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49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49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事俱备,蔡京踌躇满志,以为十万大军,平贼岂非易如反掌?便拜辞天子,领军出征,朝中众臣,都至新曹门送别。蔡京一一谢过,便领了那十万大军,启程出征。
  十万人马,雄纠纠,气昂昂,直杀奔梁山。沿途各州府,见蔡太师亲自领军,都巴结奉承于他,以劳军为名,送上金银珠宝,古物珍玩不计其数。蔡京平日与各处州府地方官应酬,对十万大军疏于管束,闹得地方上鸡飞狗跳,民怨沸腾。一直拖了十余日,那十万大军才到梁山境内。
  早有探子报上梁山,宋江听罢,便问众家兄弟如何应对。军师吴用早料到有此一遭,遂定下计策,教各处头领照计行事。两军对阵,蔡京不敢轻动,梁山人马只时时派小股队伍骚扰,以为疑兵之计。蔡京终究按压不住,下令进兵。
  吴用定下十面埋伏之计,摆出九宫八卦之阵,连赢蔡京两次,杀得宋军落花流水,哭爹叫娘。蔡京见十万大军也不顶事,哪敢恋战,临阵脱逃。后来收集残部,十万人马,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四五万人。本想剿贼立功,哪知遭受惨败,蔡京灰头土脸,率残部回到京城。
  又召高俅,童贯,王钰等人商议对策。众人见十万大军尚且败得如何之惨,梁山贼寇果然不容小觑。众官之中,只有王钰,高俅两人心知蔡京必败。那高 原来的计划,是想请童贯领军,等他失败,自己再 去,若是得胜,在天子面前便胜了童贯一筹。哪知道被王钰从中作梗,撺掇蔡相亲征。
  这时如果自己再出头,如果败了还好说,倘若是胜了,蔡京脸上如何过得去,只怕日后记恨自己。是以蔡京问对策时,高俅一言不发。其他人商议之下,便说此事关系重大,须眉得瞒过天子,只说天气暑 热,军士不服水土,多有生病者,所以才未敢轻进,暂时罢兵回朝。
  出了太师府,童贯才庆幸当日王钰阻拦,如若不然,折了这么多兵马,费了那么多钱粮,若被圣上知道,吃罪不起。不过,让他疑惑的 是,王钰小小年纪,虽然身居高位,但多半是因为圣上有意提拔,他又不熟悉军旅之事,怎么会预先料到蔡京此行一定失败?看来,此子当真不可小视,幸好他跟自己站在一边,不然,还真要防他一手。
  禁宫,资政殿。
  百官于殿前候命,听得净鞭三响,方才依次进殿,按品阶排好队 列。天子临朝,众臣推金山,倒玉柱,三拜九叩之后,殿头官喝道: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文武百官还未上奏,赵颉已经看到蔡京站在最前头,于是讶异的问道:“爱卿已经还朝了?梁山之事如何,贼寇可曾剿灭?”
  蔡京赶紧出班,跪在地上,再三拜道:“臣启陛下,近日炎天暑 热,军士不服水土,多有生病者,臣未敢轻进,是以暂时罢兵还朝。”
  赵颉虽说不问政事,可他不是傻子,知道这些大臣们平日争宠邀 功。一有功劳可争,谁不奋力向前?现在蔡京这么说,只怕是折了兵 马,吃了败仗,所以才罢兵回来。赵颉心里虽然恼怒
  不能发作。自古帝王之道,在于平,为臣之道,在I》帝的,要平衡各方势力,臣子要争,天子才坐得安稳。况且皇帝只有一个,天下如此之大,不靠这些人去办理,皇帝能忙得过来么?
