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281章

医师1879-第281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先生,那是他的产业”

    点了点头,科赫再次苦笑着说道:“而且我还听说,包括阿司匹林、磺胺和两种局麻药,都是这位亨特拉尔先生自己发明的再加上今天他给我们展示的所谓嗯,x射线,我想您应该明白了吧”

    “上帝”

    这一次,菲尔绍的嘴皮子都忍不住哆嗦了起来。

    年少成名,现在又是帝国议会的议员,菲尔绍已经很少为了什么人或者事情而如此失态了,但是此时听到科赫所说的话之后,他的心脏还是忍不住砰砰的剧烈跳动了起来。

    那个美国小子,实在是

    菲尔绍发现,他已经无法形容此时自己心中的感受了

    今天所见到的x线,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的范畴,而发明几种药物的话则是属于化学的范畴,但是菲尔绍可以肯定的是,这两者无论哪一项都是足以引起全欧洲轰动的存在后者已经无需多言,前者恐怕很快也将证明这一点。

    更何况,那位亨特拉尔先生更重要的成就在医学领域

    “天才”

    口腔中突然感到了一丝丝苦涩的味道,菲尔绍看着一脸平静的罗伯特科赫,缓缓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对,科赫先生,那小子恐怕还真不是用一句简简单单的天才可以概括得了的”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离十开

    1888年11月10日,会议结束一周之后。

    和伯格曼预料的有所不同,那张伦琴夫人的手骨照片并没有立刻刊登上柏林的报纸,而是和历史上一样,在一周之后被刊登在了影响力更大的维也纳日报上面

    同时刊登的,还有白喉抗毒素血清的消息。

    然后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面,物理学家可以隔着衣服和皮肉拍摄到骨头的事情,以及白喉可以用药物治愈的事情,被传到了欧洲的各个城市。而一周多以后,x线的消息同样也出现在了纽约等美国大城市的报纸上面,只不过暂时还没有拿到照片而已。但是白喉抗毒素血清的消息却要比欧洲还早一个星期发布,因为埃尔利希和奥斯勒他们提前发布相关的消息。

    毫无疑问,两个消息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白喉抗毒素血清的消息自不必说,无论欧洲还是美洲,白喉都处在一个高发的季节,每天都有上百名儿童因为这种疾病而死去。而在疾病之外,x线照片则更容易引起普通大众的关注,一时间那张让不少人毛骨悚然的照片迅速成为了社交谈论的焦点,就连一向冷清的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实验室也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造访者

    与此同时,四个人的名字也骤然响亮了起来。

    约翰亨特拉尔与保罗埃尔利希。

    约翰亨特拉尔与威廉。康拉德。伦琴。

    前两个人是白喉抗毒素血清的发明者,而后两个人是x射线的发明者,和这个时代众多引起轰动的发明一样,这些发明者迅速引起了民众的注意。

    只不过

    两个约翰亨特拉尔

    这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凑巧拥有同样的名字

    很快就有人把这两个名字联系到了一起,而随后维也纳日报的新闻证实了许多人的猜测:两个约翰亨特拉尔是一个人

    医学、化学和物理学,三个学科合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神奇的现象引起了一片哗然。大众的好奇心一下子便被勾了起来。只不过当确认了消息的柏林报纸派出记者,赶往夏洛特医院想要采访这位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时候,却惊讶的得到了一个消息:亨特拉尔先生已经离开了柏林,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回来了

    人们正在寻找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时候,这场风波的主角却和自己可爱的未婚妻一起,坐上了离开德意志帝国。前往巴黎的火车。

    最豪华的包间里,两个年轻人并排坐在唯一的床上。

    约翰拿着刚刚新鲜出炉的一份报纸,连带笑意看着上面和自己有关的新闻。他和安娜虽然离开柏林比较早,但是中间在卡尔斯鲁厄停留了一周的时间,安排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离开德国的时候卡尔斯鲁厄本地的报纸也已经开始刊登相关的新闻了

    “你总盯着我看什么”

