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387章

医师1879-第387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硬的总统先生明确的向摩根表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不需要提前和大公司们汇报。但是面对着摩根等人的压力,老罗斯福也非常明智,表示只对事不对人,不会因此对摩根等人的其他产业下手。愤怒的摩根自然不肯善摆甘休,表示要组建豪华的律师团和政府打官司;而罗斯福也决心与其一战,冒着炎炎夏日四处演讲,揭露垄断的危害,争取更多的支持……

    不得不说,老罗斯福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摩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等人做的实在是太过分了。比如说卡内基和伯利恒公司操控钢铁价格,同样的船用装甲卖给美国政府要六百美元一顿,卖给俄国人却只要两百五十美元一顿等等,这都让美国人甚为不满。而铁路公司的垄断就更过分了,他们操控运费,进而操控各种商品的价格,牟取暴利,但是却把许多人逼到了绝路上……

    这些给摩根等人带来庞大利润的同时,也给他们埋下了一颗原子弹。

    所以当罗斯福决定解散刚刚成立不久,控制了美国铁路的北方证券时,摩根彻底的慌乱了。而出于自身的考虑,洛克菲勒也开始自己的标准石油,并且和摩根站在了一起。如果卡内基没有卖掉自己的钢铁公司的话,恐怕他的选择也是一样的。

    “这些人,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在老亨特拉尔发来的电报中,老爷子很是幸灾乐祸的说道:“罗斯福总统的态度很坚决,而且说服了许多的议员支持他,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摩根的铁路已经在劫难逃了。而标准石油公司被架上火刑架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摩根和洛克菲勒频频来访,想要说服我们和他们站在一起,共同应对罗斯福总统的指控……”

    “呵呵,这怎么可能?!”

    看到这里的时候,约翰仿佛已经看到了外公脸上的那丝不屑!

    如果本人不是穿越者,或许约翰还是稍稍考虑一下,但是既然已经知道了未来的发展轨迹,约翰怎么可能还会做这种事情?

    摩根和洛克菲勒的时代,确实快要过去了。

    当科技的力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当那些垄断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厌恶的时候,哪怕洛克菲勒和摩根等人的权势再大,也不可能抵挡住历史的滚滚车轮了。所以老罗斯福才会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最终把摩根和洛克菲勒打下了凡间。哪怕最终的结果很奇妙,拆分后的标准石油给洛克菲勒家族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但是想要像之前那般操控石油的话,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至于我们的话,不用担心。”

    在电报的最后,老爷子叮嘱道:“无论制药还是汽车,或者无线电,我们都从来没有使用过非法的手段,靠的都是领先的技术和专利……而且只要罗斯福担任总统,我们就永远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看到这一段话的时候,约翰忍不住笑了。

    这就是当初他最终放弃了接盘卡内基钢铁,转而让出所有股份的原因之一。和摩根、洛克菲勒等利用金融等各种手段垄断的巨头们不一样,亨特拉尔家族一方面从未想过真正垄断一个行业,另外一方面靠的就是技术和创意,这是本质上的不同。而且既然投资了罗斯福,就必然会在对方的任期内获得足够的庇护,这也是美国政界的潜规则。

    所以在沉吟了片刻之后,约翰先把手头的几封电报放下一边,反而找出了几天前收到的另外一封电报。

    这封电报,是来自于白宫的。

    又看了一遍这封由罗斯福的助手发来的电报之后,约翰终于提起了笔,写下了一封拖延了一周之久的回复:“尊敬的斯科特先生,对于罗斯福总统最近的决定,我个人持坚决支持的态度。但是也请总统先生给与理解,我们无法站在前台去和洛克菲勒、摩根这样的财团直接对抗……”

 第五章 协议

    在美国的反垄断战争中,亨特拉尔家族站在了总统一边。

    虽然没有公开声明自己的立场,但是在北方证券公司和政府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小亨特拉尔先生远走欧洲探亲,老亨特拉尔先生则闭门不出,从不表相关的言论,这已经向世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至少摩根和洛克菲勒等人已经很明白了。

