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39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39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已经好了许多。
  “放下兵器!放下兵器!”果然不出王钰所料,耶律大石带着大军赶来救援。镇南王的残部此时已经被缴了械。
  耶律大石骑着一匹黑马,走到镇南王面前,盯了他一眼,仍旧是那不急不徐的口吻:“皇上有旨,镇南王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现削去王爵,废为庶人,着耶律大石立即拘押,带回京城发落。所有参与兵变的士卒,敢胆反抗者,格杀勿论!”
  镇南王惨笑一声,扔掉手中双锏:“罢了,天要亡我大辽,岂是人力可以抗拒的。只是连累了我这些兵啊,本王,对不住你们……”
  “王大人!”一声惊呼,军阵中奔出韩毅来,连滚带爬从马上跳下来,跑到王钰跟前。
  “哈哈!韩将军,你没事吧?”王钰又惊又喜,本以为韩毅步行脱逃,肯定凶多吉少。老天有眼啊,韩毅没事。
  “下官向西南方向逃出,没多久便被对方追上,仗着一身本事与敌周旋,幸好耶律大人的援军来得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劫后余生,两人都是感慨万千。
  耶律大石在马上冲王钰施了一礼,晃眼望见自己的女儿耶律南仙,倒是问也没有问一句,下令部属牵过马来给两位宋使,便收兵回京。
  这场兵变,惊动了宋辽两国,辽帝大为震怒。镇南王被押解进京后,以谋逆罪处以满门抄斩之刑,参与此次兵变的将士也全部被处死,受牵连者到千人之众。一时,辽都内人心惶惶,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先前反对迁都的声音,从此便告消失了。而辽帝耶律延禧经此一变,迁都之心更为迫切。
  宋辽两国之间的谈判,也因为这场兵变暂时中止达一月之久。一个月后,和谈重开,两国使节你来我往,争执不下。两国使节费尽唇舌,据理力争,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大宋政和八年,这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经宋使王钰与辽使耶律大石谈判后,两人代表各自的国家缔结条约。大宋租借幽云十六州,期限为十年,每年租金六百万贯,十年共计六千万贯,分三次付清。第一笔款项,需于缔结条约之后三月内交付。大宋在幽云各州所驻兵马,不得超过六万,并不得举办团练等带有军事性质的地方武装。大辽一切军队,机构,及相关人员,三月之内撤出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在离开中原王朝百年之后,又回到了大宋的版图之上。谈判结束之后,王钰立即上奏朝廷报喜。消息传到汴京,皇帝赵佶布告四海,大赦天下,大宋举国沸腾,百姓奔走呼告,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号称二十岁的小伙子,王钰。


第三桶 第六十九碗 两情若是长久时
  宋辽《幽州之盟》缔结以后,王钰本该立即返回大宋。也不知道辽帝耶律延禧哪根筋不对了,从大宋使团到到辽国以后,他一直没有接见。现在谈判也完了,盟约也签了,他竟然想起王钰来,要在宫中赐宴。而且命文武百官作陪,不得缺席。这场宴席足足吃了一天,辽国众臣为了迎合耶律延禧,对王钰是大加奉承,殷勤的劝酒。直喝得他头晕脑胀,分不清东西南北。最后还是韩毅架着他,才给弄出宫来。韩毅跟王钰喝过酒,知道这位顶头上司有个习惯,一喝醉了酒,就会四仰八叉躺在桌上去。
  辞别辽帝及众臣,韩毅亲自架着王钰来到宫门口,早有车驾在此等候。正要命让红秀将王钰扶进马车,好生伺候时,王钰突然拉着车辕不肯上去。
  “大人,大人,该回去了,明天一早咱们还要启程返回大宋呢。”韩毅说道。
  “不,南仙,找耶律大人,找,找他,问问……”王钰醉得一塌糊涂,说话也是口齿不清。韩毅听得一头水雾,什么南仙,什么耶律大人?难道是耶律大石?
