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450章

医师1879-第450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都在纠结是否要向欧洲大陆派遣中国的军队!

    老家伙同样也很清楚,想要获取就必须要先付出!

    所以在接见了约翰?亨特拉尔派来的密使,得到了一系列的保证之后,经过一夜的考虑,袁大头毅然决然下了决心:派兵去欧洲!并且除了大规模的派兵之外,他还全力说服了政府的其他高层,决定派出更大规模的劳工到英法的工厂中做工!

    用一些中国人的命换利益,袁大头认为值得。

    而且在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分析中,如今的欧洲战场上虽然德国还略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已经不会太久了。随着协约国开始占据上风,等到中**队抵达欧洲的时候,势必将会转入战略反攻阶段,伤亡不会那么惨重。至于说那些中国劳工,只要有足够力量的监管,原理欧洲大陆战场的他们不会受到什么伤害,而且除了薪水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会受到现代工业生产的训练,回国后就是合格的熟练工人……

    在约翰看来,这同样是划算的事情。

    或许中**人会伤亡不少,甚至损失惨重,但是只有经过了欧洲大规模现代战争的洗礼之后,他们才能真正掌握现代战争的法则,掌握亨特拉尔财团那些现代武器的精髓,在之后的战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想来想去,约翰都认为中国必须要参战!

    损失是一些士兵的生命,但是收获除了中国诉求的收回特权、取消贷款等国家利益之外,还可以培养真正的精锐、大量的熟练工人、更多的物资订单,以及协约国的好感。约翰很清楚中国现在参战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他知道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第六章 下场

    1917年2月,一战转折点到来了。

    这个月,中国人和协约国最终达成了一致,他们将会派兵到欧洲参战!虽然中国依然很弱小,虽然他们的军队素质还比不过德国人,也比不过英法两国,但是在英**事专家们的考察之后,认为比起意大利人肯定要强上不少。所以对于协约国来说,数十万的中**队将是未来欧洲战场上的一股有生力量。

    需要付出的,无非就是五十万人的装备而已。

    已经破罐子破摔的英法毫不在意,他们扭头就往纽约运了两船黄金,存进了亨特拉尔银行的金库之后,然后用贷出来的巨额美金向亨特拉尔财团订购了五十万中国人需要的武器装备,包括了四十万支步枪,大量的机枪、迫击炮、重炮和坦克等等。而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英法也派出了多达六百人的顾问团,前往中国帮助培训更多的士兵……

    中国决然的参战,顿时让日本一片哗然。

    就在日本人埋头于发展自家的陆军,满世界寻求飞机和坦克的技术,准备拼尽国力打造一支可以压过北洋陆军的部队时,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国人竟然要真的参战了!而在情报人员费尽心机拿到了那份协议之后,日本高层的脸都绿了。

    这算什么?

    没有经过日本的同意,中国人就打算收回所有的特权和租界了?问过我们日本人没有?英国人这是打算抛弃和日本的传统友好关系了么……

    不过回过神来之后,日本人沉默了。

    他们是最早向德国宣战的亚洲国家之一,早在1914年8月的时候就开始筹划进攻青岛了。但是他们同样知道的是,日本的目标只是为了趁着欧战的机会占便宜而已。所以时间来到1917年的时候,无论英法如何催促,日本始终没有向欧洲派兵,在他们看来欧洲的战争时间越长对日本越有利,不然战前作为负债国的日本是如何一跃成为债权国的?

    但是这一次中国,可是实打实的出兵了。

    不但出兵了,而且一出手就是百万大军!哪怕以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想要凑齐这一百万青壮年也肯定不是容易事儿,更别说日本人了。但是当看完那份协议之后,日本人更加的沉默了中国只出人,所有的武器装备都由协约国提供,而且战后还可以带回来……

    一想到战争结束后中国大军回来的情形,很多日本高层就是一个哆嗦!

