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103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103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皇帝搬出古训,严恪倒也无可奈何,心知若不先让他发泄了,只怕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一念至此,仰面躺了下去,双腿大开。当真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赵桓见状大喜。三下两下除去衣物,如泰山压倒一般扑了上去。
  一时间,那安贤宫中,淫声浪语不绝于耳。可谓是,喘声,哼声,叫床声,声声入耳。房事。羞事,周公事,事事开心。一番风云后,饱经大风大浪摧残地严恪娇躯上,阵阵羞红,渐渐褪去。赵桓赤身裸 体。意犹未尽望着面前一丝不挂的美人儿。
  “圣上,看什么呢?”严恪见赵桓的目光,一直在自己双腿之间打转。故作娇羞的伸出手,挡在胯前。
  赵桓见她欲语还羞的模样,煞是美艳,忍不住整个拥入怀中,赤裸相对,长叹道:“若能与卿厮守终身,每日快活,朕宁愿不要这江山社稷。”好个风流天子。当真是宁要美人,不要江山。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陛下说笑了,臣妾可不敢当。自臣妾入宫以来。圣上恩宠有 加,但却让臣妾每日惶恐难安……”严恪顺从的将脸贴在赵桓的胸膛 上,轻声说道。
  赵桓一听,大惑不解。自己对严恪厚爱有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怎么还惶恐难安?遂追问缘由。严 却是三缄其口,似乎有所顾忌。赵桓见状,越发疑惑。再三追问。严 此时方才说道:“陛下宠幸臣妾,这本是臣妾的福分。但臣妾听说。大臣们对此事都颇有微词,说陛下……说陛下,荒废朝政,如今王相主持变法,国家事务繁多,陛下应该……”
  “这些蠢才,一个个像长舌妇一般聒噪不休!爱妃放心,用不了多久,那些个多嘴多知地奴才就都要闭嘴了。王钰变法怎么了,变不变法还不是朕一句话的事?你等着看吧,哼哼……”赵桓听得心头火起,竟然话出这等狠话。
  严恪一听,正中下怀,故意四处张望,作出一副小心谨慎的模样,赵桓疑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陛下,臣妾不得不小心一些。妾虽在深宫之中,但也听到一些传闻。据说民间将小王相爷奉若神明,文人士子更是对他推崇备至,视他为士林领袖。臣妾是妇道人家,可也知道这天下是赵家的,王钰威望这么高,又控制京城卫戍,万一……”
  她的话,正说到赵桓的痛处,一时不耐,大声喝道:“妇人不得干政!”
  严恪吓了一跳,怔怔地望着皇帝,满脸委屈,一言不发。赵桓长叹了口气,看她时,却已经是泪流满面,慌忙哄道:“朕一时情急,并非有意,爱妃切莫伤心,好了好了,都是朕的错。”
  严恪楚楚可怜,如小鸟依人般倒在赵桓怀里,委屈的说道:“臣妾只是关心陛下,替陛下担忧,没有其他意思。”
  搂着美人香肩,赵桓在她小嘴儿上亲亲一吻,轻声说道:“不必担心,蔡京已经倒台,只要他一死,下一个就是王钰。”
  “陛下要杀蔡京?”严恪突然挣扎着起来。
  赵桓倒是有些意外,点头道:“这老贼祸国殃民,不死不足以平民愤。”
  “陛下,臣妾认为不可。蔡京为相多年,党羽遍布天下,若他一 死,只怕引起朝野震动。再则,大宋开国以来,以仁义治天下,若杀重臣,于国不利。蔡京已经八十高龄,时日无多,陛下何不由其自生自 灭?”严恪又将赵桓方才“妇人不得干政”的训示置之脑后。
  赵桓听了这番话,倒也觉得有些道理,反正蔡京已经是风烛残年,何不将其流放岭南,任其自生自灭,也给自己落下一个宽大为怀的好名声。
  次日,赵桓下诏,历数蔡京罪状,但念其风烛残年,从轻发落,只流放岭南,家产充公。王钰闻讯后,派人追查此事,得知赵桓是听了贤妃严 的进言。遂对严家父女,怀恨在心。
  城西校场,供皇帝检阅的一万名南府军将士,排成队列,衣甲鲜 明,战马雄骏。这些幽云儿郎,几年来驻防京师,日日操练,从不懈 怠。林冲任京师卫副指挥使后,治军严明,颇有成效。
  已近晌午,迟迟不见皇帝踪影,将士们一动不动,立在寒风之中。索超,徐宁,杨志,杨效祖四员虎将,各持兵器,立在阵前。
  “兄长,这都快晌午了,怎么圣上还没到?”杨效祖受王钰提拔,才有今天。对王钰忠心耿耿,眼见王相守在校场前,足足等了两个时 辰,心生不满。
  杨志与杨效祖是同宗兄弟,在梁山相认,以兄弟相称。此时听兄弟问起,环顾左右,小声说
  兄弟,蔡京倒台,皇帝下一个目标,就是咱们相爷,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圣上迟迟不到,这是给相爷脸色看呢。”
  杨效祖一听这话,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话到嘴边却吞了回 去。想先祖杨业,精忠报国,最后却一头撞死在李宁碑上。杨家代代英烈,忠于皇室,结果呢?忽然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南府军的日常训练都有所加强,特别注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林大人甚至特别挑出武艺过人,反应灵敏的士卒,严加训练,莫非有什么缘故?
