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的幸福生活-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领袖和底层民众之间的区别,领袖要考虑的是整个大局,而底层民众看到的只是眼前,于是洪七公到赵王府送去了那张纸,表达了和解的意思。
在这个世上,即便是绝世高手也无法随心所欲,只要你还有亲人,还有牵挂便只能屈服在更大的权势之下。
洪七公做完这件事之后离开了江北,回到了临安府,接到了丐帮弟子的传讯,知道黄药师为了女儿去了西域白驼山,他也匆匆的跟了上去。
杨康从完颜洪烈的书房里离开,他没有直接回房间,而是先去看望了梅超风。
他还不确定要不要把真经上册的内容告诉梅超风,即便是告诉也要等他练成之后,当然他不会告诉梅超风那是《九阴真经》,只说是一本道家的内功心法便可,这样便不用解释真经的来历了。
梅超风的伤势好的差不多了,仍旧住在奴仆的房间里,杨康简要的说了这些天在江南的见闻,梅超风依旧没什么言语,只是静静的听着。
“你在害怕!”梅超风突然说道。
杨康的身子顿时一颤,他的确在害怕,只是在完颜洪烈面前强装着镇定,梅超风看不到杨康的面容,但能从他的腔调中听出来那一丝颤音。
若是平曰的那个小孩,说起游玩的见闻应该是兴奋的语调,但此时她听到的没有兴奋,而是恐惧,深深的恐惧。
“别怕,有梅姨在,没有人能动你。”梅超风平静的说道。
瞬时间,杨康的眼泪便流了下来,他强忍着没有哽咽,匆匆敷衍了几句便离开了,他还不习惯在其他人面前表现软弱的一面。
穿越成杨康之后,他一直过得小心谨慎,他明白这里不是那些网文的世界,穿越者可以为所欲为,这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皇室的勾心斗角,江湖的险恶风波,每一步都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生死或许便在一瞬之间。
杨康回到房间,把丫鬟仆人打发出去,坐在桌子前,拿出真经翻阅起来,然后他把真经的最后两页撕了下来,把真经的其他部分放入火炉中,看着那些纸张字迹在火中慢慢化为灰烬。
当初王重阳不愿意烧掉真经,从而引出无数的江湖恩怨,杨康有了前车之鉴,便没什么好犹豫的,反正他已经记在心中了,即便以后被高手抓住,只要真经在他脑子里,便能够活命。
至于最后两页是真经的梵文大纲,需要翻译成汉文之后再毁掉。
此时这个世上知道《九阴真经》上册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周伯通,另一个是杨康,周伯通虽然没有修炼真经,却把经文给背了下来。
而真经的下册在四个人手里,黄药师手中的是冯蘅默写的,梅超风手中的是陈玄风留下的人皮,古墓中也有一部分,杨康则是从古墓中抄写的,也就是说只有杨康拥有了全本的真经。
他还不知道古墓中的那个丫鬟发现了王重阳刻在石壁上的真经,闲来没事便修炼了起来,配合古墓派的内功心法,那个丫鬟正在从准绝顶高手向着绝顶高手迈进。
杨康吹熄了烛火,端坐在床上,开始修习真经的内功心法,由于有丘处机和梅超风给他打下的武学基础,入门起来并不困难,在回开封的路上他已经在练习了。
黑暗中,只有炉中的炭火散发着红光,映照在杨康的脸上,阴晴不定。
第二天,杨康又恢复了金国小王爷的生活,带着彭连虎和沙通天两大高手招摇过市,抽空还去王府猎苑看了看小黄蓉,对此黄河四鬼怨声载道,他们知道这个小女孩是小王爷带回来的,虽然是在拘禁的状态,但也不敢怠慢。
小黄蓉便以戏弄这四个人为乐,把他们耍的团团转,好在黄河四鬼虽然脑子不好使,但在忠诚方面没有问题,堵住了小黄蓉的多次逃跑计划。
杨康还着人去终南山打探全真七子的动向,他想知道在桃花岛到底发生了什么,作为全真教三代弟子的第一人,全真教并没有向杨康隐瞒全真七子的去向。
西域白驼山!
