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169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169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实不相瞒,老朽平生喜欢闲云野鹤的日子,除了读书之 外,最喜游历四方,比弱冠之年算起,至今已经四十余年,游遍大宋各地。日前,老朽刚刚从金国回来。”
  嗯?从金国回来?目前宋金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这闻焕章一介书 生,手无缚鸡之力,敢单枪匹马,游历
  这有些太扯了吧?
  见王钰微笑不语,显然是不太相信自己的话,闻焕章解释道:“是这样的,兰州的刘焉刘大人,与老巧是故交,早在王爷西征之前,老巧就从兰州出国门,老将军派遣亲信护送,乔装改扮,一路深入草原,游历一年才回京。”
  没等王钰说话,吴用在一旁接过话头说道:“闻老夫子不但博学多才,对于奇门遁甲,五行八卦,周易算经,甚至是岐黄之术,都有所涉猎。此次游历,深入草原各部,对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外族,传授医 术,悬壶济世。在当地,可是被当作神人一般呐。”
  这么一说,王钰信了,奇门遁甲这肯定是扯蛋,但是这悬壶济世的医术,相信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所急需的。那些人,过的是游牧狩猎的生活,甚至还没有脱离原始社会,闻焕章的学识,对他们,可是新鲜东 西。
  “此交,老巧有幸结识了蒙古乞颜部的首领,合不勒汗。那是一位孔武有力,一顿饭能吃一整只羊的勇士,可他生了怪病,性命垂危,是老朽是汉人的医术,将他救活。合不勒汗为了感谢老夫的救命之恩,遂赐我薛禅金刀,并与我结成安答。”
  如果王钰从前认真读书的话,他会为这个消息感到振奋的,因为合不勒,是铁木真的曾祖父。
  “王爷,所谓的汗,也就是……”吴用怕王钰不明白,急欲解释。
  “所谓的汗,也就是首领的意思,安答,是兄弟的意思,薛禅是对蒙古有重大贡献,并且德高望重的人。薛禅金刀,是这种人的荣誉象 征。”王钰轻笑道。吴闻二人闻之色变!王爷长在中原,却对蒙古如此了解?他们哪里知道,王钰这句话,不是是从金老先生的小说里面看来的。现在才知道,金老不是在胡吹。
  “先生,请问,这乞颜部在蒙古草原是什么样的地位?势力大么?兵力有多少?现在的蒙古草原,是怎样一种局势?”这些问题,都是王钰急欲知道的。
  “回王爷,乞颜部蒙古一位首领海都汗所建立的,他也是合不勒汗的祖先。现在的蒙古部族,从过去的分裂之中,渐渐形成统一,共同推举首领,这就是合不勒汗。现在的蒙古草原上,势力最大的,还是要数塔塔儿,也叫鞑靼,他们臣服于女真人,被女真利用,攻打蒙古诸部,蒙古人对塔塔儿和女真人恨之入骨,但是又不得不对他们卑躬屈膝。我观合不勒汗胸有大志,意图统一蒙古草原。”闻焕章将自己知道的事 情,合盘托出。
  王钰分析着他的话,现在的蒙古草原,已经从过去的分裂状态,渐渐向统一迈进。早晚必定会成为女真人的心腹大患,这是历史上已经证明了的,不用怀疑。而以乞颜部为代表的蒙古诸部,又与女真人,塔塔儿人有深仇大恨,这倒是个机会。
  “先生,想必你也知道,眼下女真人在东北蠢蠢欲动,意图犯我边境。可国内需要是一个稳定的环境,继续深化新法的推行。朝廷不想打这场仗,敢问先生,可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办法?”王钰谦虚的问 道。
  闻焕章闻言大笑,吴用与王钰均不解其意。
  “王爷胸有成竹,又何必来问老朽?否则,您也不会发布这求贤令吧?”闻焕章笑道。
  王钰笑而不语,半晌,方才拱手说道:“先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王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要托付给先生去办。还望先生不辞劳苦,替朝廷走这一遭。”
  闻焕章既然来了,早料到王钰会有事情交给他办,当下站起身来,正色道:“为国效命,当仁不让,摄政王只管吩咐就是。”
  “好,本王欲任命先生为大宋使节,前往蒙古,游说合不勒汗,共同抗金。”王钰说道。
  “嗯,蒙古人与我们有共同的敌人,相信合不勒汗会非常愿意与大宋结成同盟。”
