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败家子 >

第102章

唐朝败家子-第102章

小说: 唐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年之后的塞北决战,唐军大胜,颉利可汗被俘成为津津乐道的无上荣耀。正是从此开始,李世民有了天可汗的美誉,四方邦国部族开始臣服。
  这才没多久,突厥人又闹出这么大的事端,意味着昔日的突厥故地将会再起风云?如果是这样,影响可就大了。
  因为牵连甚广,所以众人少不得多有揣测。甚至隐约有些不安。
  不过要说不安,反应最强烈的当然是突厥人,如今的长安城里百族杂居,胡人不少,昔日的突厥人也不少。
  听到消息后顿时安宁了不少,大部分人都乖乖躲在家里,唯恐祸事上门。毕竟有突厥人行刺皇帝,龙颜大怒之下,会不会连累到自己呢?
  尤其是那些日子的突厥贵族,更加不淡定了。好不容易在大唐过上的好日子,就要因为阿史那结社率的一次鲁莽全废掉?
  虽说有点杞人忧天,但万一皇帝陛下恼怒非常,或者提防戒备突厥人,那日子就不好过了。
  执失思力,阿史那思摩这样昔日的部族首领,如今位高权重的达官贵人,更加的惴惴不安。
  尤其是阿史那结社率尚未落网的情况下,更加敏感。他们的心情还有那么一点矛盾。
  一方面,他们很希望抓住阿史那结社率,这样就能调查清楚其行刺的初衷,以及可能的幕后主使者或同谋。
  但同时。他们有担心查不清楚,万一阿史那结社率趁机攀咬自己,或者大唐朝廷想要借刀杀人,自己将百口莫辩。
  唉。摊上这样的事情,真tm倒霉。
  阿史那结社率到底哪根筋不对,竟然跑去九成宫行刺。还只带了几十个人,完全就是闹笑话,坑人嘛!
  偏生这时候,他们什么都不能做,不能说,否则很容易被人断章取义,任何的解释都有可能越描越黑……
  ……
  九成宫变太轰动,谢逸自然也听说了,并且听程处默提起了可能的缘故。
  “你的意思是说,阿史那结社率之所以行刺,就因为争风吃醋?”
  程处默摇头道:“也不能这么说,但应该有关系,那一天为了红袖姑娘,独孤诚动手打了他,而且多有嘲讽,指不定那个阿史那结社率因此心生不满,就……”
  闻听此言,谢逸实在有些无语,为了一个风尘女子,为了争风吃醋,一冲动便去行刺皇帝?
  当真是“红颜祸水”啊!
  不过似乎哪里不对,绣春楼争风吃醋固然会让阿史那结社率心里失衡,可能引发他的仇恨和不满,可以作为一个诱发因素。
  但因此直接去行刺李二陛下,这中间跨度太大,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构成因果。多半还有其他缘故,再度受刺激,或者怂恿等……
  如果没有,那只能说明阿史那结社率完全是个二货,或者他早有预谋,图谋不轨……
  可是到现在为止,人还没抓到!
  “唉,那厮从九成宫逃走后,钻进了树林间,出动了那么多兵马,愣是没找到,也真是神了。”
  程处默无奈道:“爹爹因此带兵出门已经好几日了,仍旧未回来。”
  “消失了?”
  “是啊,九成宫方圆五十里之内被翻遍了,毫无踪迹,朝廷一等一的追踪高手,追到泾河岸边便不见了踪影。”
  “泾河?”
  “是啊!”程处默沉默片刻,说道:“逍遥不是外人,告诉你也无妨,现在最担心此人出了关中,过萧关进入西北……那么一来,想要抓到可就难了。”
  “这倒是!”谢逸玩笑道:“卢国公因此你迟迟不能归家,你便可继续大模大样去平康坊是吗?”
  “哪里,这几日是不敢去了,不管怎么说,阿史那结社率在那生过事,此番事情牵连甚广,万一……”
  程处默无奈道:“听说独孤诚已经被捆在家里不准出门,独孤谋更有入宫请罪的举动,所以啊……只能忍痛,暂别红秀姑娘琴音舞姿。”
  谢逸见状,笑问道:“这位红袖姑娘当真让处默兄迷恋到茶饭不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
  “呃……那倒没有,那倒没有。”程处默连忙支吾着否认。
  “最好是没有,否则将来旁人得到了红袖姑娘,处默兄该怎么活呢?”谢逸不免笑着玩笑。
  程处默有些不好意思,摇头道:“逍遥想哪里去了,我程处默是那种人吗?去绣春楼,只是想要看红袖姑娘舞剑,听她弹琴而已,很纯洁的。”
  谢逸笑道:“处默兄可知道有个词叫做越描越黑?”
  “呃……啊,但愿朝廷能早些抓到这个阿史那结社率,搜寻的官兵们也能早些回家……唉,家父年纪大了,整日在外这般奔波,不好,实在不好……”
  “这转折好生硬啊,不过……罢了,看在一片孝心的份上,我就不说什么了。”
  谢逸打趣两句,悠悠道:“不过有一点你说得对,早些抓到这个阿史那结社率确实必要,长安的治安彻底稳定了,商号赚钱也能容易些,三省的宰相们大概也能松口气……”(未完待续。。)


