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425章

医师1879-第425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约翰略略有些尴尬的样子,老亨特拉尔开心的大笑了起来。

    一直以来,老亨特拉尔都觉得自己的外孙有些太过于成熟了。虽然这小子处事不惊、踏实稳重的表现恨得老爷子赞赏,不过对于长时间缺乏亲情的老亨特拉尔来说,他倒是更希望自家的外孙性子能够更活泼一些,今天看到约翰这幅样子老亨特拉尔心中可是乐得很。

    被外公笑得脸皮子一阵发紧。约翰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

    他现在已经慢慢感觉到老亨特拉尔的心意了,老爷子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往布里斯特家跑,而且也总是在约翰的面前夸赞安娜是如何的大方得体,善良温柔,而且无论年龄和身材和约翰是多么的般配……

    上辈子经历过一次的约翰,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说白了。安娜的优秀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布里斯特家身为德国本地人,而且还是亨特拉尔家的合作伙伴,老亨特拉尔的目的自然也不言而喻了。将来约翰和老爷子回归纽约之后,这边的两个公司有布里斯特先生帮忙看着,至少可以放心许多。亲戚、股东和员工们相互制衡,再加上约翰在学术以及研发上面的绝对强势地位,保证亨特拉尔家组对企业的领导权应当不算太过困难。

    不过……

    眼前浮现起安娜那娇俏可人的小脸,约翰的嘴角渐渐的弯了起来。

    对于那个漂亮的女孩儿要说没有好感的话。约翰恐怕都要认为自己太虚伪了,不过之前他根本就分不清楚这是爱情还是纯粹的荷尔蒙作怪。安娜的年纪和她所处的时代让约翰眼前如同被蒙了一层厚纱一样,晕晕乎乎的根本就看不清楚。所以这次赶赴维也纳的时候有安娜相陪,约翰也颇为高兴,因为他也想趁着离开欧洲之前搞清楚自己的心意,省的将来为之而后悔……

    不过不等他往下去想,老亨特拉尔突然开口问道:“约翰,刚才你说有事情想要和我谈一谈……是什么事情?”

    “哦。是关于磺胺药的事情。”

    约翰眨了眨眼睛,微微一笑道:“外公。这次去维也纳的同时,我也给毕尔罗特教授那边送去了一些磺胺药的样品,根据试用的情况来看,磺胺药物的受欢迎情况似乎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强烈一些……他们需要的药品已经送出去了吧?”

    “唔,已经送出去了。”

    哈哈一笑,老亨特拉尔点了点头。

    就在约翰离开维也纳之前。就在毕尔罗特教授的催促下给亨氏制药公司发了一封电报,于是今天一早就有一万瓶各种磺胺药物装上火车发往了维也纳——在约翰的坚持之下,亨氏制药公司虽然没有满负荷运转,但是也没等市场反应后再扩大生产,而是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因此才能够如此及时的提供如此大量的药物。

    随药物一起出发的的是亨氏制药公司的一个销售人员,他将会在维也纳待上至少一个月。除了与维也纳总医院完成交接之外,还要负责寻找奥匈帝国本土的经销商:有了维也纳总医院的例子在前,想必打开市场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这个建议,是约翰在电报中特意说明的。

    前世的时候许多全国知名的大医院,很多设备都是企业赠送使用的,包括很多新药也都有优惠措施,为的就是这些知名医院的示范作用。因此这一世约翰自然而然的也借鉴了这种方法,德国有夏洛特医院,奥匈帝国有维也纳总医院,再加上远在伦敦的李斯特,因此可以预想的是,亨氏制药公司的新药推广肯定是一帆风顺。

    所以欣喜之下,老亨特拉尔频频点头笑到:“你去奥匈帝国的这段时间,我们已经把三种磺胺药物送到了德国各地,有了阿司匹林在前,医师们试用新药的阻力很小,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反响相当的热烈啊……”

    毫无疑问,亨氏制药公司的工作效率高的吓人。

    就在约翰离开的这将近一个月时间里面,磺胺药物已经顺着阿司匹林的路线铺到了真个德国,数百名内科医师开始使用这种新奇的药物,去治疗脑膜炎、肺炎和肠炎等等,而更多的外科医师则是用它们来治疗手术后的感染问题!