  “如今西夏尽在我掌握之中,先生有我亲笔手札,再加上那柄薛禅金刀,应该通行无阻。本王就在京师,静候先生佳音了。”王钰语重心长的说道。
  但愿闻焕章此去,能与蒙古人谈妥,相约一同攻金。如此,女真人就会腹背受敌,莫说解除眼下的危机,就算将来,大军北伐,他们也是急先锋。只要与蒙古联合,再加上西辽国,女真人是三面受敌。
  闻焕章走后,王钰似乎还是不太放心,又走到那副地图面前,沉默不语。不时的发生叹息之声。
  “王爷,闻老夫子已经同意前往草原游说,您还有什么不放心 的?”吴用深知王钰的脾气,见他这般模样,想必心中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情。
  王钰几度欲言又止,伸出右手,在地图上不停的划着,口中念道:“你不知道,我是真不情愿和蒙古人合作。可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权宜行事了。养虎为患啊……”
  吴用虽然嘴上说着王爷英明,深谋远虑,可心里却不以为然。想那不毛之地,化外之民,干的是游牧狩猎的勾当,过的是茹毛饮血的营 生,何至于让王爷如此忌惮。他哪里知道,就是他眼里的蛮夷外族,以星火燎原之势,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任何军队,在蒙古
  ,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先生,拿刀来。”一阵沉默之后,王钰突然说道。
  吴用虽不解其意,但还是出书房吩咐下人,取过了一柄尖刀。王钰接过,就在书房的柱子上刻划起来。吴用在一旁仔细看着,但见王钰一笔一划,刻下了“蒙古”“铁木真”这五个大字。
  刻完之后,王钰盯着那些字样好半天,竖起手指道:“千万不要小看蒙古人,等着看吧,早早晚晚,他们会是我们的劲敌。”
  大宋绥靖元年七月初,王钰秘密任命闻焕章为大宋使节,由他亲自挑选卫队护送,经西夏境内,入蒙古草原,游说蒙古部落。闻焕章的使团,给蒙古乞颜部可汗合不勒,带去了大宋皇帝的诏书,和摄政王的书信,以及大批的金银,药材。
  这件事情,王钰之所以不愿声张,一来是怕女真人察觉,二来是怕朝中大臣反对。因为在这些读着四书五经,念着之乎者也的大人们眼 中,蒙古人,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以如此的礼遇,去结交一些茹毛饮血的蛮子,这是不是有失大国风范?
  就在闻焕章离开京城,出使蒙古草原之后,一件大事,震惊朝野。被封为平东王,位在诸王之上的赵构,趁东北战事又起的时机,兴兵作乱,誓师北伐,意图打过长江,进军中原。
  七月初九,赵构麾下张浚所部,连克十数州县,逼近江南西大营潭州,大营副总管,王钰的老部下郑成风,亲自上阵,以金轮炮,子母 炮,风火炮连续轰击,数里之外,也能听到隆隆的炮声。张浚所部,极其顽强,誓死不退。张浚本人,也亲临一线,鼓励士气。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踏上了历史舞台。这个人,如果王钰不来北 宋,他将与岳飞齐名。他,就是韩世忠。
  韩世忠是延安人,当初也在西夏边境担任要职,赵构南下,带走所部数十万兵马,韩世忠也在其列。到了江南,韩世忠被委以重任,曾拱卫赵构伪朝廷的京城,杭州,与宗泽交厚。宗泽归顺以后,赵构大为恼火,连带着韩世忠也受到牵连,被贬官弃用。此次赵构北伐,又将他复职起用。
  韩世忠统率三万汉军,四万番兵,进攻江南东大营所在地,江宁 府。东营副总管黄信闻讯后,决定固守不出,以逸待劳。韩世忠攻城十数日,那江宁府却如金汤一般,牢不可破。韩世忠一怒之下,亲自披挂上阵,其妻梁红玉,巾帼不让须眉,丈夫在阵前冲锋杀敌,妻子在军中擂鼓助威。可惜,这本该发生在卫国战争中的一幕,却阴差阳错的发生在了内战中。
  七初十三,江宁城破,被王钰寄予厚望的镇三山黄信,居然放弃城池,率先逃跑。驻守江宁的部队,大部份是王钰征江南时的降军,一见主帅逃脱,军中没有了主心骨,均四散逃窜。惟有王钰嫡系的南府军一部,浴血奋战,无奈寡不敌众,南府骑兵在江南的阴雨天气中,发挥不出长处,陷入重围。
  韩世忠进城,不知何故,并未对陷入重围的南府军赶尽杀绝,下令将残部压缩到城南角,只守不攻,加以围困,但却每天往南府军残部中投放食物。消息传到杭州,赵构大喜!在杭州王府里,手舞足蹈,对身边秦桧说“韩世忠部攻破江宁,进军中原,指日可待也!”