  忽闻鼓乐齐鸣,声势惊天,南府军将士向校场入口看去,却见天子銮驾,迤俪而来。前方禁军开道,后面百官相随。
  王钰身着戎装,全副披挂,纵马向前,到天子驾前停下,下马拜 道:“臣王钰,恭迎圣驾。”若是从前,赵桓多半都是叫王钰免礼平 身,可今天却有些不同。赵桓在王欢搀扶下,乘上御马,顶着华盖,向军阵行去。
  经过王钰身边时,才不冷不热的叫道:“平身吧。”王钰镇定自 若,跨上战马,紧随其后。赵桓长在深宫之中,平日所见,不过是内卫禁军,几时见过如此雄壮的骑兵,一时看着新鲜,向身边一人说道: “秦桧,你看这南府军,可算是威猛?”
  秦桧跟王钰年纪相仿,手长过膝,方面大耳。生得相貌堂堂。可这也丝毫不影响他行事狠毒。听天子问起,遂回答道:“南府军固然英勇,但也是王者之师,理应忠于陛下。”
  赵桓听出话中之意,一笑置之,没有多说。行到杨志面前,见青面大眼,纹有金印。容貌异于常人,心里先有三分不喜,问道:“你是何人?现居何职?”
  杨志在马上一欠身,回答道:“臣杨志,现任南府虎贲军统制。”
  此时,秦桧在一旁插话道:“陛下。此人是杨业之后,早前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不敢回京复命。后回京,因卖刀杀人,被刺配大名府,受蔡京女婿梁中书赏识,为其押运送给罪臣蔡京地生辰纲,被梁山匪首晃盖等用计所劫,遂落草梁山。作了反贼。”
  杨志听秦桧称自己为反贼,心里恼怒。但在天子面前,却也不敢造次。只得忍气吞声。赵桓听罢,更是不悦,自顾言道:“怎么南府军里尽是纹面凶恶之辈?岂不坏了王师的声誉?”这话,却是说给身后王钰听的。
  阅兵完毕,王钰命诸军回营。赵桓滞留校场,召王钰问话。一开头,就不轻不重的点了王钰几句,说南府军中。尽是原梁山贼部,万一反心不死。岂不坏了大事。话里话外,都在数落王钰的不是。
  那南府军五虎上将,加杨志,索超,杨效祖,徐宁四人,都是当初赵佶亲自下旨,同意王钰选用的。而且这些将领,在幽云战场上,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赵桓旧事重提,用心不良。
  “陛下,臣用人,都是遵守朝廷的制度,也得到了太上皇的允许。臣麾下将领,虽是梁山旧部,然其忠义之心,不输旁人。在前线战场,更是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岂能因其脸上纹有金印,就说他们坏了王师气象?”王钰不软不硬,顶了几句,希望赵桓见好就收。
  赵桓倒还是头一回被王钰顶撞,一时没了主意,倒是身边秦桧阴阳怪气地问道:“王少师,下官听你这话,似乎在顶撞圣上?”
  王钰盯了他一眼,问道:“你就是新任的殿帅府太尉秦桧?”
  “正是下官,不知王相有何见教?”秦桧迎着王钰犀利的目光,漫不经心的问道。
  “见教不敢当,教教你作人,药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有谁听到我顶撞圣上了?你们听到了吗?”王钰声传四方,向赵桓身后百官问道。
  众官一迎上王钰的目光,纷纷低下头去。此时,蔡京倒台,蔡党已经被肃清得差不多了。满朝文武之中,除了为数不多的保王党外,其他地,不是立场模糊,但是与王钰交好的大臣。尚同良,孟昭等人见王钰跟圣上起了冲突,暗叫不好,慌忙上前劝解道:“陛下,王相并非有意顶撞。只是这南府军中将领,都是忠心为国的贤臣。岂能因其形容凶恶,便另眼相看?”
