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日方梦呓般的要求,郑克臧当然予以拒绝。在他看来日方所谓中断明、日贸易的威胁太过可笑,明、日贸易事实上已经无法中断,即便双方之间直接交流的途径被迫堵塞,明郑亦可以通过由其管控的朝、日及琉、日之间转口贸易将大明商品在日销售继续下去,而日方却要因此承受额外增加的转口成本,吃亏的还是日本人自己。
至于日军进攻虾夷地的可能虽说不是没有,但郑克臧却是不惧,毕竟虾夷地在陆奥以北,单单一个补给问题就该让幕府头疼不已,更何况,如今的日本,海贼大名早就变成了旱鸭子,没有制海权,日本人能不能登陆虾夷岛还是一个问题,即便在明郑水师疏忽下登陆了虾夷岛,也基本上只能落下个有来无回的结果。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考虑,郑克臧并没有理会幕府方面的最后通牒。
当然战略上蔑视、在战术上重视。是年九月二十二日,郑克臧南巡湖南、广东之前正式授权枢密院,一旦确认幕府出兵虾夷地或者日本没收华商商品、驱赶明郑船只,可不必请旨立刻命令东洋舰队北洋分舰队进占对马及壹歧作为报复。
此外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明、日战争,东洋舰队的提督公所移驻虾夷地、而北洋分舰队的总领公所也临时以往石狩川城。虾夷地都护府还额外获得六万贯内帑,以扩建函馆、十胜、钏路、根室、室兰五处港口,其中函馆、钏路和室兰为主要港口,十胜和根室为备用港口。为了确保明郑在东虾夷地的存在,水师武备学堂捕鲸队也随后奉命移驻钏路。
明郑已经做好的应对的准备,此时日本方面因此迟迟没有接到明郑方面的回应,且发觉大明赴日商船的数目也出现了暴减的趋势,所以幕府判断认为明郑可能是拒绝了己方的要求。根据递交给明郑的照会的内容,幕府应该立刻对明郑实施绝交和商业制裁以及军事打击。
然而事到临头了,幕府内部又有人出现了动摇。
有人会惊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怎么还会有人动摇,是不是这些人亲郑?亦或是这些幕府大佬被郑藩收买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原因很简单,幕府没有钱了。
日本元禄年间的世道,一言蔽之正由繁荣陷入慢性的财政危机。
江户前期日本天下太平,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到了元禄年间,耕地面积已经增长到战国末期的三倍以上,再加上这一时期德川幕府为了巩固统治,将战国时期“六公四民”的年贡标准调整为“四公六民”。耕地面积增长了,年贡降低了,农民手中就有了钱。有钱了,消费就相应增加,这便刺激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再加上幕府掌握的金银铜矿的产量居高不下,在三代将军家光时代幕府一度积攒下来六百万两的金银。
可是经济的繁荣养成了奢靡浪费的风气,为了享乐,出产甚少的日本大量进口国外商品,而日本本身没有足够的货物外销,这一进一出便造成了巨额的出超。仅仅在庆安元年(1648年)至元禄十一年(1698年)这五十年间,仅明郑一方就从日本获得黄金一百三十三万七千四百两、白银十九万二千二百贯,可以说明郑之所以能在清廷的封锁下坚持下来并成功反攻,日本金银的流出居功至伟。
但是对于日本而言,这些流入明郑和荷兰人手中的金银已经占到了庆长六年(1601年)以来日本百年金银开采量的四分之一,且日本国内的金银矿山的开采已经相继告罄,因此这一金银外流的局面是持续不了多久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眼光的日本豪商集团才对卷走大量财货的明郑表示极端的不满。
如果说金银外流只是长期隐患的话,四代将军家纲和五代将军纲吉的穷奢极欲去让幕府的财政出现了危机。元禄八年,为了保证幕府用度,纲吉同意了勘定奉行荻原重秀改铸劣币的建议,幕府籍此获取了数百万两的收益,但市面随即出现恶性通胀、物价暴涨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作为幕府中坚力量的七千六百九十余旗本和御家人陷入了生活困顿的境地。为了不至于动摇幕府的根基,在此前,老中会议上一直有对其进行救济的提议。