第一七七章 恩威并施

  阿史那结社率失踪了,上万大军在关中的林莽间追寻了很久,始终没有发现其踪迹。
  刑部和兵部派出的追踪高手多次探查之后,给出的推论是阿史那结社率可能沿着泾河,出萧关遁入西北。
  消息反馈到承庆殿,李世民脸色阴沉,久久不语。
  侍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也脸色沉重,他们都清楚,如果事实真是如此,就真的不简单了。
  绣春楼里独孤诚和阿史那结社率的冲突已经查明,如果说这是诱发突厥王孙不满,继而冲动行刺的缘故倒也说得过去。
  但终究有些单薄,有些让朝堂上思想深沉的诸位大佬难以相信。
  而今阿史那结社率无端失踪,似乎验证了这个猜想,试想一下,单枪匹马无补给之人,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逃出追捕,显然不可能。
  所以几乎可以肯定,一定有人帮助阿史那结社率,而且这伙人的能耐和力量都不小。
  更要紧的则是动机和后果,九成宫的行刺太过儿戏,更多是一场闹剧,成功的可能性极小,对方不可能不知道。
  然而事情还是发生了,那么对方处心积虑安排这一切意欲何为?阿史那结社率又被带去何处?下一步又会发生什么,这些都让人担心。
  此事干系重大,关乎数十上百万突厥人,以及整个北方边疆的安宁,所以大唐君臣不敢疏忽。只能首先考虑糟糕后果。
  “程知节呢?确定阿史那结社率逃出了萧关?”沉默片刻,李世民开口询问。
  “回陛下,刑部和兵部的追踪高手都这般推测……虽说是推测。但十之**。”程知节道:“一旦出了萧关,便不好围捕了,臣已经通知灵州刺史和驻军,但估计捕获的希望不大……臣无能,请陛下恕罪。”
  末尾之时,程处默顿了顿,低声请罪。虽说怪不得自己头上来。但皇帝盛怒之下,该有的姿态还是要有的。
  “不怪你!”李世民摆摆手,说道:“说说吧。现在该怎么办?”
  提及此事,众人相互看看对方,都谨慎地没有先开口,不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皇帝的意思。而是因为事关重大。必须谨言慎行。
  “怎么?都不说话吗?”李世民叹道:“先不管阿史那结社率,说说突利的儿子怎么处置吧?”
  房玄龄低声道:“陛下,贺罗鹘声称是被阿史那结社率劫持而去,现在还喊冤呢?”
  “他真是冤枉的?”李世民眉头一皱,似乎不大相信。
  “冤枉与否不好定论,但被挟持确有其事……”房玄龄小心措辞道;“毕竟陛下待他颇厚,他没道理……而且也有证据表明,阿史那结社率对突利多有怨怼。有劫持之举。”
  李世民问道:“这么说,玄龄的意思是从轻处置贺罗鹘?”
  “陛下。事出突然,阿史那结社率行刺固然十恶不赦,但并非多有的突厥人都有不臣之心,如今近在长安,远在草原的突厥人都因此事而人心惶惶。”
  房玄龄道:“这个时候,若是严惩,突厥人必定更加惶惶不安,不安便容易出乱子啊!尤其是突利在突厥人中多有声望地位,他的儿子若是……突厥人难免会有兔死狗烹的感觉,到时候反而……请陛下三思。”
  “辅机,你怎么看?”
  “房相之言甚有道理,请陛下三思。”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的询问,当即附和。
  最有智慧,最信任的两位大臣言辞一致,李世民也便没有什么好犹豫的,轻轻点头道:“说得有道理,也罢,突利当年毕竟有功于大唐,他的儿子又非故意行刺,便从轻处置吧!”
  沉吟片刻,李世民续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发配岭南吧!”
  这……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中一叹,却也没说什么,隋唐时的岭南多是烟瘴之地,发配到那边是仅次于问斩的刑罚,也算是重处了。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保住了性命,也算对得起突利可汗了,但突厥人会怎么想,可就真不好说了……
  “怎么?你们觉得不妥?”李世民似乎看出了两位重臣的迟疑。
  “没有,陛下的处置很妥当,不过……”
  一个转折词,彻底出卖了长孙无忌的心思,李世民一个白眼,问道:“不过怎样?”
  “陛下,臣以为此番突厥人行刺,罪大恶极,但处置的时候也需要慎重,不能一味打压,需要恩威并施。”
  “你说说,怎么个恩威法?”
  “重处一些人,也要恩赏一些人,这样或许妥当些,毕竟塞北诸州县设立日久,突厥人尚未归化,短时间难以归心大唐。”
  长孙无忌道:“所以朝堂少不得需要依仗一些突厥部族首领,来掌控牧民。”
  李世民点头道:“那是自然,要不朕怎么会舍得将亲妹妹嫁给执失思力?”
  房玄龄道:“陛下,此举也是为了防备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恐怖是个安分之人,趁着颉利败亡,趁机侵占了不少突厥故地,而今实力强劲,不得不防啊!”
  “夷男……一个个都是狼子野心。”提及此人,李世民似乎有些恼怒。
  “没错,但陛下……我大唐自愈东边突厥决战后,连续多年亏空,西边又与吐谷浑开战,所以薛延陀少不得以怀柔为主。”
  房玄龄道:“我大唐边军虽也有防守,但耗费巨大……然而其实……如果突厥人还在的话的,薛延陀与大唐之间还有一道屏障,边防会轻松许多的。”
  “玄龄的意思是,让突厥人再次坐大?”李世民算是听明白了,但有些不确信,或者说好奇。
  “在大唐的看护下长大,只需起到牵涉薛延陀的作用即可,不能威胁到大唐,养虎遗患的事情咱不做。”
  房玄龄道:“毕竟草原上有那么多突厥人,让他们凭白闲置着实不划算,利用起来作为我大唐边疆的缓冲不是很好吗?
  一定程度上的鹬蚌相争,得利的终究是渔翁,这只鹬有肉吃,也会高兴的!”(未完待续。。)


