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464章

医师1879-第464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等七家。至于说一百七十家医院的话,也基本上都属于这些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一个月后,一千二百余名代表齐聚洛阳。

    不光是这些机构的代表一个不缺的来了,甚至三国的卫生部门都派来了地位足够的官员,中国卫生部长亲自到场。在洛阳医学院的大礼堂中,面对着上千名代表,约翰?亨特拉尔宣布将把中国所有产业销售的资金捐赠出来,成立国际医学研究基金,将专项资助几个大型的医学研究项目,而邀请的这些机构,就是这些项目的第一批参加者!

    这一个消息,顿时让所有人一片哗然!

    虽然大家还不知道那些产业到底值多少钱,但是有些人已经计算过了,最少也是四百亿美元!

    几百亿美元,只是为了资助几个大型的医学研究项目?

    就在众人疑惑不解的时候,约翰大声的开始了他的解释,并且把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列在了众人的面前:核磁共振、等大型诊断设备、诸多实验诊断设备、病理诊断设备、内窥镜检查设备、整体手术室、核医学治疗设备、新型人工透析机、心脏除颤起博设备等,未来那些先进的医学设备一一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除此之外,大批没有出现或者远不到成熟的技术,也被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提了出来,大到内镜手术理念和介入诊疗理念,小到搭桥手术和血管支架,一一被他败在了人们的面前看到这些看似科幻,仔细想想绝对可行的理念和技术,所有参会的人都疯狂!

    准确的说,是那些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的人疯狂了!

    但凡有点儿头脑的人,都能想象得到这些新产品的巨大前景,一旦研发成功的话,将来就是数千亿乃至上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

    而对于医学院和医院的代表们来说,这些当然也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可以有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用来给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但是现阶段,对他们俩说更具吸引力的则是亨特拉尔先生后面说的那些基础或者临床研究计划比如说科幻一样、规模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如说现在就可以进行的临床心血管病、肺癌等疾病的大规模随访计划,以及验证烟草、酒精危害的长期随访计划等。

    光是一个烟草危害大规模统计研究,就让大多数人心中一动。

    烟草这种东西出现了上百年,一直都是绅士们的最爱。为了推销烟草,很多公司甚至会宣传吸烟有益健康的言论。历史上一直到1956年的时候,英国人才第一个提出了吸烟有害健康。这个世界其实约翰很早就提出了烟草有害论,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这两年随着亨特拉尔医学院发表了一些小规模的研究报告,大家才开始慢慢感兴趣了……

    对于医师们来说,这些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

    因此原定三天的会议,最终持续了整整十六天。在这些理论和技术理念得到众多顶尖专家一致认可之后,由约翰的庞大捐赠带头,三国卫生部也各自出资一百亿美元投入了这个庞大的计划之中。未来二十年之中,二十七家公司将会与各大医学院合作,共同研制那些新型的医疗产品一百余家医院合作,共同开展为期数十年的大规模研究计划同时各个机构分工合作,共同为将来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理论和技术的积累……

    所有的成果,都将由三国进行共享。

    虽然美国人非常不甘心,因为他们有实力自己完成大部分的计划,从而把所有的利益都收归囊中。但是在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坚持下,他们不得不同意了这个方案。毕竟德国是原本的医学霸主,相关的机械、化学、材料等工业水平更是高的吓人,而中国医学的整体水坪虽然不算高,但是论起精英的话却也不比美国少多少,而且工业顶尖水平都是亨特拉尔财团培养起来的……

    更关键的是,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态度!

    几百多亿美元的资金,哪怕美国人短时间内也是拿不出来的,如果美国不愿意参加,这笔钱全部交给中国和德国人,让他们进行联合研究的话……

    用大腿想,那都是一个超级灾难!

    除了美国人郁闷之外,中国人和德国人则是大喜过望。他们一个底子薄,缺乏在精密加工和大型设备上的积累,一个则是战后实力衰退的厉害,而且缺乏足够的资金,单独研发肯定是非常艰难,而有了这笔巨资和各方力量的互补,那事情就容易多了。虽然一百亿美元有些多,但是二十年的时间平摊下来,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

    在好一番讨价还价之后,1955年12月9日,三国政府与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签下了一份庞大的合作协议,并且向全世界宣布了协议的内容当然只限于一部分内容,至于具体的细节肯定是要先保密的。而计划一公布,立刻便引来英法等国的关注,也让他们失望之余只能无限的感慨:为什么亨特拉尔先生是德国后裔?为什么他的人生最初是在中国度过的?为什么?为什么呢……

 第三十九章 博物馆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约翰再也没有离开中国。

    无论美国政府还是其他机构或个人如何劝说,也无论舆论如何的报道,约翰也没有离开中国,而是住进了几年前在洛阳兴建的一个大宅院之中。接下来的几年之中,约翰的学生们不仅仅是那些医学生们,成为唯一被认可进入拜访他的人群。

    随后的几年中,通过这些学生的口一些奇奇怪怪的理论被传了出来。

    比如说冯?诺依曼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理论代表未来,计算机将成为世界的核心,网络则代表着方向,比如说计算机最重要的是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这些越早进入越能占据优势比如说亨特拉尔医学院发现的双螺旋模型以及人工合成,将会是未来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比如说人类很快就可以征服太空和月球,并且有能力在太空建立一个永久居所再比如说转基因、试管婴儿、大规模开展器官移植等等……

    通过这些原本就是精英的学生,这些奇怪的理论悄然带了出去。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理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一些人看来,亨特拉尔先生的幻想只有有意思而已,毕竟1955年的时候谁会认为人类可以用试管培养婴儿?谁会相信只需要一个巴掌大的小东西,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进行通话,甚至用视频面对面的交流?谁会相信一个手指头大的小设备,可以装下整个图书馆,甚至数百个图书馆?