    放下手中的报纸,约翰有些无语的看着自己的未婚妻。从几分钟前安娜就一直盯着他的侧脸看,虽然女孩儿如蓝宝石一般的双瞳配上专注的小脸很可爱,但是被人这么盯着的约翰还是有点儿不太自在。

    “你不觉得可惜吗”

    紧紧盯着约翰的双眼。安娜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微微一怔,约翰有些不解的反问道:“可惜什么”

    “唉,当然是可惜了一个出名的好机会啊”

    抿了抿嘴,安娜看样子很是遗憾的说道:“如果你留在柏林的话,肯定会有无数的报纸会来采访你吧难道这不是一个出名的好机会”

    “出名”

    听完了安娜的这番话之后,约翰顿时哑然失笑了。

    或许是约翰的笑容来的太过怪异的缘故,安娜的小嘴一撅,顿时便有些不太高兴了。抓住未婚夫的手臂用力的摇晃了几下嗔道:“怎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哈哈,你说的当然对”

    拍了拍女孩儿那纤细的玉手。约翰连忙笑着哄道:“如果我留在柏林的话确实可以接受采访,让自己更加的有名不过安娜,你觉得我现在需要这些东西吗”

    “嗯”

    眨了眨眼睛,安娜的小脸上满是疑惑。

    在女孩儿单纯的思想里面,让自己拥有更高的声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约翰作为一名医师。声望越高自然就能越受人尊重,为什么会不需要呢

    “呵呵”

    看着一脸迷茫的安娜,约翰笑着摇了摇头。

    在这个时代如果想要出名的话,他有着无数的方法,记忆中的东西随便扔出一点儿来都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但是经过了前几年的原始积累之后。约翰现在已经开始有意的控制自己对历史的改变了。或者说,除了医学领域或者和医学领域相关的东西之外,他并不打算频繁的出手了。

    表现太过妖孽了,其实也不太好。

    像自行车、汽车或者洗发水这样的东西,未来偶尔为之没有关系,但是真要是频频出手的话恐怕就有些过了

    在医学领域里翻云覆雨,着实已经够了。

    安娜无法理解约翰的想法,在她那简单的世界观里面,自己的未婚夫自然是越有名越好。要知道,虽然她已经隐隐有了新时代女性的一些想法,但是从本质上依然难以跳出传统女性的窠臼丈夫的强大将是她们人生最大的资本和依仗

    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下,安娜还是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可是,你离开柏林的话生产白喉抗毒素血清的事情谁来主持”

    “呵呵,亨氏制药公司的技术人员都会了啊。”

    微微一笑,约翰很是不以为然的说道:“技术上面我都已经教给他们了,接下来就是培训更多的技术人员,然后尽可能的扩大生产规模而已,有我没有其实没有什么区别的。”

    “好吧。”

    发现自己实在无法说服约翰,安娜只好有些沮丧的垂下了小脑袋,不再对此发表看法了。

    “况且况且”

    车厢里安静下来之后,火车飞驰的声音似乎一下子便大了起来。约翰的目光向着包厢的窗户外看出去,心中突然泛起了一丝再次离开柏林的感伤。

    “又要离开了。”

    轻轻的把安娜揽在怀里,约翰低声的叹道:“这一次离开,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再回来了”

    又一次两天一夜没睡,每次想要努力爆发的时候就来这种事情。

    郁闷啊 。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画展

    “你打算和那个人合作”

    回到了酒店之后,安娜第一时间不解的问道:“听刚才他的说法,工厂规模并不算大,比亨氏制药公司差远了呢。”

    刚才回酒店,是那位纳森杜波依斯先生送回来的。一路上大家聊了很多东西,对方极力想要和约翰进行合作,约翰也就顺水推舟的大致了解了一下对方工厂的规模和盈利情况。虽然对商业并不是了解太多,但是毕竟是布里斯特家的女儿,安娜很快就发现和亨氏制药公司相比,纳森杜波依斯的工厂真是不值一提。

    “呵呵,能和亨氏制药公司比的还真不多。”

    约翰呵呵一笑,不无自傲的说道:“就整个欧洲范围来说,只有十几家化学公司的生产规模能比我们大一些,但是论起盈利的话还真没有几家”

