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361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361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贤侄,你太天真了。说到底,还是汉人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到底是半个契丹人,上头始终对我不放心呐。”萧充落寞地叹道。
  萧铣大概对政治是什么东西没有概念,再度劝道:“叔父,这里面或许有什么误会,说不定是有奸臣在天子面前进了谗言,只要您面见圣上,解释清楚,定然不会有事地。”
  见他如此“单纯”,萧充无话可说,也不想给这侄儿解释什么叫政治,直接拿出耶律太妃那封信来:“这是京里一位大人物给老夫的密信,你看看。”萧铣接过看完,没有称呼,没有落款,这是封无头信。
  “这位大人物想要叔父的帮助?叔父所凭借地就是这近二十万的军队,难不成那人想干什么犯上作乱的事情?这可万万不行的!”萧铣吓得不轻。
  “连你都这么看?”萧充几乎失望了。其实从一接到信开始,他就断定耶律太妃不可能翻起什么波浪来,先帝打下的底子太牢固了。从军队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是先帝一手栽培提拔,他地威望在死后也没有丝毫减退。就象眼前这个连先帝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地人,一听到先帝地名号,也会肃然起敬,不敢落座。
  “叔父,公道自在人心,圣上想必是一时被蒙蔽,您不如进京面圣,当面解释清楚。天子仁慈,必不加害。”萧铣“苦口波心”的劝说着。
  萧充沉默了,想先帝大胆起用自己,
  来恩宠有加,恩德不可谓不深。如今他地儿子想要这脖子终究是不是要伸出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除非你有造反的本钱。但自己,是绝没有这种本钱的。
  京城四周,林冲,岳飞,杨再兴等人都是手握精锐部队,自己没有半成胜算。即便是幽云内部,也还有一个副指挥使张浚,那是先帝的亲信。自己纵然在此地经营几十年。心腹不少,可跟朝廷比起来,不过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贤侄,叔父平日待你如何?”萧充做下了决定,无奈的向侄儿问道。
  “叔父何出此言?您待小侄自然是视如己出,从未见外。”萧铣回答道。
  “好!如果叔父有意外,你的堂弟们又都在外,家里就麻烦你照应了。想必。上头念我几十年苦劳,不至于为难我地家人。”萧充笑得很惨。
  北京。
  “去问过了吗?四姑娘的水痘好些了没有?”王轼埋首于案间,正奋笔疾书,起草命令。
  “问过了,说是好多了,已经开始消退。不过还是不愿意出门,送过去的东西倒是收下了,话回得还是客套。我说王爷,咱不折腾行吗?直截了当,去求圣上。赐个婚得了。”李顺喜这些日子看得心焦。你说堂堂亲王,皇帝地弟弟,如今又作了天下兵马大元帅,普天之下,除了皇帝就是他了。要什么女人没有?偏偏就瞧上了那林府四姑娘,你瞧上就瞧上吧,要么圣上赐婚,那是一准能成。再不行,你去提个亲也好啊,林王爷是相当欣赏你的。还能不答应?偏偏要这么折腾,唉,折磨人呐。
  王轼头也没抬:“你不懂。四姑娘不是那种关在深闺中养大的千金小姐。她见识不凡,心气也高,她要是瞧不上我,大哥下旨也没用。你没瞧见么,妹妹都出嫁了,姐姐还待字闺中。说明林王爷从来不曾逼迫过他。我如果贸然行事。反而让林王爷和皇后为难……”说到这里。他象魔障似的弹了起来。
  李顺喜吓了一跳:“我的爷,您没事吧?怎么了这是?”