救济是花钱的,打仗也是要花钱的。
是救济重要还是打仗重要,幕府高层对此争论不休。
赞成出兵的认为应该趁着现在幕府财政还算宽裕打上一仗,对内可以宣扬幕府武威,震慑应为该改铸货币而心生不满的百姓、武士甚至大名,而且还可以迫使明郑降低输入货品的价格、彻底解决阿芙蓉的输入问题。
反对者却认为与明郑作战输了将动摇幕府统治根基,赢了也赚不到一分银子——明郑最多不要了虾夷地这个出产不多的荒岛——而且一旦明郑恼羞成怒,断了中国商品进口,在荷兰人已经因明郑的武力被迫撤销在长崎商馆的情况下,日本将彻底出现商品荒。与其到时候进一步激化民间的不满情绪,不如把钱用在救济之上。至于对于明郑的无礼,反正虾夷地又不是日本本岛,既然明郑想要,不如干脆卖给对方,或以此换得一定时间内的输入商品减价。
调和者认为幕府完全可以效仿平定岛原之乱那样,让北陆的大名以军役形势出动联军,甚至连登陆、输送的船只都可以让商人们报效。这样一来,幕府就有能力在出兵作战的同时对旗本和御家人实施救济。
赞成出兵者虽然比较认可调和者的言论,但在出兵问题上却与反对者一样,主张必须由幕府来主导虾夷地的战事,如此的话,幕府是必须派出一定的力量及主持大局的老中到北陆的,钱还是要花,只是少花一点而已。而不管多花少花,反对派却坚持认为这是为岛津家以及关西豪商火中取栗,不符合关东豪商以及幕府的根本利益。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讨论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时间已经悄悄留在了。十月初,陆奥与出羽已经开始降下第一场雪,更不要说更北面的虾夷已经冰天雪地了。这如此严苛的环境中,不要说幕府军,就连习惯北陆苦寒的诸藩大名也不可能派兵出征。
既然今年是出不了兵了,争论不休的老中会议便只能先达成了救济旗本和御家人的决议,当然关于具体的救济金额必然还有一番不小的争议,至于与明郑绝交、开战,既然明郑对幕府的国书装聋作哑,幕府自然只好当作对方尚在考虑,一切拖到来年春耕之后再说了。
【注1】旗本:松前家到1715年才获得1万石大名资格。
第427章 南巡(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打秦驰道之后,中国的道路建设再也没有形成过规模,舒适性就更不要提了,基本上属于晴天一层灰、雨日浑身泥的类型,道路上坑坑洼洼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这或许对货运来说还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坐在没有避震系统的骡马车上却是一种受累,至于南方用麻石、条石甚至碎砖铺成的官道更是不利于载人马车的行进,因此能快速通行的马车、骡车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是客运的主流。
对于这种现象,郑克臧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如今水泥的产量有限,军用部分又占据了大头,剩下的,又用在了城市建设上,再加上郑藩财力已经到了极限,一时半会郑克臧也无法授意工部实施全国道路改建的工程。所以此次郑克臧南巡,主要是坐船,先是经长江入洞庭、然后沿湘江上溯,只有在少数不利于通航的地段才换乘马匹。
郑克臧此番南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查看填湘的各省移民安置和适应情况,因此队伍走得不快,基本上以十天穿过一府的速度行进。如此,预计郑克臧一行将在十月末进入广东,十一月末自广州坐海船北上,十二月回到东宁,新年将在安平城渡过。年后扫祭先王、祖先后北返,在温、台、宁、绍、杭等府稍作逗留,然后进入江南境内,最终抵达江宁。届时,泰顺帝将在孝陵前进行禅代大典,将帝位和正朔移交给郑克臧……
说实在的,郑克臧本人其实并不想这么匆匆忙忙的坐上至尊之位,但是臣下们对于成为开国功臣的期盼给了他不小的压力,而且如今郑藩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或只有以皇帝名义颁发的诏书才能使某些国策和改革显得名正言顺。
