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451章

医师1879-第451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真正的参加战斗之前的时候,中**人也是相当骄傲的,因为这三万军人已经接受了长达两年的严格训练,教官全部是从德国和美国留学归来的精英。而作为武器装备的提供者,亨特拉尔财团也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再加上强大的前所未有的武器装备,政府有十足的信心能够与同等数量的德国人进行正面对抗!

    但是战斗的结果,却让那些骄傲的军人们失声了。

    按照法国人提供的情报,正面进攻的德国人不过一个师,不到两万人,但是正是这两万人,短短十几天时间就打残了人数超过三万的中**队!而且据法国人所说,德国人损失要少得多,阵亡的更是只有一千出头,这悬殊的伤亡比例立刻让那些军官们感受到了欧战的残酷……

    相对于中**人的失落,法国人却是大喜过望。

    虽然相比德国人来说还要差上许多,但是对于战斗的结果法国人已经非常满意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中**队的庞大潜力战斗勇敢,纪律严明,而且更关键的是训练有素!即便是在德国人的冲击下伤亡惨重,但是经验丰富的法国人看的很明白,中国士兵乃至指挥官们的综合素质并不弱,至少不比那些法**队弱,唯一缺少的是战斗的经验,缺少的是欧洲战场上枪林弹雨的考验。他们相信最多几次战斗之后,这些士兵就能浴火重生,成为和法国人不相上下的精锐了。

    因此观察完整个过程之后,军官们立刻把情况报了上去。

    接到军部报告的法国政府也大喜过望,马上就和英国人联系,然后一起向中国政府发了一封电报:他们希望中国能尽快派出第二批部队,而且希望这个数量越多越好!

    中国政府的反应暂时不必说,美国人身上的压力瞬间大了起来。

    同样是被欧洲列强们瞧不起的军队,又几乎同时来到欧洲,中**队和美**队的表现却是冰火两重天。美国人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战前的训练,但是中国人却已经和德国人正面硬抗过,而且得到了英法这两家老牌列强的极大赞誉,甚至在报纸上大肆宣扬……

    哪怕老成持重如潘兴,脸上也有些不好看了。

    如果论起对战争的贡献来说,中国肯定是没法和美国人比的,毕竟人家除了百万军队之外,还有贷款、工业品什么的,但是中国人同样答应了百万大军,还有数量更加庞大的劳工,这对于协约国来说一样的重要。

    所以在同样看到了中**队的出色表现之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一连给潘兴发了几封电报,也让美军比历史上提前一个月走上了战场……

 第九章 流感

    既然说到了一战,就不能对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流感避之不谈。

    很多人都知道西班牙流感的赫赫威名,知道它促使了一战的提前结束,也知道它让两千多万人死去。实际上之所以西班牙流感,并不是因为西班牙是最先爆发的国家,因为有记录的是美**营,还有人猜测是去欧洲的中国劳工,但是肯定不是西班牙人也不是因为西班牙死亡人数最多,毕竟印度那一千多万人占了一半以上,不是开玩笑的。

    之所以叫西班牙流感,是因为当战争到了1918年的时候,所有的参战国都秉承着一个绝对的原则:报喜不报忧,流感大爆发死亡了无数人的消息,自然是要严密封锁的,而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就没有了这个顾忌,率先公布了疫情……

    全世界的政府,都是一个德性。

    历史在1918年3月没有走上岔路,所以当约翰得知美**营中发生了感冒流行的时候,就知道那个恶魔来了!就在几乎半个世界都卷入了一场浩大战争的时候,这个即将夺走无数条生命的恶魔来了。

    默然许久之后,约翰下达了一条又一条的命令!

