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261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261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有多少兵马?”董平马上来了精神。
  “牧哨探得敌军约有数千之众,敌军似乎正在集结。”那小将回答道。
  上京沦陷,金军必然夺回,此时在城北集结兵马,必是来攻城。董平起身拔刀:“传我号令,全军集结,出北门击破金军!”
  众将轰然应诺,纷纷奔出皇宫,集结所部兵马,就要出城迎敌。那上京城里,瞬间炸开了锅,宋军士兵携带着大包小包的财物,绑在马背上,纷纷向北而去。
  薰平站在皇宫门口,见满城士兵争先恐后,不无得意的笑道:“旗开得胜,全军士气高涨!只要咱们保持这高昂的斗志,他韩毅能封郡 王,我董平也可以!”
  “都护,士兵们携带财物,作战不便,请令其丢弃。”旁边部将建议道。
  “不必了!弟兄流血流汗,带点财物算什么?那城外不过数千兵 马,我一鼓便可击溃他们!牵马来!”董平大手一挥,提起他赖以成名的两杆花枪,就要亲自上阵。
  就在此时,一骑飞奔而来,众人侧目,那是红翎信使,专门传达朝廷军令。
  “王上手谕,董平接令!”信使在马背上高声叫道。他代表朝廷而来,自是不用向董平行礼。可薰平听后,却不下马,指使部下取过军 令,打开看了起来。
  刚看第一眼,他就变了脸色,越到后来神色越见阴沉,最后将王钰手谕一合,哼道:“王上不公!”
  部将见状,纷纷询问。薰平不满的说道:“王上令我马上出发,赶到龙化仪坤一线,接替林大人围城。还严令我不得再孤军深入,不得往北推进。什么道理!”
  众将见他发怒,面面相觑,最后一将大着胆子说道:“都护,既是王上手谕,我等自当遵从才是,是否马上南下?”
  那董平此时却多了一个心眼,朝廷军功制度,斩首敌军是一个重要指标。此时几千金军就在城北二十里外,若就此放弃,岂不可惜?王上这道军令,摆明了就是要让南府军立功,不相信我西北军地战力。
  若不再打一个胜仗,我董平战后如何立足?几千兵马,也要不了多少时间,且待歼灭了他,再南下围城,也不算违抗军令。   一念至此,遂收了王钰手谕,下令全军出城迎敌。


第九桶 第两百四十碗 诱敌深入 董平起疑
  ,准备冲锋。”薰平挥了挥手中的双枪,面对正前I兵,轻蔑的哼道。部队迅速组成阵形,骑兵们志气高昂,一片枪林齐齐倒下,将枪头对准了正面之敌。
  “陆轼,带你的部队进攻左翼,高祥,你的部队跟随本官中路突 破,其他的人,迂回后方,前后夹击,不给女真蛮子以任何喘息的机 会。”
  正当董平不急不徐的部署时,金兵却开始冲锋了。区区几千人马,就敢面对六万大军发起冲锋,女真人看来是疯了,要拼个鱼死网破。眼看着疾速奔来的敌军,董平摇了摇头,将手中双枪一舞,一马当先冲了出去。他的卫队紧紧跟随,各军一见,哪有不奋勇向前的道理?
  可怜的女真军队,像是怒海中一叶孤舟,立即被狂潮一般的宋军给冲垮,两军相接,战不三合,金军便丢下一地的尸首,仓皇撤退。董平岂会给他们逃跑的机会,当即下令,全力追击。
  两支兵力悬殊的军队在草原上追逐着,宋军将士人人争先,阵形都有些散了,董平自然也注意到,但他没有调整,如果这区区几千人就让我西北军如临大敌,这不是侮辱我军么?
