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359章

医师1879-第359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已经步入人生最后阶段的毕尔罗特和巴斯德,比如说去处理一下如日中天的通用汽车和野心膨胀的本茨。而在离开柏林之前,约翰还有一件事情必须要完成。“俱乐部的名字,就以柏林大学之名好了。”作为出资最多的大股东,约翰一锤定音道:“柏林的医师大多毕业于这里,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也毕业于这里,这样命名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呃,这……”听了约翰的话之后,参会的医师们面面相觑,都有些犹豫了起来。因为英格兰手术刀俱乐部的成功,德国医师们也筹办一家足球俱乐部的好处,所以理所当然的,有几个人找到了约翰的头上。当然名义上只不过打听一下筹办俱乐部的流程什么的,但是约翰一听哪儿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且对他来说,这从来就不是什么负担!最多也就是十万八万马克而已,对约翰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却能赢得一大批柏林医师们的感激,這钱花的超值!而且只是稍稍考虑了一下,约翰就打算把球队的名字用柏林大学来命名,一方面自然是表明自己不忘本的意思,而另外一方面的话,也是为了纪念这个未来很可能如历史上一样消亡的现代大学之母……本书来自  /book/html/19/19770/index。html

 第四十七章 解决

    从离开柏林到离开维也纳,约翰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

    毕尔罗特教授确实老了,也不知道这两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和上次约翰见到他的时候判若两人。不过老爷子对外科的热情依然是那么的执着,拉着约翰讨论了好几天这几年的研究,最后才依依不舍的放他离开了。

    约翰知道,自己恐怕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位可敬的老人了。

    这个时代欧洲最引人注目的两位外科医师中,李斯特这几年终于苦尽甘来,很快就会登上皇家学会会长的宝座,可以说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但是毕尔罗特却已经是风烛残年,迈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呜呜……”

    就像每次发车时都要鸣笛提醒旅客们一样,每次火车抵达一个车站的时候同样也会鸣笛示意,提醒某些旅客们目的地到了。

    一直等到火车停稳了之后约翰才走到了车门口,脸上满是掩盖不住的倦意。从维也纳离开之后他没有回柏林,而是直接启程前往卡尔斯鲁厄。前后倒了三次车,漫长的旅行可是把他给折腾坏了。此时终于抵达目的地,约翰只觉得自己就像被一个巨人拎着脚抖了一整天似得,骨头架子都要散开了。

    “亨特拉尔先生?”

    刚刚走下火车,约翰就听到了一声不太确定的问候声。扭过头一瞧,两位老朋友戴姆勒和迈巴赫正好站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正有些疑惑的看着自己。

    “下午好,戴姆勒先生,下午好,迈巴赫先生。”

    摘下自己的帽子,约翰笑眯眯的问候了一句。不管这会儿身体是多么的疲惫,从“小”受到的教育还是让他的表情立刻精神了起来。

    “晚上好,亨特拉尔先生。“

    确认了是自己的大老板之后,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人立刻一脸惊喜的迎了过来,之前收到电报说约翰要过来的时候,两人就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今天中午就在车站等着了。这么冷的天气,车站可不是什么舒服的地方,见到大老板自然是满心的欢喜。

    迈巴赫笑道:“哈哈,两三年没见,亨特拉尔先生的变化也太大了,差点儿没认出来!”

    约翰的个头没有长高,原本单薄的身子却壮实了许多。当然最关键的是和安娜结婚了之后约翰开始蓄胡子,尤其是这次来欧洲之后一直都蓄着,再加其他方面的细微变化,让他整个人的形象和气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至少在迈巴赫和戴姆勒的眼中,约翰早就没有了几年前第一次见面时的青涩……

    一番寒暄之后,一行人出站坐上了车。

    身为通用汽车的三巨头之二,戴姆勒和迈巴赫自然都有着自己的极光二代座驾,很快约翰和自己的两个随从便分别上车离开了车站。

    “戴姆勒先生,本茨先生还没有回卡尔斯鲁厄吗?”