当然,成为新朝皇帝也不是没有坏处,至少如今名义上和朱耷军站在同一战壕内的局面将彻底结束,接下来蜀中战局的走向就有可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不过权衡利弊,称帝立国的好处毕竟是大于弊端,所以郑克臧也只好顺应各方的要求。
“王上,”郑克臧正坐在船上发呆,舱外一名内侍隔着门帘报告道。“陈都督率众求见。”
陈都督是指湖南都督陈可,陈可历任承宣司官、光禄寺少卿、马政衙门协办大臣,也算是郑藩的重臣之一,郑克臧自然不能不见,至于省内文武,郑克臧倒是不急着见。
“让他上船。”郑克臧如是命令着,内侍刚想转身传达,郑克臧忽然想到什么补充到。“让湖南太医院知分院事也一并上船。”
郑克臧此行共有三层护卫,最外围是长江舰队的护航红单船,内圈是禁卫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三团,至内圈则是王府侍卫。
其中禁卫军第一师并没有直接配属的兵源,其所辖部队是抽调自陆师十五个军五十二个师和水师龙骧军、伏波军各部,各师及伏波军或以整队的方式或以零散抽调的方法调遣一队战功卓著的官兵进入禁卫军服务两年,因此对于普通官兵来说进入禁卫军是一种奖励,而对禁卫军而言,这是郑军最精锐的集结。
至内圈的王府侍卫则是郑克臧的仪仗队及贴身护卫,一般由水陆两师武备大学堂的肄业生、幼武学出身的宗贵重臣的子嗣及标兵和一部分经过专门训练的内侍组成。仪仗队固然卖相一流,武装内侍也是精悍一时。
穿过这三层肃杀的保卫,陈可的状态还好,但太医院湖南知分院事的腿脚却哆嗦起来,等到看到不怒自威的郑克臧更是惊慑的五体投地跪倒在地,连郑克臧让他起身的话都没有听清楚,最后还是陈可扶了他一把才勉强站直了身子。
“湖南百姓自闽赣粤及河南迁来,气候有差,环境有异,疾病自然而生。”郑克臧却对这位五品官的丑态视若无睹,只是跟陈可讲到。“卿执掌地方,当要加意防备,不可使之扩大为时疫。”陈可应声承诺,郑克臧随后转向知分院事。“江南水蛊盛行,卿当设法防治。”
知分院事本来就紧张,一听郑克臧出了这么大的题目更是战战兢兢:“臣,臣,王上,水蛊之患苛烈,百姓受其荼毒日久,千年以来多有良医斟研,却素来无法施解,王上仁心惠民,然,然臣,臣力所不能也。”
知分院事的话没有错,在没有显微镜和了解寄生虫致病机理的古代中国,一旦得了吸血虫病就只有等死一条路而已,多少百姓因此破家,多少良医对其无可奈何,却是他一个小小知分院事不能拍胸脯应承下来的。
“水蛊之患,孤已经着人探查多日了。”郑克臧信口开河着,但是他是最高统治者,他的话自然不会有人质疑。“已经略有所得。”郑克臧冲着舱室一角的内侍命令道。“把东西取来。”内侍转身从舱内的博古架上取来一个锦盒当着陈可和知分院事的面打开了。“你们看。”
“这是?”知分院事叫了出来。“这,这不是钉螺吗?”
“正是。”郑克臧这不是再解说,而是在下命令。“此物乃是罪魁祸首,凡是有其所在,水蛊之患必然炽烈,因此各地当全力清肃此物。”当然要在四通八达的水域消灭一个物种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各地有司当全力以赴,太医院也当尽力宣扬其祸害。”
陈可迟疑一下,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随后便与知分院事一起俯身应道:“臣等当克尽全力,消灭钉螺,使王上仁德遍传湖南百姓知晓。”
郑克臧也不说陈可的认知是错误的,只是冷冷言道:“灭螺之事,日后当列入考成,但凡一县一府水蛊病的人数在定额之上者,有司必有殷惩。”
陈可一凛,回应的声音立刻严肃了起来:“臣明白该怎么做。”
郑克臧又冲着知分院事问道:“对了,如今预防天花还在使用人痘法嘛?”
人痘法最早出现在宋代,到了明隆庆年间已经被广泛使用,到郑克臧所处的时代,人痘法更是风行南北,而且进一步发展成四种方法。其一是痘衣法,即把天花患者穿的内衣给未出过天花的健康者穿,以引起人工轻度感染而产生抵抗力,这是最原始的一种方法;其二是痘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