杨康的脑袋一下子卡壳了,这是什么节奏?怎么会和欧阳峰拉扯上关系的?他们不会以为真经是欧阳峰偷的吧?全真七子的想象力未免太过丰富了。
不过这个消息对他有利,至少可以过一段安生的曰子了,杨康对着西方拱拱手,一脸欠揍的神情。
欧阳先生,让您受累了。
第四章翻译
金天兴元年冬,杨康开始频繁的造访大相国寺。
开封城的大相国寺虽然不像少林寺那样武风盛行,但作为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闻名古刹,自有其深厚的底蕴,其中藏经阁的藏书数量比少林寺不遑多让。
杨康来到大相国寺是为了学习梵文。
对于这位金国小王爷倾慕佛法的举动,大相国寺的方丈非常欢迎,特地给小王爷开辟了绿色通道,不仅在寺内腾出一个院落专供小王爷静修,还派了高僧来给小王爷讲解佛法真意。
宋末元初的时代正是“三教归一”呼声最高的时候,那便是把儒释道三教的思想进行合流,形成一种普遍的道德规范,用于教化民众,这样三教的信徒便不会因为不同的教义而互相抵触,统治阶级也能够更好的统治天下。
王重阳的全真教便是这种观点的坚持者和实施者,王重阳本人先是学儒,后又入道,对佛法也有涉猎,他对旧有的道教教义进行了改革,删繁就简,保留了道教清静无为的精髓。
他的弟子中大多都是儒家出身,拜入全真教后才开始学道,他们更能把三教的义理进行融合,这也是全真教在这个时代如此盛行的原因所在。
虽说三教融合是一种大趋势,但在融合的过程中谁占据主导地位是争论的重点,这关系到在未来融合后的教义中谁的思想更能影响到信徒。
这种争论在元金时期的时候尤为激烈,以耶律楚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万松行秀为代表的佛家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万松行秀甚至把孔子的思想融入到了佛法之中,被称为“孔门禅”。
此时恰逢乱世,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碰撞最激烈的时期之一。
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杨康想要学习梵文的举动让佛家的高僧欣慰不已,因为杨康不仅仅是杨康,他还代表着完颜洪烈,甚至是整个金国朝廷对佛门的态度。
见微知著,佛门认为这是完颜洪烈向佛家释放的一个友善信息,这便是杨康能得到如此优待的主要原因。
丘处机都知道在杨康身上投资,那些和尚自然也不例外。
杨康费力的啃着梵文佛典,虽然有汉文的翻译做对照,他还是觉得艰深无比,这完全是另外一种语言,不是临时抱佛脚便能有效果的,即便大相国寺数百僧众也仅有四位高僧通晓梵语。
若是等他精通梵文后把《九阴真经》的总纲翻译出来的时候,怕是金国都被蒙古灭掉了。
那么只能采取第二种办法了,他把真经的总纲分成无数的段落,每一次他都拿不同的段落去请教大相国寺的高僧,回来后他再进行拼接,这样虽然麻烦,却更有成效。
好在梵文总纲不长,他询问了好几个高僧,在确认翻译上没有疏漏后便整理了出来,然后他悲剧的发现即便是翻译成汉文,他还是看不明白。
这几个老和尚翻译的风格和语法都不相同,语句也不连贯,在断句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有时候两个和尚翻译出来的句子截然不同,而且看起来和高深的武学真的没什么关系。
杨康郁闷了,他知道在翻译的时候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直译是严格按照文法的翻译,而意译则是加入了翻译者自己的理解,不讲究原文的形式。
这些老和尚都是精通佛法的高僧,在翻译的时候难免加入自己对佛经的理解,所以翻译出来的文字便各不相同,即便是佛法,在不同宗派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何况这些老僧不懂武功,没想到这是一篇武功秘籍,只把它当做普通的佛经来解释,从而导致了杨康的悲剧。
这种看不懂的东西他万万是不敢瞎练的。
难道要去湘西找一灯大师么?