    等车开出了一百多米之后,约翰突然开口问了一句。

    “呃……还没有。”

    一边认真的开着车,戴姆勒一边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你发来电报的时候他正好在巴黎……不过我已经给他发了电报,相信这两天就能回来了。”

    “唔……”

    双眼微微一眯,约翰缓缓的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一丝波动。

    解释完了之后戴姆勒也沉默了下来,因为他知道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面,通用汽车的两位创始人之间似乎并不是那么和谐。

    原因的话,自然就是关于汽车产能的争论。

    自从极光一代上市到现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产能一直都在缓缓的增长。在约翰的坚持下,大笔的资金投向技术研发,通用汽车公司在过去几年中积累了上百项专利,但是对于扩大工厂提高产能,他却一直持着坚决反对的态度。而对于卡尔本茨来说,扩大产能、降低成本,满足更多人的需要,让尽可能多的人用上自己发明的汽车才更重要!

    截然不同的想法,让约翰和本茨两人产生了分歧。

    只不过作为拥有六成股份的大股东,约翰对公司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再加上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人当初也很支持,所以本茨几次提议扩大产能都被否决了。而这个结果自然让本茨非常不高兴,私下里没少和戴姆勒两人抱怨,而且几次提出希望能够引入更多的股东,扩大投资……

    在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人看来,两位大股东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

    实际上约翰自己对这一点也非常的清楚,而且他也明白本茨和自己的矛盾关键点在哪里。说白了,作为汽车的发明者,本茨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汽车真正普及起来,他甚至做着让汽车取代马车和火车的美梦,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坚持把通用公司的资金用来扩大产能,而不是投入到研发新技术中去。而作为一名未来人,约翰却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汽车想要真正普及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19世纪末的时候,汽车注定只能是一个奢侈品行业!

    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汽车的售价实在是太高了,在普通工人们月薪不到一百马克的时代,数千马克的价格注定了它只能被极少数人所拥有,恶气由于技术和生产力的限制,即使规模扩大可以降低成本,降低的幅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根本就无法改变这种情况;另外一方面的话,汽车的普及还需要其他配合条件,比如说交通条件、加油站、维修人员等,这些对汽车工业来说都是必须的。

    没有合格的道路,汽车就无法安全的行驶,没有足够合格的汽油,汽车根本就无法上路,没有足够多受过训练的维修工人,故障率高昂的汽车只会让客户们频频投诉!而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通用汽车公司一家可以解决的。但是偏偏现在极光就是处于垄断的状态,仅有的几家竞争对手产品性能太差,所以通用汽车公司必须要自行解决维修人员培训等等问题……

    所以一直以来,约翰都不愿意加大汽车的产量。

    至少在眼下,因为通用汽车公司的极光二代产量极为有限,所以极光供不应求的局面从未改变过。但是如果真的像本茨想的那样一口气增加几倍的产能,这样的情况还能维持下去吗?

    对于这一点,约翰一点都不看好。

    人们的收入水平、城市和城市间的道路状况、汽车所需要的汽油和配套维修的完善,都需要时间去推进,哪怕这个世界有了一个穿越者来推进,没有二十年的时间想都别想。所以约翰没想过去搞什么流水线,因为他直到搞出来也没有任何意义……

    “亨特拉尔先生,你打算在这里待几天?”

    就在约翰皱眉凝思的时候,戴姆勒突然开口说道:“能不能等卡尔回来?我想如果可以的话,你们两个应该坐下来好好的谈一谈。”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

    稍稍迟疑了一下,约翰点了点头笑道:“回去美国后,我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再来欧洲了,所以这一次来卡尔斯鲁厄,我也希望能够和本茨先生好好谈谈,最好是能解决我们两人之间的分歧……”

 第四十八章 另一个选择

    约翰来到卡尔斯鲁厄三天后,本茨赶了回来。

    而在这之前的三天时间里,在迈巴赫和戴姆勒的陪同之下,约翰把通用汽车公司彻底的了解了一下。过去的几年中,通用汽车公司的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约翰也为之大开眼界!