  “大人,耶律大人已经回去了,您找他有什么事吗?要不卑职替您去一趟他府上?”韩毅又问道。王钰却是不再说话,已经不省人事了。韩毅见状,便将王钰送回驿馆,安排下来,准备明日一早,启程返回大宋,面圣复命。
  第二天清晨,老天爷难得放晴,大宋使团收拾停当,人马齐备,准备回国。惟独王钰似乎满怀心事,犹豫不决。韩毅问他,他也是含糊其词,不肯言明,好像在等待什么。
  “大人,辽帝专门派遣了大臣来送行,时候差不多了,咱们得走了。没多久就是新春佳节,咱们如果快马加鞭,还能赶回汴京过年呢。”韩毅从外面踏进大厅,见身着官服的王钰正捧着乌纱帽在主位上玩着帽翅。
  王钰迟疑了一下,终于将官帽戴好,整理了一下仪容,叹气道:“唉,走吧。”
  大宋使团启程回国,辽帝派遣了一位“参知政事”的高官来送行,也就是宰相,算是给足了王钰面子。出辽都南门时,王钰请辽国宰相留步,率大宋使团踏上了南归的旅途。
  此次出使,功德圆满,顺利租借到幽云十六州,是为大宋开国百年来第一大功。整个使团上上下下都是喜气洋洋,只等着回到京师,圣上就会下旨封赏。恰巧新春佳节将至,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韩毅心情更是不错,这次他是副使,而且上奏建议租借幽云各州的折子,是他和王钰一起署名,这功劳也是一人一半。当然,王大人是正使,封赏会比副使要多一些。都说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话一点不假,这位王大人简直是……嗯?这是怎么了?王大人怎么一直掀开帘子向后看呢?
  韩毅见王钰不时的掀起帘子向外看,忍不住问道:“大人,莫非还有什么未了的心事?”
  王钰放下帘子,无力的靠着后面,苦着一张脸笑道:“你我弟兄,也没有什么好避嫌的。这么跟你说吧,记得上次兵变,你我分路逃难吧?那次……”话刚说到这儿,外面的卫士突然报道:“两位大人,后面有兵马追来。”
  两位大人听得心头格登一声,难道事情有变?辽帝后悔了?
  当即下了车,命卫士们戒备。举目望去,只见辽都方向奔来一队人马,约有数十人,正飞速向这边过来。又走得近了些,王钰脸色一变,大声叫道:“牵马来!”一名卫士牵过马来,将缰绳递到王钰手上。
  “大人,你这是……”韩毅还没来得及问出口,王钰已经扬鞭跃马,迎了上去。韩毅只得骑马追上。王钰一口气冲到那队人面前,勒住马,默然不语的看着。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耶律南仙。她今天换了一身穿戴,一改往日英武的作风,作起小女儿姿态来。一身青衣,长发随风舞动,凭添了几分妩媚。她也看着王钰,只是表情略嫌生硬了些,极力想保持平常那冷若冰霜的神态,但眼睛骗不了人。
  韩毅冲到王钰身边,一会儿看看上司,一会儿看看耶律南仙,心里一震,恍然大悟!我跑来干什么,这不是成心坏了王大人好事吗?当即抱歉的笑了笑,轻声对王钰说道:“大人尽管聊,咱们也不急于这一时,卑职回去等候。”说罢,打马便回。
  而耶律南仙手下那群女兵,更是懂事,不等她吩咐,已经齐齐退避数丈之外。场中只剩下他们二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说话。
  “哎,太阳真圆啊,圆得像烧饼似的。”王钰很不习惯这种尴尬的气氛,他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像这样僵住不说话,比死还难受。但耶律南仙对这个冷笑话似乎不太感冒,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不好笑?那我再讲一个给你听,说,野兽里面,谁走路最容易滑倒?答案是狐狸,因为狐狸狡猾(脚滑)。”王钰讲完,自己干笑了几声,却发现耶律南仙仍旧无动于衷,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他。
  “你就想跟我说这些?”谢天谢地,她终于开口说话了。
  王钰收起嬉皮笑脸,向前踏出几步,站到她的面前。望着耶律南那双明亮的眸子,赫然发现,那双美目之中,似乎有泪光闪现。这刚强的女孩子,竟也有柔情的一面。这世上对付男人最犀利的武器,就是女人的眼泪。
  “我要走了,你,多保重。”不知怎么的,王钰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一种“吃干抹尽就不认账”的感觉。
  “我不想听这些,我只问你,那天你问我的话,是不是真的?”果然是北地奇女子,没有大宋女人那么多世俗礼教,扭扭捏捏。这一点,倒很对王钰的胃口。
  把胸口一挺,王钰朗声答道:“当然,男子汉大丈夫,一言九鼎!”