    因为信息传递和交通的不畅,大多数医师的反馈还没有拿到,但是至少有五分之一使用过磺胺药物的医师们已经给出了回复,而且其结果几乎是完全一致……

    他们需要更多的新药!

    于是就在约翰和安娜一起畅游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的时候,老亨特拉尔和亨氏制药公司的精力尼克劳斯先生就敏感的发现了机会,于是生产磺胺药物的厂房和机器开始满负荷的运转了起来,而尼克劳斯也开始着手制定扩大厂房和招聘更多人手的计划!

    对于亨氏制药公司的收获,老亨特拉尔可是满意极了。

    只不过等老爷子说完这些事情之后,一脸期待的等着外孙的评价时,约翰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意外的表情。在确定答应毕尔罗特教授的事情已经开始执行了之后,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上面,而是扭过头看向了厨房的方向大声叫道:“埃尔伯先生,晚餐还没有准备好吗?我可早已经饿坏了……”

    ……

    约翰忙着填饱自己肚子的时候,远在城市另一端的布里斯特家,同样饥肠辘辘的安娜也开始了自己的晚餐。

    当然,女孩儿的动作就要优雅多了。

    一边照顾着还有些湿漉漉的长发,安娜一边享受着母亲亲自给自己准备的热汤和小羊排,心中只觉得格外的满足。任何一个刚刚完成长途旅行的人,恐怕都会迫不及待的享受家里的温暖,哪怕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期待另一次旅行……

    “安娜,这次旅行怎么样?”

    就在安娜吃的正高兴的时候,布里斯特夫人突然笑眯眯的问道:“听说你和亨特拉尔先生相处的非常愉快,而且……后来你们的关系似乎也变得越来越亲密,是吗?”

    “啊?咳咳!”

    安娜先是一愣,随即脸蛋马上就是一红,张嘴就想开口说些什么,只不过心中着急的女孩儿忘了自己现在正在吃东西,而且嘴里塞着食物,情急之下不小心被口中的食物给呛到,猛地咳嗽了起来。

    “哎哟,你小心点儿!”

    一看到女儿被食物呛到,布里斯特夫人马上就心疼了,连忙上前一边拍着女儿的背一边埋怨道。这位当妈的也是有点儿不讲道理,浑然忘记了女儿只所以呛到就是因为刚才她自己挑起那个话题的缘故。

    看到这幅情景,正在吃饭的布里斯特先生也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

    连喝了好几口水之后,安娜这才把胸中的不适勉强给压了下来,然后嘟着小嘴冲着母亲嗔道:“妈妈,您这都是听谁说的?是管家先生还是……”

    一想到在旅行的最后阶段,自己和约翰的关系确实越来越亲密,有时候双方单独相处的时候甚至会自然而然的靠近在一起,安娜就觉得心头如小鹿乱撞,脸庞也不由得有些烧了起来。

    布里斯特夫人心中一动,马上就笑吟吟的说道:“呵呵,谁说的不重要,关键是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安娜,你对这位亨特拉尔先生的感觉怎么样?”

    “妈妈……”

    心头乱成一团的安娜似是撒娇,又似是埋怨的拉长生叫了一声,白嫩的脸庞上却同时飞起了两抹嫣红。

    “哈哈……”

    看到女儿的表情之后,布里斯特夫人哪里还不知道她的心思是什么?心中欢欣之下,忍不住开心的笑了起来…………31496+49130……》

 第四十章 老做法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中华医学会最初的倡导者,就是伍连德。

    实际上早在1910年的时候,伍连德就在报纸上倡导成立一个中国自己的医学会,只不过因为一来国内“西医”实在是太少了,而且个人声望也不够,三来成立一个医学会是要花钱的,所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直到1915年的时候,中华医学会才正式成立。