    汽车的年产量,依然不是很高。

    只有一千多的产量,却要供应整个欧洲和北美的贵族和富人阶层,再加上亚洲、南美等地的顶见客户,可想而知极光灰多么的受欢迎。所以直到现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依然是供不应求,每一辆汽车都早早被人预定了。所以在马上结束的一年,通用汽车销售的数量将会创纪录的达到一千四百辆,给通用汽车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

    “每一辆汽车,都可以带来两千马克的利润!”

    在见到约翰的时候,本茨相当激动的大声道:“但是我们每年却只能生产一千多辆汽车,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必须看到的是,我们在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方面的投入效果很不明显,但是竞争对手们的水平却在飞速的进步……”

    和约翰的这一次会面,本茨的态度显得要坚决多了。

    也难怪本茨会如此的激动,实在是约翰的理念太让他无法接受了。明明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却偏偏不肯扩大产能,反而把钱投在技术积累上面,这让一心想要推广汽车的本茨如何服气?

    听了他的话之后,其他三人顿时默然。

    “……我知道,我们的理念有着太大的分歧。”

    沉默了许久之后,面对着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个汽车发明家,约翰深吸了一口气后沉声道:“当然,这与个人的利益无关,只是经营公司策略上的差异……我想关于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吧?”

    本茨、戴姆勒和迈巴赫三人面面相觑,随后同时摇了摇头。

    虽然约翰和本茨两人的关系确实有点儿不太和谐,但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并不是因为利益的相互冲突,纯粹就是理念上的分歧。作为汽车的发明者,本茨迫切的希望这种可以让他名垂青史的新交通工具能够迅速普及起来,他希望通用汽车公司能够扩大大产能,能够卖出更多的汽车;但是作为公司的主要投资者兼大股东,约翰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在现在的各种条件之下,公司最重要的任务是完善、发展各项技术,改进汽车的性能,同时研发诸如卡车和公共汽车之类的新产品!

    一个只看现在,一个着眼未来。

    稍稍顿了一下之后,约翰淡然道:“关于扩大产能这个提议,我还是原来的意见。在目前极光二代的生产成本没有本质性降低的情况下,贸然增加产量是不负责任的决定!一旦差能的增长超过了市场容量的扩大,恐怕会给公司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啊!”

    关于这一点,约翰的想法从来未改变过。

    因为时代和技术的限制,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成本很难大幅度的降低,因此极光汽车的售价也一直都在高位运行。因此在约翰看来,就像未来那些跑车和游艇等奢侈品一样,绝对不能贸然投资去扩大产能。因为它的市场容量实在是太小了,与其增加产能一下满足需求,还不如细水长流的火下去。

    无论怎么看,现在都不是时候。

    沉吟了片刻之后,迈巴赫正色道:“亨特拉尔先生,你说的话确实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一个事实是在几年过后,公司生产的汽车依然供不应求啊!“

    戴姆勒和迈巴赫原本是约翰的支持者,几年前就曾经反对过本茨扩大产能的提议。但是随着极光二代的名气越来越大,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两人现在也有些不太确定了。他们和本茨一样都是真正的行家,很清楚极光二代已经达到了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顶峰,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没有长时间的投入是不可能的。

    所以慢慢的,迈巴赫和戴姆勒也开始转变想法了。

    技术上的突破越来越难的话,投入大量的资金就有些不划算了。但是如果用来扩大产能,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每一辆生产出来的极光都会第一时间卖掉,而竞争对手们的产品不值一提的情况下,两人最初的想法也慢慢发生改变了……

    ”是的,我必须承认这一点!”

    看到三人的表情后约翰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