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329章

医师1879-第329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吟了片刻之后,奥斯勒教授低声道:“按照我们的设想,临床学院每年的招生数量不会超过一百人,最初几年甚至也就是一二十人。真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除了护理学院之外,将来的药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完全可以和临床学院公用教学楼和实验室等设施……”

    “不不,事情可不是这样发展的。”

    不等奥斯勒教授的话说完,约翰立刻就大摇其头。

    或许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学来说,不同的院系公用一个实验室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哪怕到了将来百年之后,那些资金匮乏的学校也依然会这么干。但是约翰却不会短视到这种程度,因为他很清楚未来的大学医学院除了教书育人之外,更重要的是担负医学前沿研究的重任!

    大学里的实验室,就是一个行业的最前端!

    美国人的高等医学教育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几十年后彻底赶超旧的医学中心欧洲,除了两次世界大战让他们搜罗了大批尖端人才之外,先进的医学教育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霍普金斯领衔的大学医学院中,他们把教学、实验室和研究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现代教育和研究体系,然后不断吸纳欧洲的顶尖人才之后,用庞大的资金生生把水平给推了上去!

    对于这些,没有谁比约翰更加清楚了。

    在奥斯勒教授看来,医学院中只有临床学院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医学院的共识。至于说护理学院,哪怕南丁格尔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真正重视她们的还不算多,而药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就差得更远了。但是在约翰看来,磺胺和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提前出现,已经提前开启了化学药物的时代,未来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量很快就会增长上来,而细菌学等学科的高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卫生的进步提供必要的条件。

    这些未雨绸缪的准备,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看出奥斯勒教授的担忧之后,约翰哈哈一笑道“放心吧,教授。投资虽然很巨大,但是我们又不是必须一次性投入那么多钱!目前需要开建的只是临床学院和护理学院,药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并不着急,而且……”

    说到这里的时候约翰稍稍一顿,微微一笑后接着说道:“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未来两年中的所有投资,肯定会一分不少的及时到位的……”

    ……

    周末的更新是个坑,不多说了,只有惭愧。

 第二十九章

    阿司匹林降价的事情,约翰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

    这种可以轻松减轻生病痛苦的药物,现在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标志,而且随着医师们现它的抗风湿作用,在19世纪末这个整体落后的时代越显得重要了。再加上各**队的采购,几乎每年销量都会有一个巨大的增长。简单点儿的话,可以用数字来概括:1891年上半年,仅仅位于柏林和纽约的两家亨氏制药公司的工厂,阿司匹林的销售额就过了一千八百万马克,折合过了三百万美元!如果再加上英、法两国合作的工厂,销售额更是接近三千万马克,折合五百多万美元!

    阿司匹林,确实无愧于世纪之药的名头!

    只不过老亨特拉尔担忧的问题,在约翰看来却没那么重要。因为随着阿司匹林价格的大幅下降,引起的必然是销量的骤然暴增——以前舍不得买的人,肯定就敢用了。而在亨氏制药公司这几年不停扩大生产规模的前提下,总体的销售利润不见得会降低,甚至还有可能上涨也说不定。

    说到底,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当初制药公司产能一般,高定价可以在销量不大的时候保证利润。后来随着英、法和美国本土的工厂投产,产量上去了,市场也突然增大了好几倍,高定价自然可以延续下来。但是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扩张,想要保证利益的话降价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法国人的突破,只不过是一个降价的理由罢了。

    约翰没有兴趣像历史上的拜耳那样,自不量力的试图去独占yixian水杨酸的市场,而且也不可能,毕竟这玩意儿早几十年就已经被人合成了。 ·只不过在这个化工技术还没有那么先进的时代,利用越时代的知识抢占几年市场还是可以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初阿司匹林的定价会那么高昂的缘故。