  “可那梁山贼寇,若不剿灭,迟早必成心腹之患。”赵颉面无表情的说道。蔡京自知有罪,退回班里,再不敢多言。群臣见蔡京领十万大军,尚且不能取胜,谁还敢去聒噪?一时,资政殿里鸦雀无声,赵颉在上面看到,心里暗叹,国难思良臣,家贫念贤妻啊。
  “陛下,臣有本要奏!”正当众臣默然不语,只等一声散朝时,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在资政殿内响起。群臣骇然,抬头一望,却是顺平侯王钰。
  一见王钰出班,赵颉脸上有了笑容:“爱卿有事,早早奏来。”
  “陛下,天气火热,蔡太师所领军马都是从北部各州选调的,不习惯炎热的天气,这不足为奇。所以,此次未能建功,也怪不得太 师。”王钰从容的说道。蔡京闻言,心里总算松了口气,回头朝王钰使了个眼色,多谢王大人解围,散朝后少不得有一番心意送至府上。
  “那依爱卿看来,此事该如何处理?”赵颉又问道。
  “臣听说,那梁山泊方圆几百里都是水寨,用马步军恐怕是不行 的。而且京城的禁军不习惯山东的气候,不如派一员能将,就从山东本地选调兵马,再派遣水军同行,才能取胜。”王钰说罢,赵颉点头赞 许。不过宋朝有祖制,兵马出征,从不用武将主事,需派一员文臣为 首。这是因为太祖赵匡胤就是武将出身,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作了皇 帝。所以大宋开国以后,重文轻武,惧怕武将造反,此举直接造成大宋百年积弱。
  赵颉环视众文臣,一个个低头不语,生怕点了自己的将。最后,赵颉看到了高俅。他虽是文官,但宋朝制度,“非有军功者,不得为三衙之首”,也就是说,没有军功的人,不能当殿帅府衙门,侍卫步军衙 门,侍卫马军衙门这三个统领全国军队衙门的最高长官。那高俅在赵颉当端王时,就已经认识,后来赵颉登基,将高俅派往边镇踱金,至于立没立军功不清楚,反正从戍边回来以后,就作了殿帅府太尉。
  “高俅。”
  听见天子召唤,高俅一个激灵,心知坏事了。赶紧出班应道:“臣在。”
  “你身为殿帅府太尉,早年曾经戍边,众臣之中,只有你和童爱卿最熟悉军务。他主持枢密院,不能轻动,爱卿勿辞劳苦,替朕灭了梁山如何?”
  高俅暗暗叫苦,自己计划被王钰破环,哪能由我领军出征?于是借口道:“臣本当为圣上分忧,只是大病初愈,精力不济。怕误了圣上大事,是以……”
  赵颉闻言,眉头一皱,面有不悦之色。王钰哪会放过这个机会,赶紧奏道:“臣启奏圣上,由我们殿帅府衙门出面,再合适不过了。臣虽然年少,资历尚浅,但也愿意与高大人一道出征,为国建功。”
  赵颉龙颜大悦,王钰果然懂事,不枉朕提拔你一遭。高俅听得王钰这样说,简直恨不能一刀杀了他。看来这事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如果带上这小鬼在军中,又不知要干些什么坏事,反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自己落个干净,领军出征。就算得胜归来,至多也只是得罪蔡太师,然有天子庇护,应该不会有事。
  “陛下,臣闻疾风知劲草,板荡现忠臣。如今贼寇作乱,国家多事之秋,王大人年纪虽幼,然义胆忠心,让我等老臣,无颜以对。只是,臣若与王大人领军出征,殿帅府便没有主事之官,请陛下明鉴。”
  赵颉闻言称善,遂言道:“高爱卿言之有理,王小宝,你就不要去了。你年纪还小,要多向老臣们学习,要谦虚谨慎,不要好大喜功,日后还有你建功立业的机会,知道吗?”王钰领命回班。
  “陛下,若臣领军出征,需请圣上颁下圣旨。于各处征调战船,或用官价收购木料,就地造船,再挑选一员熟悉水战的将领同行。水陆并进,方可取胜。”还别说,高 这厮,虽然奸猾,多少还是懂得一些军事的。
  “爱卿既然奉诏剿贼,自然可以便宜行事。只是率军出征,声势浩大,万望小心谨慎,不可害民。”赵颉教训道,高俅称是。天子遂颁下圣旨,再封高俅为帅,统兵剿贼。由王钰,暂理殿帅府大小事务。
  散朝后,百官回衙,王钰心情大好,正抱着笏板与蔡京,梁师成等一班人谈天说地,高俅走到身边,话中带刺的说道:“王大人耍得好手段!”说罢,也不等王钰回应,拂袖而去。
  王钰装作莫名其妙,望着众同僚,童贯见状抚慰道:“顺平侯不必介怀,高大人最近情绪不太对头,想是病还没好吧。”


第三桶 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冲再火拼