    相比较于未来全国数百万医师,医学会数十万会员的庞大规模,早期的中华医学会规模小的可怜,成立时不过两百多人,第一任会长则是刚刚毕业回国没几年的颜福庆。一介泱泱大国的医学会会长,由一个33岁,刚拿到耶鲁大学医学博士不过六年的年轻人为会长,可以想象一下当时中国现代医学的窘状——实力弱小,影响力极低。

    对于现代医学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这本来就是没办法的事情。

    而且别忘了,这年头中国还是传统医学的天下,势力可谓是根深蒂固。比如说伍连德在东北抗击鼠疫的时候,许多中医便对他的各项措施大肆抨击,双方战的不可开交,从而导致了伍连德后来掌权后一力想要学习日本,彻底废除中医的行为……

    好吧,扯远了。

    对于伍连德的疑问,约翰自然是心知肚明,笑着点头道“不错,伍先生,遍观诸国皆有一个公益性的医学学术组织,比如说英国医师协会,美国医学会等等,我认为如果想要推广现代医学,促进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成立一个医学会势在必行!因此我考虑,想要资助成立中华医学会,并且创办《中华医学杂志》……”

    话还没说完,伍连德和颜福庆脸上都泛起了喜色。

    不管后世所谓的医学会和医师协会如何的向“钱”干,干了多少让人不齿的事情,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全国的医师们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也大多通过学会进行,这一点未来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中国脆弱的现代医学基础来说,成立一个医学会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大的。

    哦对了,还有一本学会的杂志!

    只不过成立中华医学会也好,创办一本杂志也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定的基础,同时还需要金钱、人脉和组织经验的支持!

    金钱最好理解,这年头国内大多数西医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一方面因为水平本身比较低,另外一方面的话也是因为国人还没有接受这种不用汤药不用银针的医师,所以想要组织他们参加会议什么的肯定要花钱的;其次是人脉,如果医学会组织起来后不具备什么权威性,无法受到国内医师们的认可,恐怕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至于说最后的组织经验就更好说了,乱七八糟的组织只会让他么丢脸……

    所以历史上的伍连德和颜福庆他们,直到1915年才创办了中华医学会。

    那个时候的伍连德声望很高,颜福庆也是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校长,再加上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医学博士们,才算是勉强组织了一个松散的学会组织。只不过这个组织一直到1949年的时候,成员总数也不过两三千人,影响力始终没有扩散开来。

    但是在这个世界,颜福庆和伍连德看到了希望!

    如果光靠他们自己的话,想要把中华医学会成立起来都是件难事,将来想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有了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支持,那一切恐怕都要容易多了!

    金钱和组织经验不必多说,颜福庆对此时最有信心的,而要说起人脉的话,如今的中国西医学界还有谁能比亨特拉尔先生更强?原本就是世界公认的顶尖医师,哪怕处在医学界边缘的中国,想必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的人也极少,更别说在如今的中国现代医学界,亨特拉尔体系的医师恐怕已经占了半壁江山!

    就颜福庆所知,自从他第一个选择了回国之后,过去三年中从美国、德国回国的西医医师人数超过了五十人,全部都是经由亨特拉尔先生资助出国留学的。而且千万别忘了,这些人可不是国内那些教会学校培养的医师,也不是欧洲不成熟体系培养的医师,而是由亨特拉尔体系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毕业后至少都在那边做了三年的医师培训!

    也就是说,这些人才是现在中国医学界最精锐的一群人!

    至少颜福庆心里很清楚,如果只论医术的话他们每个人都不会比自己差,比起伍连德肯定要更加的精湛。这就是医学的特点,哪怕伍连德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且是从欧洲留学归来的精英,但是和约翰费尽心思培养出来的精英相比还是要差不少的!

    如果要筹建中华医学会,这些人愿意加入进来的话……

    在颜福庆和伍连德两人灼灼目光的注视下,约翰重重一点头道“先生们,现在的中国医学界需要一个医学会,我建议就叫做中华医学会,邀请全中国的医师们参加……与此同时,你们可以开始筹备《中华医学杂志》,亨特拉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