  “都护,又有一支金兵冲过来了!”身边部将突然喊道,董平展目望去。果然,在东北方向又有一支骑兵正向着我军冲来,难道是增援部队?答案马上揭晓了。正在被追击地金军一见友军来到,立即向西北方向撒开。因为骑兵在冲锋的途中,是没有办法马上调转马头的。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给友军让开冲锋的道路。
  在宋军训练科目中,这种情形已经演练过无数次了,指挥将领根本不用重新发令,部队知道该怎么做。
  这支增援的金兵约有三至五千人,一照面。根本没有任何迟疑,直接冲向宋军。两军混战,在这种情况下,先前那支逃跑的金军正常的作法,应该是马上与友军会合,全力冲锋。打乱宋军的阵形。
  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盯在左翼,不让宋军陆轼所部有机会包 抄。宋军奋勇杀敌,金军拼死抵抗,相军相持,人数地优势并没有马上显现出来。薰平并不着急,六万人的西北军,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这股蛮子淹死。
  “都护,金军有溃退迹象。”部将提醒道。
  薰平一对花枪上下翻飞。挡者披靡,南府九虎将的名号当真不是吹出来的。指挥能力不敢说。但个人武艺的确是超群绝伦。
  “追!”军令就一个字。
  不到一万人的金军在前面逃窜,六万装备精良地宋军在后面追赶。薰平渐渐意识到。金军战斗意志似乎不强,一触即溃。但他们又给自己留了后路,坚决不让宋军有迂回包抄的机会。难道是诱敌深入?
  想到王上的手谕中,严令自己不得孤军冒进,更不得向北推进,董平有些犹豫了。此时自己的西北军离林大人南府军越来越远,如果敌人在北面摆下重兵,张开口袋等着自己去钻。到时候南府军就是想救援,也鞭长莫及。
  正当他要下令停止追击的时候。金军好像被追慌了,四散奔开的逃跑。甚至有部分金军士兵,向正东方和正西方逃窜,完全脱离了主力部队。这是大溃退的迹象,说明敌人的意志已经被瓦解了。
  “再追一程,扩大战果,到时候撤回来就没事。”董平这样想着。为将者,虽然要谨慎,小心,但也最忌讳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又特别是在重大的战役中,一方面出了问题,常常会影响整个战局。兵法上说“破其一点,全线动乱”就是这个道理。
  日已西沉,如血的残阳挥洒着余辉,照耀着辽阔地草原。金军全速撤退,一路上为数不少的士兵四散奔逃,宋军紧紧咬住金军主力,全力追击。
  前面出现一片山脉,像人地双臂一样展开。这种地形最有利于设 伏,这个怀抱你要是扑进去,可就出不来了。如果金军在这里摆下口袋阵,等宋军进入以后,两侧如果再有伏兵截住袋口,后果不堪设想。
  薰平张目四望,两侧毫无动静,逃跑的金军已经进入山区,不对 头!这是故布疑阵,诱敌深入,想打我地埋伏。我说怎么上京城那么少的防守兵力,原来全转到这里,等着给我下套,女真人未免太小看我董平了。
  “传令全军,停止追击!”董平果断的下了命令。
  “都护有令,停止追击!”将士们声传四方,向全军传达着命令。中路立即停了下来,冲过头的陆轼部也马上停步,向主力靠拢。六万兵马再度集结在一起,排出了严密的阵形。
  薰平打马向前,带着几员部将往前推进约数百步,靠近山区查看地形。逃跑的金军已经看不到踪影,山区里一片平静,不见任何异常现 象。两翼也没见有伏兵杀出,难道是想错了?
  太阳已经落山,西方天空,一片血红。此时正是盛夏,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董平不甘心就这样撤退,正苦思对策时,忽听背后一声呼喊远远传来:“报!林大将军信使到!”
  “叫他过来。”薰平仍旧皱着眉头遥望那片山区。
  不多时,一员信使奔到董平面前,大声说道:“都护,大将军询 问,何时南下接防?”
  大将军林冲与王上私交甚厚,早在王上还是布衣之时,两人就曾结拜为异姓兄弟。再加上原梁山人马中,林冲的名头最响,他曾经是京师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所以薰平对林冲,一向十分恭敬,不敢托大。
  此时见大将军信使来到,略一思索即回答道:“你回复大将军,就说薰平明日一早,便再下接防。”信使领命而去。
  又抬头看了看那片山区,逃军已经不见踪影,追也无益,罢了,撤兵回上京。明日一早便南下接防,围困龙化仪坤。
  “来人,把今日战报拟成奏章,飞传朝廷。”董平说完之后,调转马头,向部队奔过去。在离大部队约两百步远的时候,草原上突然响起一阵号角声,远远传来!董平立即勒住战马,回身去看。
  东北方向,一排骑兵映入眼帘,从上到下,绵延近千步,为数不 少。这还不算完,正西方也出现相同地情况,果然不出所料,
  伏兵,幸好没有进入山区,否则就被人包了饺子。
  “全军戒备!”董平迅速奔回部队,准备作战。
  “都护,敌军突至,我军不知其虚实,卑职建议立即撤兵。”部将说道,此时两军尚在安全范围,马上撤退,金军就是想追也追不上。宋军逃过了一劫,没有中对方埋伏,董平此时也有撤兵之意。遂传令后队改前队,全军撤回上京,再作计较。
  就在这时,他身边传出一声惊呼:“兀术?”