    超越时代的药物,带来的必然是超越时代的收益。

    不过稍稍一顿之后,约翰还是笑着解释道:“但是那位纳森杜波依斯先生和巴斯德先生的关系非常亲近,你没有发现么”

    “这有什么关系吗”

    眨了眨眼睛,安娜有些不解的问道。

    “当然有关系”

    点了点头,约翰非常肯定的回答道:“或许我们不一定要只和他合作,但是如果他作为合作方之一的话应该没有问题。巴斯德先生在全法国都拥有巨大的声望,我们完全可以把巴斯德研究所、纳森杜波依斯先生吸纳进来,然后再找一个拥有雄厚资本的人一起合作,这样可以让公司的股份更加的均衡,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安娜,我们毕竟是要回美国,不可能在欧洲常驻,这样的话分摊开来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哦,这样啊。”

    听了约翰的解释之后安娜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了。商业上的事情她终究还是外行。虽然约翰也只是个半吊子

    按照约翰当初的计划,在巴黎他将停留两周到三周的时间。

    主要的目的自然是寻找合作伙伴,这是他愿意在巴黎停留这么长时间的重要目标。既然决定要把药品的专利都授权出去,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销量。那么约翰就不会无谓的浪费时间,所以和老亨特拉尔通过电报沟通了几次之后,他干脆就亲自来巴黎了。

    可惜的是,他在巴黎真是没有任何的根基。

    如果是在伦敦那边的话,有原来曾经合作过的自行车工厂。有李斯特这样的老朋友,寻找一个合作伙伴并不算困难,但是在巴黎的话约翰以前可没有什么老关系,更别说因为德法的关系紧张造成的各种不便了。

    不过今天拜访巴斯德,却让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既然因为白喉抗毒素血清的缘故,让巴斯德对他另眼相看的话,为什么不把这位医学大牛给拉进来呢论起声望的话,巴斯德在法国那是一时无二,去世的时候葬礼规格之高可谓是盛况空前,如果他的巴斯德研究所参与其中。哪怕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股份,也足以让未来的工厂在法国国内通行无阻了。所以对于纳森杜波依斯先生的热切,约翰并没有拒绝,哪怕对方的化学工厂确实不够实力。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法国化工厂给力的话,怎么可能让德国人一举摧毁他们的传统染料工业现在巴斯德肯定不会拒绝这种好处,而且有了纳森杜波依斯先生的加入,寻找其他实力雄厚的合作者也不需要约翰亲自去做,何乐而不为

    而且,有了纳森杜波依斯的东奔西走。他在巴黎的这段时间就可以彻底轻松下来

    巴黎的天气,可比柏林要好多了。

    哪怕到了十月中下旬的时候,巴黎的气温也不算太低,上上下下在十几度徘徊着。唯一让人有些恼怒的是下雨的时候并不少,隔几天就淅淅沥沥的下一场。

    约翰和安娜来到巴黎的第五天,天空又一次的不作美了

    “唉”

    看着窗户外面灰蒙蒙的天空,约翰心情有些不爽。

    一大早刚刚洗漱完毕,往窗外一瞧就发现竟然下雨了,这让他脸色顿时一黑。虽说他本人不讨厌雨天。甚至还很喜欢雨滴敲打窗户的感觉,但是今天本来约了安娜去卢浮宫,下雨的话可就让人难受了。

    “砰砰”

    就在这个时候,房门被人敲响了。

    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约翰打开门一瞧,果然是安娜一脸不悦的站在门外,撅着小嘴嘟囔道:“约翰,外面下雨了。”

    “我看到了。”

    无奈的耸了耸肩,约翰笑着安慰道:“卢浮宫确实有点儿远,等雨停了再去恐怕就有点儿完了,要不我们改天再去”

    “好吧。”

    虽然满心的不情愿,不过安娜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来了这个时代后约翰才知道,后世有关19世纪的电影里那些镜头都是骗人的,比如说下大雨的夜晚人们在街上走来走去,再比如说激情上来后男女主角在雨中拼命奔跑、大喊大叫

    实际上19世纪雨天的街头,不管大雨小雨基本上都看不到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