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46章

医师1879-第46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建设第二工厂,扩建第一工厂,包括伦敦工厂的投资在内,飞鸽自行车公司总共付出了二十六万美元的代价!毕竟在旧金山收购一家工厂并进行改造,加上培训工人什么的开销相当的巨大。

    但是巨额的投入是有回报的。

    去年全年飞鸽公司不过生产了两万多辆自行车,但是仅仅今年的上半年,美国的两家工厂就制造了一万九千辆自行车和将三千辆三轮车,并且全部销售一空!而到了今年年底,这个数字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p》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美国人口不过五六千万,人均年收入在两三百美元的水平晃悠,能买得起自行车的人可不算太多,这个数字已经是非常的骇人了!p》

    巨额的销售数量带来的就是巨额的销售收入,美国飞鸽公司的上半年销售收入已经接近百万美元之巨!这还是因为约书亚他们调低了售价,自行车出厂价降到四十美元,三轮车降到六十美元的缘故。

    售价虽然降低了,但是公司的利润并没有减少,因为在约翰的建议之下,冯克请了十几位机械工程师,通过工艺的改进让每辆自行车的成本大幅降低到二十二美元左右,三轮车降到了三十五美元。售价降低的结果却是单品利润的增加,即使最终扣除了管理、广告和税收等各项开支以及投资、扩建工厂的资金之后,美国两家工厂上半年的净收入依然高达十四万美元,全年预计将会超过三十万美元!p》

    而英国的工厂虽然投产比较晚,产能也只有每个月一千五百辆,但是短短四个月时间内生产的六千辆自行车竟然也销售一空!而且高达十八英镑的售价也让每生产一辆自行车就可以带来差不多四英镑的利润,也就是将近二十美元。四个月的时间,归属于美国飞鸽自行车公司的50%净利润就达到了六万美元,而如果按照原计划年底达到月产三千辆的话,未来一年仅从英国获得的利润就是三十多万美元!p》

    这是何等惊人的一个数字?!p》

    在疯狂的利润刺激下,英国的合作伙伴已经在拼命地增加自行车工厂的产能,并且把三轮车的制造计划已经提上日程,近期就将投产了。

    这还不算完,因为按照约书亚他们的计划,美国的两个工厂将会继续扩建,让月产量达到自行车五千辆,三轮车一千二百辆左右,全年六万辆自行车和一万多辆三轮车将会基本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至于说英国的话,合作伙伴已经提出产能翻番的庞大计划,而且英国庞大的殖民地也将会保证销售的持续火爆,将来创造的利润甚至比美国本土还要高一些。

    这就是约书亚为什么对在德国建厂越来越迫切的原因。

    可想而知,如果在工业同样发达并且人们也开始富裕的德国也建立一个工厂,并且供应周边法国、奥地利、瑞士等国的话,每年增加几万辆甚至十万辆的销量并不是不可能,那就意味着数之不尽的利润!p》

    “这钱也太好挣了!”p》

    算出一个长长的数字之后,约翰忍不住暗暗的感叹道。

    要知道,约翰在飞鸽自行车公司的股份是百分之四十,仅仅上半年他就赚到了八万美元,几乎等同于老亨特拉尔一辈子积攒下来的现金总额!p》

    当然,约书亚是不可能给他这么多钱的,事实上就连去年的分红也在和约翰沟通过之后扣了下来,全部用到继续投资并扩大再生产了。现在正是飞鸽公司大规模扩张的最好时机,约书亚他们当然不会浪费这个机会。

    不过认真想一想,如果约书亚他们的计划能够实现的话,或许到了明年年底,约翰从飞鸽自行车公司获取的分红就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数字了……p》

    保守估计,在将来把工厂的股份卖掉之前,飞鸽自行车公司至少可以给约翰带来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分红,而卖出股份所获得的收益也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数字!p》

