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328章

医师1879-第328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一直以来约翰都不支持降价。

    他从来就没想过成为西方世界里的圣人,建一个药厂最大的目的是赚钱,其次才是推动医学的展,所以不管阿司匹林还是磺胺定价都非常高昂,这几年给亨特拉尔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如今有了够分量的竞争对手出现,那么用低廉的价格狙击对方,展示自己的肌肉无疑就是最方便的手段了。

    反正即使降价再多,亨氏制药公司的利润依然可观。

    对此泰勒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得到了约翰的授权之后他立刻便回去准备和其他几家药厂的沟通了。他相信凭借着阿司匹林如今在市场上的地位,只要售价比法国人还低,没有理由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

    离开了亨氏制药公司之后,约翰匆匆忙忙的赶去医院。

    今天本来不是计划中要去医院的日子,但是一位客人意外的提前一天到访,让他不得不放弃了直接回家的计划,而是坐车来到了亨氏综合医院的研究大楼。

    “哈哈,您终于来了!”

    约翰走进研究所主任办公室之后,埃尔利希立刻眉开眼笑的迎过来,迫不及待的给他介绍道:“亨特拉尔先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梅契尼科夫先生……”

    不等埃尔利希话音落下,约翰立刻就满脸笑容的向一个大胡子伸出了右手:“很荣幸见到您,梅契尼科夫先生!”

    “这同样是我的荣幸,亨特拉尔先生!”

    大胡子中年人满脸的恭敬,认认真真的和约翰握了握手。 ?·?

    一番客套之后。三人在埃尔利希的办公室坐了下来,东道主埃尔利希先生非常兴奋的说道:“哈哈,梅契尼科夫先生经过了漫长的旅途,今天中午抵达了纽约港——比我们预期的提前了两天!如果不是他们的邮轮上刚刚配备上了无线电的话。我恐怕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呢!”

    “这要感谢亨特拉尔先生的慷慨,给我预定了如此昂贵的船票。”

    微微欠身,梅契尼科夫先生冲着约翰笑了笑。

    摩托罗拉公司的无线电设备刚刚上市没多久,优先供应给各国的军队和极少数商业大佬们,凡是能够第一时间拿到机器的无疑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人物。而在最需要无线电的大海之上。除了军舰之外无疑就只有那些最豪华的邮轮才有这个资格了。而邀请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前来美国,约翰自然不可能吝啬一点儿船票钱,所以预定的自然是欧美航线中最豪华、票价也最贵的的一艘游轮!

    没错!

    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俄国人,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

    和这个时代诸多著名的科学家一样,梅契尼可夫同样也是毕业于德国的大学,从维尔茨堡大学回国后就职于敖德萨大学,讲授进化论。十年前因为俄国的动荡,他辞去了教授的职务来到了意大利,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有一天梅契尼可夫在观察海星消化食物的时候。?? ·意外现海星体内有一种细胞,可以找到食物并且把它吞下去,由于海星的幼体像玻璃一样透明,所以他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生的一切。

    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梅契尼可夫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现象,梅契尼可夫用石蕊开始了自己的实验,结果现那些细胞吞噬了石蕊,然后被吞噬的石蕊在酸性环境下变成了洋红色!这个现象让梅契尼可夫产生了奇妙的联想——这些细胞既然能够吞掉食物,自然也能吞掉入侵的细菌,那么我们人体内的白细胞呢?它们是不是就是抵抗细菌的东西?

    伟大的想象力。让梅契尼可夫踏上了揭示人体免疫之谜的征途!

