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168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168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用在场边站定,耶律南仙走了过去,对王钰说了几句。只见王钰突然扭头看了她一眼,又问了几句什么,随即牵着天子,向这边走过 来。
  “南仙,你亲自送陛下回宫,想必太后也着急了。”王钰将赵允同递到耶律南仙手上。这些日子以来,赵允同在靖王府玩上了瘾,时常吵闹着要出宫去见王丞相。蔡太后有意阻拦,可禁宫内外都是王钰的人,拦也拦不住。
  “丞相,朕明天还来,好不好?”赵允同玩得满头大汗,意犹未尽的说道。
  “陛下,边疆出事了,臣要办公事,这几天恐怕不能陪陛下蹴鞠 了。你可以找王欢,他也是蹴鞠高手,等臣办完了公事,再接陛下到王府。”王钰蹲下身,和蔼的笑道。
  赵允同听罢,无可奈何的哦了一声,这才让耶律南仙牵着,向外走去。王钰等他走后,笑容尽敛,携同吴用向书房走去,一路上,王钰一言不发,想来势态相当严重。
  书房中,王钰看罢前线军报,半晌无言。自己还是想得太过于理想化了,完颜晟早年随其兄完颜阿骨打攻打辽国,在灭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也是一位英雄人物。现在虽然坐了江山,有了诸多顾忌,可他到底还是看穿了自己的用意。
  “摄政王,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一条传闻未经证实,所以没有写在军报上。”吴用见王钰沉吟不语,在一旁说道。
  “哦,什么传闻?”王钰忙问道。
  “据传,此次完颜晟派遣完颜 领精兵数万,支援上雄,这其中,有鞑靼兵马。据估计,兵力应该在一万人左右。”吴用说道。
  鞑靼?从这个名号上来看,绝对不会是女真人,在金国的统治范围内,除了女真人,能出动兵马的,恐怕就只有蒙古人了吧?
  一想到“蒙古”两个字,王钰几乎是条件反射似的弹了起来,西墙上挂着一副金国疆域图,这跟王钰从前看到的地图,不可同日可语,无论准确度,精细度,都不在一个层次,可没有办法,在宋朝,能划成这样已经是不容易了。只要指出鞑靼部的位置,凭借自己从前学的中国地理,还是猜得出来,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吴大人,你给本王指指,这鞑靼部大概么位置?”王钰迫不及待的问道。
  吴用走到地图前,伸出右手在地图上比划了一阵,然后定在一个位置:“大概就在这里。”
  果然是蒙古草!如此看来,这个所谓的鞑靼,应该是蒙古一部无 疑。从一千多年后穿越回来的王钰,比宋朝任何一个人都清楚蒙古人的勇武。历史上,他们开创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不过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应该还没有出生。那么,现在的蒙古竟是什么样子?各部落的势力范围又是怎么样?铁木真的祖先是哪一 部?
  王钰就这些问题咨询吴用,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吴用,竟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其实怪不得吴用,历史上,整个宋朝,无论北宋南宋,几乎对蒙古毫无认识,南宋被灭亡之后,宋人都还不知道蒙古人究竟来自何处。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连对手的情况都不知道,这仗还怎么 打?况且,这仗根本就不能打。去年发动两场大战,耗费巨资,今年又西征党项,国库里没剩下多少银子。而眼下又是新法推行的重要阶段,一旦开启战端,那么这些年来改革的成果,恐怕就会毁于一旦。况且,这次面对的是女真人,他们不是赵构的乌合之众,也不是日薄西山的党项余孽。而是如日中天的强敌啊。
  “以本王的名义下发军令,任命游击军承宣使萧充,为幽云卫戍区指挥使,任命韩毅为幽云卫副指挥使,即日上任,不得有误。”一阵沉默后,王钰突然说道,当务之急,是要稳住军心。萧充是个合适的人 选,虽然有一半的契丹人血统,但他在大宋军中任职多年,骁勇善战,以沉稳著称。
  “是,下官马上去办。”吴用应了一声,正要出去。