    但是五个月后,当美国政府派出了一个超过一百五十人的团队抵达洛阳,无论如何也要接管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日常生活起居,并且极力劝说他立刻回到美国的时候,中国人终于明白了过来!

    所有拜访过亨特拉尔先生的中国人,马上被政府一一找到。

    五个月的时间,足以让约翰把所有自己知道的未来说出去了。只不过可惜的是,他所知道的只是一些设想,或者说是自己见过、听过、看过的东西,比如试管婴儿,比如说转基因,比如手机等等,但是他却无法解释他们,至少无法从根本上去解释他们。所有的这一切,都只能依靠他们自己去研究,去探索。

    至于说中国是否重视,约翰就无法控制了。

    他唯一能够保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中国,但是只挑选一些不太重要的告诉美国人。至于说美国人会不会从哪些学生口中得到更多的东西,约翰同样管不了,也不想管了……

    拒绝美国政府要求他回国的请求,约翰继续留在了洛阳。

    只不过在无数个耳目的注视下,约翰没有再和学生们谈论哪些“未来”的东西,而是把精力放在那些工地和自家产业的处理上。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在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多次讨论、争吵之后,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的公司被他们瓜分完毕了。其中民用的基本上都被中国公司收入囊中,但是军用的公司全部被美国国防部收购,所有的机器都运回了美国。对此中国政府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人都留了下来……

    为了这些规模庞大的企业,中美两国付出了超过四百亿美元的巨额代价!

    每得到一笔,约翰就把这些款项送进亨特拉尔银行的专用账户,然后提供给参与研究的各个机构。在庞大的资金和无数精英的参与下,短短三四年的时间,有些技术就开始进行试验了相对成熟的内窥镜技术、心脏搭桥手术、腹腔镜手术等等都取得了成功!

    这些研究的成功,极大激励了其他参与者们。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医院和科研机构参与了进来,他们或者直接参与三国的合作研究,或者干脆另起炉灶,在其他制药公司或者银行的支持下自行研发。等到1965年,比历史上提前七年出现,轰动全世界医学界的时候,各方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兴趣终于达到了顶峰!

    一直都不甘心的美国人,终于甩开膀子单干了。

    每个医院都需要一台,全世界就是数十万台的需求,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市场。而且所谓的,不过是众多项目之一而已。所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美国,干脆自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始研究他们认为有前途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德国也不得不联合起来,暗暗与美国人进行竞争……

    后话不提。

    无论美国人用了多少办法,从1955年开始,约翰?亨特拉尔都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尤其是到了1958年年底,在一次体检中他体内被查到了一些东西,并且情况还在不断的恶化之后,他就更不可能离开了。相反的是在1958年年底,约翰公开宣布将会出售自己名下的三家亨特拉尔银行!

    这家银行,已经是他最后的产业了。

    按照约翰的决定,亨特拉尔银行将会在未来一年完成分拆,分为美洲、亚洲和欧洲三大部分,然后分别进行出售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因为一直以来除了约翰本人的资金流动之外,三个部分的业务都是独立进行的,并没有太深的联系。

    无数的金融大鳄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彻底的疯狂了。

    除了美国人之外,这种疯狂还从欧洲一直延续到了远东,谁都希望能够收购这一家一直掌控着亨特拉尔财团金融服务的银行!而为了和强大的美国人竞争,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和中国人甚至组成了银行团,试图参与这次收购。

    不过可惜的是,外资的进入很快被美国政府叫停了。

    美国政府不会允许亨特拉尔银行这个庞然大物送到别人的手上,因此立刻发表了声明,亨特拉尔银行只允许美资进行收购。不过就在美国政府发表生命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也发表了声明,表示他们有权利收购总部位于巴黎和上海的两家分行,美国政府无权干涉。虽说大家都是美国的跟班,但是法国人向来都是倔脾气,中国人现在也有点开始不服管教的意思,别别苗头再正常不过了。

    在舆论的关注下,三家政府开始了扯皮。

    不过还不等三国政府扯皮结束,约翰?亨特拉尔就再一次公开宣布,出售亨特拉尔银行的所得将会全部捐献给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亨特拉尔医学基金会。未来三十年,这笔庞大的资金将会平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资助欧洲、中国和美国的医学研究,加快现代医学的发展,另一部分则用于对亚非拉贫穷国家卫生事业的支持!

    声明的第二天,负责人出面表示感谢。

    而就在他表示感谢的当天,一支人数超过二十个,包括总干事、财政主管、法律专家在内的队伍从日内瓦出发,火速赶往中国。他们即将接收的是一笔上百亿美元的巨额资产,由不得他们不上心……

    约翰再次捐赠庞大的资产,无疑又一次引来了无数人的赞美,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就连暗地里对此疯狂吐槽的美国人,表面上也只能咬着牙表示赞同,报纸上全是赞美之语这次可不是送给德国人和中国人,人家捐给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啊,你有什么理由再质疑?美国政府可以阻止别国收购亨特拉尔银行,却不能阻止这一笔巨资的捐献,不然你这个武林盟主还怎么当?

    在一片纷纷扰扰中,1959年到了。

    1959年4月,位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六大古都的庞大古建筑群终于全部完工了。面积总计高达六百万平方米的巨大建筑群,很快就打扫一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除了中国的电视、报纸等媒体之外,就连很多国外的记者也都对这些建筑群非常感兴趣,迫切想要知道这些耗资巨大的建筑物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