    在接到这些命令之后,从北美到远东,从纽约到江浙,无数人顿时忙碌了起来。他们忙着生产亨特拉尔医疗器械公司最新研制的口罩,忙着生产最高等级的隔离衣,同时还忙着生产各种各样的消毒剂和相关的药物。虽然约翰知道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这些药物起作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并不妨碍亨特拉尔制药公司全力生产并储存起来,毕竟在人们绝望的时刻,即便是起个安慰剂的作用也好……

    一边催促生产着这些产品,约翰一边在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

    论文是以约翰?亨特拉尔为作者单独署名发表的,上面除了介绍正在美国发生的流感疫情之外,还“推测”出这种感冒很快将会蔓延到亚洲和欧洲,情况不会太严重。但是在文章的后半段,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断言在今年的下半年,也就是1918年的8月份和9月份,流感将会迎来第二次的爆发!

    这次爆发,可就真是要人命的爆发了!

    在约翰?亨特拉尔的论文中,他判断这次爆发至少有数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将会死去,而欧洲和印度将是重灾区!因此他强烈的呼吁,欧洲各国包括中国、美国在内,应当立刻停止这场已经死伤数百万人的战争,全力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巨大危机!

    论文刚一发表,立刻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如果是任何一名医师或者科学家发表这篇论文,迎来的只可能是无尽的嘲笑和讥讽,但是如果这个人是约翰?亨特拉尔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毫无疑问,约翰是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大的医师,也被很多人称为最伟大的医师,尤其是当欧洲战争进行了四年之久,无数人在战场上被亨特拉尔体系的知识救回来之后,他的声望彻底达到了顶峰!

    是的,如今各**医几乎全盘接受了亨特拉尔体系的外科急救技术。

    据战后各国的统计数据表明,亨特拉尔体系的外科技术让至少八万多人避免了截肢的命运,让一万六千多人被毁的相貌“基本能看”,同时亨特拉尔制药研发的药物、消毒剂和医疗器械更是救回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条生命!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让亨特拉尔制药和亨特拉尔医疗器械走上了神坛。

    而这一次约翰?亨特拉尔亲自发声,警告诸国关于这次流行感冒的危险性,理所当然的引起了很多人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他们第一时间得到了约翰的亲自警告,而对约翰的绝对信任也让两国政府立刻下达了行政命令,开始大批量的采购口罩、隔离衣和消毒剂等物资。当然,中国政府实在是太穷了,因此很快就接受了亨特拉尔财团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巨额捐助,用来生产最基本的预防物资。

    与此同时,约翰也向中国派出了一支医疗队伍。

    多达四十人的庞大医疗队将会负责宣传约翰指定的预防体系,并且指导中国本土的医师们。好在如今在中国亨特拉尔系的医师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中华医学会也给予了鼎力支持,因此继美国之后成为了最重视这次“预告”的国家之一。

    相较于中美而言,其他国家对于这篇“预告”性质的论文就没有那么重视了。

    虽然各国的医师们都非常认真听取了意见,也向政府提出了建议他们对于亨特拉尔先生的信心可比政府强多了但是在这个战争进入到白热化的关键阶段,没有哪个政府会真正的重视这件事情。要知道,如果按照约翰的提议贯彻执行的话,就意味着各国政府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几乎被战争掏干了的他们来说如何能够接受?

    装聋作哑,就成了各国政府应对的主流。

    对此约翰当然也不会在意,因为他知道上半年的流感危害并不算大,要等到下半年的时候才会给这些家伙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要知道,历史上美国曾经一个月死亡二十万人,1918年平均寿命因此减少了12岁!

    现在约翰要做的,就是顾好美国和中国的情况。

    当然除了这两个个国家之外,约翰还接连给德国发去了十几封电报,极力劝说那边的医师们接纳自己的“推断”他拼命的想要让德国人多保留一些元气,然后把战争拖得更久一些。或许这样做会大大增加中**队的损失,但是却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时间,如果战争得时间能够延长一年的话,无论亨特拉尔财团还是中国都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幸运的是,德国人比英法要好说服一些。

    这也得益于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在德国的庞大影响力,哪怕因为亨特拉尔财团给英法提供先进的武器和大量贷款,如今的德国有很多人对约翰恨之入骨,但是对于那些医师们而言,他们更加相信约翰个人在医学领域的强大实力。

    所以……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德国人开始生产约翰推荐的防治物资和相应的药物,并且储存了下来,等待着1918年下半年的到来……

 第十一章

    袁大头去世与巴黎和会召开,对约翰来说都是最优先的大事!

