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62章

医师1879-第62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于更多让人恶心的剽窃来说,伯格曼已经相当的仁义了。

    当然,即便自己的老师完全把功劳都占了约翰也不会在意,这些技术本来就是伯格曼创造出来的,约翰只是穿越时空又还了回来而已,一如他把竹丝灯泡的专利卖给爱迪生一样,自己已经占了便宜了。

    对于正在休假的约翰来说,这两件事情他都一无所知。

    这一天,刚刚从自己的堂姐家做客回来,老亨特拉尔的精神却依然非常亢奋,拉着约翰在壁炉上絮絮叨叨的说着年轻时的事情,然后自然而然的就谈到了他的母亲伊丽莎白,老爷子的情绪才慢慢变得低沉了起来。

    眼见情况不对劲,约翰连忙转移话题道:“外公,说起来明天就是那位布里斯特先生和科尔男爵举办舞会的日子了吧?您年轻的时候柏林的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舞会能有什么不同的?”

    约翰的话题果然转移了老亨特拉尔的注意力,他马上就很是不屑地撇了撇嘴道:“无非就是出现了一些新的舞曲而已……哦,对了,现在有了电灯,倒是稍稍有些不同了,我来之前纽约市区安装灯泡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约翰,你可是放弃了一门好生意啊!”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亨特拉尔颇为遗憾的吧嗒了一下嘴巴。

    虽说因为成本以及发电厂技术还不成熟的缘故,灯泡的销售量依然不算很高,只有一些酒店和有钱人家才装得起,但是那毕竟也是一年上十万只的生意,未来很可能会达到每年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对于约翰把专利卖给爱迪生老亨特拉尔心中一直是比较遗憾的。

    “这有什么好遗憾的?”

    对于老亨特拉尔的话约翰却有些不以为然,摇摇头漫不经心的说道:“竹丝灯泡那种东西,我随时都能拿出更好的替代品出来,等他们把电灯普及了之后,人们也养成用电灯照明的习惯之后,我再进去岂不是更好?”

    “你有更好的发明?”

    老亨特拉尔眼前一亮,连忙追问道。

    自己的外孙老亨特拉尔还是很了解的,知道这小子有着多大的本事,所以说来德国一年多之后又有什么发明倒也不算惊奇。

    在自己外公前面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约翰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外公,我已经新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灯泡,无论亮度还是寿命都要比竹丝灯泡强悍得多,但是生产成本却基本相同……”

    “有样品吗?”

    听外孙这么一说老亨特拉尔顿时便来了兴趣,兴致勃勃的问道。在约翰的有意引导之下,他也把女儿的事情暂时放在脑后去了。

    约翰满意的点了点头,把外公带进了自己的实验室中。

    简单的灯泡样品约翰确实早就已经做出来了,而且在造型和结构上也与后世那种白炽灯泡更加的接近,基本上已经算得上是最终的形态。在老亨特拉尔好奇的催促下,约翰把灯泡连上一个自制试验用的电池,很快就点亮了这仅有的一个样品。

    “咝……”

    当灯泡在黑暗的房间中亮起的时候,老亨特拉尔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确实如约翰所说的那样,这种新型的灯泡要亮多了,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的原因,老亨特拉尔感觉这种光线让人很舒服,不像竹丝灯泡总是给人一种灰蒙蒙的,如同罩了一层薄膜般的感觉!

    上前细细的查看着这个灯泡,老亨特拉尔双眼出神的问道:“约翰,我看他和普通的灯泡确实稍稍有些不同,所以区别主要就是结构上的改进吗?”

    “当然不是,最主要的改变是换了灯丝的材料。”

    看着外公一脸好奇观察灯泡的样子,约翰暗暗觉得有些好笑,笑眯眯的摇头道。

    竹丝灯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世界进入了电力照明的时代,但是真正让灯泡走进千家万户的因素除了电力**的推进、成本的降低和经济的发展之外,钨丝灯泡的出现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更高的亮度,更长的寿命和更加方便的制造工艺!