    在此我们不得不感谢19世纪那脆弱的专业壁垒,一个研究过无脊椎动物胚胎胚层育的动物学家瞬间成为了病理学家,然后开始执着的研究自己的“伟大现”!他用玫瑰刺刺入海星的体内,然后在玫瑰刺周围现了那些聚集的细胞;他用显微镜观察水蚤和酵母菌芽孢。现水蚤内的游走细胞可以吞噬、消化、分解进入体内的酵母菌芽孢;然后他又拿可怜的兔子、狗和猴子们做实验,试图寻找可以吞噬导致结核病、回归热和丹毒等疾病微生物的“游走细胞”……

    以“吞噬细胞”的名字表了自己的理论之后,梅契尼可夫的麻烦来了。

    最先开炮的是这个时代德国微生物界的权威,伟大的罗伯特?科赫先生,他的蔑视让诸多追随的德国人也站了出来,猛烈的抨击着梅契尼可夫的细胞吞噬理论。因为科赫的巨大影响力。甚至就连敖德萨本地的医师们都在嘲笑梅契尼可夫……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可以抗衡科赫的伟大人物出手了。

    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先生,在梅契尼可夫最苦闷、濒于绝望的时刻给了他希望,不但邀请他来巴斯德研究所工作,而且还给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在巴斯德的支持下,梅契尼可夫继续着自己的研究,后来还成为了巴斯德研究所的所长……

    用后世的评价来说,巴斯德先生这是慧眼识英才。

    但是穿越到了这个时代,约翰在德国待了那么久之后,他可没有那么轻易接受这种赞美的论调了。事实上在欧洲大6的两大豪强之间,因普法战争的缘故而导致了绝对的对抗,这种对抗不但是在政治和经济,同时还延续到了学术界。巴斯德和科赫两人无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两国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家之一,他们之间的对抗是天然成立的,这一点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征兆。

    所以约翰很怀疑巴斯德先生欣赏梅契尼可夫的初衷,到底是因为欣赏对方的理念,还是纯粹为了反对科赫的观点……

    当然,这些事情约翰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都没理由去质疑巴斯德先生,甚至就连犯了错误的罗伯特?科赫,约翰也没有和人家对着干的意思。但是为了建立真正的现代免疫体系,他却在埃尔利希的建议下,毫不犹豫的邀请了正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梅契尼可夫先生,请他到亨氏医学院来进行学术交流。

    在十几年后,他和埃尔利希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虽然两者研究的方向并不相同,一个是细胞免疫,一个是体液免疫,但是在现代免疫学建立的过程中,两人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两个人一切合作的话,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此充满了兴趣的约翰在听了埃尔利希的建议后,当然不会反对。而且他也很高兴的看到,在自己的影响下埃尔利希完全没有因为学术理念的不同,对梅契尼可夫有什么抵触的情绪……

    畅谈了一个小时,三个人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埃尔利希的研究中心已经转向了免疫学,梅契尼可夫的所有注意力都在吞噬细胞上面,约翰则更是装了好几本的免疫学知识,这种学术间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无疑和吸——毒一样,是会让人上瘾的!

    考虑到梅契尼可夫先生原来劳累,一个小时后约翰就让人送他去酒店了。

    等梅契尼可夫离开之后,埃尔利希立刻遗憾的摇了摇头道:“可惜,梅契尼可夫先生只是应邀来纽约进行学术交流,没有留下工作的意思,否则的话……和他公事肯定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哦?你肯定他不会留下?”

    眉头一挑,约翰笑道:“埃尔利希先生,事情可不要说的那么绝对哟!”

    “啊?你什么意思?”

    闻言顿时一愣,埃尔利希非常不解的问道。

    因为对梅契尼可夫的学术理念非常赞赏,埃尔利希和对方在通信交流的时候,也曾经试图出邀请,但是因为感激巴斯德先生在自己最困难时期的帮助,梅契尼可夫坚持要留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不肯来纽约,这一点埃尔利希可是早就知道的。

    嘿嘿一笑,约翰轻声说道:“埃尔利希先生,我记得巴斯德研究所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总投入并不算高,别说和学校的实验室相比,就是和你这儿的条件比也差远了……而且梅契尼可夫先生要在纽约停留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你多带他转转咱们所有的实验室,当然也包括医学院那边的实验室,另外各项试验的进程也安排的紧密一些……”

    “呃……”

    听到这番话之后,埃尔利希先是怔了一会儿,随即眼神很快就逐渐亮了起来……

 第二十六章 争论

    欧洲,英国,伦敦。

    “教授,这是新一期的!”

