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272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272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那处金屋藏娇的宅院,王欢先自上前扣响了房门,李清照的丫头打开房门,王钰这才下轿。那丫头见他一身打扮,好像很是吃惊,倒也不敢多说,只叫了一声大官人,便领着他二人进去。
  “多日不见,你好像清瘦了些?住得不习惯么?”绣房内,李清照见到一身官袍的王钰,并不是很吃惊,温顺的接过他的乌纱摆在一旁。
  “还好。”李清照低低的应了一声,安安静静的坐在他身边。此时正值八月天,气候火热,李清照身披薄纱,半挽着头发,身段婀娜,若隐若现,王钰心中一动,便伸手拉她过来。
  “看到我一点也不吃惊?”王钰将她拥入怀中,笑着问道。
  “初见官人时,我就知道你不是普通人,只是有点惊讶,你这么年轻,官衔如此之高。”李清照的父亲生前也是朝廷命官,她对官员的朝服颜色所代表的品级,并不陌生。
  “那你怎么不问问我是谁?”王钰见她坐在自己腿上,并无特别反应,心中有些落寞。但知道她性格娴静,也不见怪。
  “若官人要说,何必我问?若官人不说,我问也无用。”李清照轻声细语,波澜不惊。王钰平安回京的消息,她早就知道了,而且这一段时间来,那一方也没有传达过任何指示。这种情况,让她有些担心。
  “哈哈,聪明。实不相瞒,我姓王,名钰。”王钰抓着她的双 手,哈哈大笑。
  李清照一听,挣开他的怀抱,退后数步,疑惑的打量着他问道: “王,王钰?您是……”
  “朝廷给我一个封号,叫靖王,也叫摄政王,不过很多
  前面会加上相父两个字。”王钰说起自己的头衔时I谦君子,没有丝毫趾高气昂的模样。
  李清照听罢,双膝一屈,不等她拜下去,王钰已经说道:“如果到你这里,还有这么多规矩,那我可真就失望了。”
  “没想到您是王上,奴婢怠慢了。”李清照嘴上这么说着,但神情中却看不出来有什么诚惶诚恐的样子来,这也正是王钰欣赏她的地方。
  “这些话我不喜欢听,来来来,坐下,弄点酒菜来,陪我小酌几 杯。”王钰召过她来,似乎颇有兴致。
  不多时,酒菜上来,两人对席而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醋,李清照抚琴一曲,以助酒兴。王钰见她抚琴模样,不由自主想到那红颜薄命的李师师,一时感慨,又思及近日,国家多事之秋,不禁一声长叹。
  琴声嘎然而止,李清照问道:“王上有心事?”
  “叹气就代表有心事么?”王钰笑道。
  “奴婢先前抚琴,琴声高亢,这是有英雄在听。忽又低沉婉转,王上若无心事,不会如此。”李清照难得露出了笑容。
  王钰到她这里来,就是想抛开那一切繁杂的国事,找一个清静的场所,抒发郁闷之情。当然不想提军国大事,遂随口说道:“也没什么,朝廷上一些琐碎的事务烦心。”
  李清照见他不肯多说,当然也不敢多问,眼前这个男人,大权在 握,为当世第一权奸,较之他的前辈“六贼”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要对付他,必须得小心翼翼。
  “奴婢虽是女流之道,也曾读过老子,知道无为而治,又云治大国如烹小鲜,重在过程,而非结果。王上心情烦闷,何不读读道家学 说?”
  王钰一时哑然失笑:“你倒是会劝人,可天下安危,系于我身。若是无为而治,放任不管,这天下不知几人称王。我若不重结果,何以管治天下?”
  他这话,其实是在说自己责任重大,不容有失。可李清照听来,却是另外一番解读。
  “他果然有窃国之心!”
  那头王钰,见李清照听到自己这句话时脸色微变,遂问道:“怎 么?不认同我的话?”
