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42章

医师1879-第42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起来自行车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p》

    眼看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德国绅士骑车从自己房前经过,约翰的心情竟然好转了起来。

    19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正是世界各大强国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的频频突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约翰仿佛已经可以看到,未来短短的几年间,自行车的洪流将会碾遍欧美大陆的大街小巷,在汽车普及之前成为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p》

    “这可都是钱啊!”p》

    约翰的眼中此时充满了笑意,心中暗暗盘算了一下自行车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后忍不住感叹道:“果然,超越时代的眼光才是挣钱的不二利器!尤其是像现在这样,根本就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只要画出图纸就行了!”p》

    心情愉悦之下,约翰忍不住立刻便琢磨起自己在德国期间可以再搞些什么了。相对于此时还相对比较落后的美国而言,德国的产业工人素质要高上许多,技术也更加的精良,最近这些年可能是最适合他发展的地方。

    “首先要写信给约书亚,让他来德国也建设一个自行车厂!”p》

    没花费多少时间,约翰就想清楚了一件事情,暗暗下定了决心。虽说英国是现在的世界第一强国,而且拥有着广袤的殖民地,将是最主要的客户,但是德国本土再加上依托着整个欧洲大陆,也是不能忽视的庞大市场。

    “其次,完全可以考虑利用一下德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尤其是化学工业!”p》

    想想德国人最强大的地方,再想想自己脑海中那几本化学教材,约翰久未涌动的念头便再次冒了出来。

    很多脑海中的东西都是可以借用的。

    重生之后他一直都比较谨慎,一方面是因为年龄太小,而且生长的环境太狭小,拿出太多东西会没法解释;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缺乏自我保护的手段,即使拿出来好东西恐怕也会被别人夺走。

    但是现在的话,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再过半年,约翰就要十五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大多数国家都会给予尊重的年纪了,而且身后站着老亨特拉尔,还有约书亚和冯克等诸多的同盟者,只要不是这个时代强人们最关注的钢铁、石油、铁路等领域,约翰就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守住自己的产业。

    转身回到书桌前坐下,他一边凝神细思,一边用笔无意识的在纸上画着。

    虽然他打定主意要再次成为一名医师,不过就目前而言,推出磺胺、青霉素什么的完全不现实,就算能制造出来也根本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制药工业需要的是扎实的工业基础和足够的人才,眼下约翰根本就不具备这些条件。约翰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想要大规模制造前世那些药品难度有多大,所以他暂时还是把目标放在夯实基础上面。

    至于说医学领域的话……p》

    “目前来说,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外科上面。”p》

    这是外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约翰必须在其中插上一脚!p》

    作为一名曾经的外科医师,这一点约翰是绝对不会放弃的,至于其他的各个方面倒是可以慢慢来。毕竟医学学科不同于其他,进步与发展必须要依靠大量的证据才行,而且如果约翰能在外科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获得足够的声望的话,那么后面其他方面的发展自然就事半功倍了!p》

    想着想着,约翰刚才心中的烦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彻底的消失掉了,他开心的摊开信纸,用超快的速度重写了给约书亚的信件,强烈建议他们来德国考察一番,顺便也能来看看自己。在柏林他还没有认识一个朋友,习惯了纽约的热闹之后,一时间他还真有些不太习惯。

    不过就在写完了给约书亚的信,约翰想要趁热打铁完成给外祖父的信件时,他又开始烦恼了:“唉,到底该怎么和外公说呢……”p》

    a》m。阅读。a》

 第十四章 开端

    当柏林的天气渐渐转凉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中旬了。

    这个月的第三个周六,刚刚用过早餐,汉斯和约翰就忙碌了起来。今天是周末,约翰邀请了七八个同样在柏林大学留学的美国人来家里做客,自然要好好准备一番才是。

    不知不觉间,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

    有着远方叔叔的帮助,再加上他本人表现的确实足够出色,约翰不出意外的被柏林大学录取,成为了1883年一千七百名新生中的一员。

    一个多月的时间,让他渐渐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每天正点去学校,默默的熟悉着周围的教授、助教和同学们,当然更重要的是默默的了解着这个时代的大学。以他现在刚刚入学的身份,还没有进入实验室的资格,而且约翰自己也没有打算那么快就表现自己,随波逐流的跟着同时入学的年轻人们混着日子。

