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周贤婿 >

第347章

大周贤婿-第347章

小说: 大周贤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金对安东军动了手,作为安东军东家的安西军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一面调集兵力赶赴与大金交界的西京道一线,一面公开指责金国的无故挑衅。而金国同样也不甘示弱,以安东军主动挑衅为理由回应安西军的指责。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仅凭口舌无法论出个输赢的时候,撸胳膊挽袖子亲自上阵也就不可避免。

    安西与大金爆发了战争危机,大周作为和事佬在此时也参与了进来。若是安西事先没有觉察到大周与大金已经穿上同一条裤子,保不齐还真有可能被大周跟大金联手蒙骗。但现在事情已经败露了,大周想要跑来装好人拉偏架的意图已经叫安西看的一清二楚,安西自然不会买大周的账。任由大周声嘶力竭的呼吁和平的重要性,安西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不带一点耽搁的。

    多亏了李墨的先下手为强,趁着周金两国没谈妥之前对回鹘、吐蕃下了死手,等到周金谈好,准备对安西下手的时候,安西也已经可以抽出手来应对两国的发难了。

    大周对安西的宣战已经是在安西的预料当中,等到大周当众宣布要配合大金教训不听劝的安西时,安西紧跟着就公布了周金两国暗中结盟的事情,半点都不带犹豫的。安西之所以会如此不留情面,为的不是向周金两国的百姓证明自己的正义,而是为了告知自己治下的百姓,不要心存幻想,周金两国同时对安西发难是蓄谋已久,绝不是临时起意。

    论起打舆论战,安西有李墨在,远不是大周与大金可以比拟。随着安西公布了周金两国暗中结盟这件事以后,安西治下的百姓当即选择了战。安西民风彪悍,尤其是李墨还不是一个为了可以保证自己的统治而选择阉割百姓血性的人。当知道了整件事情的缘由之后,百姓们的血性被激发,对周金两国的仇视瞬间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自李墨建立安西这个势力以来,对待治下百姓那是没话说。再加上安西这个新势力建立时间不久,内部贪污腐败的想象几乎还没有出现,百姓对安西的拥护程度自然不是大周跟大金可比。

    原本一无所有的百姓到了安西以后过上了有屋有田的生活,可以说只要自己肯卖力气,那就不存在冻饿而死的情况。而百姓的目光虽然短浅,只顾眼前,但谁若是想要动他们已经拥有的东西,那他们还是会选择奋起反抗的。

    周金两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消灭安西。一旦安西被灭,那百姓们此时所拥有的一切就有可能会失去,这是百姓们万万不能允许的。本来一穷二白,好不容易有了一些财富,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天,谁敢来破坏自己的好日子,谁就是自己的敌人。

    周金两国都错误的估计了安西的战争潜力,为此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安西军的常备兵马有三十万,但在三方势力宣战之后的短短一个月的光景,安西军的兵马就增加了一倍,由三十万变成了六十万。虽然新增的这三十万人马比不得正规军,但安西之前所施行的全民皆兵策略却在这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到农闲之时,那些无所事事的青壮就会被当地官府组织起来集训,而到了这时,这些曾经接受过训练的青壮只需要在新兵营待上两个月,那就可以拉上战场。

    这就意味着时间拖得越久,安西军的战力就会越强大。这是周金两国事先始料未及的地方。他们的计划是针对安西军的三十万人马来制定的,而现在安西忽然增加了一倍的兵力,那就意味着他们事先议定的计划已经赶不上现在的变化。

    只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挑起了战端,这时候再想要收手就不容易了。大周还好说一些,毕竟还没有与安西军交锋,可大金就倒霉了。大金蓄谋已久,在于安西相互指责的同时,完颜宗望与完颜宗弼也展开了对安西军的进攻。安西军针锋相对,立刻以岳飞、高宠、杨再兴等人为将,展开了反击。

    当初为了缓和两方的关系,双方在各自所占的边境并未驻扎太多兵力。但出乎金人所料,他们秘密调兵谴将,可安西同样也没闲着,也在秘密抽调兵力。大金开战的头炮就成了个臭子,被安西军迎头痛击,差点就被打懵了。