    对一场结果已经注定的战争,约翰没有参与的兴趣。

    而且老罗斯福既然敢和摩根等巨头对着干,也不是那种不顾一切的愣头青,知道要先向民愤极大的铁路先下手,然后是牛肉和烟草等等,最后才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罗斯福也不是没有妥协,比如说摩根的美国钢铁公司等等。所以约翰相信,已经老迈的摩根和洛克菲勒等人,最终也只能选择妥协……

    亨特拉尔家族的态度,很快便为他们赢得了巨大的利益。

    当其冲的,自然是旗下的造船厂。作为马汉的好友、海上强权的坚定支持者,老罗斯福已经开始为自己将来的“大白舰队”而力了。约翰旗下的造船厂开始接受海军大量的订单,其中甚至包括了未来五年六艘战列舰的订单!

    而打着从国内采购的名义,亨特拉尔汽车和无线电也成为了美国政府的主要供应商。

    与此同时,美**队开始掀起了一轮新的换装大潮。十几万6军的规模本身就不大,在老罗斯福的推动下,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投入巨资研的勃朗宁步枪二代——19o2式步枪成功进入了6军的视线。这种步枪吸收了多国步枪的优点,再加上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一些建议,拥有着非同一般的性能!而手榴弹、迫击炮乃至一些大炮,也都被6军买了不少拿去试用了……

    这些事情,远在欧洲的约翰自然是心知肚明。

    不过对于这些事情,约翰已经不是很关注了。如今的亨特拉尔财团人才济济,有亨利?福特这样的未来大牛,也有泰勒这样的管理专家,还有庞大的会计师和律师团队为约翰保驾护航,他很放心把事情交给下面人处理。相比较而言,他更希望自己的这次欧洲之旅是纯粹的休闲之旅,好好休息一下。

    只不过……

    有些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

    19o2年8月1日,约翰?亨特拉尔先生与自己的母校达成了一纸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的规定,未来十年柏林大学将会接受约翰推荐而来的三百名学生入读,而约翰除了承担这些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之外,还将出资一百五十万马克,资助母校的科学研究。

    这三百名学校,将会来自那个东方古国。

    虽然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宣传下,****之名依然在德国泛滥。但是随着庚子年战争的胜利,出了一口气的威廉二世没有之前那么偏激了。所以为了和自己最出色的学生之一打好关系,柏林大学毫不犹豫的接受了约翰的提议,只不过同样要求东方学生们必须达到柏林大学的入学标准……

    签署协议之后,约翰立刻便给容闳去了一封电报。

    每年三十个来柏林大学留学的名额,约翰把他们限制在了科学技术领域,所有人的费用由约翰承担一半!

    除了美国之外,约翰在给祖国寻找另外一条道路。

    中国人的留学大潮就要到了,约翰必须要抓住这次机会。庚子年战争的失败,让许多中国人意识到了必须要改变,因此留学就成了重要的学习手段。因为距离近、费用低等原因,日本毫无疑问成为了留学生们的选之地。到了19o5年的时候,中国人去日本留学的人数过了八千人,19o6年更是过了一万!

    但是约翰知道,日本其实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近代日本学习的是西方,相对而言,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后他们总结、筛选出的东西确实更适合中国人学习,但是同样的,很多东西他们也没有消化完毕。所以如果个人能力足够的话,直接去欧洲是最好的选择,其中尤以德国为佳。约翰想要为国人建立的,就是一个通畅的留学渠道,同时再提供一些必要的资助,减少留学生们的负担。

    这封电报,自然让容闳大喜过望。

    具体的事情自然由容闳和约翰任命的专人负责,他自己要做的就是给德国其他大学校长们一一写上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甚至包括英国、法国的那些大学,试图说服他们接受更多的中国留学生……

