军功卓著,理应排在第一,但鲁桓公有私心,不按军功,按周王室封爵的高低和次序,鲁居第一,卫居第二,把郑国排在最后。郑国世子姬忽知晓后,非常恼怒,便与齐僖公不辞而别。

    世子姬忽回郑国后,先将胜利之事告知郑庄公,郑庄公异常高兴。接着姬忽将鲁国分发犒赏对郑无礼的事禀告郑庄公,郑庄公怒目圆睁,默然不语。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叫人的狗不咬。”郑庄公不语,恰是心中下定了对鲁一战以平怨愤的决心。接着,姬忽又把辞婚的事告诉了郑庄公。郑庄公说:“忽儿能自立功业,不怕没有好姻缘。”

    当年世子姬忽之母嫁与郑庄公,是上卿祭足作的媒,所以祭足特别关心、支持姬忽。祭足闻听姬忽辞婚,便去找高渠弥问道:“我们君上宠爱的姬妾很多。公子姬突、姬仪、姬亹仗着内宠,都有图谋君位的念头。世子姬忽如果和大国结亲,将来可以有个支援。即使齐国不提亲,我们也应该主动去请婚呢!为什么要辞婚呢?辞婚好比自己给自己剪掉了一个腾飞的翅膀。”高渠弥说:“我不是没劝,可世子说遇事靠自己,为什么非要依靠大国?世子不听,我又有什么办法?”祭足叹着气走了。

    亚卿高渠弥一直和公子姬亹关系不错,听了上卿祭足的话,便更加有意和他套交情。世子姬忽发现后,对郑庄公奏道:“高渠弥和姬亹暗中勾勾搭搭,来往密切,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第二天,郑庄公见到高渠弥,便当面责备他:“你身为亚卿,不拥护世子,为啥同姬亹暗中结党呢?”高渠弥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