  同时,赵构向韩世忠下令,要他将所有南府军残部,斩尽杀绝,一个不留。韩世忠阳奉阴为,一面回报杭州方面,一面秘密派人到南府军残部中游说,意图让他们投降。却遭到这些热血的幽云儿郎,严辞拒 绝。
  远在京城王钰闻讯后,勃然大怒,本欲派遣大将,征调王师,一举踏平江南。但就在此时,一封书信送到了王钰面前。
  深夜,靖王府。
  夏夜炎热,街上已经没有了行人,靖王府大门紧闭,只有两盏大灯笼高高挂起,将府门前的街道,映照得通明。
  一匹快马急速奔到靖王府前,还未停住,那马就仆倒在地,挣扎几下,立时毙命。马上之人被摔落下来,一连滚出好远,随后赶来的京城守军,忙上前扶起他,扣响了靖王府的大门。
  “谁?徐宁?这么晚了,莫不是有什么急事?”王钰一边匆匆而 行,一面系着衣衫。近来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东北阴云密布,眼看就要开战,恰巧在这个时候,南边赵构又兴兵作乱,这一年,真他妈的流年不利。
  书房中,徐宁陪着那从马上摔下来的人,焦急的等待着王钰的出 现。看那人的模样,不过三十来岁,嘴唇干裂,脸色发白,显然是经过长途跋涉,劳累所至。
  “拜见摄政王!”徐宁抢先转过身,对王钰拜道。
  那人一见王钰,快步上前,叩拜于地:“小人叩见摄政王殿下,千岁……”
  “免了,怎么回事?”王钰打量着那个人,向徐宁问道。
  徐宁还没有回答,那人已经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双手呈到王钰面前。后者接过,疑惑的打量了他一眼,翻过信封一看。
  “韩世忠?!”


第五桶 第一百五十七碗 巾帼不让须眉——梁红玉
  ,你们韩大人想干什么?”将那封信往案上随手一扔打着椅子扶手,漫不经心的问道。
  那人长途跋涉赶到京城,是又饥又渴,肚子饿还能忍受一时,可这口渴就像猫爪子在心里挠。抿了抿干裂的嘴唇,跪在地上,一双眼睛直勾勾的望着王钰案上的那柄清茶。
  “先说话,说好了,你要什么本王给什么。可要是说不好……”王钰探出身子,满脸笑容,伸出右手作刀状,“本王可是要你项上人头的哦。”
  那人一听,不敢再拖,叩了一个响头,声音嘶哑的说道:“是,摄政王千岁,韩大人当年跟随平东,哦不,跟随赵逆,也是迫不得已。只因当时赵逆是河北兵马大元帅,节制诸军。又以勤王室,清君侧为号 召,我们韩大人才不得不从。可是这一年来,赵逆在杭州,歌舞升平,穷奢极欲,将士们是离心离德,思念故土。如今,女真人犯边,凡是我大宋将士,都应以守土抗战为己任,岂能自己人打自己人?”
  王钰听罢,频频点头:“不错,难得你们韩大人也有这样的觉悟。本王再问你,韩世忠现在是打了胜仗,把本王亲自任命的东大营副总管也给打跑了,他这叫势如破竹啊,何必在这个时候投降?”
  “回摄政王殿下,这不是投降,这是迷途知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就是一家人,何来投降之说?”那人倒是说得有几分慷慨激昂,深明大义的意思。
  王钰盯着那人看了半天,半个字也没有说,良久,突然叹了口气,站起身后,将双手往背后一负:“行,本王知道了。”
  听摄政王这么说,那人以为这事情就成了。正想说话,却不料,王钰突然一声厉喝:“来人!”
  守护在门外的士兵们闻声而入,王钰挥了挥手:“把他送交大理 寺,按谋反罪论处。”
  不光那人大惊失色,就连送他来的徐宁也是大疑不解,眼下金国就想犯边,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韩世忠既然有意归顺,摄政王该极力促成此事才对,为何却斩杀来使?
  “王爷,这……”徐宁往前踏出一步,想要劝说。
  “本王的话不说第二遍,执行吧。”王钰沉声说道。徐宁无奈,只得执行军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