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296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296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耶律南仙不可怕,那她背后的王钰呢?王钰背后的整个大宋 呢?大辽国的江山想要坐稳,就不能开罪大宋,要是耶律南仙有个三长两短,王钰雷霆大怒之下,有没有可能发兵荡平大辽?他又有没有这个实力?
  见众人都不表态,耶律南仙加重语气道:“诸位,现在我父王的旨意你们看到了,大宋天子的诏命我也传达了,谁要是遵从,就是忠臣,谁要敢说半个不字,本公主虽然离开军中日久,手段可还没有消退。”
  在场众人,心里都打起了小鼓,英王,胡国公,燕国公三位都在心里权衡,我又没有那个雄心壮志,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想安安稳稳的把这个官当下去。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遵从圣上的旨意,作一个忠臣,不管圣要将皇位传给哪位皇子,咱们都是拥立新君的功臣。
  如果跟着耶律斜干,他是军人出身,自然也就容不得咱们这些手握兵权的人。再说了,他能不能成功,现在还是未知之数,何必去冒这个风险?
  “臣遵从圣上旨意!一切听从大公主安排!”此时,一人上前跪倒在地。众人视之,竟然是燕国公!
  胡国公马上有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刚才你不还说静观其变,按兵不动吗?怎么这会儿你倒第一个跪下去了?
  正当他犹豫时,英王又跪了下去:“臣领旨,听从大公主调遣!”
  “臣领旨!一切但凭大公主吩咐!”胡国公不敢再慢了,若是等到剽骑王都跪下去,自己反倒像有二心的乱臣贼子了。
  四位掌军大臣,跪倒了三个,耶律斜顿时显得势力单薄。领旨吧,心有不甘,不领吧,自己如何自处?众怒难犯,这时候要是发难,先不说那三个软骨头的态度,就是自己这个堂妹,也是个难缠的对手啊。
  “哈哈,既然误会解开了,那自然就没事了!萧大王,对不住了,本王素怀忠义之心,疾恶如仇,方才得罪了。公主殿下,既然有圣上的旨意,臣自然是要遵从的,哪个敢不听大公主的,休怪本王翻脸不认 人!”耶律斜义正辞严的说了一通之后,还是跪了下去。
  其他三位心里暗想,果然是翻脸比翻书还看,你不是能耐么?有本事抗旨啊,有本事领着军队去跟宋军干一场啊?还跪什么呀?
  既然四位掌军大臣都跪了,那其他自然就没有什么异议了,不多时跪倒了一片。
  耶律南仙频频点头:“好,各位不愧忠义之臣,起来吧,随我一起去拜见父王。”言毕,带头向中军大帐走去。她贴身的女武士与许崇志的一班侍卫寸步不离,保护她的安全。
  耶律斜磨磨蹭蹭,走在最后,正想开溜之际,忽听耶律南仙叫道:“堂兄,路在这边。”
  “嗯?哦,哈哈,是是是,本王也记得路在这边。”
  纵然当年上雄城头一箭,射伤了父女感情,可说到底,耶律南仙身上流着的,还是父亲的血,当她踏进大帐,看到病榻上卧着的父亲时,顿时感觉鼻子发酸。
  当初英雄盖世,扬刀立马的大辽国皇帝,怎生成了这般模样?都说岁月催人老,可父亲这般容貌,委实让人心酸。
  事态未稳,耶律南仙不得不收起儿女情长,走上前去,仔细端详起来,并轻轻的唤了一声:“父王。”
  “公主,圣上这两天以来,一直入在昏迷之中。偶尔醒来,也只是不停的呼喊公主的名字。”一个年轻将领插话道,正是刚才挡了耶律斜的萧步云。
  耶律南仙心里一阵难受,点了点头,叫了一声:“陈太医,洪太 医。”
  原来王钰想得周到,在耶律南仙离京时,还专门从宫里太医院调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御医,随同她一起前来,希望可以帮得上忙。
  听到她的召唤,两位御医急步上前,也顾不得什么礼节,就近替耶律大石把起脉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张的等待着,耶律斜看了一阵,回过头去想看看外面的情况,却发现一宋军猛将把守住了门口,宛如石像一般,纺丝不动,目不斜视。不知何时,公主带来的宋军士兵,已经与辽军侍卫一起,接管了任务。
  “夫人,请借一步说话。”那陈太医站起身来,脸上看不出来丝毫表情。
  耶律南仙会意,至大帐另一角听取父亲的病情。这边的人竖起耳朵想要听得支言片语。
  “油尽灯枯,病势来得凶猛,老臣也无力回天了。”陈太医如实报告道。
  耶律南仙心中早有准备,闻言问道:“还能撑多久?”