  “不敢,奴婢之言,不过是妇人之见,在王上面前卖弄,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李清照平复心绪,回到桌前。坦诚的说,她自己的心情是很矛盾的,接近王钰以来,她发现此人并不像福王所讲那般暴戾无情。而且她身在民间,常使丫头外出采办物品时,探听百姓想法。方才发觉,民间对王钰颇为推崇,百姓对他也是感恩戴德。即使是目不识丁的愚夫愚妇,也能一连串背出王钰的那些“丰功伟业”。
  即使是对他有意见的人,也不过就是些文人墨客,而且这些人对他不满,大多是因为他削减了文科的名额,抬高了武举。很少听到有人批评他篡权独大,欺凌君上。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这样下去,有朝一日他真的废赵自立,天下恐怕也不会群起反对。
  “想什么想得如此出神?”王钰的声音把她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嗯?哦,没有,没有。”李清照有些慌乱。
  王钰也不疑有他,以为是李清照得知了自己的身份,一时不能适 应。想到此来的目的,于是便对她说道:“你可愿意住进靖王府?”
  李清照一时没反应过来:“王上说什么?”
  “我是说,你愿意跟我么?”王钰说得更直白了一些。其实这事根本不用问她,她是王钰从妓院里面赎出来的,为奴为婢都是她应该做 的,她没有权力自己决定。
  李清照六神无主,不知如何回答。她一切行动,都是听福王的,眼下王钰要接她入靖王府居住,也就是说有意要收她填房作妾,这么大的事,应该问问福王如何安排才是。
  一念至此,她遂推脱说:“王上若是心情烦闷,想听琴喝酒时,便可来此。我不过是犯官之女,沦落风尘之中,得王上搭救,始得清白,又如何敢作此奢望?何况王上府邸,豪门深似海,我一介风尘女子,怕有辱王上门风,还请收回成命。”
  王钰闻言,盯着她看了半晌,忽然赞道:“难得,不贪恋富贵,又有主见,还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真是难得。若世间女子都像你这般,那我们男人,可就有福了。”
  李清照不敢相信这话是从一个权倾天下的男人口中说出来的,自古以来,女子为男人附庸,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不应该有主见,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四德,不可逾越。而高高在上的他,居然能称赞女子有主见,还说希望天下女子都是如此,这可真是一个怪 人。
  正想着,王钰已经站起身来:“行了,我走了。近来事务繁杂,我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看你,天气炎热,明天我让人给你送些冰块来。你既然不想到王府,我也不勉强你。哦,对了,你是个才女,我会让人替你收罗一些书籍送来,多读书有好处啊。”
  王钰已经离开,李清照还愣在那里,这是那个“暴戾好杀,欺凌君上,篡权自大,狼子野心”的奸佞么?


第九桶 第两百五十碗 西北大漠 辽军忽现
  靖四年八月,大宋延安卫种师道率四万马步军入西夏夏太子李仁孝奉旨随行。一路安抚州县,宣扬朝廷恩德,军民百姓无不望风而降。至月末,李乾顺闻朝廷官军入境,急命叛军回防兴庆,放弃围攻宁夏都护府。
  月底,两军相峙于兴庆,种师道恪守王钰命令,约束军队,不抢夺民财,不滥杀无辜。并写信送于兴庆城内,劝降李乾顺,命其伏罪投 降,以求得朝廷的宽恕。李乾顺自思罪大,若降则必死无疑,遂斩杀宋军特使,负隅顽抗。
  并命人秘密入蒙古,会见蒙古王汗,请求其出兵相助,承诺事成之后,割让大片领土,奉蒙古为尊。忽图刺与各部落首领商议,众人多有不臣之心,欲与宋军开战。但也有人认为,大宋是一个巨人,蒙古目前的实力,仍旧不足与之抗衡,若此时翻脸,对蒙古不利。
  而忽图刺的儿子也速该却建议,大宋目前与在进行灭金之战,兵力分散。若此时不动手,等到金国灭亡,蒙古与大宋两分天下之时,蒙古就再无优势可言。同时他认为,大宋制度与蒙古不同,发动一场大战,要牵扯到方方面面。
  而蒙古是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可以战养战,越打越强大。即使大宋灭亡了金国,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再发动大规模战争。如果蒙古能占据西夏,大宋只会默认这个事实。有了西夏横山,天都山,贺兰山天 险,蒙古就能与大宋形成长期的军事对峙,甚至恢复当年大宋的岁币政策,也不是没有可能。