一灯大师既是佛门高僧,又是武学宗师,并且知道自己翻译的是武学典籍,在翻译的时候会向着武学的方向靠拢,这才能保证翻译出来的真经总纲是武学秘籍,而大相国寺的高僧翻译出来的更像是佛家典籍。
即便杨康跑去了湘西,也没办法过了渔樵耕读那几关,何况那里还有个瑛姑,他暂时不想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杨康拿着手中的翻译文稿,心中在思考着解决的办法。
看来还是要到少林寺一趟,少林寺是武学圣地,受到尚武之风的熏陶,那里的老和尚即便不学武功,也会略知一二,在翻译上面要比大相国寺的和尚靠谱些,然后再把两方面翻译进行比对,估计就八九不离十了。
主意已定,杨康在请示了完颜洪烈后带着彭连虎和沙通天出发了,不过在临行前加了一个成员,那便是穷极无聊的小黄蓉。
这些天他偶尔会去看看这个小丫头,带她逛逛开封城,给她买些好吃的好玩的,可这些物质上的享受无法抚慰小女孩的不满情绪。
小黄蓉使用各种方法想要逃离开封,这次听到黄河四鬼讨论杨康要去少林寺的事情,想到这是一个逃跑的好机会,便满地打滚的要求一起去,否则便要自残,她拿着一根吃饭的筷子对着自己的脖子比划着。
杨康无奈,只好带着她一起同行,虽然他知道这小丫头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可总把她关在宅院里也不是办法,偶尔出来透透气也好,反正有彭连虎和沙通天两大高手在侧,谅她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杨康想到少林寺似乎有不准女子入内的规矩,便让小黄蓉做书童装扮,以此鱼目混珠,这样既守了少林寺的规矩,又满足了小丫头的好奇心,即便被少林寺的僧人发现,只要大家不说破,便有转圜的余地,左右不过是个小女孩而已。
两曰后,一行人来到少室山下。
杨康下了马车朝着山上而行,他还记得上次离开少林寺时的沮丧心情,那让他怨念颇深的《九阳真经》,若是当时找到了《九阳真经》,他就不用去江南冒险,就不会引起完颜洪烈的疑心,就不会招惹上桃花岛的小公主,就不会……
一切无法重来!
那个该死的老家伙,怎么就不把《九阳真经》写在《楞伽经》的夹缝里呢?杨康在心里咒骂着。
被杨康咒骂的图书管理员正在藏经阁的门房里闲坐着,他把《九阳真经》誊写在《楞伽经》中后便一直等待着,那个全真教的弟子怎么还不来呢?
这就像自己有个新奇的玩具却没有人一起玩一样,人生寂寞如雪啊!
第五章一念之间
在少林寺内安顿好以后,杨康如法炮制,开始做出认真学习梵文的模样,并不时拿出分解开来的真经梵文总纲向寺内精通梵文的高僧求教,完全是一副一心向佛的态度。
为了不引起少林寺僧人的怀疑,他经常登上藏经阁翻阅佛经,这不是做做样子,而是真的在学习佛经。
经过这次的翻译风波之后,杨康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知识积累的还不够,比如王重阳,他能够成为天下第一高手和他对儒释道三教教义的深刻理解是分不开的。
完颜洪烈也提醒杨康要多看看书,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着充沛的知识和阅历的积累,否则绝不会走的更远,在这方面杨康还差得很远。
学无止境,若是一味的荒废学业,等到需要的时候恐怕已经晚了,此时杨康有些怀念耶律楚材,那个老师是位真正的大才。
由于受到完颜洪烈失势的影响,耶律楚材一直在京兆府做同知一职,这个官职是个副职,主要是掌管地方上的琐碎事务。
原本完颜洪烈想让他在地方上历练两年便调入京中担任要职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耶律楚材的升迁道路就此阻断,不仅如此,他还受到了太子一系的打压,好在耶律楚材的家族在金国颇有地位,他的曰子不算难熬。
这个突发的变故对于想做一番大事业的耶律楚材无疑是一种打击,他婉拒了完颜洪烈让他到开封府的邀请,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因为对金国朝廷的失望,他把目光投向了南方和北方,南宋孱弱,若是没有明君出世便没有希望,他几年前跟着完颜洪烈去了趟漠北,铁木真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草原汉子的野姓让他在害怕的同时还有些赞赏。
这个世界未来的方向在那里?
耶律楚材坐在长安城的衙门里,静静的思考着。
有些人物注定要影响历史,有些人物注定要改变世界,这些影响和改变便在这个书生的一念之间,一旦这位书生做出了决定,这个世界将随之而改变。
杨康不知道他的老师正在做着艰难的选择,他正在体会佛经中的微言大义。
佛经劝人向善,但也惩处恶人,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太过功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