  “少则三五日
  十来天,以现在的天气来看,臣更倾向于前者。”
  耶律南仙一阵沉默,生死有命,强求不得,或许天意如此吧。
  “有办法让父王现在醒过来么?”好一阵之后,她开口问道。
  陈太医有些犹豫:“这个……不敢瞒夫人,办法是有,但是危险也有。如果强行用药,辽主可以清楚一阵,但极有可能在这两天就……”
  回头望了望病榻上昏迷不醒的父亲,耶律南仙长长的叹了口气: “用药吧,我宁愿背负不孝的罪名,也要让父亲看到我,安心的去。”
  陈太医似乎还有顾忌,再三问道:“夫人,是否用药,您一定要想清楚。”
  耶律南仙不再说话,郑重的点了点头。
  有了她的明确态度,两位御医不再有任何顾忌,当着所有人的面,给耶律大石灌下了汤药,等着他的清醒。
  在这段时间内,四位掌军大臣都呆在中军大帐里,谁也不能离开。外面宋辽两军士兵,严密把守,就是谁想跟外面通个风,也绝无可能。
  耶律斜骑虎难下,悔不当初,刚才真的不应该进来,否则现在不会如此的被动。圣上的病情不知道如何,那两个汉医也不知道下的是什么药,万一真有是什么灵丹仙药,圣上一时半会儿之后醒过来了,那会是个什么后果?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至多过了盏茶时分,耶律大石突然一阵咳 嗽,听到众人耳里,如同霹雳一般。
  耶律南仙急忙上前,轻抚其父胸口,低声唤道:“父王,父王。”
  良久,耶律大石终于睁开了眼,盯着耶律南仙看了半晌,似乎不认得了。
  “父王,我是南仙,女儿回来了……”坚强如耶律南仙,此时也不由得声音哽咽。
  “南仙,南仙,你果真是南仙!”耶律大石的脸上,竟然泛出红 光,这是回光返照。
  “是的,父王,女儿奉您和我家王上的命令,专程赶回来了。”耶律南仙点头道。
  耶律大石听到这句话,下意识的朝女儿身后望了望,看到几位掌军大臣都在,心中如大石落地,急忙问道:“王钰,不,大宋摄政王他可曾调派兵马给你?”
  “王上期盼父王早日康复,又因为目前蒙古作乱,他担心您的安 全,特命女儿带来了二十万精锐的南府军,就在不远处。”耶律南仙这话,却似说给在场的人听。辽军有十一万之众,王钰会担心耶律大石的安全?
  可其他人就不这么想了,特别是那耶律斜,听到二十万南府军这几个字,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冷战。二十万。南府军,王钰的嫡系,精锐中的精锐。
  其实,稍微知道一点大宋底细的人都清楚,王钰的南府军,规模最大时只有三十万,分别由林冲,呼延灼二人统率。宋金大漠决战,林冲南府军折了一大半,呼延灼一路征讨,也折了一部分,现在南府军总兵力,不过二十万出头。怎么可能全部让耶律南仙带来?那大宋河北防务不要了?
  耶律大石听到这话,放心的点了点头,连声说道:“好,甚好!”说罢之后,突然挣扎着要起身。
  “父王,您这是干什么?”耶律南仙急道。
  “扶朕起来,你一定带来了大宋皇帝的圣旨吧。”在大宋皇帝的圣旨没有正式宣布之前,耶律大石的身份,仍旧是辽国皇帝,所以还是自称朕。
  耶律南仙明白了他的意思,扶着他起身,又让侍卫替他更衣。帐内的人,看得云山雾罩,不明白这父女二人在干什么。
  艰难的穿上衣服,耶律大石长长的吸了一口气,推开两名扶着他的侍卫:“宣读大皇帝的诏命吧。”
  耶律南仙见他站立不稳,一时迟疑,耶律大石却已经说道:“还站着干什么?朕已经决定,奉大宋为尊,从此以后,宋辽之间,休戚相 关,大宋皇帝的诏命,你们想站着接吗?”