  “慢,再传一道命令,任命董平为宁夏都护府都护长官,即日启 程,前往西夏主持都护府的筹建事宜。”金军意图南下,西夏这块地 方,千万不能乱,必须得看守住,裁军必须马上进行。
  吴用一听,停足不前,已经向王钰建议过很多次,董平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独挡一面。这都护的职务何等重要,几乎就等于是西夏的太上皇,管着大宋在西夏的军事基地。人选万万马虎不得。
  见吴用欲言又止,王钰猜到他想说什么,遂对他说道:“吴大人,本王知道你对董平有看法。可眼下实在是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先将他派过去,稳住阵脚再说,日后若有合适人选,再撤换也不迟嘛。”
  听摄政王这么一说,吴用知道,木已成舟,怕是不能改变了。可董平这个人,实在是难以挑起大梁。摄政王若用这个人,好比当年诸葛亮用马稷,早晚必出大事。吴用正焦急时,突然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在西北边境戍边多年,经验丰富,只是不知道王钰肯不肯用他。
  “摄政王,既是任命董平为都护,就得给他加上一个谨慎持重的副手,方可万无一失。”再三思量,王钰决定向王钰推荐这个人。
  “哦?请说。”王钰问道。
  “这个人王爷也认识,当年他依附于赵构,先是被赵构调到幽云,监视种公。后来又随赵构南下,驻守江宁府。因其嫂自杀身亡,他万念俱灰。辞去一切事务,回乡守孝。”
  王钰马上想了起来,他说的是范道远,岳飞的老上司。这个人倒是有些本事,可他一再的投靠赵构,反对自己,若不是他嫂子自杀,恐怕还不会投降。这么死硬的反对派,能用吗?
  “摄政王,范道远此人,正直不阿,极重情义。王爷若以德报怨,委以重任,他感念摄政王恩德,必以死相报。再者说,如今王爷扶天子以令诸侯,若以天子诏书相召,他岂敢不从?”吴用料定王钰心中有所顾忌,赶紧加以游说。
  “本王倒是不反对起用他,就怕他还想着嫂子自杀一事,不肯就任呐。”
  “无妨,青州知府慕容彦与他是八拜之交,生死兄弟。王爷亲自修书两封,一封给慕容知府,一封给范道远,此事必成。”
  思之再三,王钰点头道:“好!就依吴大人所言,本王即刻写 信。”说罢,快步走到案边,铺开纸张,执起毛笔,却半天不见落下 去。
  “呃,这个,吴大人,还是劳烦你代笔,本王盖印就是,你也知 道,本王那笔臭字,实在没脸见人……”王钰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吴用忍俊不禁,应了一声,上前挥毫,以王钰的名义,写成书信两封,再经王钰盖上大印,即刻发往青州。
  吴用一走,王钰开始思考起对策来,这仗,肯定不能打。可金国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退无可退啊。
  抬头看着那副地图,王钰陷入了沉思。要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有没有什么办法?以前,赵佶在位时,用的都是赔款求和的招数,现在肯定不可能。
  完颜晟既然识破了自己的企图,心中想必是恼怒,这次还搬来了鞑靼部,摆出了势在必得的架势。如果没出什么大事,想必是不会退兵 的,除非……
  目光落在蒙古草原上,王钰突然想到,大宋国内尚且有诸如赵构,柴桂这样的反对势力,金国版图这么大,难道就没有?如果金国后院起火,那他就不得不退兵。
  “唉,妈的,当年怎么不多读点书,要是知道金国国内现在的形势就好了。”王钰对大宋的历史,尚且是一知半解,对这个时候的金国,甚至连宋人都不了解的蒙古,就更是束手无策了。不过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几千万人口,我就不信没有一个熟知番邦的。


第五桶 第一百五十六碗 薛禅金刀
  ,幽云前线,一片阴霾,据斥候回报,上雄城内,兵 繁。从金国国内赶来的援军,出平川关,经咸都,已经与上雄驻军会 合。总兵力,恐怕会逼近二十万。被王钰任命为幽云最高军事长官萧充,一上任之后,与众将商议,决定一面加固城防,一面调兵遣将,意图御敌于国门之外,而不是消极防守。
  但随后,摄政王的军令传到前线,尽量避免直接冲突,按兵不动。这道命令,让前线将士大为不解,历来对外强硬的摄政王,这次怎么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人家快打到鼻子底下了,还按兵不动?可不管如何,军令如山,萧充马上执行了王钰的命令,收缩防御,坚壁清野,决定以逸待劳。