  说高俅领了圣旨,请太师蔡京着中书省下发公文,召共十名节度使各起兵马一起,赶赴济州城候命。自己又于京师内卫禁军中挑选嫡系部队一万五千人,作为中军。再调金陵府水军统制刘梦龙,起水军一万五千人,共十三万人马,杀奔梁山。
  岂料,这一去,高俅连败两阵,被梁山众人杀得胆战心惊,就连手下两名大将,云中雁门节使韩存保,殿帅府都统制党世雄也被捉上梁 山。(这一节,《水 传》第78至80回有记录,就不多说了。)
  且说高俅连败两辽,于济州城里,闭门不出,心急如焚。恰巧此 时,宋江为讨好朝廷,将韩存保与党世雄二将放回,高俅大怒,欲将此二人斩首,众官苦告方才得免。遂将韩党二人削去官爵,发回京城待 罪。又有下属进言,说是京城外安仁村有一大儒,名叫闻焕章,有管仲乐毅之才,孙武孔明之智,可上奏天子,调到军前为参谋。高俅听后大喜,遂差人进京,上达天听。
  党世雄是个无关紧要的人,可那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却是大有来头。他的叔父,是已故尚书左仆射韩忠彦,为大宋一代名相,门生故吏极多。内有一人,姓郑名居忠,官拜御史大夫,韩存保被解回京城,差人将事情报告给他。郑居忠念着韩相往日旧恩,遂到太师府请求蔡京。说宋江等人,并无造反之意,前者招安失败,是因为钦差不布朝廷恩 德,只管作威作福。
  蔡京前次损兵折将,闹了个灰头土脸,心里一直耿耿于怀。这次高 又领军征剿,他心里本来不快。现在听说高俅连败两阵,方才放下心来。于是听信郑居忠所言,上奏天子赵颉。
  赵颉是个安乐皇帝,对大起兵戈本来就不喜,于是又降下第二道招安诏书,交于大儒闻焕章。送至济州高俅处,让他相机再行招安,以免士卒流血牺牲。闻焕章到了济州,将圣旨请出,交于高俅。展开看 了,只见上面有一句“除宋江卢俊义等一干大小众人所犯罪过尽皆赦 免”,高俅连败两阵,恐回京后圣上降罪,看到这一句,计上心头。于是与闻焕章商议。来日召梁山人等至城中,宣读圣旨招安。然后把这一句分开来念,“除宋江。卢俊义等一干大小众人所犯罪过尽皆赦 免”,这样,就赦免了梁山所有人,只把宋江除外。等杀了宋江,梁山群龙无首,再行计较。
  闻焕章却是个忠义之人,如何肯行这等诡诈伎俩?高俅不顾他地反对,与众将商议下来。便差人往梁山泊送信。
  梁山宋江闻讯,喜笑颜开。正欲往济州接旨。军师吴用却担心高 从中作梗,于是劝宋江携带兵马前往。宋江从其言,携马步军三千,并山寨中大小头领前往济州迎旨。果如吴用所料,高俅在济州城头上宣读圣旨,故意将那一句分开来念,却被吴用识破,命小李广花荣一箭射去。第二次招安,就此作罢。
  高俅一计不成,恼羞成怒,便命三军并水军,水陆并进,硬攻梁 山。却又被吴用使计,凿穿战船,宋军大败,高俅本人也被捉上梁山。
  这一日,梁山泊大摆宴席,犒赏诸军。高俅被解上忠义堂,宋江请他坐于堂上,伏地告罪道:“宋江等人啸聚山林,非是造反,实则走投无路,方才落草,请太尉大人明鉴。”
  高俅坐在堂上,只见忠义堂里,梁山战将如云,好汉如雨。心里实在惧怕,而且,他知道林冲对自己恨之入骨,如今被逮上山来,只怕性命不保。权且依了宋江,回到京城,再作计较。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既是你等并无造反之心,且放我回京,上达天听,再降恩诏。”高 腆着老脸说道,梁山众人一听他这话,都是冷哼出声,无奈碍于宋江面子,不便发作。
  “果真如此,宋江等人,永世不忘太尉恩德。”宋江接连磕了三个响头,这才起身,传令下去,替高太尉接风压惊。梁山众头领都在忠义堂上,惟独不见林冲,呼延灼,索超,杨志等人。
  此时,林冲房中,高朋满座。鲁达,杨志,杨效祖等人都坐于榻 前,呼延灼,索超,秦明等人素来与林冲并无深交,见他想请,心里生疑,个个闭口不语。
  “各位兄弟都在,林冲便打开天窗说亮话。那高俅老贼,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今日他被逮上梁山,我若不杀他,难消心头之恨。请诸位兄弟,助我一臂之力!”
  他话音一落,鲁达轰然应诺,倒是其他人等,面面相觑。诸如呼延灼,索超,秦明等人,投降梁山,一则属于兵败被俘,事出无奈。二 则,宋江在招降时许诺,只等朝廷招安,便可为国尽忠,加官进爵。眼下高太尉被捉,已经许诺回京之后,上达天听,请求再降恩诏。众人正是盼首以盼之时,岂肯相助林冲?
  众中之中,呼延灼拱手道:“林教头,你我都曾是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