    而且别忘了,老亨特拉尔也占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p》

    “加上瑞士军刀的收益,我这应该也算是有钱人了吧?”p》

    仿佛看到了成堆绿油油的美元一样,约翰心中顿时乐开了花。约书亚最后在信中还提了一下,瑞士军刀的销售同样火爆无比,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已经销售了将近三万支,利润超过一万美元,而且已经有几个国家的军方人士开始进行接触了,如果能够谈下来订单的话,不仅仅可以大幅增加销量,还能起到广告的作用,这种小小的工具很可能成为一个下金蛋的母鸡。

    唯一可惜的就是刮胡刀的销售依然惨淡,约书亚已经有了停产的心思。

    不过此时此刻约翰哪里还会去在乎什么刮胡刀的事情,在又一遍在看完约书亚的信之后,兴奋的他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就像是浑身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一样,在书房里来回的踱着步子。

    在这个美国甚至都没有多少百万富翁的时代,约翰的身家现在绝对已经算得上富豪了!p》

    “终于有钱了啊!”p》

    忍不住再次看了一眼信中的那些数字,约翰嘿嘿的低笑了起来,他的思绪此时已经忍不住飞跃大洋,回到了纽约城。他想起了史蒂夫帮他在曼哈顿购置的那三点六英亩土地,似乎看到了几年后回到纽约时的情形……p》

    a》m。阅读。a》

 第二十章 课堂

    九月的柏林,天气已经开始转凉了。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假期之后,柏林大学的校园内再次热闹了起来。不仅德国的大学生开始回到校园,来自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们也纷纷赶了回来。当然,如约翰这样来自大洋彼岸的留学生们根本就没有离开过。

    一间间教室再次充满了勃勃生机。

    “……鉴于上述的研究成果,基于一定的猜测之下,巴斯德先生在二十年前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实验。可能在座的许多先生可能都听说过,那就是鹅颈烧瓶实验……”p》

    在一间梯形教室的讲台上,福格尔副教授的谈兴正浓,给数十位充满了好奇心的二年级学生诉说着二十年前的那个著名实验。而在他的右手挥舞之下,一个粗略的实验装置三笔两笔之后便出现在了黑板上。这个时代医学院的教师们,多有着一手相当不错的素描功底,尤其是一些解剖学家更是精通此道。约翰也是暗暗庆幸自己当初在这上面下了不少功夫,否则将来想当老师或者写书的话,没有这项技能可就是彻底抓瞎了!p》

    台下的学生们大多数人也都认真的听着。

    对于这个时代沟通不畅的人们来说,哪怕巴斯德的实验已经完成了将近二十年,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是那么的新奇。在福格尔副教授那充满演讲气息的叙述中,所有人都仿佛看到了鹅颈烧瓶实验的神奇景象——放置数年的肉汤依然清澈透明,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常识!p》

    只有约翰一个人兴趣缺缺的在最后一排发呆,心思早就飞到爪哇去了。

    这些一百多年前的东西刚开始听会很有意思,毕竟后世他们大多直接听的是最终的理论,很少会关注发现的过程,当故事听很不错的。但是当他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也就无趣了。一些简单的理论被翻来覆去的讲,让约翰有了一种大学毕业后重新上小学的感觉。这还是因为德国人的医学院现在讲这些,如果留在美国读大学的话,恐怕连这些东西都没得听了。

    “亨特拉尔先生!”p》

    就在约翰瞪着眼睛发呆的时候,台上的福格尔副教授突然一皱眉头,点了他的名字:“能谈谈你对鹅颈烧瓶实验的理解吗……亨特拉尔先生!”p》

    最后一句话福格尔副教授加大了音量,语气也加重了许多。

    “呃……”p》

    在众多同学齐刷刷的目光注视下,约翰微微一愣,随即有些手足无措的站了起来。刚才只顾着出神,他甚至连福格尔副教授的问题都没有听清楚,一时间颇觉尴尬。

    “亨特拉尔先生,请你谈谈对鹅颈烧瓶实验的理解!”p》

    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摇了摇头,福格尔副教授再次重复了一下刚才的问题。

    “明白了。”p》

    这次听清楚了问题之后,约翰心中顿时大定,不过他还是先略带歉意的微微欠身道:“非常抱歉先生,我刚才有些走神了……下次肯定不会了。”p》

    “哦?”p》

    听了约翰的道歉之后福格尔副教授却不动声色,只是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

    对于亨特拉尔这位美国留学生,福格尔并不熟悉,事实上他是首次给这些二年级的医学生们上课。当然,课前他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开篇第一讲提出鹅颈烧瓶实验就是因为这个实验比较有趣,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但没想到第一节课就有一个学生如此的不专心,他怎能让不生气?p》