  这一声呼喊,让董平大吃一惊,遥望前方,一面王旗出现在视线之中,那上面旗号分明,正楷的汉字“大金太保都元帅沈王完颜宗弼”。完颜宗弼是兀术的汉名,董平自然是知道的。北伐以来,宋军如入无人之境,金国名头最响的统帅兀术不见踪影,这让宋军将领好不疑惑,原来在这里等着。
  王旗之下,列队前进的骑兵不计其数,如蚂蚁一般蚕食着草原,从山区里缓缓开出来。此时宋军两翼的金军部队已经停止开进,原地待 命。薰平暗吃一惊,原来兀术布下陷阱,等着自己来跳,万幸,没有下令继续追击。
  这个时候,如果董平下令退兵,仍旧来得及。可他一来不甘心就此撤退,二来碰到兀术这样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实在是想见识一下。要知道,如果能击败兀术这样地名将。自己也会水涨船高。
  “都护,撤吧!天色已暗,如果摸黑作战,于我不利。且我军不知敌军虚实,贸然作战,危险太大!”部将见他还没有下令撤退的意思,又再一次的提醒道。
  薰平一时迟疑不决,撤倒是万全之策。但兀术既然陈兵在此。自己就不可能撤入上京。只能往南走,可大将军林冲的南府军就在上京下面围城,西北军若是撤下去,这仗就难打了。
  “不行!林大将军在下面,咱们不能撤,得顶住!狭路相逢勇者 胜。我军不知金军虚实,他又岂能知我虚实?天再黑,也没有谁是千里眼,拼的就是一个勇字!全军听我号令,准备作战!”董平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如果往南撤,就会给林冲造成压力,必须在这里阻击住兀术。
  主帅军令一下,将士们自然是执行命令,严阵以待。此时董平决定耍一个花招。你兀术不就是想把我引入山区,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打我一个伏击战么?我偏不给你这样的机会。我缓缓后撤,把你引出来。在旷野中摆开阵形,硬碰硬地打一仗。你即便有十万大军,我六万装备精良,人马饱食的虎狼之师,打你十二万也是绰绰有余。白天太热,晚上正好!
  “全军保持阵形,缓慢向后撤退,把兀术的主力引出来!”
  六万西北军保持着戒备。缓缓向南撤退,陆轼部盯着左侧。高祥部盯着左侧,董平亲自率领本部五千精兵压阵,掩护撤退。
  王旗下,兀术突然叹了口气,不无佩服的说道:“宋军果然训练有素,诸位看看,撤退这时,阵形丝毫不乱。两侧戒备,精兵断后,这样的精锐之师,才配纵横天下。”
  “王爷不必忧虑,宋军的部队也是打出来地,近十多年来,大宋战争不断。南征北伐,平乱剿贼,王钰的军队从来没有停过。战场是最好的训练场,把宋军这支曾经的积弱之师,变成了今天的虎狼之师。汉人能做的,女真人不会输给他们。”一员金将大声说道。
  兀术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可同样是在不断的作战,宋军越打越强,金军越打越弱,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兀术,甚至包括完颜亮,以及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有一点比不上王钰,那就是他有一千年以后的人的思想观念。他知道打仗,其实是在拼经济实力。他不怕战争,军队减员,我人口多,马上补充。装备不够,我钱多,马上就研制。
  反之,金国就不行,他们连农耕社会都还没有建立,没有稳定地经济基础。而且人口少,兵源得不到有力的补充,死一个就少一个。再加上,王钰雄视天下,是因为他站在巨人地肩膀上。
  这个巨人,就是历代宋朝皇帝。如果不是他们大力发展经济,给王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恐怕也没有这样地底气,来接连不断的发动战争。王钰的功劳,并不是把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壮大,而把一个本来就很强大,但一时走错了路的国家带回正途。从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