    唔……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是混日子。

    对于拥有前世完整初高中和大学经历的约翰来说,这个时代的知识显然太过简单了一些,唯一需要他花费时间去了解的无非就是自己脑海中的那些知识哪些是已经出现了的,哪些还没有被发现、总结出来而已。所以很自然的,约翰把自己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交游广阔”上面,尤其是在柏林大学留学的美国人更是他结交的重点。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就用各种方式认识了将近五十个美国留学生,而在医学院留学的三十多人更是全部都混了个脸熟!p》

    今天邀请大家来做客,就是约翰打算进一步联络感情的方式。

    不过忙忙碌碌了一个小时之后,约翰还是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苦笑道:“埃尔伯先生,我开始怀念在纽约的时光了。”p》

    “先生,其实这些事情我一个人完全可以应付得来的。”p》

    一边忙活着准备午餐时的甜点,管家先生一边笑着说道。

    虽说约翰现在真的不差钱,不过经过认真的考虑后他还是放弃了请一个女仆和厨师的打算。汉斯整天在家没事儿干,做饭的手艺也不差,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而且这个时代的美国留学生们虽然普遍家庭条件不差,不过毕竟富人还是少数,约翰不想太过离群了。毕竟他现在能租住这么一套房子,还有一个汉斯照顾着,本身已经够显眼了。

    “砰!砰!砰!”p》

    就在约翰摇了摇头,笑着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汉斯急匆匆的去开门,很快就给约翰带回来了两个信封,笑着说道:“先生,有您的两封电报。一封是老亨特拉尔先生的,而另外一封电报则来自于伦敦,应该是斯通先生发出的!”p》

    “外公和约书亚的电报?”p》

    约翰心中一动,连忙起身接了过来。

    对于老亨特拉尔的电报约翰并不感到意外,事实上自从他给外公发出第一封信,提出自己将要选择攻读医学院之后,两人之间的电报交流便一直都没有间断过。老亨特拉尔对约翰的选择极为生气,直接用代价昂贵的电报进行严厉的训斥,不过在约翰巧妙的解释了之后,外祖父大人最近总算是慢慢平静了下来。约翰的理由很简单,医学是他现在最感兴趣的专科,但是其他方面自己也不会放松,保证会拿到优秀的成绩!p》

    或许是考虑到约翰的天赋,在两人花费了一笔可观的电报费之后,老亨特拉尔的态度总算是渐渐的有些松动了。

    “估计这封电报应该就差不多了。”p》

    虽然感觉老亨特拉尔应该已经接受了自己的选择,不过犹豫了一下之后,约翰还是没有先去看外公的电报,而是拿起了约书亚的那一封。

    拆开一瞧,内容只有短短的两行字:事情已经谈妥,我们将于十月二十日左右抵达柏林。

    “呼……”p》

    看到这行字之后,约翰顿时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大约在半个多月前,约书亚从伦敦就发来过一封电报,通知约翰他和冯克已经抵达了伦敦,而现在既然约书亚定下了来柏林的船票,那么在英国建设自行车厂的事情想必已经是谈下来了。

    出于各方面的考虑,约书亚他们并没有选择直接在英国投资建厂。

    虽然自行车的销售依然极为火爆,给自行车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回报,但是经过了一年多的高速发展之后,约书亚他们在动身前往英国前还是极为无奈的发现,工厂资金链出了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在旺盛需求的刺激下,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工人数量不停的增加,几乎所有的利润都投入到再生产之中去了,而另外一方面,三轮车上市之后同样畅销,虽然销量和普通自行车没法比,但是定价要高上许多,利润也更高,所以约书亚他们必须投入资金去扩张,以至于根本就抽不出更多的钱了。