    和平了一年的日子过去了,随着安西、大周、大金三方的国家机器开始转动,新一轮的争霸战也随之开始。

    安西事先有了准备,此时正应了李墨的那句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已经武装成刺猬的安西叫大周、大金这两个不怀好意的邻居此时颇有些无处下嘴。

    开局不利啊,原本在大周、大金看来十拿九稳的战略要地此时还牢牢的掌握在安西的手中,而到了这时,大周与大金也彻底撕破了伪装,放弃了占便宜的想法,开始与安西展开一城一池的争夺。

    安西两面作战,却并不显得慌乱。各地官府一面安抚民心,一面有条不紊的开始支援前线的战事。

    大周的平西军、虎威军西进,开始攻打安西的西北防线,只不过安西军事先有了防备,大周的兵马进展并不顺利,依旧被挡在安西的领地之外。有卢俊义、孙安、卞祥、杜壆等猛将在,大周的虎将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而与大周相比,大金这边的战事就显得惨烈了一些,完颜宗望与完颜宗弼兄弟不可谓不努力,只是对大金,安西明显要更加小心,除了岳飞、高宠、杨再兴等人外,林冲、徐宁、唐斌、郝思文这些用兵的高手,也叫金兵吃尽了苦头。

    要论将帅的素质,刚刚建国没多少年的大金又怎么比得上安西的底蕴。当大金还在为一将难这个问题求发愁的时候,安西已经开始了对军中中下级军官的系统培养。在这里要感谢大周的天子柴冲,没有他的“暗中相助”,也不会有那么些对大周感到失望的人才转投安西。而李墨就趁机将专门从事军事教育的兵学院给建立起来。

    有了这座兵学院,李墨就不需要为军中缺乏中下级军官的事情发愁了。有了王焕、徐京这些虽然已经不适合上战场,但却领兵经验丰富的人充当夫子,李墨有信心打造一支新鲜血液不断的强军。

    一支军队,大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那些中下级军官,因为大将的每一道将令,都是通过这些中下级军官来执行实现。不客气的说,掌握了这些中下级军官,就等于掌控了这支军队。没有军队的支持,光杆司令是造不成反的。

    李墨自任院正,这也就意味着安西军所效忠的对象只有李墨一个。当初建立兵学院的时候,还遭到了以徐和为首的一帮文臣的反对,但在听完了李墨的解释以后,徐和等人猛然发现,这座兵学院的建立,可以极大的减少军中大将拥兵自重的可能。

    受大周以文制武的熏陶多年,徐和等人对武人掌兵一事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拥兵自重。可若是李墨的想法真能实现,那安西这个势力即便日后没有了李墨,也不会出现“黄袍加身”的故事。

    大将只有领兵权,却无治兵权,再加上中下级军官只效忠担任院正的皇帝,那就意味着即便军中真有人心怀不轨,那也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若是真叫他成功了,那只能说明当时的皇帝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程度。

    此时的兵学院刚刚成立不足两年,也只是刚刚送走了头一届的学员充实到军队中,但徐和等人对这批学员在军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却是充满了信心。

第371章 作秀

    安西的东线对阵大金国,李墨倒是没什么担心的,但南线对付大周,李墨必须亲自出马。故国嘛,总是更有感情一些,李墨也不希望跟大周拼个你死我活,杀来杀去,死的都是自己人。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大周的世家大族非常多,唯有李墨出马,才有可能将这些人争取过来。别的先不提,以李墨如今的身份地位,亲自登门才能显示李墨的诚意。

    李墨的西京道位于大周河东路的正北方,与大周京城的直线距离也是最短,安西军出兵的地点,也因此决定在了这里。安西的边境线过长,拘泥于防守的话等同于将主动权拱手让人,到时处处救火,难免被敌所趁,倒不如主动出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夺取战场的主动权。

    在李墨看来,一城一池的得失左右不了一场战争的胜负,只要有军队在手,那谁胜谁负尚还是个未知数。而受李墨的影响,安西军中的将官更喜欢主动出击,歼灭敌军的主力。老话不是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嘛,与其被人牵着鼻子走,不如伸手牵着别人的鼻子走。