第一七七章 出使的倒霉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的话很中肯,李世民不由开始沉思。
  如何对待突厥人,是个很要紧的事情,必须谨慎处置。
  当时在九成宫,第一时间得知突厥人行刺时,李世民真有趁机清洗突厥人的冲动。
  但此时冷静下来一想,不能啊!
  将突利的儿子发配岭南,如果抓到了阿史那结社率,必定是死路一条,这算是立威和打压。
  那么施恩该如何呢?
  沉吟稍许,李世民道:“薛延陀这些年壮大的太快,夷男狼子野心,不得不防。这样吧,给阿史那思摩赐姓李,让他率部于大河两岸扎营放牧。”
  “陛下圣明。”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程知节等人齐声附和,除了拍马屁,这招确实高明。
  重处了突利一系的人马,然后启用阿史那思摩,突厥人整体的排斥和紧张情绪便能得到缓解,不至于出现兔死狗烹,逆反大唐的心思。
  与此同时,阿史那思摩也算是昔日的突厥名将,让其率部驻守大河两岸,也就是黄河几字的头顶地区。
  等若是在大唐和薛延陀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如果薛延陀想要南下,必定要经过此地区。让突厥人成为大唐边防的屏障,这笔账划算。
  当然了,必须要防备着突厥人反叛,与薛延陀同流合污的可能,所以也需要提防。
  阿史那思摩赐姓李是一种荣耀,却也是一种道义上的“绑架”。让他不敢轻易有二心;同时将他的部族分割在大河两岸,除了隆冬结冰之际,无法连成一气。实力和威胁自然就大幅度降低了。
  与此同时,并州还驻扎着李绩的数万大军,随时提防着河朔地区,阿史那思摩如果有二心,必须要掂量掂量。
  “不过只是如此,恐怕也不行……”李世民叹道:“阿史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