    肯定是要给个下马威的!p》

    感觉到福格尔副教授那如刀子一般的眼神,约翰暗自苦笑了一声,不敢怠慢,连忙朗声道:“先生,巴斯德先生的鹅颈烧瓶实验表面上证实了细菌是自己繁殖,而不是自然产生的,这推翻了自然生发论,催生出了生生论。但是从一个医学生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这个实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医学领域的指示意义,比如说传染病、防腐和外科消毒技术等等……”p》

    “嗡……”p》

    约翰的话音一落,教室内顿时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教室里都是柏林大学医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大多也就是听说过这个实验而已,很少有人去琢磨什么东西,何况现在是19世纪,后世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在这个时候还是属于“高深”的学问,君不见到现在欧洲还有许多知名的医师在反对巴斯德和李斯特?p》

    所以听到约翰嘴里说出一连串的“专业词汇”,许多人都是不明觉厉。

    福格尔教授的瞳孔也是微微一缩,看向约翰的目光顿时便起了变化,他皱了皱眉头,沉声道:“亨特拉尔先生,可以详细说一说你的见解吗?”p》

    “好的,先生!”p》

    约翰当然不会退缩,微微一笑后接着说道:“首先是传染病方面,大家想必都知道,除了巴斯德先生之外,皇家卫生局的罗伯特﹒科赫先生也是细菌学领域的权威人物。他早几年就发现了炭疽杆菌,并且完成了体外培养,然后发明了细菌染色以及动物胶平碟培养等方法,陆续发现了导致结核、霍乱的细菌,并且提出了相关的科赫原则……”p》

    一边听着约翰的侃侃而谈,福格尔教授一边不停的点着头。

    作为科赫的忠实追随者,福格尔教授自然对这位德国医学界的大牛非常了解,而约翰所说的正是他最重要的一些成就。

    慢慢的,福格尔教授看向约翰的目光变得柔和了起来。

    虽说约翰所说的内容已经超出了鹅颈烧瓶实验的范围,而且也和他最初说这个实验的初衷不太一样,但是能听到有学生如此的勤奋,提前了解到了如此多的知识,作为教师他当然会感觉到欣慰。

    “……由此推论,我想世界上许多疾病可能就是由细菌或者其他微小的生物引起的,细菌学的发展很可能会为医师们提供解决这些疾病的方法!”p》

    约翰慢慢也发现自己的回答有些驴唇不对马嘴,不敢说得太多,仅限于目前已经有的的发现笼统的说了一些皮毛。

    “不错!”p》

    听完了约翰的叙述之后,福格尔忍不住轻轻鼓起了掌,笑着连连点头道:“说的非常不错,看起来你对细菌学有着相当的了解……亨特拉尔先生,我刚才还听你提到了外科消毒技术,你对外科很感兴趣吗?”p》

    “当然!”p》

    约翰重重的点了点头笑道:“先生,我在去年曾经拜访过李斯特先生,由此对外科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我最终选择入读柏林大学医学院,就是为了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师!”p》

    “哦?为什么希望成为一名外科医师?”p》

    眉头一桃,福格尔副教授有些不解的问道。虽然现在欧洲外科医师的地位比起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和传统的内科医师相比还是差一些的,因此福格尔对约翰的如此干脆的回答略微有些疑惑。

    “因为我觉得外科有前途!”p》

    稍稍犹豫了一下,约翰决定适当的多说一些东西。原本他在完成了“现代”知识体系的了解之后就打算开始崭露头角了,此时当然不会再退缩回去。

    不过即便如此,约翰也必须仔细斟酌说出的话,好一会儿才接着道:“先生,我认为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来说,局限外科发展的三个难题很快就将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未来外科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