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257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257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相所言极是,但这恐怕不太好办,关外穷山恶水,民风剽悍,人家好好在河北作官,突然要调到关外去,官员们恐怕有情绪。”尚同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钰闻言,摇了摇头:“朝廷养官,不是养他们吃白饭的,国家有难,官员不上谁上?本王看这样办,凡是调到关外的官员,就地升迁一级。以后吏部提拔官吏,优先考虑有关外任职经验的人。还有,他们的官俸,提两成上来。如此优惠的条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王上,还可以这样,凡是干上三任的关外官,离职以后,直接调入京中。”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说道。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陆游。老臣们此时都面露厌恶之色,王上与大臣们商议国事,你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插什么嘴?这里有你说话的份么?小小一个侍制,也敢大言不惭,妄谈朝廷,你还嫩了点!
  “嗯,本王看这个建议可行,就这么办,马上拟成公文,以中书省的名义发下去,责成河北各州府,火速办理,贻误时期者,以渎职论 处。”王钰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向外走去。
  尚同良跟在他后面:“王上,臣还有一些事情……”
  “那个,尚相,如果不是非常急的话,能不能明天再说?”王钰望了望政事堂外面,天色已经不早了。
  咦?这倒是奇了,这两天大家伙全住在宫里,吃喝都不离开中书 省,王上一直是以身作则,堪称表率,怎么现在坚持不下去了?
  看到尚同良的表情,王钰猜到他在想什么,竟然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小声说道:“实不相瞒,出云郡主十月怀胎,就快到了……”
  尚同良一听,使劲拍了拍自己的头:“哦哦哦,哎呀,臣惶恐,恭喜王上,贺喜王上!王上请!”
  王钰眉开眼笑,频频点头,出了政事堂而去。两天没回王府,那四个女人一定等急了,不对,还得加上一个小家伙。这个时代,没有“预产期”这一说,不过赵出云不是七月就是八月分娩,应该没有错,我王钰的第一个孩子就要降生了。


第八桶 第两百三十七碗 新春贺岁之北伐开始!
  暗,王钰的官轿行进在汴京的大街上。此时,街上I的路人,看到在官轿行来,都闪到一旁。当轿子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王钰让轿子停了下来,从这里往东走,就是他金屋藏娇的地方。
  回到京城也有一段日子了,还不曾去看过李清照,不知这位奇女子近来可好。总这么藏着也不是办法,得找个机会,接回靖王府去。不过,这件事情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虽说以他的身份,要多少女人都是合情合理的,但他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女人的观念与这个时代的所有男人都不一样。
  回到靖王府,他前脚一到,童素颜,耶律南仙,楚红秀三个女人后脚就出来了。这两天,他一直呆在宫里,虽然派人回王府传过话,但妻妾们仍旧很挂念。童素颜与红秀挂念王钰的起居,而耶律南仙不光关心他,还关心着朝政大事。
  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她是契丹人,女真人灭亡了契丹人建立的辽 国,是她不共戴天的仇敌,王钰的北伐就是她的复仇之战。她原本以 来,王钰回京之后,马上就会发动北伐战争,可偏偏这个时候,东北闹出乱子来。她很关心,这场乱子,会不会打乱王钰的布局。
  事实证明,她多虑了,因为王钰在安抚好童素颜与红秀两人之后,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南仙。我要替你报亡国之仇了。”