    现如今,级暴利时代算是结束了。

    事实上无论法国人也好,还是德国人也好。几年的折腾下来应该都找到工业化制备yixian水杨酸的方法,只不过成本上却远远不能和阿司匹林相提并论,所以影响微乎其微。而等到法国人终于在成本上追上来的时候,亨氏制药公司又一口气把价格降低了三分之一……

    约翰已经想象得到。法国人跳脚骂人的情形了。

    “不过,确实也该考虑一下新产品了。”

    不管在不在意竞争对手们,约翰都要认真的考虑一下老亨特拉尔的建议了。毕竟亨氏制药公司的利润太过庞大,在电力公司没有大笔分红、汽车还不成为主流的前提下,现在就是亨特拉尔家族的支柱。几种药物加在一起,每年都能提供将近一百万英镑的巨额利润。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一艘最先进的君权级战列舰造价也不过一百多万英镑,意味着亨氏制药公司的盈利每两年就可以打造一艘君权级……

    ……

    对于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来说,这些事情并不值得烦心。

    但是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之中,一个三十多岁的物理学家却看着眼前的一堆实验设备,使劲的拽着自己乱糟糟的头,明显非常烦心的样子。 ?·

    “该死,我明显忽略了什么!”

    紧锁着眉头。汤姆逊低声的喃喃道。

    今年刚刚三十五岁的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物理学教授,对于他这个年纪来说,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荣誉。要知道剑桥本来就是欧洲最古老也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卡文迪许实验室更是斐名世界,汤姆逊能够担任物理学教授一职本身就是对他的最大肯定了。

    不过最近这段时间,汤姆逊有点儿烦恼。

    自从两年前德国人和美国人现了x射线之后,和很多思维敏锐的物理学家一样,汤姆逊也把自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阴极射线的研究上面。这不仅仅是现在欧洲物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汤姆逊心中也隐隐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里面还有很多东西值得自己去挖掘。只不过忙活了这么久。汤姆逊一直都没有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心中自然就忍不住有点儿失望了。

    就在汤姆逊打算先休息一下再继续的时候,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突然跑了进来,恭敬的问道:“请问。您是汤姆逊教授吗?”

    “嗯,我是。”

    瞥了来人一眼,汤姆逊点了点头。

    “呼……总算找到您了,这是我们外科学教授给您的一封信!”

    长吁了一口气之后,年轻人立刻给汤姆逊恭敬的奉上了一封信,信的分量很重。掂了掂之后汤姆逊立刻就明白了过来:里面应该是一本书什么的。

    不过……

    “外科学教授?”

    回过神来的汤姆逊眨了一下眼睛,惑然不解的问道:“你刚才是说……你们的外科学教授让你送来的信?”

    “是的,先生。”

    点了点头,年轻人认真的回复道:“医学院的外科学教授凯文先生……您不认识吗?”

    “我认识吗?”

    连眨了几下眼睛,汤姆逊脸上的表情一片茫然。不管他怎么想,始终也想不起来自己认识一位凯文先生,更别说医学院的外科学教授了——医学院离实验室的距离可不近,而且自己一个物理学家,身体向来都不错,认识外科医师做什么?

    不过也就是想了两三秒钟,汤姆逊很快就晃了晃脑袋不再多想了。他这会儿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实验上面,不管这位凯文教授是谁,找自己有什么事情,都要等自己想明白实验的问题之后再说……

    “先生,您不看一下信吗?”

    眼见汤姆逊教授有把信扔一边不管的意思,来找他的学生顿时急了:“凯文教授嘱咐我,

    请您尽快看一下信,然后给他回复……最后是能让我把回信给带回去!”

    “嗯?这么着急?”

    眉头一皱,汤姆逊教授心中顿时有些不悦了。

    不过不等汤姆逊开口多说什么,那个学生就已经点了点头道:“是的先生,凯文教授说信中是一本医学杂志,但是上面却有两篇和物理学有关的论文,对他现在的研究影响非常大,所以想要征求一下物理学家的意见……”

    “医学期刊?有物理学的论文?”