    这才是约翰给自己留的好东西。

    而且……

    “外公。”

    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好事情一样,约翰脸上露出一种相当怪异的笑容,凑到外公身边笑嘻嘻的说道:“外公,现在爱迪生先生应该正在忙着建设他的供电系统吧?效果怎么样?”

    约翰来柏林之前爱迪生电灯公司就已经开始在纽约市建设发电站了,当时宣传沸沸扬扬的很是热闹,老亨特拉尔还专门为此发表过一番评论,认为爱迪生的发电厂前途无量。不过约翰却记得爱迪生并没有成功,因为他坚持推广自己的直流电并诋毁交流电,最终造成了电灯公司被人给一口吞下,直接催生出了后世的巨无霸通用电气……

    “还好吧,应该挺挣钱的。”

    略略迟疑了一下,老亨特拉尔给这件事情下了一个结论。对于一名合格的商人来说,他看待事物的标准就是挣不挣钱,评价的标准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从老亨特拉尔的迟疑中,约翰看出了一些端倪。

    “大概是直流电的弊端开始慢慢显露了吧?”

    心中想到这个原因,约翰眉头一挑,笑呵呵的说道:“外公,您说如果我们也在和爱迪生一样开发一套供电系统,然后满世界的去收电费怎么样?”

    “你说什么?”

    听到外孙的这番话之后,老亨特拉尔登时一怔。

    约翰笑了笑凑过来道:“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到时候配合着推出这种新型的灯泡,应该会很有前途的吧?”

    “谁来建?难道你还懂这个?”

    老亨特拉尔连忙摇头苦笑,直接否决了约翰的提议。

    不过约翰可不是容易放弃的人,他双手一摊笑道:“我是不懂,但是我知道有人懂啊!事实上这个人现在很可能就在美国,等您回去之后就可以去找找看嘛……”

 第四十五章 两边

    说笑之间,约翰让老亨特拉尔明白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柏林的这一年多时间里约翰并没有闲着,设计出了一种更新、更出色的灯泡,而且老亨特拉尔怀疑这并不是他唯一的收获。第二件事情的话,那就是老亨特拉尔再一次确认,自己外孙如果真的去做医师的话,那将会是一件让他无法接受的事情!

    不过老亨特拉尔还是没有直接提出来。

    欲速则不达,六十多岁的老亨特拉尔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他知道像约翰这样年轻而又有天赋的小家伙很难真正听从别人的意见,尤其着急不得。

    幸好,他还有的是时间……

    ……

    英国,伦敦。

    在《柳叶刀》杂志那间小小的办公室中,法斯最终给手下的编辑下达了通知:“对于这篇文章我的最终决定是进行审查,如果通过的话就尽快发表!格拉汉姆先生,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今天和明天可以去几位医师和教授那里登门拜访一下……我这边会在本期杂志上提前给你预留好版面,所以你需要尽快得到他们的回复!”

    “是,先生!”

    心中一喜,格拉汉姆立刻便答应了下来。从昨天到现在,他一直在担心着法斯先生对那篇论文的态度和最终的决定,现在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格拉汉姆倒不是故意和同事大卫置气,实在是因为在看过了这篇论文之后,他的脑海中就没有停止过翻滚,奇妙的四种血型就像是四把长刀一样,把他的传统常识搅了个天翻地覆,而关于临床输血的种种猜测更是让他心潮起伏,难以释怀!

    压下心头的兴奋,格拉汉姆沉声问道:“法斯先生,您认为哪三位先生适合审读这篇论文?”

    审稿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一定要奇数,这样如果大家意见不统一的话至少可以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柳叶刀》杂志一般选择三个人来进行判断。

    “剑桥大学的菲尔顿先生、皇家学会的汉普林先生和圣玛利亚医院的亨利先生!”

    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法斯先生给出了三个人的名字。这些都是平时和杂志关系较为紧密的绅士,格拉汉姆也非常的熟悉,因此不用说出全名就明白指的是谁了。

    不过听了这三个人的名字之后,格拉汉姆稍稍有些惊讶,小心的问道:“法斯先生,为什么不请李斯特先生呢?他是现在英国最知名的外科医师之一,而且对这种创新的论点应该非常感兴趣吧?”