    一时间,日本国内关于是否派兵前往欧洲参照的争论声不绝入耳。赞成者认为现在中国人已经决定派兵,势必会在战后得到极大的利益,而且还能得到无数精良的装备,到时候日本西进的梦想恐怕就要破灭了。但是反对者也理由十足,毕竟日本比不得人多的中国,现在也不过才三十万军队,派的少不顶用,派的多了国内还怎么过?而且现在欧洲德国人优势也还在,万一损失惨重的话怎么办?

    就在一场一场的争吵中,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1917年2月3号,俄国革命爆发了!历史上的二月革命是指俄国历,公历是在三月份,而在这个世界提前了整整一个月!

    收到消息的约翰,自然是惊讶不已。

    一边惊讶于自己改变历史进程的幅度,约翰一边立刻命令最后扔出了又一代新型坦克和飞机之后,然后主动切断了和德国人的联系因为他很清楚,美国人就要参战了!

    为了利益,美国人必须要亲自下场了。

    随着战争的深入,协约国在美国购买的物资越来越庞大,而且贷款数量每日剧增,美国人不可能看着协约国失败,那样他们会血本无归。作为这次战争的最大获益者亨特拉尔财团也同样如此,亨特拉尔银行就是英国和法国最大的债主,没有之一。因此美国国内形势的变化约翰再清楚不过了,甚至就连亨特拉尔财团也是推动美国政府参战的“罪魁祸首”之一!

    而且……

    德国人2月份重启的无限制潜艇战,亨特拉尔财团也是最大的苦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运公司,亨特拉尔海运没有受到德国人的一丁点照顾,几乎每个月都要损失很多货轮,而随着德国人在海上的劣势越发明显,他们也几乎没有了和亨特拉尔财团交易的机会。因此对于约翰来说,德国人最后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

    于是在断交之后,1917年3月9号,美国撸起袖子下场了。

    去年竞选连任时嚷嚷着要让美国远离战争的威尔逊,如今却成为了战争的推动着,他在各种场合的宣讲和在国会的工作,都让美国政府最终下定了决心!

    对于约翰来说,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儿。

    作为美国最大的资本家,约翰和其他财团的利益是一致的。他要保证自己的贷款安全无忧,还想继续和协约国的生意做下去。要知道,越是到战争得后期,协约国对外部资源的需求量就越大,这是约翰绝对不允许错过的。

    而且……

    既然决定了要参战,美国自然就是要扩军,要大肆购买武器,而在1917年的时候,有哪个武器制造公司能比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的机枪大炮更优秀?有哪个公司的火药能比亨特拉尔化工更强大?有哪个公司能生产出战斗机、轰炸机和坦克?还有哪个公司能造出和德国人、英国人一样强悍的超级战列舰?

    想都不要想,只有亨特拉尔!

    未来短短两年时间内,美国陆军人数从十几万人增长到将近两百万人,这是何等庞大的一笔生意?要知道除了飞机、坦克、重机枪和子弹之外,英法很少从亨特拉尔财团采购武器,但是美军没有办法,除非他们愿意使用次一级的产品,否则武器装备几乎是被亨特拉尔财团包圆了的!

    更何况除了常规武器,还有飞机、坦克和大炮!

    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既然决定参战,就绝对不会吝啬于金钱,他们很快就向亨特拉尔飞机制造公司提交了三千架各型飞机的订单,还有第一批两千辆坦克和一千五百门火炮。当然,数量庞大无匹的轻重机枪和步枪,已经海量的子弹、军服、帐篷等各类型用品,一下子让亨特拉尔财团吃的撑到了。

    幸运的是,这些订单并不是要马上完成的。

    征召士兵并培训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美**队出征最早也要年底或明年年初,亨特拉尔财团强悍的生产力量足以生产这些武器和物资。因此在悍然拒绝了其他财团试图分一杯羹的要求之后,各大公司火力全开,开始拼命了……