  “你说我怎么就一直没有想到我那皇后嫂子呢?她跟四姑娘是亲姐妹。感情自然好,什么话都可以聊。我不如拜托皇后嫂子,去探探口风,要是四姑娘有意,我再提亲或者请大哥赐婚,不就妥当了么?”王轼说罢,深感自己这个想法聪明绝顶,哪怕是在吐蕃战场上力敌万军也没有这么得意过。
  李顺喜一想,也笑了:“对啊,可以求皇后娘娘帮忙,那就十拿十稳了。不过……”
  “不过什么?有什么不妥吗?”王轼赶紧问道。
  李顺喜神情黯然,再三叹息:“唉,王爷啊,你可就娶得美娇娘,美了,乐了,得意了,可有没有想过,你一成亲,这京城多少姑娘得肝肠寸断,芳心片片碎去……”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王轼笑而不语。主仆二人正说笑时,外头来人禀报,说是尚同良相爷亲自登门拜访。王轼不敢怠慢,亲自出去迎接,尚同良似乎有急事,也不客套,直接与王轼来到书房,闭门密谈。
  “王爷,命令可写好了?”尚同良略显焦急的问道。
  王轼也不说话,来到公案前,取过几封写好地军令,递交给尚同良查看。那是发给林冲,岳飞等将地军令,因为天策府刚刚成立,上面盖地还是兵部的大印。尚相一一览毕,这才放下心来。
  “还有三天就是初六,萧充若是不入朝,定然闹事,有备无患总是好地。王爷,现在发出去吧。”尚同良的表现让王轼惊异不已,用得着急成这样么?
  “尚相,您是不是有点……”王轼欲言又止。
  “王爷是想说老夫有点操之过急了?”尚同良一眼看出王轼想说什么。后者并未否认。
  “我受先帝知遇之恩,起用为相,到现在过去三十年了。如今老夫行将就木,不得不急,我一定要在死之前替陛下与王爷扫除一切拦路虎,九泉之下,也好面见先帝。否则,我死不瞑目。”尚同良神色庄重,完全不象是在开玩笑。
  王轼收起笑容,他本不是喜欢讲场面话的人,现在却不得不说:“相爷吉人自有天相,况且身体一直硬朗,无病无痛,定然会长命百岁的。”
  “哈哈,王爷不用宽我的心。最怕的就是无病无痛,有个病痛,病情轻重自己还有个数,无病无痛地,万一哪天无疾而终,谁也说不准。算了,不说这些丧气话。军令还是急速发下去为好,迟则有变。”尚同良说道。


第十一桶 第三百二十二碗 斗智斗勇姜还是老的辣
  初五,林冲岳飞等人已经回到京城,惟有萧充迟迟但云州离北京很近,不过一天的路程,他就是今天早上动身,傍晚时分也能到,还不能最后下定论。其实王轼也不怕他飞上天去,更不怕他带兵回京。林冲岳飞的部队已经靠近北京城,那可是高祖皇帝一手缔造的南府铁骑,萧充要是真不自量力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也只能由得他来了。
  不过王轼还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毕竟自相残杀不是什么痛快的事情。军队的职责应该是保境安民,抵抗外侮。
  天策府邸坐落在北京城东北角,衙门不大,至多也就是京中小康之家的住所一般。但它的权力却是极大的,有了皇帝的许可,统兵发兵都由天策上将一句话。最特别的还在于,它不但掌管马步军,还掌管水师部队。
  王轼正与天策府内与众将商议军队改革的问题,几位大将军收到命令的时候,都以为这改革军队不过是一个说辞,没想到,威王是动真格的。王轼也不是发人来疯,突然想起裁军来。而是这次吐蕃之战让他深刻的认识到,兵贵精,而不在多。前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兵越多,国越弱,朝廷把钱都拿去养兵了,结果训练不当,战斗力上不去,号称两百万雄师,却一再败给金辽两国。
  “眼下,我们马步军共计一百余万,其中黄河以北就占到了六成。过去北方战事频繁,保持庞大的常备军是必要的。但时过境迁,天下渐趋和平,国家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银钱放到国内建设上来。裁军势在必行。当然,小王年少无德,各位都是小王地前辈,吃的盐比我吃的米还多,我也很想听听诸位的意见。”王轼坐在这里很突兀。因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久经战阵的名将,个个威武,杀气腾腾。
  可他偏偏面白如玉,坐在一群貌似老大粗的将军们中间,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将军们没有一个人敢小瞧他。倒不是因为他拥有王爵,也不是因为他是顶头上司。原因就在于,这个小子是韩毅的得意弟子,又是武备学堂高材生,还在吐蕃打了一场让人匪夷所思的胜仗,尽管到目前为止,都还有人对“八百壮士扫平吐蕃”持怀疑态度。
  “王爷,请恕卑职直言,您地话虽然在理。但眼下国家太平了,难道就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吗?裁军不是不可以,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从今以后,国家不重视军队建设了?”说这话的人是岳飞。记得以前,就有人提醒过他,说他不会做官。现在他有四五十岁了,没想到,还是没有学会做官。当然,这里的官是指那种“八面玲珑,明哲保身”。
  王轼倒很欣赏他直爽的脾气,军人就应该是这样子的。点了点头表示赞许,而后解释道:“非也,裁军不是不重视军队建设。而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军队。我们把裁下来这部分军队所占用的资源用到保留军队的训练和生活保障上来,提高训练质量,改善官兵待遇。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那敢问,依王爷之见,这军要如何裁?裁哪些军种?又裁哪些卫戍区?裁下来的部队又如何安置?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数目?”这是西北军提拔不久地指挥使,虞允文。也是一员名将。年少有为。
  王轼摇了摇头。笑道:“本王从来没有打算要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要分阶段完成。现在就是希望商量出一个大致的方向来。我个人的打算是,汰弱留强,裁老留壮。最终的目标,是国家保持一支八十万人左右的常备军。其中马步军六十五到七十万,水师部队十到十五万。”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四十万人的裁军指标!这意味着,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军队要被裁撤掉!而更让人意味的是,“重灾区”居然是人数最少水师部队,王爷最多竟然有可能要裁掉一半水师!