  这对王钰来说,本来是稀松平常地一句话,可耶律南仙听到之后,反应却是潸然泪下。她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宋人记得的靖王府二夫 人,是一个女中豪杰,王上的左右手,贤内助。可他们往往忘了。这个女人还是辽国皇室成员,一个上过阵,打过仗的女将。她对辽国的感情,与汉人对大宋的感情,没有什么不同。
  王钰的嘴很会说,在当时。有一个文人,就是苏轼的儿子,曾经写过一首诗,颂扬王钰当年出使辽国,夺回幽云十六州地功绩。当中就有一句,说王上的嘴,能抵得上十万大军。“巧舌如簧惊天变,折戟沉沙血未消。”
  可就是这样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在此时却是不发一言,轻轻揽过佳人香肩。无声胜有声。
  “王上,真的准备停当了么?主不因怒而兴师。您要考虑周 全。”纵使狂喜感动之际,耶律南仙也没有忘记提醒王钰要谨慎小心。因为她担心王钰因为在前线受到金军的袭击。勃然大怒,让仇恨遮住了他的双眼。
  王钰听到这句话,轻蔑地笑了一声:“本王在黄河以北,屯兵六十万,早就等着这一天。灭亡金国,不在话下,倒是蒙古人很让我担心。据韩毅所说,他带着我的手谕金刀。让忽图刺协同作战。可蒙古人似乎野心不小,在宋军撤离的时候。竟敢起兵追赶。这两年枢密院的目光一直盯在女真人的身上,倒把他们给忽略了。”
  “应该不至于吧?据说蒙古人连像样的机构都没有,而且草原上一团糟,互相攻击,不会对大宋构成威胁才是。”耶律南仙说道。
  王钰没有反驳她,因为说了也是白说。在整个大宋,恐怕除他自 己,没有人会知道蒙古人有多厉害。历史上,就是他们,灭亡金国,攻破西夏,征服大宋,开创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他们的对手,哪一个不是一时之选,世界强国,可在蒙古铁骑的淫威之下,灰飞烟灭。作为中原王朝,怕就怕这样的对手,他们没有文明,有地只是破坏力。农耕民族被草原民族征服的先例,历史上有很多,自己绝不容许这种局面再一次出现。
  “我已经派出使节入西域,与你地父亲商议共同举兵。想来,报亡国之仇,也是你父亲的宿愿。”王钰岔开了话题。
  “王上,你对我父亲许下了平分土地地承诺,是真是假?”耶律南仙脸上突然出现奇怪的笑容。其实这个问题问了也是白问,汉人有句 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金国的地理位置,正处在中原王朝的头顶上,一马平川,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就可以挥师南下,王钰会傻到把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送给别人么?
  “你认为呢?”王钰笑得更诡异。耶律南仙不再讲话了,此时此 刻,她的身份很尴尬,一方是他心爱的男人,一方是他地父亲。纵使当年上雄城头耶律大石那一箭,射死了他们的父女之情,可血浓于水,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她是西辽国大公主地事实。这种时候,最聪明的作法就是,谁也不要帮,置身事外。不然的话,任何一方你都对不起。
  当然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大宋挥兵西征,或者西辽国起师东进。照目前的情况看,两方似乎都有这个意图,金国如果灭亡,王钰肯定会把目光盯到西域,因为丝绸之路的中间站,不能卡在外族人手里。
  而对于有亡国之痛的西辽帝国来说,重回东方一直是他们的梦想,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西辽国已经具备与大宋一争天下的实力。
  宋金之战还没有开打,宋辽之战,已经在酝酿之中了。新疆,这个对全部宋人都很陌生的名字,在王钰心里,却是十分重要。
  绥靖四年七月,东北情势稳定下来,女真人梦想之中的幽云动乱,并没有出现。兀术太小看大宋的国力了,试想一下,在王钰变法之前,大宋每年财政收入就可以达到六至七千万两,现在的大宋,说是天下第一强国,或许有点不客观,但说是天下第一富国,相信谁也没有异议。如果不信,去问问游走在汴京街头那些奇装异服,厚额高鼻的“外国 人”。
  在这种情况下,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边境六十万军队备战多时。大宋占尽天时,人和,而地利则与女真人平分。
  七月初,王钰以摄政王兼丞相的名义上《伐金出师表》,要求北伐金国。随后,他召集文武要员,紧锣密鼓的制定战略战术。
  最后决定,分路出击,以幽云卫东北
  锋,出兵十万直接出长城居庸关北上。宁夏都护府I队,进入蒙古草原,从西面发起进攻。林冲领南府十万精锐,从真定府出发,中路突破。兰州军,延安军,及呼延灼部为策应,随时准备支 援。