    如果在英国这边建一个小工厂是很不划算的,但是如果想要加大规模的话,短时间内又抽不出资金,所以犹豫再三之后,约书亚和冯克决定找英国人合作了。

    对于原本就来自英国的斯通一家来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按照约书亚的设想,他们将和斯通家族的一个长辈谈合建自行车工厂的事情。这边出专利、技术和部分资金,斯通家族的长辈出地皮、工人和资金共建一个大型的自行车工厂,销售区域是整个大英帝国和所有的殖民地,双方各占一半的股份。这个想法得到了老亨特拉尔他们的赞同,于是在离开纽约之前,约书亚和冯克两人联合给约翰写来了一封多达十页的信件,解释了一下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说明了一下现在在英国尽快建设工厂的必要性,把最终的决定权推了过来。

    没有任何的犹豫,约翰当然同意了。

    只要保证他能够有更多的收益,约翰并不在意工厂是由谁来掌控,也不会在意自己的股份比例是高是低。说白了,这个自行车工厂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主要作用就是短时间内给他挣来一大笔钱,至于未来的话并不是约翰的发展重点。事实上,如果现在有人能出一个足以让他心动的价钱,约翰并不介意把专利和股份全部卖掉!p》

    “接下来,就是在德国这边建厂的事情了。”p》

    把约书亚的电报放在一旁,约翰眉头一挑,暗暗沉思了起来。

    他并不担心约书亚会反对这个提议,毕竟这年头的德国已经开始迅速的崛起,而且由于都是本地人的缘故,经济条件也不是美国那些移民们可以相比的。根据约翰这段时间的了解,普通的工人在房租和日常开销之外,已经有一部分余钱了,攒下来买一辆自行车应该不算特别难。而且别忘了,德国周边还有法国、奥地利等大国,购买力也是相当强大的。

    关键在于找什么人合伙的问题!p》

    原本在老亨特拉尔的眼中,席勒一家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不过约翰却有些不太情愿。别说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等基础条件,自己这一家亲戚没有什么做生意的人才,恐怕不足以撑起一个工厂的管理和经营。

    而且……p》

    现在的自行车绝对是个好生意,约翰既然存着在德国有所发展的念头,那么用这个好处去结交一些柏林当地的实力派人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p》

    “还是等约书亚他们来了之后商量一下吧。”p》

    想了一会儿之后,约翰就把这件事情暂时放到一边去了。

    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再过会儿第一批客人就要到了,约翰舒了舒筋骨,捋了捋袖子,很快就加入到汉斯忙活的事情中去了……p》

    a》m。阅读。a》

 第十五章 节点

    “谢谢,真的是一次很棒的聚会!”p》

    在下午送走众多美国“同胞”的时候,约翰不止一次听到了这句赞扬,而且从每个人的脸上他都能看出话里的丝丝真诚。丰盛的食物和主人们热情的招待明显让今天来访的客人们非常的满意,也让主人约翰心中暗暗舒了一口气——总算不枉他花费那么多的心思了。

    对于柏林大学的这些同窗们,约翰可是相当看重的。

    在这个时代,不仅仅是在政治和军事上,科学领域也是欧洲人的天下,美国人目前是全方位的落后。事实上,随后的半个世纪基本上也是这种局面,一直要到二战后美国在接收了德国的大批人才和技术后才算是真正的抖了起来。相较于这个时代的德国化学家和医学家们来说,美国精英们真的不太够看,这一点从诺贝尔奖的前三十年就可以看出来了。

    不过,约翰可不敢小看这些留学生们。

    这是德国人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样也是美国人崛起的时代,尤其是留欧归去的这些精英们将会在后面二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