    听了学生的回答之后,汤姆逊教授顿时乐了。

    “是的,先生!”

    学生没有笑,而是非常认真的点了点头。

    “嗯?”

    在学生灼灼的目光注视下,汤姆逊的笑声渐渐停歇了下来。虽说他觉得非常好笑,但是这个学生的表情……汤姆逊眉头一挑,好奇心顿时被挑了起来!

    微一犹豫,汤姆逊打开了凯文教授的来信,拿出了一本杂志——。

    “咦?真的是有?而且……”

    看到目录上的两篇论文标题,汤姆逊的心头一震,立刻便翻到了论文所在的页数。而随着他的目光迅浏览着两篇论文,一双蓝色的瞳孔开始渐渐收缩,原本紧闭的嘴巴也慢慢的张开、张大,再也合不上了……

 第三十章 出版

    卡文迪许的汤姆逊先生,只是诸多物理学家中的一员。∏∈∏∈,

    约翰不得不感谢这个时代落后的交通和通信条件,虽然用最快的速度刊登了他那两篇论文,但是短时间内却只有少部分物理学家看到了。这些人或是研究方向不在这两个方面,或是看了之后轻蔑一笑,只有极少数人关注同类研究的物理学家们才会考虑亲自做实验去验证一下。

    当然对于约翰来说,怎么样都是无所谓了。

    约翰求的是心安,是为了让医师们对滥用x线的危害重视起来。毕竟这一个世界x线是由他“发现”的,而真实历史上医师们把这种具有危害性的检查手段滥用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程度,一些民间“神医”们更是拿他当成和yapian一样的万灵神药,得了癌症要照一照,得了肺结核要照一照,甚至感冒发烧了也要照一照……

    如果物理学家们验证了天然放射性和电子的存在,那么可想而知,将会引起多么大的轰动,而到了那时候,身为这些理论发现者的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登高一呼,说明x线频繁照射是自取死路,还有哪个敢不信?

    至于说物理学家们以后的骚扰,无视就好了……

    ……

    “先生,您的信!”

    十月初的一天,刚进办公室秘书就给约翰抱来了一大摞的信件:“其中有一封是埃尔利希先生派人送过来,说请您看看的!”

    “又这么多?”

    看到这一堆信件之后,约翰的眉头忍不住皱了一皱。最近一周他每天都会收到最少十封信,其中有老朋友的来信,也有一些医师和物理学家的来信,光是扫一眼这些信就要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让他忍不住有些烦了。

    稍稍犹豫了一下,约翰摆了摆手道:“好了,半个小时后你再来一趟。”

    “是,先生。”

    秘书立刻点了点头,轻手轻脚的出去了。

    每天的来信这么多,约翰当然不可能每封信都自己处理。实际上。除了一些老朋友和重要人物的来信之外,大多数信件他都只会扫上一眼。如果是老朋友的来信,留下慢慢处理;如果是学术讨论的来信,约翰会把信件转交给相应的医师们处理,如果是物理学家的来信,则会让秘书回上一封语气委婉但是坚定的拒绝信;如果是来历不明的废信件——呃,这个约翰还没有见过,这年头通信成本很高,没多少人会做这种无聊的事情。

    一目十行的看完落款和书信开头。约翰很快就把它们分类放好了。

    需要约翰认真看的信件只有两封,一封是埃尔利希转过来的,而另外一封的落款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来自于英国的伦敦,而且掂量一下厚度就知道,那位柯南道尔先生又写了一篇福尔摩斯探案!

    只不过……

    如今约翰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兴奋和激动,只是略微有些期待而已。

    福尔摩斯现在在欧洲名气很大,尤其是在英国本土更是几乎成为了一个标志。这一点从柯南道尔翻了至少十倍的稿酬上就能看出来了。只不过让约翰颇为遗憾的是,或许是自己的资助让柯南道尔摆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