    安西军这一南征,大周先前的部署就被打乱了。周金两国结盟,约定的是大金攻打西京道,而大周攻打西夏,可如今安西却主动出击,直接挥军进入了河东路,这就让大周有些慌神了。

    安西军的强大已经是周金两国的共识,为了攻打西夏,大周更是下足了功夫。只是终归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大周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主要精力放到了攻略西夏那件事上面,对于其他方面也就有些疏忽了。也不能这么说,只是与大军云集的永兴军路相比,河东路的力量薄弱了一些。

    安西军一进入河东路,大周的君臣立刻慌了神,这安西怎么不按照套路出牌呢?自己的大军意图攻打西夏,那他安西军就应该聚集大军在西夏等着,难不成他李墨不要西夏了不成?

    抱怨归抱怨,腹诽归腹诽,但大周却不能不打起精神应对安西军的南征。因为安西军可以不要西夏,可大周却不能不要京城。一旦叫安西军攻入了腹地,那大周的损失可就大了。

    为了应对安西军的不配合,原本留守京城的虎贲军北上,之前云集在永兴军路的虎威军以及留在秦凤璐待命的平西军也是星夜兼程的赶往河东路,唯独驻扎在河北二路的虎安军没有动静,看来对大金这个盟友,大周也是不太放心的,唯恐历史的重演。

    李墨的安西军一入河东,立刻便将战场的主动权掌握在了手中,大周的军队开始按照李墨所设想的那样聚集到了河东路,这顿时就叫原本对李墨当初的决定感到不解的众将闭上了嘴。

    兵贵神速!李墨可没闲情逸致等大周的兵马感到河东路以后才开战,趁着大周的兵马未至,李墨的安西军四下出击,攻城拔寨建立防线,等到大周的兵马赶到之时,安西军已经建立好了一道防线,坐等大周兵马的来访。

    太原,本是大周河东府的治所,但现在已经成了安西军的前沿,太原以北已经成了安西军的囊中之物,既然已经撕破了脸,安西军自然不会有什么妇人之仁,该占就占,不留丝毫情面。

    此时在太原城里主持大局的,就是安西之主李墨,而大周兵马在得知李墨人在太原城的消息以后,也是第一时间率领主力赶到了太原。无论是平西军还是虎威军,都知道李墨对安西军的重要性,一旦俘获或者杀死了李墨,那安西军群龙无首之下便会立刻土崩瓦解,而完成这一壮举的人,所获得的封赏也想必也是极为丰厚的。

    财帛动人心!极大的利益虽然意味着存在极大的风险,但一想到那成功后的回报,再大的风险也阻挡不住宋江那颗一心向上的上进心了。

    要说起来,宋江与李墨倒也算是旧识。当年李墨奉旨在梁山水泊练兵,那时的宋江还是郓城县的押司,按理说两个人交个朋友也是正常。只是李墨对宋江却没有什么好印象。水浒传这本书,李墨读过不止一遍。刚开始读的时候,李墨对宋江这个人是很佩服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墨对宋江的印象就越来越差,市恩沽义,为求自身的名利不惜一切。儿时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也就变成了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嘴脸。

    有这个印象打底,李墨自然不待见宋江,更没有去跟宋江结交的念头。而随着宋江杀了阎婆惜被发配以后,李墨跟宋江之间就更加不会有任何交集。只是让李墨没想到的是,这宋江还真是一个小强命,如今竟然已经混到了一军主将的地位,也不知为了这个位置,他又出卖了多少“好兄弟”。

    李墨对宋江没什么好印象,同样的宋江对李墨也是没什么好印象。在自诩大周忠臣良将的宋江眼里,李墨就是个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更何况杀了李墨的回报实在是叫人心动,早在大周出兵前的动员大会上,大周天子柴冲就当众承诺过了,谁杀了李墨,就封谁为异姓王。

    在大周,根本就没有异姓封王这种事。而异姓王,也可说是所有臣子的终极目标。宋江很希望自己死后的墓碑上可以刻上大周某某王之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了目标才有动力,为了获得封王的资格,宋江这回算是卯足了劲,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