    自从历史走上了另外一条岔路,袁大头放弃皇位而选择了和亨特拉尔财团的条件之后,双方的合作一直都很愉快。袁大头得到了大量的贷款和先进的武器,进而巩固了北洋的地位,甚至生命也延续了两年多而亨特拉尔财团则获得了强力的政府支持,无论工业、金融还是教育,在中国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

    因此对于袁大头的去世,约翰还是相当遗憾的。

    不过幸好接任的是曾经在德国留学的段祺瑞,也是政府与亨特拉尔财团合作的强力支持者,约翰还是相当放心的。而且约翰更加看中的是这家伙的强硬,历史上派心腹徐树铮趁俄国内乱收复蒙古的事情,约翰可一直都记在心上……

    约翰庆祝自己生日的同时,两封电报从纽约发往北京。

    一封是唁电,哀悼袁大总统的离世,一封则是贺电,祝贺段大总统的上台。而在明面的两封电报之外,亨特拉尔财团的拥有者又给段祺瑞写了两封亲笔信,用自己的方式为新总统送上了自己的贺礼……

    ……

    “咝……”

    看完了手中的第一封信,段祺瑞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把信递给了身边的幕僚:“一亿美元!这位亨特拉尔先生真是好大的手笔!”

    刚刚接任的段祺瑞,再清楚不过一亿美元意味着什么了。

    历史上的北洋政府名声糟糕至极,除了开始的袁大头称帝之外,后续府院之争、军阀混战等等都让人诟病不已。虽然后来不少人为北洋翻案,比如说政策开明啊,鼓励工业啊之类的,但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摆在那里,就是赫赫有名的北洋政府完全就是靠借钱维持的!

    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说明一切。

    以后来的民国政府为对比,1937之前民国政府总计借债三亿多法币,来源主要是英法德三国,主要投向了铁路和农业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外债十五亿多大洋,百分之四十三用于军队上,正好也是向日本贷款的数字!

    当然时代不同,确实不能简单的对比。

    而且有了亨特拉尔财团投资的大量工厂企业,还有一战巨大的刺激,中国的经济状况比历史同期已经好很多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了翻三倍的增长。但是薄弱的底子可不是那么好补的,可想而知约翰?亨特拉尔先生一口气提供的一亿美元,相当于两亿多大洋的巨资,对于刚上台的段祺瑞到底意味着什么!

    而且……

    中国这几年的发展虽然快,但是统一全国耗费的资金更多!

    这几年袁大头一直都在努力着,虽然在亨特拉尔财团的全力支持下,中央政府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强大无比,远不是地方上那些势力能够相比的,但是想要让他们乖乖的放下手中的权力和军队,而不是名义上归属于中央政府统治下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江浙以及它们辐射的地区还好,亨特拉尔财团的势力几乎已经遍及各个方面,但是像西北、西南和南方革命党势力根深蒂固的地区,收回来就要靠水磨工夫了。

    军事统一最快,但是在亨特拉尔先生的劝说下,袁大头选择了和平统一的道路。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央政府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赤字。比如说,强大的军队想要产生足够的威慑力,首先要能快速的开往各个地区,所以这几年铁道部每年都要投入巨资,修建到南方,到西南,到东北的铁路为了让地方势力老老实实的听话,中央政府还要维持每年的大额拨款,用来整编他们的军队,发展地方的经济……

    “而且,依然没有任何政治条件!”

    快速看完了手中的电报之后,幕僚也是一脸喜色的笑道:“和以前一模一样,总统,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有了这一亿美元的资金,咱们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