  “好。”耶律南仙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语毕,也向前踏出一步,紧挨着王钰,面对面站着。这下倒是王钰有些扭捏了,难道她一个古代女子,作风竟像二千零七年那样,当众接吻?要来个吻别?
  耶律南仙伸出了手,伸到王钰耳畔,轻轻顺下一缕头发。而后,又从自己肩上拉过一缕秀发,将两人的头发结在一起。王钰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得呆呆的望着她。正看得出神,耶律南仙突然伸手“呛”一声抽出腰间佩刀,割断了连在一起的头发。
  “见发如见人,望君珍重。”耶律南仙将那两缕头发交到王钰手中,突然背过脸去,急声说道:“不早了,你走吧。”说完,抬脚便走。
  王钰头一次见到这种女孩子,有个性啊。
  “南仙!”王钰急忙叫道。
  耶律南仙停了下来,仍旧没有回头。
  “你记着,我王钰今天在这里说过,我们一定再见面的。下次见面,我会兑现我的承诺。”王钰以少有的严肃说道。
  “我会等着你实现诺言。”说完这句,耶律南仙再不停留,跃上马背,急驰而去。


第三桶 第七十碗 所谓“皇恩浩荡”
  离开辽都地界后,王钰下令整个使团全部骑马行进,力争在过年以前赶回汴京。中国人嘛,春节总是最重要的节日。中途,王钰到朱严昭遇难之处凭吊了一番,只可恨老师一腔抱负,却落了个惨死异乡,尸骨无存,只留下洋洋洒洒数万言的《上皇帝万言书》。
  历时两月,王钰等人终于来到了汴京地界。此次出使,前后总计十月有余,踏进汴梁地界后,王钰倒有些近乡情怯了。这次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能活着回来,已经算是命大了。当天夜里,使团稍作休整,第二日一早,王韩两人各自身着朝服,准备进京述职。
  汴京城北门已经在望,王钰坐在轿中,心如狂潮。去了这么久,不知道素颜怎么样了,还有那个出云郡主,怕还是整天东游西晃。还有师师姐,还有郑僮……
  “王大人,城门口好像有人。”外面,韩毅突然叫道。这不是废话吗,城门口当然有人了。王钰掀开轿帘,向前望去。只见城门口除了守城军士之外,似乎还有别的人在。等距离近了些,王钰才发现,那里好像站着几位宫中的公公,身后的卫士也是身着内卫禁军的服色。
  “来了!来了!李公公,王大人他们回来了。”一名小太监眼尖,老远就望见王钰的仪仗。李公公手搭凉棚一望,可不是来了吗?当即让随从们都精神着点,又让一名太监进城去报信。
  王钰的仪仗行至城门口,轿夫落轿,王钰钻出轿来,老远就拱着手笑问道:“李公公,许久不见,近来可好?”
  “恭喜王大人,贺喜王大人,此番出使,立下大功啊!”李公公也是满脸笑容迎了上去。
  两人客气了几句,李公公突然肃容道:“王大人,圣上有口谕给你们。”王钰闻言,赶紧率使团全部成员接旨。
  “圣上口谕,王钰等人进京后,换乘马匹,接受百姓祝贺。”
  有内侍牵来御马,当中一匹,通身黑毛,只有四蹄如雪,正是赵佶最喜爱的“乌云盖雪”。李公公亲自将马交到王钰手上:“王大人,这可是圣上最心爱的宝马。如今赐于王大人,可见皇恩浩荡啊。”
  王钰谢过了他,翻身骑了上去,率使团成员进城。刚一踏进城门,他们才知道,京城百姓早已倾城而出,万人空巷迎接使团回国。
  “来了!那不是王大人吗?”大道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从北城门口一直延伸出去,一眼望不到头。只城门口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走了进来,人群之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大宋开国百年来,屡次受辱。此次能够得回幽云十六州,对国人来讲,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而这位王大人,早前率领国队大败辽人,扬我国威。现在又出使辽国,立下如此奇功,实在是国家栋梁之臣啊。
  王钰骑在御马之上,接受着百姓的欢呼,一时心潮起伏,本是大喜之事,但一想起老师朱夫子,心里不禁有些伤感。走过通化街,人潮越集越多,沿途都有禁军士兵维持秩序。
  “王大人,国之英雄!”
  “谁说不是,此次得回幽云各州,实乃我朝开国以为百年未有之奇功。”
  “以前传言,这位王大人是靠着裙带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