  赵桓没想到一贯言听计从的王钰,会在今天当着大臣的面护犊子,顶撞自己。看来他已经察觉到了什么,就如当初太上皇所言,王钰绝对不会束手就范,对此,自己不应该抱有任何幻想。
  一念至此,遂笑道:“哎,何必如此紧张,朕只是戏言而已,况 且……”
  “陛下!”不等他把话说完,王钰突然打断。百官皆惊,谁敢打断皇帝的话?难道王钰不怕掉脑袋么?
  “君无戏言!将士们为国杀敌,流血牺牲,陛下恶言相向,不怕寒了将士们的心么?”王钰不顾礼制,坐于马上直视着赵桓。本来他不想这么早就跟赵桓摊牌,但看他今天这架势,摆明了跟自己过不去。先是说南府军的将领容貌凶恶,接着又说他们是梁山贼寇,担心他们反心不死。
  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说这些人不适合领兵么?那你接下来是不是就想要撤换我南府军中的武将?把我的嫡系统统肃清?妈地,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动作也忒快了些。
  王钰一句话,惊得校场之内,无人再敢多言。赵桓实在没有料到,王钰会来这一手。吞吞吐吐,支支唔唔,半天说不出一句整话来。
  “王钰!你目无圣上,居心叵测!莫非是想造反么!”正当众人噤若寒蝉时,秦桧突然厉声喝道。这一句话,如平地一声雷,震得文武大臣面面相觑。看今天这局面,恐怕有大事要发生啊。虽然同僚们私下里曾经谈论过,蔡京一倒,下一个该遭殃的就
  最盛的王钰,但是没有想到,王钰竟然先发制人。I上,给圣上来了一个下马威。
  “秦桧,本官再说一遍,药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造反这顶帽子太大,我可戴不下。”王钰狠狠盯了秦桧一眼,又转向赵桓道:“陛下,臣并非有意顶撞。只是近来,坊间传闻,说什么飞鸟尽,良弓藏,陛下知道,臣书读得不多,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赵桓跨在马上,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完全没有了方寸。见王钰突然提起这事,慌忙答道:“绝无此事!王相素有大功于国家,是我大宋柱国之臣,朕岂能不知?不知是谁居心叵测,传此谣言,朕若查出,定斩不饶!”说完,又训斥秦桧道:“你怎能不分尊卑,对王相无礼?还不快向右仆射赔不是?”
  秦桧轻咳一声,面无表情的向王钰一揖,低声说道:“下官无意冒犯,请相爷恕罪。”
  此次校场事件,拉开了王钰与赵桓争斗的序幕。就在校场事件的第二天早朝,就有言官在秦桧授意下,上奏弹劾王钰有不臣之心。但赵桓却训斥了进言的大臣,不予理会。又有大臣上奏说,王钰兼任宰相与京师卫戍区指挥使,与制度不合,建立另行选派合适人选,担任京师卫指挥使,让王钰专任右仆射,安心主持变法。
  这一切行动。王钰都看在眼里。皇帝是在试探自己,同时向自己示威。其实双方都在试探对方,就看谁忍不住,先捅破这层窗户纸。
  十二月二十,离年关只有十日,赵桓突然下了一道诏命,说是西夏进兵神速,已经攻克太原。大有挥师南下攻取汴京之势。京师安危,不可小视,要殿前司与南府军共同负责京城防务。终于,赵桓首先失去了耐性,向王钰下手了。
  王钰表面上遵从天子诏命,下令南府军让出部分防务。可当秦桧领着殿前司兵马。前去交割防务时,南府军地将领关胜秦明二人,总是以种种理由推脱。一会儿说兵马尚未整顿停当,容后再来。一会儿又说殿前司程序不对,手续不齐。反正一拖再拖,秦桧跑了七八趟,愣是没有把防务给接下来。殿帅府这边,稍有不满,刚要强硬接收时,南府军的骑兵冲锋阵就摆了出来。吓得秦桧慌忙带人奔回。
  秦桧向赵桓上奏,说王钰两面三刀。暗地里纵容部下滋事。赵桓明知道这是王钰在搞鬼,但京城在他控制之下。自己也无可奈何。自己虽然亲自掌控三衙的兵马,可自从王钰变法之后,三衙只统管本部兵马,全国军队的管理权,已经收归枢密院所有。现在王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