  远在京城的王钰,在给幽云前线下达了防守的命令之后,也忙活开来。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对金国国内形势有所了解的人。这件事情,让王钰意识到一个问题,宋军的情报工作,做得不够 好。以往侦察,情报,刺探等事务,笼统的归纳在枢密院,而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情报机构,这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古训,是相违背 的。宋军,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专业的情报机构。
  这时,王钰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在鄂州认识的淮西卫指挥使刘三石。刘三石在宋军之中,名声不太好,一来他脾气古怪,不善于逢迎之道。二来,这个人有些“不务正业”,平常就琢磨一些旁门左道。所以,尽管他曾经剿灭过洞庭湖的水贼,却不得升迁,连兵员装备也没有给他补充。一纸调令,刘三石被免去指挥使的职务,征召进京,听候枢密院的安排。
  “哪儿疼?牙疼?是不是上火了?”童素颜站在一边,神色略显焦虑的问着耶律南仙。而后者,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王钰那半边肿得老高的脸。王钰自己呢,则坐在太师椅上,一面让耶律南仙在他脸按来按去,一面聚精会神的看着军报。
  “哎,说起来倒也真怪啊,你说他二十万大军,也跟我军一样,按兵不动,在等什么呢?”这个问题,让王钰百思不得其解,按说兵贵神速,打得就是一个措手不及。金军大部队已经集结完成,可还在上雄城内,不见行动,这有悖常理吧?
  正说着,下人来报,枢密副使吴大人求见。一听吴用来了,王钰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吴用此来,必定是带来了好消息。童素颜见王钰有公事在身,便引了耶律南仙和红秀二人退出了书房。
  不多时,吴用快步赶来,人还没有进门,声音倒先传进来了:“摄政王!好消息!”一听这话,苦了半天脸的王钰立刻眉开眼笑,这八成是找到人了。
  “王爷,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这天子脚 下,就有一位熟知番邦的奇人。”吴用看来心情也不错,这段时间,求贤令发出去那么久,愣是没有一个人来应征。谁料到,要找的人,就在京城外。
  “谁?人呢?”王钰往吴用身后一瞧,不见人影。
  “在府上候着,没有王爷钧旨,这靖王府可是随便能进的?”吴用笑道。
  “嗨,什么时候了,还玩这些虚头巴脑的,赶紧把人带进来。”王钰苦笑道。不一阵,人来了,王钰一看这个人,就觉得有些面善,好像在哪里见过,可一时想不想来。
  那人年近六十左右,鹤发童颜,颇有几分仙风道骨。见了王钰,展颜一笑,躬身拜道:“摄政王殿下,别来无恙否?”
  王钰干笑着还礼道:“有劳先生过问,一切安好,不知您是……”
  那人与吴用相视而笑,随即说道:“王爷贵人多忘事,不记得当年招安梁山的事么?”
  招安梁山?那可有些年头了,当时自己才是二十岁的毛头小子,一转眼过去十年了。王钰绞尽脑汗,又一再的打量着眼前这个人,前思后想,总算想起来了。
  “哎呀,闻老夫子!失敬!失敬!”王钰几个大步跨上前去,一把执住那人的手,摇了又摇。你当此人是谁,正是北宋有名的大儒,闻焕章。此人在士林之中,声名卓著,被推为一代大儒。当年高 领军征梁山,连战连败,还特地请旨,要求调这闻焕章,入军参谋。
  高俅最后战败,自己也被捉上梁山,但这并不说明闻焕章徒有虚 名,只因看不惯高俅飞扬跋扈,所以效法三国徐庶,不为高俅设计而 已。日前,见王钰发布求贤令,于是毛遂自荐。
  “当年梁山一别,老夫子风采依旧哇。”王钰客气的说道。读书人在大宋地位很高,更何况是闻焕章这样的饱学鸿儒。
  “哪里哪里,倒是摄政王威风不减当年,哈哈。”故人相逢,总是让人喜悦的。两人寒暄一阵,分宾主坐下,王钰执礼甚恭。用完茶 后,闻焕章直接说了明了来意。
  “王爷,实不相瞒,老朽平生喜欢闲云野鹤的日子,除了读书之 外,最喜游历四方,比弱冠之年算起,至今已经四十余年,游遍大宋各地。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