  众人一听,纷纷下跪,耶律斜纵然百般不愿,还是跪倒在地。而 后,耶律大石强撑病躯,跪听接旨。
  “制曰,天下本为一家,盘古开国,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虽华夷之别,古已有之。自古皆贵中华而轻狄夷,而朕独爱之如一。今有辽主耶律大石上表内附,乞为藩属,朕深怜其心,决意恩准。特册封耶律大石为大宋西辽国王,永镇西域……”
  宣读完圣旨以后,耶律大石率辽国群臣高呼万岁,叩谢圣恩,接下圣旨。耶律南仙又取出“大宋西辽国王”印,赐予耶律大石,后者纳头接过,正式接受大宋中央朝廷的册封。
  “今日,本王当着诸位的面,正式宣告,立五子耶律封为王世子,为王位唯一继承人。若本王百年之后,诸位务必忠于新主,敢有二心 者,人人得而诛之。在耶律封继承王位之前,西辽国所有事务,均由耶律南仙裁决!”


第九桶 第两百七十一碗 开始倒赵
  鞭三响,百官上朝。王钰与赵颉两位摄政王互相谦I落座下来,文武大员行过跪拜大礼,早朝正式开始。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王欢站在玉阶之上,一声吆喝。
  班中走出礼部尚书陈东,向上奏道:“臣有本要奏,凌晨之时,刚刚接获西辽国王耶律封上奏中央朝廷,言其父耶律大石在绥靖五年二月十三,于归国途中病故,请求中央册封新王。”
  耶律大石去了?王钰闻言略吃一惊,虽然早在预料之中,但听到他的死讯,心中仍旧不免感慨。想当年,自己意气风发,与他对敌于上 雄,一直都互为对手。这些年来,昔日的对手一个个辞世,现在连这位一代 雄也去了。一个人再厉害,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
  可耶律大石这一生可算是轰轰烈烈了,早年是辽国重臣,拥兵于上雄,后远走西域,打败多国联军,重建大辽,保住了契丹人的血脉。他一生都梦想着重回东方,如今壮志未酬身先死,可叹。
  “耶律大石一代豪杰,早年虽与大宋为敌,然重建西辽之后,一直与我朝修好,在其弥留之际,决定举国归附中原,也算是有功之臣。如今既然辞世,中央朝廷当表示哀悼,着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诏命,高度评价其一生的功绩。册立耶律封为新一任大宋西辽国王,命礼部侍郎为钦差大臣,前往西域行册封大典。”王钰表现出了很大的风度,耶律大石当年差点要了他的命,甚至将刚刚组建的南府军几乎打得全军覆没,而如今他却高度评价耶律大石的一生。这也证明,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然,有一个国家除外,那就是蒙古。
  陈东上奏完毕之后,兵部侍郎张浚出班上奏:“王上,福王千岁,兵部接获幽云卫戍区上报,蒙古匪首忽图刺已领军全部退出国境。甘宁卫戍区上报,在西北军,兰州军,太原军的有力反击之下,蒙古小王也速该铩羽而归,军士伤亡不大。”
  听到他的话,满朝文武都松了一口气。蒙古人兴兵作乱,侵扰边 境,如今总算是滚回去了。这十几年来,国家征战不断,希望从今以 后,国家安定繁荣,再无战火。
  “有详细的军民伤亡情况么?”王钰仔细问道。他了解蒙古人,这是一个为破坏而生的民族,哪怕是战败退兵,也不可能安安分分的走。
  张浚回答道:“回王上,东北军有详细的伤亡情况报上,但甘宁卫戍区的战报中,对军民伤亡情况,含糊其词,并未言明。”
  王钰眉头一皱,这可不是范道远的作风,他一向谨慎持重,不可能不报伤亡。再说了,这位老臣,时常报怨西北军的待遇不好,遇到打 仗,正可以借伤亡之机,要求朝廷补充军备,怎么会不报伤亡情况?
  “那他们是如何组织的反击?打了哪几场仗?”王钰又问道。
  张浚略一迟疑,只得如实回答道:“回王上,这些战报中都不曾提及。”
  王钰明白了,如果只是军队伤亡,范道远一定会上报,不说夸大其词,至少也会极力渲染。如今居然含糊其词,只有一个可能,蒙古人退兵之时,一定屠了个干干净净。本来百姓伤亡,地方官有权上奏,只是当初为了攻打金国,自己放权给各个卫戍区的军事长官,好几位大将都兼任了州牧,军政一把抓。看来,是时候收回行政权了。
  “嗯,兵部最近几天之内,拿出一个奖惩方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