    当查克?戴尔把这一期的放在李斯特的办公桌上时,这位外科学教授迫不及待的拿起厚厚的杂志,立刻翻看了起来。

    李斯特没有直接看杂志中那些论文的内容,而是先翻看了一下前面的目录,然后就忍不住赞叹道:“这一期的焦点果然还是心肺复苏、维生素、白喉抗毒素血清和x线,如果加上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话,他们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篇幅!”

    “是啊!”

    听了李斯特教授的话之后,查克?戴尔也点了点头叹道:“去年亨特拉尔先生的演讲,可以说让整个欧洲的医学界热闹了半年,直到现在也没有平息下来的势头!而且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作用被逐渐证实,维生素理论被渐渐接受,以及白喉抗毒素血清的小规模上市,似乎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沉吟了片刻之后,李斯特教授认同的笑道:“关键是这几项理论,几乎每一个都给大家打开了一扇窗户!”

    心肺复苏和之前的亨氏腹部冲击法一起,让医师们开始重视所谓的急救技术;维生素理论,让不少科学家开始研究起不同食物对不同疾病的作用;而白喉抗毒素血清的出现,更是掀起了细菌学家们研究致病菌,制备并提纯抗毒素血清的狂潮!

    而且……

    苦笑了一声,查克?戴尔摆手道:“据我的朋友罗文所说,x线在物理学界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半年的时间里,那位伦琴教授名声大噪,伦敦的很多物理学家都在研究这种新的射线。”

    “呵呵。不过最出名的还是那位亨特拉尔先生!”

    微微点头,李斯特同样感叹道。

    是的,如果认真说起来的话,这半年医学界最引人瞩目的名字毫无疑问就是约翰?亨特拉尔,没有之一!现在在整个欧洲,几乎每一项他提出的理论和技术都有大批的医师正在进行研究。每个月都有至少数篇相关的论文面世,而且数量还在急速的增多。因此随着这些论文的影响力扩大,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了。

    “……真想去纽约看看啊!”

    曾经跟随约翰学习过几个月的查克?戴尔咬了咬嘴唇,满脸向往的叹道:“当初我觉得夏洛特医院外科就已经让人惊叹了,不知道亨特拉尔先生口中更加优秀的医院,会是什么样子呢……”

    ……

    1889年5月15日,在巴黎世博会开幕之后,埃菲尔铁塔也对外开放了。

    这座后世几乎象征着巴黎的宏伟建筑,未来将给巴黎每年带来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和丰厚的收入。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很多巴黎人却对树立如此怪异的一座高塔非常抵触,不少名人还联名上书抵制他的修建。

    而在大洋彼岸的同一天,亨特拉尔医学院的最终规划图确定了。

    “如你所看的那样。”

    指着总体规划图上的一片一片图形,奥斯勒沉着一张脸低声道:“全校从规划上分为临床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此外还有餐厅、图书馆和运动场等建筑,总占地规划超过了二十英亩,所有的建筑预算超过了八十万美元!亨特拉尔先生。这仅仅是建筑部分的预算,如果加上各项设备和人员配置的话……”

    ”唔……我明白!”

    点了点头。约翰从奥斯勒教授的语气中可以听出非常明显的沉重。

    约翰当然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对于1889年的纽约来说,八十万美元确实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老亨特拉尔计划收购的银行也不过才三百多万美元的预算而已。所以在得到了这个结论之后,奥斯勒教授就没有停止过担忧——担心约翰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要知道一个正规的大学可不是光有建筑物,里面的仪器设备同样价值昂贵。而且还有薪水很高的教师们……

    “亨特拉尔先生,其实很多投资都是没有必要的。”

    沉吟了片刻之后,奥斯勒教授低声道:“按照我们的设想,临床学院每年的招生数量不会超过一百人,最初几年甚至也就是一二十人。真用不了那么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