  忽图刺接受了儿子的建议,回复李乾顺,同意出兵援助。让其坚守一段时间,蒙古随后便出兵南下。
  绥靖四年的天下,烽火连天,几大强国争夺天下的霸权,小国也各怀鬼胎,望风而动,世界的东方打得尸山血海,热火朝天。
  劝降不成,种师道决定以强硬的军事手段攻打兴庆。缓过气来的宁夏都护府范道远,也随后出兵兴庆,与种师道所部合围。八月二十四,宋军火炮开始轰击兴庆城,城内一片火海,军民死伤无数。李乾顺拒不投降,督促军队奋力抵抗,焦急的等待着蒙古军队的南下。
  九月初,蒙古五万六千余名骑兵由忽图刺亲自率领,挥师南下。越过蒙夏边境,直奔兴庆城,正式宣告脱离大宋。
  骄阳似火,大宋西北的沙漠中,蒙古大军疾速开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五万余大军日夜兼程,奔赴前线。
  “大汗,天气炎热,不如停军歇息一阵再走。”一名首领驱马至忽图刺身边,挥汗如雨。蒙古人长期在草原上纵横,对西夏境内炎热的气候,有些难以适应。
  “不行,兴庆被困,宋军凭借优势兵力和先进的装备,极有可能攻陷兴庆城。若不赶在城破之前到达,我蒙古铁骑将与宋军正面作战,这是我不愿看到的。”忽图刺断然否决。
  大军继续南下,卷起漫天黄沙,正开进时,前部突然折向左侧,这是要停止前进的征兆,忽图刺大怒,使人上前责问。
  “大汗,正前方发现敌人踪迹!”部下的报告让忽图刺大吃一惊。难道宋军已经攻陷兴城,平定了西夏的叛乱?又得知我蒙古南下,在此地阻击?
  “派人前去查探!”忽图刺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刺探敌军情况。若真是宋军已经平定叛乱,蒙古是否还要坚持原来的策略?如果不,那又如何向大宋解释蒙古军队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探子回报的军情,更让忽图刺意外,前方数里之外的军队,并不像是宋军。他的旗号,装束,决不是宋军的风格。在西夏境内,若不是宋军,那还能是谁?难道是西夏自己的军队?
  在蒙古人疑惑不解之时,对方也派出了探子,忽图刺一见情况不 妙,立即下令全军原地布阵,准备作战。若对方一有异动,蒙古大军就要抢先发起进攻。
  在蒙古军队排兵布阵,准备作战之际,对方竟向他们派出了人,前来询问。忽图刺大疑,命部下将来人带至面前。
  “你们是哪国军队?”那人到忽图刺面前勒住战马,大声问道。他那一身装束,忽图刺似僧相识,这绝对不是汉人,尽管也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他的穿着更像是女真人。
  “你们又是哪国军队?为何挡住我军去路?”忽图刺反问道。
  “我乃大辽国主麾下战将,奉我主之命,前来询问。”来人语出惊人,竟是辽国军队!辽国不是被金国灭亡了么?这青天白日,朗朗乾 坤,莫不是见着鬼了?
  众将士一阵窃窃私语,都感觉不可思议,忽图刺也是如坠云雾之 中,仔细一想突然明白过来。辽国灭亡之时,其国中有一权臣,名耶律大石,据说此人带走部分军队,在宋金两国夹击之中,向西逃窜。
  他们最后到达了西域,征服当地的人民,重新建立了国家,仍旧定国号为辽。听说王钰有位夫人,就是契丹人,而且仿佛就是这西辽国的公主?可他们远在西域,怎么出现在
  此时对方询问,如何作答,颇费思量。要知道,王钰的女人,是西辽国的公主,那大宋与西辽的关系必定非同寻常,他们的军队出现在这里,难道是帮大宋作战?如果是这样,我蒙古人南下攻击宋军,辽军岂肯善罢甘休?
  想到此处,忽图刺换上一副笑脸:“原来是辽国大军,咱们都是自己人。”
  “自己人?你们是……”那辽将见一片黑压压的人群,警惕之心不减。
  “我乃大宋呼伦贝尔郡王,忽图刺。奉大宋摄政王之命,率军南 下,协助天朝军队平叛。贵军想必也是同样的目的,既然如此,还请让开道路,放我军过去,军情紧急,不容耽误。”忽图刺拿假话诓骗于 他。
  那辽将听后,点头道:“既如此,请贵军稍等片刻,我立即回报圣上。”说罢,自带部下,调转马头,奔了回去。
  “大汗,何故诓骗于他?”手下部落头领不解的问道。
  “你有所不知,这新辽国是与旧辽国乃是一脉相承。他们有位公 主,正是王钰的女人。宋辽两国,是一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