  这时候林冲有些坐不住了,裁军他是支持的,因为他常年呆在军中,知道现在地军队规模的确是庞大了一些。裁撤马步军他没有意见,可最多裁掉一半水师,这可不行。
  “呃,殿下,我说两句。”林冲插话道。
  王轼陡然间来了精神,于公于私,林冲的意见他必须重视。遂说道:“王爷请讲。”
  “裁撤马步军我认为是合理地,也是必要的。但水师部队兵力本来就少,若是大幅度裁军,恐怕要影响到战力。还有,不知王爷是否有所耳闻,先帝在世时曾经说过,中国的未来不在陆上,而在海上。”林冲可以说是王轼的老前辈,甚至可以说是长辈,但他说话时语气很谦和,一直用商量的口吻。
  王轼频频点头:“这个小王自然是知道的。而且也十分赞同先帝地意见,近年来海上贸易空前繁荣,一支强大地水师十分重要。不过,我认为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存在。”
  “哦?愿闻其详。”林冲说道。
  “马步军,向来以兵员多少作为衡量,多一个人就多一分战斗力,这无可厚非。但水师不能这样估量,小王认为水师应该用战舰地大小,数量来作为衡量标准,而不是兵员人数。同样两艘五百人规模的战舰,载兵五百人地一定战胜载兵一千人的。我们的战舰已经装备了火炮,不再需要过多的兵员近身作战,这就是为什么水师裁军最多的原因。保留一支十到十五万人的水师部队已经足够了。而且这剩下的十到十五万人中,还要分出一部分,作为水师陆战部队。”王轼说完之后,发现全场一片宁静,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
  “水师里面还要分出陆战部队,他想开出海去打谁?”在场的人都在想这个问题。
  谈完公事,日已中天。王轼领着几位大将来到屋檐之下,抬头看天。林冲叹了口气:“晌午还没有到,看来他是真不打算来了。王爷……”他后面没有说出来的话是,“王爷,该下命令了。”
  “再等等吧,给他一个机会,也给我们自己一个机会。小王已经知会枢密院,他们会时刻留意的。”王轼正色道。
  说曹操曹操就到,不过到地不是萧充。而是前枢密院精英辛弃疾。现任天策府从四品从事中郎将。看他走得匆忙,显然是收到了重要消息,难不成萧充反了?
  “王爷,刚刚收到消息。”辛弃疾的表情就已经写明了,接下来不会是好消息。
  “他真敢造反?!”岳飞厉声问道。
  “不是萧充,而是北京城里出事了。”辛弃疾一句话,王轼心里猛跳一下,城里?
  “这两天以来,北京城里谣言四起,都在风传说是萧充谋反。正引领大军杀奔京城。还说破城之日,要血洗全城。如今城中人心惶惶,枢密院感觉事态严重,已经报告了圣上,同时知会了天策府。”辛弃疾一口气说完,赫然发现,威王殿下牙关紧咬,额头上青筋直
  好厉害的一手!见识了,真是见识了!从前传说她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