 第七章 血战

    1917年4月初,第一批中国劳工抵达了伦敦。

    总数高达五万人的中国劳工抵达之后,大量的英国华人被政府雇佣,担任翻译工作。这些劳工立刻被分配到了伦敦郊外数十个军工厂之中。在英国人的调配之下,他们开始负担一些技术要求不高,但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体力的工作。当然也有少部分稍稍有些文化的年轻人,经过筛选后开始跟着英国工人们进行学习英国对于数量技术工人的渴望,可是比苦力们更加迫切。

    异国他乡的打工生涯,艰难的开始了。

    中国政府组织这些劳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愿意跋山涉水去打工的人数并不多。好在英国政府除了包吃包住之外,还开出了每个月一英镑的薪水,差不多十块大洋!

    这个数字,对中国年轻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别看现在亨特拉尔财团的工人们日薪涨到了四五美元,也就是一英镑,一个月能拿二十多英镑,但是那是世界强国美国,而且还是亨特拉尔财团的正式员工。要知道清华的外教1918年曾在北京城里做的调查显示,市郊一家五口最低生活水平的话,一年也不过一百大洋而已。而到了1929年的时候,有人调查了上海几百户工人家庭,男工一个月的薪水也才22大洋左右。

    包吃包住一个月还能净落十块大洋,对于1917年的中国来说绝对算得上不错了。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报名参加,中国政府宣布所有的薪水都归劳工们自己,政府分文不取,这让报名的人数骤然暴增!短短一个月时间,光是北方地区就组织了超过三十万年轻人,而亨特拉尔财团也组织了上千名熟练工人和教师,开始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培训。

    于是到了1917年8月,抵达英国的劳工数量超过了五十万人!

    和一百年后那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们一样,中国人对于更好生活的追求是距离无法阻挡的。而且当他们发现,英国政府给那些学会了技术的中国人开出了两英镑甚至三英榜的报酬之后,年轻的劳工们掀起了学习的**。不需要政府去推动,也无需讲什么大道理,金钱的刺激让他们不顾工作的辛劳,用仅有的休息时间拼命的学习着,掌握着20世纪初那并不算特别高深的技术知识……

    ……

    1917年8月初,第一支中**队抵达了法国。

    这个时间点,是精密计算过的。

    因为就在一个月以前,美国参战的第一支部队抵达了法国。美国人虽然土豪,人口也不少,但是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他们的陆军实力一直都非常的弱小。威尔逊宣战之前,美国陆军只有寥寥十几万人,因此这支部队的人数也很少。按照英法的意思,这支美**队应该立刻走上前线的,但是带队的潘兴明显却没有这种想法,他坚持要先完成训练再上战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来了。

    这支三万人的部队在法国完成了上战场前的最后修整,期间接收了亨特拉尔财团早就运到的武器装备,包括两万七千支步枪,二十万枚手榴弹,四百万发子弹,六十门火炮和无数的军装、军靴、铁铲等用品。因为国内坦克驾驶员数量不足,他们并没有配备。

    刚刚武装完毕,法国人就又迫不及待的下达了命令。

    此时正值德国又一次大规模进攻的中段,庞大的压力压得英法联军几乎喘不过气来,而三万人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已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了。只不过鉴于对中**队素质的不信任,法国人只敢给他们安排了一小片区域的防守任务,而且德国人对那片区域的冲击并不算很强烈。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对中**队战斗力的一个试探。

    和谨慎的美国人完全不同,中国人爽快的答应了这个要求,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进驻了阵地。而就在完成阵地部署后的第五天,德国人来了!

    一直到这场战役结束德国人退去,中国人都在阵地上。

    三千六百人阵亡,七千余人受伤甚至残疾,一场战斗下来,中**队彻底认识到了德国人的强大,也认识到了欧洲这场战争的残酷仅仅十几天时间,按照法国人的标准,他们就失去了战斗力!

    惨重的损失传到国内后,惊呆了一片。

    在真正的参加战斗之前的时候,中**人也是相当骄傲的,因为这三万军人已经接受了长达两年的严格训练,教官全部是从德国和美国留学归来的精英。而作为武器装备的提供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