    “李斯特先生?”

    法斯先生的眉头一皱,很快就摇了摇头道:“他的成就基本上就是消毒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于这种新论点恐怕不会有太好的意见,而且你认为一个只会做骨折手术的人懂得什么是输血吗……”

    虽然语气似乎很客观的样子,但是法斯的双眼中却隐隐透出了一丝不屑之意。

    “……好的。”

    就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格拉汉姆立刻就点了点头出去了。

    格拉汉姆曾经听说过一个传闻,那就是爱丁堡毕业的法斯先生和李斯特的关系特别差,接任编辑部后就多次表示李斯特只是运气好,跟着巴斯德沾了点而便宜罢了。而且作为一个知名的外科医师,李斯特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骨折方向,最近两年才开始涉及腹部的外科手术,成功的例子还很少,很难让法斯这样正统的医师们信服。

    不过大佬们的争斗,自己还是不要掺和好了……

    ……

    拿着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那篇论文走出了编辑部的大门,格拉汉姆开始在诺达的伦敦城中奔波了起来。而在远在千里之外的柏林,同样是负责处理署名中有约翰?亨特拉尔的一篇论文,柏林当地一家医学杂志《德国医学》的编辑海因斯就要幸福多了,因为在那个名字的前面还有一个他熟悉之极的名字:厄恩斯特?伯格曼——柏林大学现任的外科学教授!

    因此在看完了整篇文章之后,海因斯先生立刻喜出望外,一路小跑的来到了伯恩先生的办公室,高兴地说道:“伯恩先生,您一定要看看这篇论文,柏林大学的伯格曼先生刚刚派人送来的论文!”

    “哦?伯格曼先生又有新论文了?”

    伯恩先生闻言也是很高兴,连忙接过论文翻看了起来。

    在德国的医学界,伯格曼的声望还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当他接任了柏林大学的外科学教授一职后更是如此,因此当伯恩先生看完了伯格曼的这篇论文之后狠狠的一拍桌子,兴奋的说道:“太好了,这绝对是我们杂志今年最佳的论文……没有之一!”

    时间已经接近1884年的年底,因此伯恩先生的话说的非常肯定。

    海因斯连连点头,显然对上司的观点非常的认同。这几年正是外科消毒杀菌最为火热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们开始接受这种可以大幅降低病人死亡率的新理念,而且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伯格曼先生的这篇论文来的正是时候!

    高压蒸汽消毒?

    只是听到这个名字就是那么的让人惊讶和兴奋啊!

    “不过,伯恩先生……”

    短暂的兴奋过后,海因斯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着急的说道:“咱们最近的一期杂志早就已经定稿,并且拍板结束了……想要尽快发表的话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咦?对啊!”

    伯恩先生也想起了这件事情,狠狠的砸了一下拳头之后颇为懊恼的叫道。

    马上就是新年,为了迎接节日的到来所有人都加班加点的提前赶出了这一期杂志,马上就要开始印刷了。这也是《德国医学》的一个惯例,每年新年前提前赶出一期杂志,然后编辑们就可以多放几天假去休息。

    但是今天,这个惯例让伯恩和海因斯两人都懊恼不已。

    在版面已定,马上要开始印刷的时候,想要塞进去这么长的一篇论文的话很不现实,因为那不仅仅意味着杂志的编辑们必须要再次加班,而且也意味着前面所做的各项工作就等于白费,时间和金钱的损失可就大了!

    两个人都没有讨论文章的内容。

    和《柳叶刀》的编辑们需要争论约翰论文那些新颖的理论和观点是否正确不同,在柏林发生的这场谈话中,两位编辑根本就不需要怀疑,因为在那篇论文的署名上头一个就是厄恩斯特?伯格曼!虽然紧接着的第二个人名约翰?亨特拉尔比较陌生,但是两人却不会在意,谁都认为那不过是伯格曼的学生或者跟班而已。

    让他们头疼的,只是版面的问题。

    于是在纠结了片刻之后,最后由伯恩做出了决定:“那就放在1885年的第一期好了,新的一年用一篇重量级的文章开始,想想实在是太恰当不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