  因金国主动放弃大定等城市,用意很明显,要收缩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王钰严令三路大军,不可孤军冒进,寻找金军主力,予以歼灭。
  大宋以二十六万重兵,开始了灭亡金国之战。同时还有二十余万兵马作为后援,随时准备出击。汉人帝国的北伐一开始,天下震动,就在此时,从遥远的西域传来消息,西辽国决定出兵十二万,西辽皇帝耶律大石,不顾年老体迈,御驾亲征,誓要复国。
  此时,攻击金国的兵力,达到了三十八万,这几乎等于金国全国的总兵力。一场大国间龙争虎斗就此开始。无论怎么看,金国灭亡,只在朝夕之间,不禁让人感叹,一个立国不到二十年的年轻国家,就要两大强国的夹击之下,亡国灭种了。
  七月中旬,从前线传回军报,东北军北上四百余里,未遇一兵一 卒,进展顺利。消息传来,举国欢腾,以为金军惧怕宋军威名,不敢正面作战。随后,林冲的南府嫡系也传来消息,在金国西京道遇到小规模抵抗,在南府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一日开进三百里。
  双枪将董平地部队,更是神速,同时出兵,他的部队居然已经开进到了离上京六百里远的地方,与林冲部形成了犄角之势。
  “怪了,金国几十万大军哪里去了?怎么都未遇到像样的抵抗?”韩世忠盯着作战地图,百思不得其解。何止是他,在场所有人都想不 通,金国怎么会在广阔的草原地带,未设置防线?让宋军这样长驱直 入?
  “应该是隐藏实力,相机行动。他们放弃大定防线,就是为了收缩兵力。如果臣所料不差,此时金军已经集结在一起,或三军,或两军,在找机会下手。”吴用无官一身轻,顶着一些荣誉的虚衔在家读书。但战事一起,他自然也轻松不了,被召到靖王府开“最高军事会议”。
  王钰把内政全部交给了政事堂几位副相,这段期间,他只管军事。不管政务。战前,这位大宋摄政王曾经有过预料。灭金之战,不会太久。但他也没有想到,三路大军会进展得如此顺利,董平更是开到了上京城西南方向。
  太过平常就是不正常,他深明这个道理,金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还有几十万精兵,绝不会坐以待毙,究竟藏在哪里?想耍什么把 戏?
  与韩毅远征军不同的是。远征军打地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 备。但此时,金国有所防备,双方只有硬碰硬的打。
  “王上,最新军报!”兵部侍郎张浚匆匆入内,带来了兵部刚刚收到了前线战报。前线部队,每天都会向朝廷报告战局。
  王钰赶紧接过,拆开来看,还是和前两天的一样,未遇抵抗。三路大军按原定方案,齐头并进,董平的西北军,已经开到了上京城西南方两百里。
  “王上,按时间算,此时此刻,董都护的军队应该已经在攻打上京了。”韩世忠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回头对王钰说道。上京,可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都城,前不久被宋军铁蹄践踏一番,时隔不久,宋军又回来了。
  “没有道理啊,上京怎么说也是金国皇都,如此重要之地,不在四周布置防线,不合常理,任何一个国家也接受不了都城被敌军两次攻 破。”一位兵部官员喃喃自语道。
  此时,吴用突然问道:“林冲所部目前在什么位置?”
  韩世忠一听,在地图上找了一阵,指着一处地方说道:“大概在这个方位。”众人一看,那里是上京地一对翅膀,龙化和仪坤。大司马韩毅,就是在这里,用一万骑兵的性命,拖住了金军,转而北上直取上京。
  吴用看到那个地方,脸色微变,王钰见状遂问道:“先生,有问题么?”
  吴用欲言又止,他其实在担心董平,西北军跑得太快,居然冲到南府军的前头了,这样一来,犄角之势就不成立了,这是自己放弃优势。
  但转念一想,林大将军手里有十万当初王上亲手带起来的南府精 锐,而且就在上京下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万一有个好歹,他可以随时支援。
  想到此处,遂对王钰言道:“回王上,臣只是有点担心西北军进展太快,孤军深入。”
  就在这时,一个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人发言了:“不是担心,董都护就是在孤军深入。”不是别人,正是仪坤郡王,大司马韩毅。他与吴用一样,虽然放下了权力,但战事一起,仍被王钰召来顾问。
  王钰紧盯着地图,良久无言,一阵之后,回头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