    与此同时,约翰也没有停下挖人的脚步。

    新生的亨特拉尔大学急需更多高素质的教授和讲师,所以凭借着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和朋友们的推荐,约翰在短短三个月内出了上百封的邀请函!其中的一封邀请函,约翰写的格外用心,态度也非常的诚恳。

    于是在19o2年8月2日,远在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先生收到了一封信件。

    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的小职员爱因斯坦,如今正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在热恋中,并且雄心勃勃的准备着自己的一系列论文。因此哪怕对大名鼎鼎的亨特拉尔先生的邀请受宠若惊,爱因斯坦依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或许漂洋过海获得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并不比一个漂亮姑娘更有吸引力。

    爱因斯坦的拒绝,并没有出乎约翰意料之外。

    这年头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并且还会持续差不多五十年,而美国在大多数欧洲人心目中还是个落后的地方。所以爱因斯坦的拒绝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好在拒绝的人虽然是大多数,但是还是有七八个人对约翰的邀请心动了……

    19o2年8月12日,约翰和安娜踏上了回纽约的邮轮。

    还算悠闲的在欧洲度过了几个月后,约翰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这里了。虽然明知道距离一战还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身处在德国的都柏林,约翰几乎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那股子紧张的气氛。所以待的时间越久,约翰就越想回到新大6去了。

    至于说远东的话……

    “现在还不是时候啊!”

    站在船头遥望着东方,约翰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

    说实话,约翰很想任性的去一次东方,到中国去看一看。但是他同样知道,现在绝对不是什么好时候,自己过去并没有半份的好处。而且在他的授意下,亨特拉尔银行在江浙地区的各项筹备已经全面铺开,马上就要收获期了,自己现在过去还不如再等等。

    而且……

    眺望着东方,约翰知道在未来两三年,自己还要在那片土地上掀起一番风浪!而且在未来的几年中,他也必须会十年后的战争开始做准备了……8

 第六章 拖拉机

    赶在亨特拉尔大学开学之前,约翰回到了纽约。  ·

    有了第一年招生的经验和口碑之后,亨特拉尔大学第二年招生就顺利多了。相较于纽约城中老牌的哥伦比亚学院……对了,现在已经改名为哥伦比亚大学来说,亨特拉尔大学的硬件设施明显要更胜一筹。软件上由于洛厄尔、杜威等大牛的加入,也是名声赫赫,所以哪怕仅仅成立了不到一年,亨特拉尔大学在声望上竟然和哥伦比亚大学隐隐并驾齐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六百人的招生计划,非常顺利就完成了。

    开心的参加了开学典礼之后,约翰就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的转开了。

    把和英国人、德国人的合作协议交给造船厂和武器制造公司,两家几乎是马不停蹄的派出了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总数高达一百三十人的队伍!这些人早就已经筛选好了,只等约翰回来就坐上了前往欧洲的邮轮。未来的一年时间里面,他们将会在英国和德国进行学习,然后回来配合各自东家的技术和工艺改进。

    接下来,约翰审阅了德克萨斯那边的投资报告。

    在三百万美元巨资的投入下,德克萨斯的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大发神威,把三百万美元花了个一干二净。虽然基本上已经完成了预定的计划,但是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约翰不得不又汇去了一百万美元的资金,让他们查缺补漏。而且未来的十年间,约翰都不打算开发这片土地,地下埋藏的海量黑金还没有到出世的时候。? ?·

    接下来,约翰开始视察自己名下的各个公司。

    这倒不是约翰突然间事业心大涨,实在是因为去年拿到了卡内基钢铁那五千多万美元之后,他玩的实在是太爽了,一口气砸下去几千万投资,再加上超越时代的眼光、技术和投入,很多东西都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就等着他回来拍板了。这些技术和产品在未来都是相当火爆的玩意儿,甚至可以说能够撑得起一个产业,由不得约翰不上心。

    约翰最先去视察的,是自己去欧洲之前整合的五大实验室。

    不得不说,虽然对爱迪生的人品不是很看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